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_胡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 第4期 2002年8月·文学研究·

JournalofXinyangTeachersCollege

(Philos.&Soc.Sci.Edit.)Vol.22No.4Aug.2002

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

胡 欣

(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李白诗歌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若不从她们的身份而从其情感行为特征上划分,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关键词:李白;妇女诗;人物类型

中图分类号:J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2)04-0107-03

  诗仙李白描写妇女生活以及其形象的诗歌作品

有130多首,约占其今存全部诗歌总量的九分之一。这些诗歌中所涉及的女性,从其身份上看,有皇后、妃嫔、仙女、农妇、渔家女、贵族妇女、征人妇、歌伎舞女等等,但是若从诗中女性人物的情感行为特征上区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一、自然高洁型

所谓自然高洁型女性是指李白笔下描写的那些既有着异常美貌,且又不畏强权、冰清玉洁、热爱恬淡生活的女性。这种女性既有历史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就历史人物而言,最为典型的是西施和

宁萝罗敷,其中又以写西施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艹

西施形象的身上找到了与自己“事君之道成,荣亲之

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功成身退生活理想相一致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李白在西施形象的身上寄托有自我的影子。

李白写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以自己的妻子和《越女词》五首中的女性为代表。李白一生正式迎娶的妻子一个是许氏,一个是宗氏。他为她们写下了十多首情真意切的诗篇。虽然这些诗作从主体上看所表达的都是李白对她们的思念和愧疚,但是透过这种表象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李白的爱的坚贞与执着。开元十九年在长安的诗人写给在安陆的许氏夫人“…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寄远十二首》其一)就赞美了妻子的美貌、多艺和对自己缠绵执着的爱恋。《在浔阳非所寄内》是李白被系浔阳监狱时写给妻子宗氏的:“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惜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场那可闻。”诗中以蔡琰喻宗氏,写出了宗氏为营救自己出狱而四处奔走求告的行为与情形。李白是唐代诗人中最早最多的在诗篇中表现自己夫妻情深的诗人。《越女词》五首中,诗人以赞美的笔调描写了一群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少女:那不着“鸦头袜”“足如霜”赤脚少女的淳朴天真,那“卖眼”“折花调行客”少女的大胆多情,那“笑人”“佯羞”采莲少女的娇憨,那“相看”“断肝肠”素足女的痴情,那“新妆荡新波”少女的明丽清绝,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传神的照片,

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最为著名。在诗中,诗人以高度浓缩的语言概括了西施的一生:她生长于山中,但却有着旷古绝今让荷花也感到害羞的容貌;她勤劳而又性情贤淑,但当国家处在危亡之秋,却又扬蛾入吴毫不踌躇;她以自己的聪明和美貌帮助勾践完成了复国大业,但是功成之后她却飘然而去。西施是李白以前诗歌中被经常讴歌的人物,人们在诗中大多赞美她的美貌和对她不幸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但在李白的笔下,西施却成了一个不惜为国牺牲功成不受爵追求个性生活自由的崇高形象。显然,李白在

收稿日期:2002-02-15

作者简介:胡 欣(1965-),女,河南光山人,现为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教师。

第22卷 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8月

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李白对越女的描画没有像写西施那样烘托渲染,而是着重刻画她们的自然纯真的天性,具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特征。

二、孤寂悲怨型

这是李白妇女诗中数量最多也是形象身份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李白的个性善良而又天真,具有着强烈的关怀意识和平等意识,他为那些身受不公平待遇的女性鸣不平,为她们抗议,为她们呐喊,用自己手中的柔翰为她们抒发痛苦和悲怨。

李白这类诗歌如写民间弃妇的作品只有一首《代赠远》。诗写一洛阳女子的丈夫“逐虏荡边陲”后,因为“燕支多美女”而与她“恩情云雨绝”。于是,她“焚之扬其灰”毅然与丈夫决绝。诗歌在写法和立意上明显地带有《诗经·氓》和汉乐府民歌《有所思》的痕迹。李白这类诗歌如写得非常好的是关于女子“关天岂由身”幽怨孤寂生活的作品。如:《王昭君二首》、《长信宫》、《长门怨女》、《怨歌行》、《怨情》等。这些诗歌不管是当代还是古代的女子,不管是将军夫人还是普通平民的妻子,不管是宫女还是商人妇…都被李白当作了他关怀的对象。这表现出李白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乃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类诗歌中从艺术和思想两方面来看,特别应该提到的有两首诗:《玉阶怨》和《白头吟》。前者“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诗篇仅仅通过景物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就给审美者留下无尽的想像空间:宫女的百无聊赖、孤独寂寞、深夜难眠、望月寄怀等等。这种可以透过环境表层品味出更深内涵的兴象的二重结构,被李白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兔丝故生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诗歌虽然通篇运用比兴体,但是,诗歌末尾两句“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却点明题旨,既写出女子的悲怨和痛苦,也对朝三暮四的轻薄者表示出愤怒和谴责,含蓄中吐露出压抑不住的愤慨不平之气!

二、高贵飘逸型

李白这一类诗歌中的女性就其身份而言,主要集中在以杨贵妃为代表的宠妃和以西王母为代表的仙女身上。李白直接写杨贵妃的诗篇有《宫中行乐图》八首和《清平调》二首。依据《本事诗》和《太真外传》记载可知,这两组诗都是李白奉诏而作。诗篇赞美了杨贵妃无与伦比的花容月貌,高贵的气质以及她举手投足的万方仪态等等。应该说这两组诗中李白对杨贵妃的赞美之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自本

心。李白由信奉道教到入道,可见道教神仙世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因而他是出自本心的对仙女进行讴歌赞美。在他的笔下,仙女们一个个都是姿容绝世、飘逸绝尘,她们或生活在飘渺神奇的名山绝顶,或生活在玉宇琼楼的仙境,她们乘风驭气观四海于一瞬,她们手把芙蓉飘曳广带丝毫不带人间烟火气……她们是李白深深埋藏在心底中的终极生活理想中的理想人物和理想追求。如《上元夫人》:“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着赤霜袍。手提赢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茅君传》载:“茅固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万玉女之名录者也。’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鸣。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上元夫人年未笄,天资绝艳。服赤霜之袍,披青毛锦裘,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之至于腰。戴九天夜月之冠,鸣六山火藻之佩,曳凤文琳华之绶,执流黄挥精之剑。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之,呼与同坐。”显然李白是依托这段故事构思写成《上元夫人》的。诗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上元夫人雍容华贵高雅闲逸的姿容神态。此外这类诗的代表作还有《玉真仙人词》、《江上送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等等。

四、勇武复仇型

这类诗歌的数量不多,只有两首:《东海有勇妇》和《秦女休行》。前者刻画了一位“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的刚烈女子形象:她武艺高强,剑术通神,心胸磊落,大义凛然;她面对仇人“十步两蹑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诗篇洋溢着对勇妇侠义精神的歌颂和赞美之情,读来令人激情振奋。《秦女休行》是一篇拟古之作,诗歌也刻画了一位“手挥白杨刃,清昼杀仇家”的女英雄形象,讴歌了她刚直无畏的豪侠本色。李白写这类形象的诗作尽管只有两首,但是他却在诗篇中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感情因素,因为她们身上的这种磊落豪爽慷慨任侠快意恩仇的个性和行为,一方面是李白自己个性外化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盛唐社会崇尚勇武精神和力度这种社会心理的外化体现。

李白诗歌中还有一类特殊类型的女性,她们往往是李白作为衬托自己豪放旷达行为的点缀者而出现的,这就是歌伎舞女。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李白也有携妓狂游的行为,因而,这类人物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但是,这类人物李白并没有对她们使用过多的笔墨,她们不过是李白用以衬托自己而随手拈来作为应景的烘托而已。只要看看“我今

胡 欣: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

携谢妓,长啸绝人情。”(《忆东山二首》其二)“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出妓金陵子吴庐六》)等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为李白所赞美和讴歌的,在她们身上多寄托有李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寄托外化有时代的心理和李白自己个性的因子。在盛唐诗坛上,李白这类诗歌数量之多,

是包括杜甫在内的其他诗人所极少涉及的题材领域,因而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李白飘逸思不群的独特个性,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再现出了盛唐社会妇女生活的喜怒与哀乐。责任编校:韩 伟

OnthetypesofthecharactersinLIbai'spoemsaboutwomen

HUXin

(Dept.ofMath,XinyangTeachersCollege,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LIbaidescribedanumberofwomeninthehispoems.Asfarastheirfeelingareconcemed,theycanbedividedintofourtypes:naturalandpuretype;lonelyandsadtype;nobleandgracefultype;braveandrevengefultype.Keywords:LIbai;poemsaboutwomen;thetypesofthecharacters

(上接第97页)参考文献:

[1] 萧 湘.“四胞胎现象”与量词运用[J].语文建设,

1997,(7):44.

[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 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

[5] 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6]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校:韩 伟

Briefdiscussionabouttheuseofmultipleclassifiermeasureword

-linCHENWei

:Abstract

(Dep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XinyangTeachersCollege,Xinyang464000,China)

Thereareplentifulclassifiermeasurewordsinchinese,butstillnotheclassifiermeasurewordswhichcanbeused

torefertoduobaotai.Thepresentekectedckassifiermeasurewordssuchascouple,family,case,geaswellaspossiblese-lectionsushasbao,huaiallareunacceptable.GroupthatdifferfromcouplewhilehavingsomesomeinmeaningcanbeusedasaclassifiermeasurewordtorefertoDuobaotai.Keywords:duobao;classifiermeasurewords;group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 第4期 2002年8月·文学研究·

JournalofXinyangTeachersCollege

(Philos.&Soc.Sci.Edit.)Vol.22No.4Aug.2002

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

胡 欣

(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李白诗歌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若不从她们的身份而从其情感行为特征上划分,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关键词:李白;妇女诗;人物类型

中图分类号:J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2)04-0107-03

  诗仙李白描写妇女生活以及其形象的诗歌作品

有130多首,约占其今存全部诗歌总量的九分之一。这些诗歌中所涉及的女性,从其身份上看,有皇后、妃嫔、仙女、农妇、渔家女、贵族妇女、征人妇、歌伎舞女等等,但是若从诗中女性人物的情感行为特征上区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一、自然高洁型

所谓自然高洁型女性是指李白笔下描写的那些既有着异常美貌,且又不畏强权、冰清玉洁、热爱恬淡生活的女性。这种女性既有历史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就历史人物而言,最为典型的是西施和

宁萝罗敷,其中又以写西施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艹

西施形象的身上找到了与自己“事君之道成,荣亲之

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功成身退生活理想相一致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李白在西施形象的身上寄托有自我的影子。

李白写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以自己的妻子和《越女词》五首中的女性为代表。李白一生正式迎娶的妻子一个是许氏,一个是宗氏。他为她们写下了十多首情真意切的诗篇。虽然这些诗作从主体上看所表达的都是李白对她们的思念和愧疚,但是透过这种表象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李白的爱的坚贞与执着。开元十九年在长安的诗人写给在安陆的许氏夫人“…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寄远十二首》其一)就赞美了妻子的美貌、多艺和对自己缠绵执着的爱恋。《在浔阳非所寄内》是李白被系浔阳监狱时写给妻子宗氏的:“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惜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场那可闻。”诗中以蔡琰喻宗氏,写出了宗氏为营救自己出狱而四处奔走求告的行为与情形。李白是唐代诗人中最早最多的在诗篇中表现自己夫妻情深的诗人。《越女词》五首中,诗人以赞美的笔调描写了一群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少女:那不着“鸦头袜”“足如霜”赤脚少女的淳朴天真,那“卖眼”“折花调行客”少女的大胆多情,那“笑人”“佯羞”采莲少女的娇憨,那“相看”“断肝肠”素足女的痴情,那“新妆荡新波”少女的明丽清绝,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传神的照片,

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最为著名。在诗中,诗人以高度浓缩的语言概括了西施的一生:她生长于山中,但却有着旷古绝今让荷花也感到害羞的容貌;她勤劳而又性情贤淑,但当国家处在危亡之秋,却又扬蛾入吴毫不踌躇;她以自己的聪明和美貌帮助勾践完成了复国大业,但是功成之后她却飘然而去。西施是李白以前诗歌中被经常讴歌的人物,人们在诗中大多赞美她的美貌和对她不幸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但在李白的笔下,西施却成了一个不惜为国牺牲功成不受爵追求个性生活自由的崇高形象。显然,李白在

收稿日期:2002-02-15

作者简介:胡 欣(1965-),女,河南光山人,现为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教师。

第22卷 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8月

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李白对越女的描画没有像写西施那样烘托渲染,而是着重刻画她们的自然纯真的天性,具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特征。

二、孤寂悲怨型

这是李白妇女诗中数量最多也是形象身份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李白的个性善良而又天真,具有着强烈的关怀意识和平等意识,他为那些身受不公平待遇的女性鸣不平,为她们抗议,为她们呐喊,用自己手中的柔翰为她们抒发痛苦和悲怨。

李白这类诗歌如写民间弃妇的作品只有一首《代赠远》。诗写一洛阳女子的丈夫“逐虏荡边陲”后,因为“燕支多美女”而与她“恩情云雨绝”。于是,她“焚之扬其灰”毅然与丈夫决绝。诗歌在写法和立意上明显地带有《诗经·氓》和汉乐府民歌《有所思》的痕迹。李白这类诗歌如写得非常好的是关于女子“关天岂由身”幽怨孤寂生活的作品。如:《王昭君二首》、《长信宫》、《长门怨女》、《怨歌行》、《怨情》等。这些诗歌不管是当代还是古代的女子,不管是将军夫人还是普通平民的妻子,不管是宫女还是商人妇…都被李白当作了他关怀的对象。这表现出李白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乃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类诗歌中从艺术和思想两方面来看,特别应该提到的有两首诗:《玉阶怨》和《白头吟》。前者“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诗篇仅仅通过景物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就给审美者留下无尽的想像空间:宫女的百无聊赖、孤独寂寞、深夜难眠、望月寄怀等等。这种可以透过环境表层品味出更深内涵的兴象的二重结构,被李白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兔丝故生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诗歌虽然通篇运用比兴体,但是,诗歌末尾两句“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却点明题旨,既写出女子的悲怨和痛苦,也对朝三暮四的轻薄者表示出愤怒和谴责,含蓄中吐露出压抑不住的愤慨不平之气!

二、高贵飘逸型

李白这一类诗歌中的女性就其身份而言,主要集中在以杨贵妃为代表的宠妃和以西王母为代表的仙女身上。李白直接写杨贵妃的诗篇有《宫中行乐图》八首和《清平调》二首。依据《本事诗》和《太真外传》记载可知,这两组诗都是李白奉诏而作。诗篇赞美了杨贵妃无与伦比的花容月貌,高贵的气质以及她举手投足的万方仪态等等。应该说这两组诗中李白对杨贵妃的赞美之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自本

心。李白由信奉道教到入道,可见道教神仙世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因而他是出自本心的对仙女进行讴歌赞美。在他的笔下,仙女们一个个都是姿容绝世、飘逸绝尘,她们或生活在飘渺神奇的名山绝顶,或生活在玉宇琼楼的仙境,她们乘风驭气观四海于一瞬,她们手把芙蓉飘曳广带丝毫不带人间烟火气……她们是李白深深埋藏在心底中的终极生活理想中的理想人物和理想追求。如《上元夫人》:“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着赤霜袍。手提赢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茅君传》载:“茅固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万玉女之名录者也。’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鸣。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上元夫人年未笄,天资绝艳。服赤霜之袍,披青毛锦裘,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之至于腰。戴九天夜月之冠,鸣六山火藻之佩,曳凤文琳华之绶,执流黄挥精之剑。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之,呼与同坐。”显然李白是依托这段故事构思写成《上元夫人》的。诗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上元夫人雍容华贵高雅闲逸的姿容神态。此外这类诗的代表作还有《玉真仙人词》、《江上送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等等。

四、勇武复仇型

这类诗歌的数量不多,只有两首:《东海有勇妇》和《秦女休行》。前者刻画了一位“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的刚烈女子形象:她武艺高强,剑术通神,心胸磊落,大义凛然;她面对仇人“十步两蹑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诗篇洋溢着对勇妇侠义精神的歌颂和赞美之情,读来令人激情振奋。《秦女休行》是一篇拟古之作,诗歌也刻画了一位“手挥白杨刃,清昼杀仇家”的女英雄形象,讴歌了她刚直无畏的豪侠本色。李白写这类形象的诗作尽管只有两首,但是他却在诗篇中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感情因素,因为她们身上的这种磊落豪爽慷慨任侠快意恩仇的个性和行为,一方面是李白自己个性外化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盛唐社会崇尚勇武精神和力度这种社会心理的外化体现。

李白诗歌中还有一类特殊类型的女性,她们往往是李白作为衬托自己豪放旷达行为的点缀者而出现的,这就是歌伎舞女。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李白也有携妓狂游的行为,因而,这类人物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但是,这类人物李白并没有对她们使用过多的笔墨,她们不过是李白用以衬托自己而随手拈来作为应景的烘托而已。只要看看“我今

胡 欣: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

携谢妓,长啸绝人情。”(《忆东山二首》其二)“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出妓金陵子吴庐六》)等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为李白所赞美和讴歌的,在她们身上多寄托有李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寄托外化有时代的心理和李白自己个性的因子。在盛唐诗坛上,李白这类诗歌数量之多,

是包括杜甫在内的其他诗人所极少涉及的题材领域,因而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李白飘逸思不群的独特个性,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再现出了盛唐社会妇女生活的喜怒与哀乐。责任编校:韩 伟

OnthetypesofthecharactersinLIbai'spoemsaboutwomen

HUXin

(Dept.ofMath,XinyangTeachersCollege,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LIbaidescribedanumberofwomeninthehispoems.Asfarastheirfeelingareconcemed,theycanbedividedintofourtypes:naturalandpuretype;lonelyandsadtype;nobleandgracefultype;braveandrevengefultype.Keywords:LIbai;poemsaboutwomen;thetypesofthecharacters

(上接第97页)参考文献:

[1] 萧 湘.“四胞胎现象”与量词运用[J].语文建设,

1997,(7):44.

[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 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

[5] 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6]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校:韩 伟

Briefdiscussionabouttheuseofmultipleclassifiermeasureword

-linCHENWei

:Abstract

(Dep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XinyangTeachersCollege,Xinyang464000,China)

Thereareplentifulclassifiermeasurewordsinchinese,butstillnotheclassifiermeasurewordswhichcanbeused

torefertoduobaotai.Thepresentekectedckassifiermeasurewordssuchascouple,family,case,geaswellaspossiblese-lectionsushasbao,huaiallareunacceptable.GroupthatdifferfromcouplewhilehavingsomesomeinmeaningcanbeusedasaclassifiermeasurewordtorefertoDuobaotai.Keywords:duobao;classifiermeasurewords;group


相关内容

  • 浅析李白的爱情诗词
  • 浅析李白的爱情诗词 [摘 要]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可用这两句诗对李白诗词中爱情的思想内容和主体风格作个艺术概括.从内容而言,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倾向,与盛唐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是十分合拍的,并且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本文拟从李白对坚贞爱情的热情 ...

  • 李白[玉阶怨]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 ...

  • 大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篇
  • 六 古代文学篇 1 2 3 4 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 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 5 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6 论<庄子>的想象艺术 7 论"汉赋"的铺叙艺术 8 论 ...

  • 李白与杜甫(1)
  • 杜甫与唐诗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也都经历过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和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但他们的创作,却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 ...

  • 十年觉扬州梦--浅议杜牧诗中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 考试周刊2009#-929 十年 觉 胡水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扬州 梦 --浅议杜牧诗中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100875) 摘要:晚唐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和情感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终于开辟了晚唐诗歌的创作胜景.在他的 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公正而进步的女性观.这种女性 观的形成 ...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读考题]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 ...

  • 李白心系长安论
  • 摘要:胸怀大志的李白,约在不惑之年前后闯荡过长安,不久又被诏入长安,虽然前后仅三年,然正值盛唐急遽转衰时,引发他对长安上层社会的批判,而以用人不当为抨击中心.同时也体会长安下层人民的思念与哀怨,两年的待诏翰林,他对所批评的唐玄宗的知遇之恩,在后来并未减少.以后近20年里,他的诗歌里有两个永恒主题:一 ...

  •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集
  •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集 古代诗歌鉴赏篇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 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 ...

  •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摘要: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文苑诗林群英荟萃,名篇浩如烟海,体制繁复完备,风格多姿多彩,题材博大深厚,前所未有.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典诗歌之冠冕.唐人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十分饱满,全面发展汉魏六朝出现的各种诗体,三.四.五言,六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