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阅读答案

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

高建群

①汉江的中游有座山城叫紫阳。当地人每年都举办茶文化节。小小的山城,人头攒动,为这个节日,外边来的人,当地的人,大家都激动起来,亢奋起来,县城街道上的每一块石板都在响。

②紫阳茶是大大有名的。我很惭愧,喝了大半辈子紫阳茶了,来紫阳茶山还是头一回。在说这话时,我摘了一片茶树上的嫩叶放进嘴里,咀嚼着。满口生津,满口溢香,稍稍有一点苦涩。那感觉,正像生活的况味。

③我是在北方长大的,我的笔也一直写北方的景物和北方的故事。我去过南方很多次,或者东南,或者华南,或者岭南,但是总觉得有点“隔”的感觉。我的思维很难进入南方。现在,在这汉江边,这种南方的感觉终于找到了。有一条伟大的江叫汉江,这条江一肩担南北。中国的北方正是这样,一步一摇走入南方的那山形水势,那树木植被,那人的秉性,正是靠这条江贯通的。

④在紫阳,我还听到了最好的民歌。对于南方的民歌,诚实地讲来,我以前也是很难进入的。我更喜欢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东西。但此刻听到陕南民歌,我突然眼睛湿润起来。那歌里有一种人生况味。我想,千百年以来汉江两岸的先民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一代一代打发着日月的。再过千年,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我们,世事已经沧海桑田、山谷为陵之后,这些头戴斗笠、身穿汗夹、肩扛锄头的山民们,他们依然倚这条大江而活着,依然在唱着这千年不改的歌声。

⑤民歌中有“三千里汉江,三千里流动的画廊”的歌词。这是一个叫张宣强的紫阳籍作家编的。紫阳这么个小地方,出了不少的人物。张宣强大约算一个。我认识他,快30年了。此外,还有一个新出的作家叫李春平,我这次也见到了他。李春平在上海打工,然后写了一本关于上海的故事,叫《上海是个滩》。上海好像评了个奖,不给巴金,不给王安忆,不给叶辛,给了这个从安康紫阳来的打工仔。这事一方面说明了李春平的书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海人大气和公正。

⑥我还见到个紫阳人叫黄振洲的,一肚子文化,满腹经纶,谈起文坛的事情,见解精辟,一针见血。我以这位黄先生为同类,我对他说,幸亏你的双脚被捆在紫阳,所以只能应了古人这“江湖居土闲处志”一句话,倘放在安康,你就是安康的人物,倘放在西安,你就是西安的人物了。

⑦我在紫阳只呆了一天,也就是说,时对时,呆了24个小时,然后在画家谭宗林的陪伴下,来到安康城。夜来,在汉江南岸,一边喝着新茶,一边看着沉静而深邃的、仪态万方地从身边流过的汉江。次日,又去了一趟岚皋,登上了南宫山,见到了诸如岚河、溢河这些蓝汪汪的汉江支流。见识了“远山如黛、近水如岚”这句古话。汉江是一条伟大的水流,一条肩担中国南北的水流。夜来,在汉江边的一个旅馆,我不能入睡,我将旅馆的《旅客意见表》拿过来,在背面写上以上的文字,以记述汉江给我带来的感动,以记述我对这条河流的礼赞。

⑧据说汉民族——这个称谓,就是因汉江而名,不知道我听来的这个说法对不对?

⑨汉江发源于汉中的宁强县,然后一路走来,像一根藤一样一路结出许多的瓜。仅在陕西境内,它就孕育了两座重要的城市,一是气象森森的汉中,一是安详如水的安康,然后它继续着它的行程,三千里奔流之后,在武汉三镇与长江交汇。

⑩据说这一江汉水,将南水北调到北京,以解北京的水荒。如脂如玉的一江汉水,历史给了它这样的一个使命。

⑾旅馆的纸用完了,我们这篇短文也该结束了。汉江的又一个早晨开始了,安康这座城市已经苏醒,又开始了它新的一天。而在安康的上游,那个叫紫阳的小城,茶文化节既罢,那些一个一个紫阳人物,大约又开始他们的故事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2日第07版),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没有直接写汉江,却宕开一笔,从汉江中游的紫阳山城茶文化节写起,是为了对比说明汉江文化与紫阳山城文化异曲同工。

B.本文语言平实自然,但平淡中又不乏含蓄精美之句,看似随意点染,其实乃大家风范,令人回味。

C.“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这个题目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表达了作者对山城紫阳的喜爱和亲切感。

D.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土地的执着热爱和对理想的苦苦追寻,以及那来自朴素的力量。

2.作者说“在这汉江边,这种南方的感觉终于找到了”,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这种南方的感觉”的内涵。

                                       

3.为什么“更喜欢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东西”的作者“此刻听到陕南民歌”, “突然眼睛湿润起来”?

                                       

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汉江是一条伟大的水流,一条肩担中国南北的水流。

                                       

(2)(汉江)像一根藤一样一路结出许多的瓜。

                                       

阅读答案:

1.A(作者开篇宕开一笔,从紫阳茶文化写起,其目的是说明汉江文化哺育滋养着紫阳文化,从而表达作者对这条伟大的河流的礼赞,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2.“这种南方的感觉”指的是:①伟大的汉江横贯中国南北,滋养着南方的植被和南方人民;②汉江培育着南方人的秉性,融合南北文化;③汉江让南方文化受到北方慷慨悲凉的文明滋养和浸润。(4分,每一条2分,意思对即可)

3.作者眼睛湿润的原因有:①陕南民歌熔铸了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地域风格和气质;②陕南民歌里洋溢着一种朴素的人生况味:汉江两岸的先民们祖祖辈辈在歌谣里书写着生生不息的奋斗史;③陕南民歌凝聚着紫阳人的才气和智慧;④作者为此心中强烈感到自豪、激动和震撼。(5分,①-③任答对一点给2分,④答对给1分。)

4.(1)汉江滋润着中国南北风物人情,沟通融合着中国南北文化和文明,成为汉民族朴素的象征和生生不息的写照。这句生动地揭示了汉江在南北文明交流中的伟大意义。(3分,意思对即可)

(2)汉江源远流长,以它不绝的流水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着许多重要城市,成为汉民族发展的重要纽带。这句话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汉江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3分,意思对即可)

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

高建群

①汉江的中游有座山城叫紫阳。当地人每年都举办茶文化节。小小的山城,人头攒动,为这个节日,外边来的人,当地的人,大家都激动起来,亢奋起来,县城街道上的每一块石板都在响。

②紫阳茶是大大有名的。我很惭愧,喝了大半辈子紫阳茶了,来紫阳茶山还是头一回。在说这话时,我摘了一片茶树上的嫩叶放进嘴里,咀嚼着。满口生津,满口溢香,稍稍有一点苦涩。那感觉,正像生活的况味。

③我是在北方长大的,我的笔也一直写北方的景物和北方的故事。我去过南方很多次,或者东南,或者华南,或者岭南,但是总觉得有点“隔”的感觉。我的思维很难进入南方。现在,在这汉江边,这种南方的感觉终于找到了。有一条伟大的江叫汉江,这条江一肩担南北。中国的北方正是这样,一步一摇走入南方的那山形水势,那树木植被,那人的秉性,正是靠这条江贯通的。

④在紫阳,我还听到了最好的民歌。对于南方的民歌,诚实地讲来,我以前也是很难进入的。我更喜欢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东西。但此刻听到陕南民歌,我突然眼睛湿润起来。那歌里有一种人生况味。我想,千百年以来汉江两岸的先民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一代一代打发着日月的。再过千年,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我们,世事已经沧海桑田、山谷为陵之后,这些头戴斗笠、身穿汗夹、肩扛锄头的山民们,他们依然倚这条大江而活着,依然在唱着这千年不改的歌声。

⑤民歌中有“三千里汉江,三千里流动的画廊”的歌词。这是一个叫张宣强的紫阳籍作家编的。紫阳这么个小地方,出了不少的人物。张宣强大约算一个。我认识他,快30年了。此外,还有一个新出的作家叫李春平,我这次也见到了他。李春平在上海打工,然后写了一本关于上海的故事,叫《上海是个滩》。上海好像评了个奖,不给巴金,不给王安忆,不给叶辛,给了这个从安康紫阳来的打工仔。这事一方面说明了李春平的书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海人大气和公正。

⑥我还见到个紫阳人叫黄振洲的,一肚子文化,满腹经纶,谈起文坛的事情,见解精辟,一针见血。我以这位黄先生为同类,我对他说,幸亏你的双脚被捆在紫阳,所以只能应了古人这“江湖居土闲处志”一句话,倘放在安康,你就是安康的人物,倘放在西安,你就是西安的人物了。

⑦我在紫阳只呆了一天,也就是说,时对时,呆了24个小时,然后在画家谭宗林的陪伴下,来到安康城。夜来,在汉江南岸,一边喝着新茶,一边看着沉静而深邃的、仪态万方地从身边流过的汉江。次日,又去了一趟岚皋,登上了南宫山,见到了诸如岚河、溢河这些蓝汪汪的汉江支流。见识了“远山如黛、近水如岚”这句古话。汉江是一条伟大的水流,一条肩担中国南北的水流。夜来,在汉江边的一个旅馆,我不能入睡,我将旅馆的《旅客意见表》拿过来,在背面写上以上的文字,以记述汉江给我带来的感动,以记述我对这条河流的礼赞。

⑧据说汉民族——这个称谓,就是因汉江而名,不知道我听来的这个说法对不对?

⑨汉江发源于汉中的宁强县,然后一路走来,像一根藤一样一路结出许多的瓜。仅在陕西境内,它就孕育了两座重要的城市,一是气象森森的汉中,一是安详如水的安康,然后它继续着它的行程,三千里奔流之后,在武汉三镇与长江交汇。

⑩据说这一江汉水,将南水北调到北京,以解北京的水荒。如脂如玉的一江汉水,历史给了它这样的一个使命。

⑾旅馆的纸用完了,我们这篇短文也该结束了。汉江的又一个早晨开始了,安康这座城市已经苏醒,又开始了它新的一天。而在安康的上游,那个叫紫阳的小城,茶文化节既罢,那些一个一个紫阳人物,大约又开始他们的故事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2日第07版),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没有直接写汉江,却宕开一笔,从汉江中游的紫阳山城茶文化节写起,是为了对比说明汉江文化与紫阳山城文化异曲同工。

B.本文语言平实自然,但平淡中又不乏含蓄精美之句,看似随意点染,其实乃大家风范,令人回味。

C.“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这个题目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表达了作者对山城紫阳的喜爱和亲切感。

D.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土地的执着热爱和对理想的苦苦追寻,以及那来自朴素的力量。

2.作者说“在这汉江边,这种南方的感觉终于找到了”,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这种南方的感觉”的内涵。

                                       

3.为什么“更喜欢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东西”的作者“此刻听到陕南民歌”, “突然眼睛湿润起来”?

                                       

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汉江是一条伟大的水流,一条肩担中国南北的水流。

                                       

(2)(汉江)像一根藤一样一路结出许多的瓜。

                                       

阅读答案:

1.A(作者开篇宕开一笔,从紫阳茶文化写起,其目的是说明汉江文化哺育滋养着紫阳文化,从而表达作者对这条伟大的河流的礼赞,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2.“这种南方的感觉”指的是:①伟大的汉江横贯中国南北,滋养着南方的植被和南方人民;②汉江培育着南方人的秉性,融合南北文化;③汉江让南方文化受到北方慷慨悲凉的文明滋养和浸润。(4分,每一条2分,意思对即可)

3.作者眼睛湿润的原因有:①陕南民歌熔铸了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地域风格和气质;②陕南民歌里洋溢着一种朴素的人生况味:汉江两岸的先民们祖祖辈辈在歌谣里书写着生生不息的奋斗史;③陕南民歌凝聚着紫阳人的才气和智慧;④作者为此心中强烈感到自豪、激动和震撼。(5分,①-③任答对一点给2分,④答对给1分。)

4.(1)汉江滋润着中国南北风物人情,沟通融合着中国南北文化和文明,成为汉民族朴素的象征和生生不息的写照。这句生动地揭示了汉江在南北文明交流中的伟大意义。(3分,意思对即可)

(2)汉江源远流长,以它不绝的流水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着许多重要城市,成为汉民族发展的重要纽带。这句话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汉江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3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内容

  • 眷恋红土地淡墨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眷恋红土地  淡 墨 红土地,一块先民赖以站起来的地方,万古不灭的太阳晒红了古蛮夷. 我久久伫立在这大地上,等待那高原的风摩挲她荒原的儿子.红土地,生命的胞衣. 传说的根是无论如何也捋不到头了,人们只记得红河水上漂来一个创世纪的葫芦.那样斑斓,那样永恒,是亿万年前凝固了的地火 ...

  • 古诗渡汉江阅读答案_渡汉江翻译赏析_作者宋之问
  • 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古诗渡汉江阅读答案_渡汉江翻译赏析_作者宋之问.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 ...

  •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 ...

  • 古诗文赏析原稿
  •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 ...

  • 羁旅诗鉴赏何人不起故园情
  • 唐宋诗词学案之五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羁旅诗鉴赏指导 [考点阐述]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 ...

  •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2012.09)
  •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2012.09) ⑤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只恐双溪舴艋舟, "说尽了"愁"之沉重难以承受. 亲,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祝你成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句有两个 ...

  • 关于前世今生的古风虐心句子
  • 1. 梦里,谁的玉笛悱恻缠绵,谁的歌声悠扬婉转?袅袅清音似人间天籁,回声淌过流水,穿越高山,落在风里百遍千遍.丝丝柔情如花落满天,花瓣飘过红颜,落在枕边,化在梦里千片万片.听到忘情处,掬三分流水,拈七分春色,酿十分蜜甜. 2.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青蜓点水,柳絮飘扬.浮生若梦,静如止水,不问情愁,只 ...

  • 祭奠父亲的诗
  • 美篇 你也能发这样的图文 马上下载 热点摄影旅行女神生活美文亲子兴趣美食 首页   /   生活  /    祭奠父亲的诗 2016.12.08 祭奠父亲的诗 阅读 40 希三瑞 哀思 文/吕洪丽 天气晴朗 心情却不美好 思念 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让人魂牵梦绕 此刻 多想投入您温暖的怀抱 对您撒娇 感 ...

  • 陌生人的红苹果阅读答案
  •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陌生人的红苹果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陌生人的红苹果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