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参数方程教案

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 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推导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简单应用,体会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通过直线参数方程的推导与应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运动与变化、数形结合、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

3. 通过建立直线参数方程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培养积极探索、勇于钻研 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向量法,建立参数t (数轴上的点坐标)与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 , y 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式:启发、探究、交流与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教师提出问题:

1. 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及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

2. 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概念.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4. 已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和所过的一个定点,请写出直线的方程.

5. 如何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

这些问题先由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完善,问题5不急于让学生回答,先引起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知识,为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做好准备.

二、直线参数方程探究

1.回顾数轴,引出向量

数轴是怎样建立的?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数轴原点为O ,数1所对应的点为A ,数轴上点M 的坐标为t ,那么:

①OA 为数轴的单位方向向量,OA 方向与数轴的正方向一致,且OM =tOA ; ②当OM 与OA 方向一致时(即OM 的方向与数轴正方向一致时),t >0; 当OM 与OA 方向相反时(即OM 的方向与数轴正方向相反时),t

【设计意图】回顾数轴概念,通过向量共线定理理解数轴上的数的几何意义,为选择参数做准备.

2. 类比分析,异曲同工

问题:(1)类比数轴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任意一条直线能否定义成数轴?

(2)把直线当成数轴后,直线上任意一点

就有两种坐标.怎样选取单位长度和方向才有利

于建立这两种坐标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以下

结论:选取直线l 上的定点M 0为原点,与直线l 平行且方向向上(l 的倾斜角不

为0时) 或向右(l 的倾斜角为0时)的单位向量e 确定直线l 的正方向,同时在

直线l 上确定进行度量的单位长度,这时直线l 就变成了数轴.于是,直线l 上的点就有了两种坐标(一维坐标和二维坐标).在规定数轴的单位长度和方向时,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单位长度和方向保持一致,有利于建立两种坐标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直线都可以在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后成为数轴,为建立直线参数方程作准备.

3. 选好参数,柳暗花明

问题(1):当点M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点M 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将直线l 当成数轴后,直线

l 上点M 运动就等价于向量M 0M 变化,但无论向量怎样变化,都有M 0M =te .因

此点M 在数轴上的坐标t 决定了点M 的位置,从而可以选择t 作为参数来获取直线l 的参数方程.

【设计意图】明确参数.

问题(2):如何确定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e ?

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所有单位向量起点相同,那么终点的集合就是一个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可以把起点放在原点,这样所有单位向量的终点的集合就是一个单位圆.因此在单位圆中来确定直线的单

位方向向量.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单位方向向量,在此基础上

启发学生得出e =(cosα,sin α) ,从而明确直线l

的方向向量可以由倾斜角α来确定.

当00,所以直线l 的单位方

向向量e 的方向总是向上.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直线的方向向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 等价转化,深入探究

问题:如果点M 0,M 的坐标分别为(x 0, y 0) 、(x , y ) ,怎样用参数t 表示x , y ?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向量的坐标表示,待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写出参数方程后再全班交流.过程如下:

因为e =(cosα,sin α) ,(α∈, ,M M 0[) π)=xy (,) x (-y , ) 0(0x =x y , -y 0) -00,

又M 0M //e ,所以存在实数t ∈R ,使得M 0M =te ,即

(x -x 0, y -y 0) =t (cosα,sin α) .

于是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

即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

因此,经过定点M (x 0, y 0) ,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x =x 0+t cos α ⎨ (t 为参数). y =y +t sin α0⎩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加强认识:

①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②参数t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③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总结如下:①x 0, y 0,α是常量,x , y , t 是变量;

②t ∈R ; ③由于|e |=1,且M 0M =te ,得到M 0M =t ,因此t 表示直线上的

动点M 到定点M 0的距离.当M 0M 的方向与数轴(直线)正方向相同时,t >0;

当M 0M 的方向与数轴(直线)正方向相反时,t

【设计意图】把向量转化为坐标,获得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体会参数的几何意义.

三、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例1. 已知直线l :x +y -1=0与抛物线y =x 2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度和点M (-1, 2) 到A,B 两点的距离之积.

先由学生思考并动手解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一题多解,学生可能有以下解法:

⎧x +y -1=0解法一:由⎨,得x 2+x -1=0(*). 2⎩y =x

设A (x 1, y 1) ,B (x 2, y 2) , 由韦达定理得:x 1+x 2=-1,x 1⋅x 2=-1.

∴AB ===

x 2=.

∴y 1=y 2=-13-1-3所以A (,B (.

2

由(*

)解得x 1=

则MA ⋅

MB =

===2.

3解法二、因为直线l 过定点M ,且l 的倾斜角为π,所以它的参数方程是 4

⎧3⎧x =-1+t cos

πx =-1⎪

⎪⎪⎪4 (t 为参数),

即⎨ (t 为参数). ⎨3⎪y =2+t sin π⎪y =2+

⎪⎪⎩4

⎩2

把它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t 2

-2=0, 解得t 1=

,t 2=. 22

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得:AB =t 1-t 2=

MA ⋅MB =t 1t 2=2.

在学生解决完后,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予以纠正、完善.然后进

行比较:在解决直线上线段长度问题时多了一种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能利用参数解决有关线段长度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x =x 0+t cos α探究:直线 ⎨ (t 为参数)与曲线y =f (x ) 交于M 1, M 2两点,y =y +t sin α0⎩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 t 2.

(1)曲线的弦M 1M 2的长是多少?

(2)线段M 1M 2的中点M 对应的参数t 的值是多少?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到:

t +t ()1M 1M 2=t 1-t 2, (2)t =12 2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到一般,及时让学生总结有关结论,为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x 2y 2

=1于A,B 两点.如果点M 恰好例2、经过点M (2,1)作直线l ,交椭圆+164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引导学生以M 作为直线l 上的定点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然后与椭圆的方程联立,设A,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 t 2,则由t 1+t 2=0求出直线l 的斜率.教师板书,过程如下:

⎧x =2+t cos α解:设过点M (2,1)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y =1+t sin α⎩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3sin2α+1) t 2+4(cosα+2sin α) -8=0.

因为点M 在椭圆内,这个方程必有两个实根,设A,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 t 2, 则t 1+t 2=-4(cosα+2sin α) . 3sin 2α+1

t 1+t 2=0,即cos α+2sin α=0. 2

因为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

1于是直线l 的斜率k =tan α=-. 2

1因此,直线l 的方程是y -1=-(x -2) ,即x +2y -4=0. 2

教师引导学生课下用其他方法解决.

思考:例2的解法对一般圆锥曲线适用吗?把“中点”改为“三等分点”,直线l 的方程怎样求?由学生课下解决.

【设计意图】体会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弦中点问题时的作用.

四、自主解决,深入理解

4的直线和抛物线y 2=2x 相交于A,B 两点,设线3

段AB 的中点为M ,求点M 的坐标. 已知过点P (2,0),斜率为

本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完善.

解:设过点P (2,0)的直线AB 的倾斜角为α,由已知可得:cos α=3⎧x =2+t ⎪⎪5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y =4t ⎪5⎩

代入y 2=2x ,整理得8t 2-15t -50=0.

t +t 15中点M 的相应参数是t =12=, 216

413所以点M 的坐标是(, ) . 16434,sin α=. 55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落实,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五、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先让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以及对本节课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教师在 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进行概括.

1.知识小结

本节课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推导出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了简单应用,体会了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有关问题时的作用.

2.思想方法小结

在研究直线参数方程过程中渗透了运动与变化、类比、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 教材P39—1,3 ;

⎧x =x 0+at 2. 思考题: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 (a , b 为常数,t 为参数),⎩y =y 0+bt

请思考参数t 的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

本节课研究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了简单的应用.本节课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运动与变化、数形结合、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关注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落实.

本节课选择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从确定直线的几何条件较难联想到“距离”.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复习预备知识以外,还复习了数轴.联系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类比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当成数轴,这样直线上任意一点就可以用坐标t 表示,因此可以选择坐标t 为直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从而,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就转化为建立坐标t 与坐标x 0, y 0及倾斜角α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样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参数的几何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适时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对话、学生动手、学生归纳小结等方式服务于“参数方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以及重视学法指导的教学新理念. 本节课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

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 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推导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简单应用,体会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通过直线参数方程的推导与应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运动与变化、数形结合、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

3. 通过建立直线参数方程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培养积极探索、勇于钻研 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向量法,建立参数t (数轴上的点坐标)与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 , y 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式:启发、探究、交流与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教师提出问题:

1. 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及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

2. 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概念.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4. 已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和所过的一个定点,请写出直线的方程.

5. 如何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

这些问题先由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完善,问题5不急于让学生回答,先引起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知识,为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做好准备.

二、直线参数方程探究

1.回顾数轴,引出向量

数轴是怎样建立的?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数轴原点为O ,数1所对应的点为A ,数轴上点M 的坐标为t ,那么:

①OA 为数轴的单位方向向量,OA 方向与数轴的正方向一致,且OM =tOA ; ②当OM 与OA 方向一致时(即OM 的方向与数轴正方向一致时),t >0; 当OM 与OA 方向相反时(即OM 的方向与数轴正方向相反时),t

【设计意图】回顾数轴概念,通过向量共线定理理解数轴上的数的几何意义,为选择参数做准备.

2. 类比分析,异曲同工

问题:(1)类比数轴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任意一条直线能否定义成数轴?

(2)把直线当成数轴后,直线上任意一点

就有两种坐标.怎样选取单位长度和方向才有利

于建立这两种坐标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以下

结论:选取直线l 上的定点M 0为原点,与直线l 平行且方向向上(l 的倾斜角不

为0时) 或向右(l 的倾斜角为0时)的单位向量e 确定直线l 的正方向,同时在

直线l 上确定进行度量的单位长度,这时直线l 就变成了数轴.于是,直线l 上的点就有了两种坐标(一维坐标和二维坐标).在规定数轴的单位长度和方向时,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单位长度和方向保持一致,有利于建立两种坐标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直线都可以在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后成为数轴,为建立直线参数方程作准备.

3. 选好参数,柳暗花明

问题(1):当点M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点M 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将直线l 当成数轴后,直线

l 上点M 运动就等价于向量M 0M 变化,但无论向量怎样变化,都有M 0M =te .因

此点M 在数轴上的坐标t 决定了点M 的位置,从而可以选择t 作为参数来获取直线l 的参数方程.

【设计意图】明确参数.

问题(2):如何确定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e ?

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所有单位向量起点相同,那么终点的集合就是一个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可以把起点放在原点,这样所有单位向量的终点的集合就是一个单位圆.因此在单位圆中来确定直线的单

位方向向量.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单位方向向量,在此基础上

启发学生得出e =(cosα,sin α) ,从而明确直线l

的方向向量可以由倾斜角α来确定.

当00,所以直线l 的单位方

向向量e 的方向总是向上.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直线的方向向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 等价转化,深入探究

问题:如果点M 0,M 的坐标分别为(x 0, y 0) 、(x , y ) ,怎样用参数t 表示x , y ?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向量的坐标表示,待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写出参数方程后再全班交流.过程如下:

因为e =(cosα,sin α) ,(α∈, ,M M 0[) π)=xy (,) x (-y , ) 0(0x =x y , -y 0) -00,

又M 0M //e ,所以存在实数t ∈R ,使得M 0M =te ,即

(x -x 0, y -y 0) =t (cosα,sin α) .

于是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

即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

因此,经过定点M (x 0, y 0) ,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x =x 0+t cos α ⎨ (t 为参数). y =y +t sin α0⎩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加强认识:

①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②参数t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③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总结如下:①x 0, y 0,α是常量,x , y , t 是变量;

②t ∈R ; ③由于|e |=1,且M 0M =te ,得到M 0M =t ,因此t 表示直线上的

动点M 到定点M 0的距离.当M 0M 的方向与数轴(直线)正方向相同时,t >0;

当M 0M 的方向与数轴(直线)正方向相反时,t

【设计意图】把向量转化为坐标,获得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体会参数的几何意义.

三、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例1. 已知直线l :x +y -1=0与抛物线y =x 2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度和点M (-1, 2) 到A,B 两点的距离之积.

先由学生思考并动手解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一题多解,学生可能有以下解法:

⎧x +y -1=0解法一:由⎨,得x 2+x -1=0(*). 2⎩y =x

设A (x 1, y 1) ,B (x 2, y 2) , 由韦达定理得:x 1+x 2=-1,x 1⋅x 2=-1.

∴AB ===

x 2=.

∴y 1=y 2=-13-1-3所以A (,B (.

2

由(*

)解得x 1=

则MA ⋅

MB =

===2.

3解法二、因为直线l 过定点M ,且l 的倾斜角为π,所以它的参数方程是 4

⎧3⎧x =-1+t cos

πx =-1⎪

⎪⎪⎪4 (t 为参数),

即⎨ (t 为参数). ⎨3⎪y =2+t sin π⎪y =2+

⎪⎪⎩4

⎩2

把它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t 2

-2=0, 解得t 1=

,t 2=. 22

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得:AB =t 1-t 2=

MA ⋅MB =t 1t 2=2.

在学生解决完后,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予以纠正、完善.然后进

行比较:在解决直线上线段长度问题时多了一种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能利用参数解决有关线段长度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x =x 0+t cos α探究:直线 ⎨ (t 为参数)与曲线y =f (x ) 交于M 1, M 2两点,y =y +t sin α0⎩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 t 2.

(1)曲线的弦M 1M 2的长是多少?

(2)线段M 1M 2的中点M 对应的参数t 的值是多少?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到:

t +t ()1M 1M 2=t 1-t 2, (2)t =12 2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到一般,及时让学生总结有关结论,为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x 2y 2

=1于A,B 两点.如果点M 恰好例2、经过点M (2,1)作直线l ,交椭圆+164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引导学生以M 作为直线l 上的定点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然后与椭圆的方程联立,设A,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 t 2,则由t 1+t 2=0求出直线l 的斜率.教师板书,过程如下:

⎧x =2+t cos α解:设过点M (2,1)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y =1+t sin α⎩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3sin2α+1) t 2+4(cosα+2sin α) -8=0.

因为点M 在椭圆内,这个方程必有两个实根,设A,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 t 2, 则t 1+t 2=-4(cosα+2sin α) . 3sin 2α+1

t 1+t 2=0,即cos α+2sin α=0. 2

因为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

1于是直线l 的斜率k =tan α=-. 2

1因此,直线l 的方程是y -1=-(x -2) ,即x +2y -4=0. 2

教师引导学生课下用其他方法解决.

思考:例2的解法对一般圆锥曲线适用吗?把“中点”改为“三等分点”,直线l 的方程怎样求?由学生课下解决.

【设计意图】体会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弦中点问题时的作用.

四、自主解决,深入理解

4的直线和抛物线y 2=2x 相交于A,B 两点,设线3

段AB 的中点为M ,求点M 的坐标. 已知过点P (2,0),斜率为

本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完善.

解:设过点P (2,0)的直线AB 的倾斜角为α,由已知可得:cos α=3⎧x =2+t ⎪⎪5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y =4t ⎪5⎩

代入y 2=2x ,整理得8t 2-15t -50=0.

t +t 15中点M 的相应参数是t =12=, 216

413所以点M 的坐标是(, ) . 16434,sin α=. 55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落实,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五、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先让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以及对本节课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教师在 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进行概括.

1.知识小结

本节课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推导出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了简单应用,体会了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有关问题时的作用.

2.思想方法小结

在研究直线参数方程过程中渗透了运动与变化、类比、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 教材P39—1,3 ;

⎧x =x 0+at 2. 思考题: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 (a , b 为常数,t 为参数),⎩y =y 0+bt

请思考参数t 的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

本节课研究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了简单的应用.本节课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运动与变化、数形结合、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关注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落实.

本节课选择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从确定直线的几何条件较难联想到“距离”.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复习预备知识以外,还复习了数轴.联系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类比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当成数轴,这样直线上任意一点就可以用坐标t 表示,因此可以选择坐标t 为直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从而,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就转化为建立坐标t 与坐标x 0, y 0及倾斜角α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样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参数的几何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适时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对话、学生动手、学生归纳小结等方式服务于“参数方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以及重视学法指导的教学新理念. 本节课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


相关内容

  • 高中数学 4.4.11直线的参数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 第五课时 直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 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 ...

  • 2016届高考备考+二轮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教案
  • 极坐标练习题 1. 在同一极坐标系中描点A 2, π⎫5π⎛π⎫⎛π⎫⎛⎪, B 3, ⎪, C (4, 0), D -2, ⎪, E (1, π), F (1, ), 6⎭4⎝6⎭⎝2⎭⎝ π⎛π⎫G 1, +4π⎪, H (1, -) ,并写出相应的直角4⎝4⎭ 坐标. 2. [2013·新课标 ...

  • 参数方程的概念(教案)
  • 参数方程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大量的实例理解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参数方程的定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

  • 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
  •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 ...

  • 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1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基本知识与典型例题 第一部分:椭圆 1.知识关系网 2.基本知识点 3.典型例题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例2. 已知ABC的周长是16,A(3,0),B(3,0), 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x2y2x2y2x2y2x2y2 1 (B)1(y0) ...

  • 高二圆锥曲线复习教案
  • 圆锥曲线 一.基础知识 1.椭圆的定义,第一定义: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即|PF1|+|PF2|=2a (2a>|F1F 2|=2c). 第二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同一个常数e(0 |PF | e (0 第三定义 ...

  • 直线与方程 优秀教案选
  • 复习课: 直线与方程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难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这类问题的解决. 能力点:培养学生通过对直线位置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数形结合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点:培养学生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 ...

  • 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曲线与方程]教案
  • 圆锥曲线与方程 李布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2.1.1曲线与方程2.1.2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以及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二) 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归纳和介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 ...

  • 统计学原理电子教案
  • 统计学原理电子教案 一.统计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 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统计的涵义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三)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