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场 活流通 兴产业 促发展(乡镇市场建设)

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镇情,确立了“建市场、活流通、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市场建设作为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唱,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将官港镇茶菇市场建设向大家作一汇报。一、市场建设的体会1、兴建市场,必须做活流通,发挥结构调整的牵动作用。众所周知,南部山区的茶菌发展都曾经历过大起大落阶段,前些年茶农对茶园管理没有兴趣;94年前后,袋料食用菌栽培一下子从100多万棒降至不足十万棒。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上届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反弹琵琶”,从抓流通入手,以兴建专业市场为突破,加快了市场基础建设,兴建了门面房88套,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切实解决了有市无场的问题。通过建市场、抓流通,使官港成为茶叶、食用菌等山货的产品集散地,价格形成地,既解决了有市无场、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解决了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升问题。2001年,茶叶市场总体价格上涨了20%,香菇、木耳的价格上涨了30%,茶农、菌农的收入较前年普遍增加了两成以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市场供求信息迅速传输到千家万户,指挥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在,政府无须再动用过多的行政干预措施去逼迫农民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了,农民扩种茶菌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了。仅官港镇近两年就引种优质茶苗140多万株,更新、改造优质茶园3000多亩,去年全镇袋料木耳超400万棒,今年备料已逾700万棒。实践证明,如果单纯地就结构调整抓结构调整,不但工作难度大、号召力不强,甚至还损害政府形象,必须要通过大流通来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实践也证明,一个产业的发展,关键要看有没有群众基础,有没有规模效应,有没有市场前瞻性是非常必要的。2、兴建市场,必须依托城镇,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近些年来,根据官港街道上素有经营茶菇产品的传统特色优势,我们将市场建设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部分附属设施共享,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又丰富和完善了小城镇建设的内涵。两年来,我镇共拆迁了镇区旧房一万余平方米,新建面积达1.8万平方米。新上了自来水项目,实施了镇区的电网、通讯线路改造,公益设施日趋完善,镇容镇貌纵向比已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使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县内有8个乡镇的80多户农民入市购买、租赁门面房专门从事茶菌经营。目前,镇区常住人口已有4500余人,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同时,围绕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激活了农行、信用社、邮政等金融部门,经营业绩不断攀升。农技部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服务的功能逐渐增强。一些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茶叶、食用菌协会也应运而生。此外,镇区大量闲置的土地要素市场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特别是市场经营区的30余亩土地原都是困难企业荒废未用,现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市场分红的办法使困难企业渐现生机。3、兴建市场,必须培育多元竞争主体,发挥联接市场的桥梁作用。随着茶业和食用菌经济的发展、茶菌产业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周边乡镇原有的一大批生产能手、销售能手考虑到茶叶、食用菌生产是千家万户的分散性生产,组织货源的各项费用偏大,原材料供应的批量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他们即瞄准市场运行带来的商机,迅速转化为制作加工能手,有力地配合了市场的有效运营,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升,成为联结生产和市场的主要桥梁。由于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吸引了本地的140多名农民经纪人及浙江、福建等众多外省客商纷纷集聚市场,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长年驻市经营,将茶菌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及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经营大户陈孝方、江厚民的年销售额都在百万元之上,这些业主成为培育市场的不可多得的微观市场主体。据统计,2001年的茶叶交易量达4000多吨,香菇、木耳的交易量达2500多吨,交易额达1.5亿元。同时,我们还立足长远,着力扶持茶、菌种植专业大户和各种类型的个体工商大户,既发挥他们在基地建设和各个行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又能增加其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为培育源源不断的后期市场经营主体作全力准备。当然,我们在兴建茶菇市场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1、在思想上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在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我们两届党委政府都曾遇到过诸如资金不足、拆迁受阻等众多困难,由于思想上的坚定,我们还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千方百计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市场建设初步目标。2、在融资上要用活政策,拓宽渠道。首先是强化了项目意识,通过主渠道申报项目,附渠道嫁接、捆绑项目共争取13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其次是制订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共吸纳民间资金400余万元。3、在管理上要寓优化服务于严格管理之中。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棘手问题,但稳妥而严格的管理措施营造了政府各部门与群众齐抓共管的氛围。市场内还公开承诺了多种服务项目,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税费征收实行项目法人制独家管理、一站式服务以及农产品县内流通绿色通道工作已经启动。二、市场发展的目标与设想官港茶叶香菇市场的兴建运行,其拉动作用和内在潜力日益显现,但市场的规模和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农业发展要求,市场建设还存在资金、人才不足,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包装、品牌不优等问题。在正视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市场建设的有利条件:市场具备建超大市场的地理条件,还可节省大量开发成本;市场布局合理,皖赣边界地区、浙西地区、大别山区仅有峨桥和黄山茶叶市场,在茶、菇生产的中心地区再建一座市场顺理成章。因此,我们有信心克服当前困难,在抓好茶叶香菇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谋划筹建官港木竹加工园区,力争三五年内把官港市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山货产地批发市场,形成赣东北、浙西、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山货产品集散地、价格形成地和信息传输地。市场建设的设想是:1、以项目投入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举全力建好仓储、分检车间,扩大保鲜库规模,进一步完善镇区功能。2、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将部分附属工程采取用闲置土地换基础设施的办法,公开对社会招商开发。通过市场经济的办法,将现有市场的有形、无形资产经营好,使市场进一步发育、壮大。3、切实加强市场的管理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氛围。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管理成果,建立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建立质量检测、无公害食品入市,以及质量和原产地认证等制度,努力树立广大消费者信得过的农业品牌 ,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4、进一步增强政府经营理念,加大市场外宣力度。力争近两年内争取市、县各方面的力量举办首届茶菇文化艺术节,达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同时着力建好政府信息网站,建立信息发布和电子结算系统,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平、便捷、安全和规范的公共服务。5、着力打造知名市场品牌 。积极围绕市场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策应全县的茶菌产业品牌整合工作,推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镇情,确立了“建市场、活流通、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市场建设作为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唱,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将官港镇茶菇市场建设向大家作一汇报。一、市场建设的体会1、兴建市场,必须做活流通,发挥结构调整的牵动作用。众所周知,南部山区的茶菌发展都曾经历过大起大落阶段,前些年茶农对茶园管理没有兴趣;94年前后,袋料食用菌栽培一下子从100多万棒降至不足十万棒。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上届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反弹琵琶”,从抓流通入手,以兴建专业市场为突破,加快了市场基础建设,兴建了门面房88套,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切实解决了有市无场的问题。通过建市场、抓流通,使官港成为茶叶、食用菌等山货的产品集散地,价格形成地,既解决了有市无场、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解决了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升问题。2001年,茶叶市场总体价格上涨了20%,香菇、木耳的价格上涨了30%,茶农、菌农的收入较前年普遍增加了两成以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市场供求信息迅速传输到千家万户,指挥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在,政府无须再动用过多的行政干预措施去逼迫农民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了,农民扩种茶菌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了。仅官港镇近两年就引种优质茶苗140多万株,更新、改造优质茶园3000多亩,去年全镇袋料木耳超400万棒,今年备料已逾700万棒。实践证明,如果单纯地就结构调整抓结构调整,不但工作难度大、号召力不强,甚至还损害政府形象,必须要通过大流通来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实践也证明,一个产业的发展,关键要看有没有群众基础,有没有规模效应,有没有市场前瞻性是非常必要的。2、兴建市场,必须依托城镇,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近些年来,根据官港街道上素有经营茶菇产品的传统特色优势,我们将市场建设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部分附属设施共享,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又丰富和完善了小城镇建设的内涵。两年来,我镇共拆迁了镇区旧房一万余平方米,新建面积达1.8万平方米。新上了自来水项目,实施了镇区的电网、通讯线路改造,公益设施日趋完善,镇容镇貌纵向比已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使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县内有8个乡镇的80多户农民入市购买、租赁门面房专门从事茶菌经营。目前,镇区常住人口已有4500余人,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同时,围绕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激活了农行、信用社、邮政等金融部门,经营业绩不断攀升。农技部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服务的功能逐渐增强。一些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茶叶、食用菌协会也应运而生。此外,镇区大量闲置的土地要素市场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特别是市场经营区的30余亩土地原都是困难企业荒废未用,现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市场分红的办法使困难企业渐现生机。3、兴建市场,必须培育多元竞争主体,发挥联接市场的桥梁作用。随着茶业和食用菌经济的发展、茶菌产业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周边乡镇原有的一大批生产能手、销售能手考虑到茶叶、食用菌生产是千家万户的分散性生产,组织货源的各项费用偏大,原材料供应的批量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他们即瞄准市场运行带来的商机,迅速转化为制作加工能手,有力地配合了市场的有效运营,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升,成为联结生产和市场的主要桥梁。由于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吸引了本地的140多名农民经纪人及浙江、福建等众多外省客商纷纷集聚市场,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长年驻市经营,将茶菌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及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经营大户陈孝方、江厚民的年销售额都在百万元之上,这些业主成为培育市场的不可多得的微观市场主体。据统计,2001年的茶叶交易量达4000多吨,香菇、木耳的交易量达2500多吨,交易额达1.5亿元。同时,我们还立足长远,着力扶持茶、菌种植专业大户和各种类型的个体工商大户,既发挥他们在基地建设和各个行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又能增加其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为培育源源不断的后期市场经营主体作全力准备。当然,我们在兴建茶菇市场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1、在思想上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在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我们两届党委政府都曾遇到过诸如资金不足、拆迁受阻等众多困难,由于思想上的坚定,我们还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千方百计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市场建设初步目标。2、在融资上要用活政策,拓宽渠道。首先是强化了项目意识,通过主渠道申报项目,附渠道嫁接、捆绑项目共争取13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其次是制订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共吸纳民间资金400余万元。3、在管理上要寓优化服务于严格管理之中。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棘手问题,但稳妥而严格的管理措施营造了政府各部门与群众齐抓共管的氛围。市场内还公开承诺了多种服务项目,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税费征收实行项目法人制独家管理、一站式服务以及农产品县内流通绿色通道工作已经启动。二、市场发展的目标与设想官港茶叶香菇市场的兴建运行,其拉动作用和内在潜力日益显现,但市场的规模和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农业发展要求,市场建设还存在资金、人才不足,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包装、品牌不优等问题。在正视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市场建设的有利条件:市场具备建超大市场的地理条件,还可节省大量开发成本;市场布局合理,皖赣边界地区、浙西地区、大别山区仅有峨桥和黄山茶叶市场,在茶、菇生产的中心地区再建一座市场顺理成章。因此,我们有信心克服当前困难,在抓好茶叶香菇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谋划筹建官港木竹加工园区,力争三五年内把官港市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山货产地批发市场,形成赣东北、浙西、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山货产品集散地、价格形成地和信息传输地。市场建设的设想是:1、以项目投入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举全力建好仓储、分检车间,扩大保鲜库规模,进一步完善镇区功能。2、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将部分附属工程采取用闲置土地换基础设施的办法,公开对社会招商开发。通过市场经济的办法,将现有市场的有形、无形资产经营好,使市场进一步发育、壮大。3、切实加强市场的管理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氛围。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管理成果,建立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建立质量检测、无公害食品入市,以及质量和原产地认证等制度,努力树立广大消费者信得过的农业品牌 ,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4、进一步增强政府经营理念,加大市场外宣力度。力争近两年内争取市、县各方面的力量举办首届茶菇文化艺术节,达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同时着力建好政府信息网站,建立信息发布和电子结算系统,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平、便捷、安全和规范的公共服务。5、着力打造知名市场品牌 。积极围绕市场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策应全县的茶菌产业品牌整合工作,推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关内容

  • 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农村信用社通过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98年按照合作制规范以来,南溪县信用社累计投放10.4亿元:截止2004年7月,各项贷款余额3.1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三:各项存款3.8亿元,存贷比例达78%,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

  • 全力打造第三产业&nbsp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 全力打造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中共ⅹⅹ县委书记 ⅹⅹⅹ 近年来,ⅹⅹ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来抓,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文化 ...

  • 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xx年全区农业发展区域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 ...

  • 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nbsp抓好我县农村工作
  • 同志们: 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我县贯彻一号文件的一些思路。下面结合本人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体会,讲三个问题(1、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背景,2、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3、我县贯彻文件的一些思路),供同志们参考。 一、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背景 1993年以来,中央每年召开一次农 ...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二○○五年一月十一日在蚌埠市禹会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宋家传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quo ...

  • 以城镇兴产业&nbsp促进农民增收
  • 以城镇兴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小城镇是手段,不是目的,是现阶段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这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繁荣,进而成功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支点,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的一个战略突破口。近年来,我市把加 ...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
  • 一."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3.7%:粮食总产400万吨,棉花7.5万吨,油料4万吨,瓜菜630万吨,肉类33.5万吨,水产品6.6万吨,水果7 ...

  • 加压紧逼&nbsp 负重奋进
  • 加压紧逼 负重奋进努力实现礼泉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05年元月21日) 同志们:这次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4年工作,安排部署2005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动员全县党员干部 ...

  • 创新实干方法&nbsp&nbsp促进农民增收
  • 创新实干方法 促进农民增收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国土面积2021平方公里,辖10乡3镇,总人口20.4万人;属南亚热带干燥气候,年降雨600毫米,年平均气温21.9℃,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素有"天然温室"之称;以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年产15万吨的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