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本单元由 《我们爱你啊, 中国》 、 《郑成功》 、 《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及一篇习作 、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本单元四篇课文为同一主题——“心中有祖国” ,旨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四篇课 文揭示主旨的形式异彩纷呈。 《我们爱你啊, 由 中国》 、 《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及一篇习作和一个 、 练习组成。 1、能识写本单元的生字 26 个,识记二类字 5 个,多 音字 1 个,熟诵积累练习中的 12 个词语,能联系上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指定 的部分。 3、重点理解和感悟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 4、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按自己需要收集资料、读写 结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习惯,努力让学生从课文中 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去描绘身边景物,去记录感受。 5、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练习有一定速度 的默读课文和浏览课文。 6、体会到课文表达的主要内涵,斟词酌句,体会课文 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达到领悟、熏陶之目的。 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

单元 教材 分析

和一个练习组成。四篇精读课文都集中反映了 一个主题就是——“心中有祖国”。 课与课的联系相映成趣,启人深思,品读这组 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能 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 1.学会 32 个生字,其中只识不写绿线内的 7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文及生活实际理解积累词语。 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课文所写的内容,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单元 目标 要求

4.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 多民族的国家,了解一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5.培养不懂就问与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6.尝试将假期生活中的独特经历真实具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品读这组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 斗史,能体味到古代中国黎民百姓的痛苦生 活,能回忆起近代中国饱受欺辱的屈辱,能听 到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能聆 听到改革开放奏响的欢歌,感受到改革开放涌 动的滚滚春潮,能激发出中华儿女爱我中华、 兴我中华的豪情壮志。

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 斗史。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 朗读,认真体会,

感悟理解,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 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 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 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单元 设计 意图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 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 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相互背诵 1.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 性。 交流方式 小组交流 个别回答 小组交流 重点 与 难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9月 日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 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 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 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 争取弄懂弄通。

时 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积累的古诗词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 下同学们: 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世博园中

2

活动一: 了解收集 资料的重 要性。

国馆的介绍文章,该做些什么准 备?(收集有关资料等) 2. 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 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 活提供便利, 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 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1.指导观察第 1 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 干什么? 1.观察第 1 页的图。 观察讨论 答案预设: (可 以通过看报 2.观察第 2 页的图。 刊、网络、参 观展览、采访 和访问来收集 3.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 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 文字摘抄下来, 可以把它们分 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 资料)

核 心 过 程 10 活动二: 学生掌握 收集资料 的方法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 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 么? 2.指导观察第 2 页上的图片。 (1)第 2 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 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 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 2 页下面的图, 然后, 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 请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 资料。 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 类。(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 3 页上面的四幅图, 都是同学 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 料 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4.引导观察第 3 页下面的一幅图,

学 生畅谈学习收获。

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 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 以 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 学生仔细观摩。

1.观摩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 品。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 2.自主学习。 应该怎么做? 3.任务驱动: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 一份。 12 活动三: 激发学生 收集资料 的兴趣。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 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5.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6.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7.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重 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 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3.合作探究。 出示学习单 1: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 的方法。 4. 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 果。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 1 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 干什么? (2)第 2 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 12 活动四: 不懂就问 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 3、4 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 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 5 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 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 呢? (5)看第 5 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 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1. 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2.看完第 4、 页的 8 幅图后, 5 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预设: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 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 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 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 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 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 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 在干什么?老师又在做什么? 3.看完第 4、5 页的 8 幅图后,你明 白了什么?

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 他班同学„„一句话, 问所有 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 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 还可 以把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 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 处处有语文,有字之书、无字之书,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做语文 学习的有心人, 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 1

拓展延伸、 习惯,语文水平会不断提高,能力会 总结提升 不断增强。“多问”也是一种好习

惯,习惯的培养重在平时。“多问” 与“勤学”联系在一起。 只有长期坚 持勤学多问,训练好习惯,才能进一 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懂就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银装素裹” 等,能说出这首诗从几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并有感 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分段。 3. 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 发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背诵 交流方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李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生在此山中。——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苏轼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9月 日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 分段。了解诗歌的主要内 容。 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 的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 辽阔

重点 与 难点

时 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3

常规性积累

掌握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一: 谈话交流 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游览过的名胜古 迹,激发爱国之情。 (同学们, 你们都到过祖国的哪些 地方?能把你的所见所闻说给大 家听听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引导: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 5000 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 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 作为中国人, 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 爱的。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我爱你啊,中国》 ,这是一 首赞美祖国的歌曲。 2.中国,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 是多么亲切的名字!在升旗仪式 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 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 你的 脑海一定也会出现它雄鸡状的版 图, 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 辉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诗 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板书】 。

学生把所见所闻说给大 家听听,谈感受。 指名读题: (指读——师 评:你突出了„„强调 了„„)还可以怎么读? “我们爱你啊,中国” 评:你强调了谁对祖国的 爱。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你强调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你强调爱的对象——伟 大的祖国。 齐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情 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5

活动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 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 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 、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 号。 (3) 、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 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 国的哪些可爱

之处, 边读边画出重 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 诗的结构来入手。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1、齐读。读中感悟:自读第 1 节, 从哪儿看出祖国幅员辽阔?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这就是 中国地图, 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汇合处,东南面向海洋,西到新疆 以西帕米尔高原,东西跨度 5200 公里,两端时差近 5 个小时。 所以说——引读: 当灿烂的太阳跳 出东海的碧波时, 帕米尔高原却还 是星斗满天的深夜。 最北端至黑龙江省漠河, 最南端达 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 南北纵 长约 5500 公里。 因此——引读:北国(北温带)还 是银装素裹,南疆(热带)已春色 满园。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课外收集歌颂祖国的诗歌, 并深情 诵读。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 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检查自读情况 (1)学生读文,分小组 讨论。 (2)交流。第一段:写 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 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 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 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 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 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 的可爱。 学生交流, 相机理解: “碧 波”“群星闪烁”“银装 、 、 素裹”“洋溢”“盎然” 、 、 等词语

展示词义 预设: 洋溢:(情绪、气氛 等)充分流露。 盎然:课文中指春色 很浓的样子。 恢弘:课文中的意思 是宏伟壮观。 巍峨:形容山火建筑 物的高大。 绚丽:灿烂、美丽。 “伟岸”的近义词: 高大。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 上,明白“啊,我们 爱你,中国!”这句 诗在全诗的作用 ——总领全诗,是全 诗的主旋律

活动三: 12 学习第一 段

有感情朗读。

推荐诗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拓展延伸、

5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吟诵第二至第六节的诗句,感受诗歌“定语后置,语言凝练”的句 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节写一两小节。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歌,体会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与 难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时 日期

第二课时 9月 日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反复吟诵诗 句,感受诗歌“定语后置,语言 凝练”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 的第二至第六节写一两小节。体 会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程 学生活动方式 学生交流 交流方式 小组交流,全 班共享

个别朗读, 全班齐

时 间

3 2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复习导入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组织交流歌颂祖国的诗歌

(1)指名朗读全诗。 (2)齐读第 一节,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1、调动学生感知:你亲自去过或 在电视中看过或从书中读到过这 些地方吗? 2.【课件】在实景中教师点拨让学 生理解 “清奇俊秀” 云雾飘渺” “ “波 澜壮阔” 。 (1)桂林的水清澈明净,山峰各 具情态,可谓是奇峰罗列,用“清 奇俊秀” 来形容桂林的山水极为贴 切。读出你的感受 (2)难点: “浓妆淡抹”这个词怎 么理解? △“浓妆淡抹”通常是用在女子身 上的, 可这里为什么说杭州西湖浓 妆淡抹? (3)黄山的云海、庐山的云雾, 缥缥缈缈,有如仙境一般,令人神 往。 (4)长江、黄河更是一泻千里、 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3.通过对这些祖国大地上富有代 表性的自然景观的赞美来表现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 4.拓展:还有哪些美景? 5.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 词语。再交流讨论。

指名朗读全诗

① 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 认为她是最 伟大的女姓,在诗人眼里,杭州西湖也 恰似一个美丽的女子,有时浓妆,有时 (拟人) ②因为春夏秋冬气候不同,西湖四季的 风光也是各有特点的。春夏,湖边绿柳 成荫,繁花似锦,就好像给它化了浓妆 一样艳丽;而秋冬,西湖则落英缤纷、 银装素裹,显得素雅、端庄,这个时候 的它就像涂了一层淡粉的女子。 “浓 所以 妆淡抹”用在它身上是恰当的。 (季节) ③古人曾与过关于西湖的许多诗篇,其 中有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波 总相宜” (古诗)述:杭州的西湖名闻天 下, 风景秀丽可人, 不管什么时候观赏, 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用“ ( )的( ) ”句式(美景、特点) , 写一写。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组织学生对 “眼中的 祖国”进行解读,一 方面是对学生相关 测, 以在教学时做到 心中有数; 一方面是 对文本学习的良好 铺垫, 为有效学习文 本奠定基础。如此, 使语文的学习变得 更广泛、深入起来。

淡抹,这正好说明了诗人对她的喜爱。 语文知识的课前预

15

活动二: 学习第二 节 核 心 过 程

1、第 3 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 联系上学期社会课学习时了解到的龙井

通过句式的辨析, 不 仅让学生感受诗的 特点:诗情画意,更

15

活动三: 运用学 法,自学

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茅 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

来说说龙井茶的清香以及自己的感受。 媒体出示有关茅台酒的故事以及丝绸

陶瓷的图片。 体会我国的特产十分丰富。 是让学生爱上诗歌

3~6 节。 丽,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

2、第 4 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 戈壁滩。理解“巍峨” 。 我们爱你-----傣家竹楼前如水的 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 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 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 3、第 5 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 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我们爱你-----战国编钟奏出的 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 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 起的希望之火。 ” 4、第 6 节:伟大的民族精神。 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 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小结:通过这几节的学习,你对于 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了吗?你作 为一个中国人,现在你有什么感 觉? 5、朗读第 2~6 节,进一步体会祖 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6、注意本诗的写作特点。中心句 反复出现、 2—6 节开头第一句全部 一样。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 豪”是针对什么说的, “奋发、开 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 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 开头、升华主题)

让学生把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那 种月下傣家的浪漫、阳光照耀下布达拉 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以及那茫茫戈壁滩蹒 跚而行的骆驼,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少 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引导学生理解整节包涵了几千年的悠久 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这一特殊的体裁, 并 进行能力的迁移。

物: 傣家竹楼、 布达拉宫、 吐鲁番、 宫的雄伟与金碧辉煌、在一碧千里的大

(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 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这些

理解: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魂魄之所在。

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 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1、背诵课文 2、 仿照这首诗第 2 至第 6 节写一到两节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香, 五粮液的醇美, 海南椰子的甘甜解渴, 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 我们爱你—— 北京烤鸭的香脆, 山西陈醋的醇香, 无锡泥人的巧夺天工, 苏州刺绣的美妙绝伦。

拓展延伸、

5

总结提升

预设: 我们爱你—— 万里 长城的蜿蜒起伏, 秦兵马俑的神态各 异, 黄果树瀑布的 气势非凡, 敦煌莫 高窟的惟妙惟肖。

1.我们爱你啊,中国 辽阔的疆域 壮丽的山河 丰富的物产 众多的民族 灿烂的文化,巨大的成就 悠久的历史,伟大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语的意思。 知道“慷慨激昂、横行霸道”

等词语的感情色彩。2、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民族自豪感。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 由熟悉的航天英雄聊到更 多的英雄。 (战斗英雄:黄 继光, 董存瑞。 “抗非英雄” : 叶欣) 追问:什么样的人可称“民 族英雄”? 补充:只有抗击外国或其他 民族入侵的战斗英雄才叫 “民族英雄” 。 了解更多的民族英雄:岳飞 戚继光等 2、郑成功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1、说说“慷慨激昂、横行 霸道”等词语的感情色彩。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 要内容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交流自己知道的爱国将领、 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3

常规性积累

畅谈英雄

5

活动一: 揭题导入

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 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出示课题:郑成功)板书 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郑成 功了解多少呢?(指名介 绍,师生适时补充)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郑成功》 一文向我们介绍 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我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对 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 实课文中有一段话, 已经概 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请大 家快速浏览一下,读读看, 找到了吗?理清文章脉络。 3、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 事? 4、说主要内容。 1、指名读,思考:第 1-3 小节主要写什么? 2 学习第 2 小节 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 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 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 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4、指导分角色朗读第 1-3 小节。2、过渡: (出示补充

理解“民族英雄”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了解 的郑成功。 齐读课题。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初读课 文,了解 大意。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学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4~6)写了郑成功收复台 主 要 讲 了 郑 成 功 收 复 台 湾的经过, (7~8)写了郑成 湾、建设台湾两件事。学 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生读“收复台湾” “建设 全班讨论概括主要内容的 台湾”两部分内容 方法(找中心段) 。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 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 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 台湾的历史事件。 ) 读课文,思考 (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 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 的宝岛台湾。 ) 反复读, 随机理解 “奴 役”这个词——那么什么 叫“残酷地奴役”呢? 阅读补充材料,说感受, 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

12

活动三: 学习课文 第 1-3 小 节。

材料: 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 统治长达 38 年。 在这 38 年

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 无人道。1622年,17 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 澎湖的马公岛登陆。 侵略军 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 作。 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 赶到一个地方集中, 然后架 起大炮轰击, 进行灭绝人性 的大屠杀。 台湾人民稍有反 抗,

3、 学习第 3 小节 一切侵略者都是丧心病狂 的杀人恶魔! 台湾人名恨透 了他们。读读第 3 小节,你 又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怎 样? 4、你我作为中国人,心情 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 我 们怎么读好郑成功说的这 段话? 出示课后习题 3 的成语, 读 后请学生说说成语意思, 然 后根据它们感情色彩给这 些词语归归类, 再选择其中 的两个口头造句。

起义者残暴蹂躏(róu lì n) 严刑拷打, , 任意杀害, 甚至施以“车裂”“五马 、 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 是整个部落地进行屠杀。 这在当时,就连荷兰远征 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 不承认: “我们在中国沿 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 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 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 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 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 薄和残酷了。) ” 说说读了这段材料后的 感受。 再读课文,读出仇恨。 3、默读第 3 小节,体会 激动的心情,理解“慷慨 激昂” 。 练读——指名读——评 读—再读 ,直到读出慷 慨激昂的语气 词语的感情色彩可分三 类:褒义、中性、贬义。 联系语境理解 分清感情 色彩运用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台湾人 民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郑 成功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的决心。 (强占、残酷地奴 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 允许)

分角色朗读第 1-3 小节。 。理解“慷慨激昂”。(义愤 填膺、 正义凛然、 热血沸腾) 从“自古以来”“绝不允许”等 关键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想 象郑成功说话的神态,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

5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预设: 慷慨激昂: 形容情绪、 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 蛮不讲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 喜事而特别高兴。 惊恐万丈:因为惊惶恐惧而 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载歌载舞:又是唱歌又是跳 舞。 负隅顽抗:凭借先要的地势 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 可分两类: 慷慨激昂 喜出望外 载歌 载舞 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惊恐 万状

板书设计

收复台湾 2、郑成功(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自古以来台湾就是 我国的领土,体会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

、默读《郑成功》 ,知道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畅谈郑成功的故事 交流方式 个别交流 课件出示三组词语 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 追问:“喜出望外”是一番 怎样的情形?“载歌载舞” 是什么意思? 重点 与 难点

2、郑成功

教时 日期

第二课时 9月 日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 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自古 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领土, 体会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指导学生交流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 要收复台湾?

5 活动一: 复习导 入,积淀 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自然段。

1.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 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 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2.自由读课文第 4-6 小节, 划出相关语句, 想想你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 3.组织交流板书。 4.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侵略者 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 (负 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 手投降) 形容敌人狼狈的词语还有哪 些? 5.小结:胜利属于正义之师, 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6.朗读第 5 小节,

1.预设:荷兰殖民者 强占台湾领土,横行 霸道,残酷地奴役台 湾同胞。 2.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自然段。

1.学生自学交流, (丧 家之犬、漏网之鱼、心 惊胆战、哭爹喊娘、闻 风丧胆、负隅顽抗、屁 滚尿流„„) 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15

核 心 过 活动二: 程 学习课文 第 4-6 小 节。

学生自读课文抓住要点全 班交流: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 聚集粮草 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 队 绵延几十里 风帆蔽日 战旗招展 纪律严明 军容 整肃 官兵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 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五 小节。 2) .同桌互相说说这场 战斗时如何展开的。 (按 照“先„„接着„„然 后„„最后„„“这样 的顺序一人说另一人补 充)

根据关键词,自由 练习复述。

7.指名读课文第 6 小节。

7、 感受台湾同胞的喜悦 心情。 (喜出望外、送来

通过朗读感受台湾同胞的

慰劳、特地送来、街头 巷尾、鞭炮之声不绝、 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 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1.过渡:荷兰侵略者在台湾 的殖民统治长达 37 年。 现在, 这伙强盗被赶走了, 然而一个 新的难题也产生了。 你认为, 摆在郑成功面前的急 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进一步探究:你觉得郑成 功为什么要大力做好这两件 事情?(此题书中没有答案, 但是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真正 理解, 才能使学生从心底里感 受到郑成功建设台湾的功

绩。 ) 4.所以,文章最后这样说— — 5.是的,面对这样一位伟大 的民族英雄,谁又怎能忘记 呢?面对这样一位 36 岁抗击 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 后,却又与世长逝的英雄,台 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 华儿女又怎能忘记? (显示几个网页: 郑成功塑像 郑 成 功 陵 墓 郑 成 功 纪 念馆 郑成功诗句等) 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收 获? 1.默读第 7、8 小节, 思考。

喜悦心情。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2.学生交流后概括:大 力发展生产、 兴办学校。

3.学生默读最后 1 节, 说一说最后一自然段在 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突出中心)

13

活动三: 学校 7、8 小节

学生思考,表述。

学生个别展示。

拓展延伸、

4

畅谈收获

总结提升

搜集其他民族英雄的故事。 搜集其他民族英雄的故 事。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 面来谈: 1.对郑成功的认识与赞美。 2.思想情感方面的收获。 3.写作特色方面(场面描 写,总结全文的中心句,详 略分明等)

板书设计

2、郑成功

准备工作充分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官兵的勇猛善战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初读课文,能说出这首诗从 几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 比热爱之情。 学习诗歌第一自然段,通过 朗读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银装素裹”等,能说出这首诗从几方面 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习诗歌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并学会背 诵。 教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积累爱国诗歌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 段音乐。 (播放肖邦的《革命 练习曲》) 2.听了之后, 大家又有什么感 受? 3.你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写的 吗?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 活动一: 5 导入揭题 史的长河, 去感受一位伟大音 乐家的炽热情怀, 去聆听最壮 美的旋律。”(板书课题: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 核 心 过 程 肖邦的课文。 板书课题。 讲解: 课题为什么不加引号。 “我” 就是?“祖国”指? 过渡: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能 读通课文了吗?这篇课文有 很多词语,不好读,考考大 家? 15 活动二: 交流展示 检测一: 1 词语(生字词) 肖邦 咏唱 一腔 热血 忧虑 蜡烛 巴黎 维斯瓦河 深渊 雾霭 肺结 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段 意,将文章分为四段。 被迫离开祖国、洒泪告 把心带回祖国,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请 采用段意合

并法说说文 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 料介绍肖邦 2.预设:激昂澎湃、催 人奋进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 1.用心倾听。

交流方式 同桌互背 预设:“我”不在祖国,但 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 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 “我”是谁?“我”怎么会 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 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 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悲愤欲绝:形容悲伤愤怒到 了极点。绝,气息终止,死 亡。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

别亲人、 忘我音乐制作、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辞: ⑵ “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候。

核病 悲愤欲绝 之际 检测二: 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检测三 根据肖邦不同的经历理清文 章段落 1.引导学生质疑: 有什么疑问 吗 2.归纳整合后的问题。预设: (1) 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 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 国? 活动三: 12 自学 质疑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 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 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 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全部 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 中?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 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 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 波兰及俄国。 拓展延伸、总 5 结提升 引导学生抓住“瓜分”“落 到”“陷入深渊”“满怀悲 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 找到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 因。 教师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波兰) 板书设计 被迫离国 告别亲人 忘我创作 至死不渝 满怀悲愤 1.探究问题:肖邦既然 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 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 学 生 自 学 第 一 自 然 段,读,思,画相关句 子或词语,做批注。 3.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与世长辞 弥留

预设: 主要内容:课文讲波兰音乐 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 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 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 国强烈的爱。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 生深入探究课文的能力。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 交流方式 同桌互背

第二课时 9月 日

通过反复吟诵第二到第六小节 的诗句, 感受诗歌语言凝练的特 点, 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 节写一两小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第二到第六小节的诗句,感受诗歌语

言凝练的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两小节。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歌,体会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时 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复 习 导 入。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积累爱国诗歌

5

1. 读了课文

第一段, 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听取教师的导入, 2.指名读第一段。 并反复激情诵读课题。 3.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 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3.回顾第一自然段。 1. (1)默读第二段,文中写了哪 几个告别场景。 (2) 自由读关于这三个场景的描写, 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3)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 殊礼物送给肖邦? (4)自学时间:6 分钟。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 归结共性问 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 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 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 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 送别曲 《即使你远在他乡》 是老师 “特 地”为他谱写的。 (2)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 的神情。 (3)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 师生之情。 (4)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 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 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 恳切。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导学生交 流自己仿佛看到 什么,既内化了文 本的语言,又突出 了场面描写中的 一个个细节,引导 学生复述。 通过补充资料激 发学生的情感,进 一步感受肖邦的 心情。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学习课文 第二段。 (第 2 自 然段)

2.学生自学交流。 (咏唱送别曲)说话练习 ——读歌词,说说你从中 读出了什么?(依依不 舍、浓浓的爱国之情) 让我们将这依依惜别的 情感,浓浓的爱国情读出 来。(指名读、齐读)

(老师的叮嘱)想象说 话:如果你就是送别亲友 中的一位,你会对肖邦说 些什么呢? (赠送银杯) 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把泥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 送给肖邦, 使他激动万分, 实在感人。 (5)教师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 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 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 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请收下 吧! (6) 朗读, 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 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7)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 厚的情感。 1.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 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 路了。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出示“悲 愤欲绝”。 说说词语的意思。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 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 一个个倒 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 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 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 从 肖 邦 的 举 动 中

你 感 受 到 了 什 么?5.默读第 4 自然段, 思考它写了 什么。 6.交流。 ①理解“彻夜”。(通宵,整夜)②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与“他 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③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④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 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 中”。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 逝。 1.引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 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 要长眠在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 肖邦? (告诉弟子,时刻不要忘 记自己的波兰人,不能忘 记自己的祖国。用心良 苦)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 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 下来。 1.自读思考。 2.交流。追问:什么叫 悲愤欲绝?肖邦“悲”的 是什么?“愤”的又是什 么?(悲的是起义失败, 波兰人民又将陷入被欺 凌、被压迫的深渊;愤的 是沙皇俄国的侵略暴行)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肖 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 热爱) 3.欣赏《革命练习曲》片 断。 4. 默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肖邦 废寝忘食地工作,没了时 间的概念) 5. 齐读第五自然段。 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 的原因? 6.指名读:你读出了什 么? 7.为什么弥留之际的肖 邦要提出这样的请求? 8.(1)从这个“才”字 中,你读出了什么?(惋 惜、伤感) (2)个别读,齐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每个学生都是 一个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关注的侧 重点也不一样。以 读促疑,以疑促 思,不仅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兴趣,而 且能有效促进学 生的主动探究和 发现,从而深刻地 理解、感悟学习内 容。

12

活动三: 学习课文 第 三 四 段。

通过交流,可以取 长补短,以最少的 时间获得最多的 信息,同时也锻炼 了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培养了与 他人分享自己劳 动成果的好习惯。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 握着”姐姐的手?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4.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5.引读第 6 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 同。 ①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 他乡与世长辞了。 ②当时他 39 岁。 当时他才 3 9 岁。 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 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1.听了肖邦的遗言,同学们,你们

有没有想到我国与之类似的文章或 诗句呢? 2.他们都为了祖国而战斗不息,尤 其是陆游, 在他的绝笔诗 《示儿》 中, 还发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的呐喊。这与肖邦的“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多么的相似 啊! 3.古今中外,有着多少的仁人志士, 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甘愿为祖国献 出自己的一切。肖邦就是其中的一 个, 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 (生)肖邦!让我们记住这句伟大的 名言—— 1.学生交流: 杜甫 《春望》 文天祥 、 《过 零丁洋》 于谦 、 《石灰吟》 、 陆游《示儿》„„

5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板书设计 离别亲友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 激动不舍 思念祖国 至死不渝 爱国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3 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 洛阳。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重点 与 难点 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 烈的爱国情感。

4、古诗两首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9月 日

程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时 间

3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集体背 常规性积累 课前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 战乱时期的诗《春望》

听着你们的背诵,我仿佛看见了诗 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 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 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 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 介绍课前收集的杜甫资料。 闻:听说 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 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师生合作介绍杜甫的有关 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 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 诗。 2.出示课题,释题。 过渡: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 了失地, 心情如何? (喜悦、 激动) 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1.正确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 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 核 心 过 程 同学读一读。 活动二: 初读古诗 涕(ti) 还(huan)乡 1.①倾听朗读,读准字音。 ②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2.理解字词意思。 ①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交 学生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重 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 t ,不读 d ,还:读 hu n, 不读 h i。 预设:涕泪:因喜而泪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随意地卷起。 青春:明丽的春天。 纵: 放任, 这里指尽情

的意 思。 1、 显示并读读全诗。 杜甫写的这首诗中出现了六个地 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 理解一、二句诗。 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所带来的 灾难 1.答案预设: 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 蓟北: 指蓟州, 今河北蓟县。 蓟北, 泛指河北北部, 当时 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 巴峡: 指嘉陵江上游, 闵水、 (悲伤、愤怒) 白水段的江峡。 “巴峡”是

5

活动一: 揭题。

15

②指导读: (zǐ) 漫卷 妻子 (juan) 流。 2.理解字词意思。 ①说说已经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 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12

活动三: 再读诗, 理 解诗意。

阳、洛阳。你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 吗? (看着地图了解诗中出现的地 名。)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 思吗? 分别出示诗句,引导理解。 A、为何事而喜? B、播放课件,介绍历史背景,让 学生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所带来 的灾难, (配乐) (2)理解三至六句诗: A、诗人喜极有何表现? B、反复诵读。 (3)理解七、八句诗。 A、诗人此时最想干什么?故乡在 哪里? B、示路线,师:这么遥远的路途, 走路要多久?坐船呢?坐马车 呢?但在当时诗人的心中,却是如 此轻快,有哪一个成语是这样讲 的?推敲用词“即、穿、下、向”的 巧妙。 李白的一句诗和此有异曲同工之 妙,哪一句,记得吗? C、反复诵读诗句。 1.学习古诗,除了知道了其中的意 思之外,还要品悟诗句中蕴含的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现在我们就来品品诗句中的“快 意”。 2.你认为诗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 拓展延伸、 总结 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3.诗人是怎样表达“喜欲狂”的心 情的? 4.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喜欲 狂”的境地。

激情再读一二句。

出发之地, “巫峡”是必经 之地。 襄阳: 在今湖北省。 “襄阳” 和 “洛阳” 是诗人的原籍和

(涕泪 欲狂 放歌 纵酒) 反复诵读。 (回乡) (洛阳)

故乡。 预设: 收复蓟北的消息, 忽 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刚刚听 到这个喜讯, 眼泪就洒满了 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 他们的忧愁不知到哪里去 了; 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

(归心似箭)

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 畅饮 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投影显示: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1)“涕泪满衣裳”(喜极而 泣、悲喜交集。) (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 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 狂乱地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 乐。真是“喜欲狂”啊!)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字体会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2 岁的诗人,

既不适合放歌,也 不适合纵酒,但诗人却沉醉于这 样的状态,这真是“喜欲狂”了 呀!当诗人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 儿女作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 不欣喜若狂。)

(4)最后一句诗出现了 4 个地名, 这是诗人的回家路 坐船,穿过地形狭窄的巫 峡, 顺长江而下, 抵达襄阳, 再由陆路到达洛阳。 这回乡 的路是山一程, 水一程, 千 里迢迢。“即”“便”两字 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 那 种 “归心似箭” 非常思念家 乡的激动、兴奋的感情。

感。 在上课之始, 老师跟你们说过, (2)“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线, 他从剑外起程, 到巴峡

5

提升

作伴好还乡。”(“放”和“纵” 写出了此时的杜甫, 心已经

“喜欲狂” 板书设计

背诵默写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剑外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示儿》中的生字新词,并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 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多媒体出示陆游的古诗 《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 一个诗的国度,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 我们要走近其中的一位, 宋朝的陆 游。 2.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陆游? 活动一: 复习导入 5 课题 3.作家朱自清对他情有独钟,曾 说过这样的话,谁来读一读? 出示: “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 陆游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朱自 ” 清) 4.其实,不光是朱自清,凡是了解 熟悉陆游的人无不称赞他是一位 伟大的爱国诗人。这到底是为什 么?让我们通过诗歌《示儿》的学 习进一步来了解陆游。 1、揭示课题《示儿》 ,板书:示 儿 核 心 过 程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 写作背景。 3、教师小结 4、 (课件)范读《示儿》 ,注意要 听准字音。 活动二: 5 揭示诗题, 介绍背景。 初读全诗, 整体感知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读。 师示范。死去/元知/万事/空, (课 件出示) 反馈,教师及时纠错,边反馈边练 习读。 最后教师整体出示诗的节奏 与重音。 齐读课题《示儿》 ,解题。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 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 告诉? 通过质疑,解疑,理解课题 的意思,了解作者及写作背 景。 学生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了解古诗的内容。 生练习,划分节奏,重音。 A、同桌互读。 B、小组赛读 C、男女赛读。 1.读准诗

歌。 2.交流对诗中词语的了解 预设:示儿:告诉儿子。 元知: 本来就知道。 “元” “原” 同 本来的意思。 但:只。 九州同: “九州” “中国” 指 , “同” “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 。 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北定:收复北方。 中原: 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 ,不要。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4、古诗两首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二课时 9月 日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 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 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小组同学互背古诗。

读、被古诗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诗 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 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由于 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 江山支离破碎,他的作品触 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其 诗作主要有: 《示儿》 《十 、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书 、 愤》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等。

学生交流陆游生平。 一、少年立志 二、壮岁从戎(róng) 三、晚年梦牵

中, 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 今天, 史上最多产的诗人,现存诗

1、 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 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 句的文字美。教师小结。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只是感 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国家 统一。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第三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 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 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 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 17 活动三: 细读体会, 理解内容。 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组织交流,进行恰当的评价。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 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总结 4、齐读古诗 适时板书:遗憾 不见九州同 板书:遗嘱 无忘告乃翁 1、如果用三句诗来概括陆游的一 生, 你认为是哪三句?我们一起来 把这三句诗读一读。 出示: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唯报 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拓展延伸、 总结 10 提升 2.从意气纷发的少年,到白发苍 苍的老人,陆游用整个生命去盼 望。可朝廷昏庸、奸臣当道,希望 一次次破灭,陆游悲啊!可最令我 们感动的是什么? 可陆游怎能瞑目?为什么他的神 情还如此倔强, 他的目光还凝视着 远方?他想到了什么?仿佛还看 到什么?听到什么?请展开自己 的想象,写一写。 示 儿 遗憾 不见九州同 遗嘱 无忘告乃翁 根据画面,展开自己的想 象,写一写:烛光摇曳,陆 游怎能瞑目„

„ 交流所写的文字。 1、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 第一句,这是他少年时立下志 向,盼望统一。 一转眼到中年,他如愿以偿,从 军报国。 齐读。 尝试背诵。 生练习。 军队打败金兵,收复中原的 那一天。 第四句诗的意思是:你们在 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 这个胜利的消息告诉你们 齐读诗意。 追问: 1、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 怎样的情怀? 用喜欢的方式, 可以站着, 坐着, 或是通过动作、表情,也可以像 古人那样摇头晃脑的吟诗。 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 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的父亲。 和

5.出示课文插图,看!烛光摇曳, 4.配乐齐读诗歌。

板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 1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 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 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 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 于及时记录的习惯,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书面 表达能力。 2、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养成习 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组织对 话,唤醒 体验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陆游、杜甫的古诗 1、学生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 的照片。 2、听老师讲述假期愉快的旅 游经历。 1、学生互相交流假期中的难 忘的经历。 (一)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 法: (提示:定点观察、移动 观察) (二)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 法: (三)理解“难忘” ,拓宽学 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四)写作提示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古诗 学生互相交流假期中的难忘的 经历。 学生上台介绍感受最深的一段 生活经历,其他同学就其发言 提出问题,对其语言进行修改 1、欣赏照片,回忆美好时光, 试着如何给照片配上一篇精彩 的文章 还想到假期生活里的什么?举 例练说。 (要有亲身感受) 1、尝试列出提纲 2、 把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 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 意突出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 实感

交流方式 相互背诵 谈话导入,师生相互 交流,提高学生写作 的兴趣。

5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选材引 路,讨论 写法

通过赏析、感悟、理 解,让学生学会细致 的观察生活与大自 然,养成留心观察、 乐于及时记录的习 惯, 。

12

活动三: 当堂写 作。及时 反馈

5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一)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 选择有特色的文章班内交流。 在班里进行赏析。 学

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 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 解 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 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 拔。 1、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二)指导修改 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 改。 2、 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 帮 助同学修改。 习作 1 谈话、交流 选材、讨论 写作、修改

学生对习作进行修 改,养成习作之后认 真修改的习惯。

朗读、互评、帮助

板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 1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 上的区别,体会《爱我中华》思 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①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②能区别同一词语是 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③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2、诵读与欣赏: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 ,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五年级古诗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古诗 1.读小故事。 2.交流“妻子”的读法。 预设: “子”应该读第三声,因 交流方式 相互背诵 通过讨论、 交流, 认识轻声这一注 音方法。让学生 能区别同一词语 是否轻声在词义 不能一概而论, 应该视具体情况 而定。 上的区别。并学 会运用轻声的注 音方法。 交流 指名读 交流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 读音。 1.欣赏歌曲,随着音乐一起唱。 通过熟读并背诵 《爱我中华》 体 , 2.自由读歌词。 会歌词中的思想 3.读准确。 感情。 4.预设: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真 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 大祖国的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 国的豪情。 5.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6.预设:语言简洁,适当反复 7.配乐诵读。 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书写 评比书写情况 观察、临摹,学 习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小故事,说说故事的焦点在哪里? (交流:妻子这个词应该怎么读?) (2)讨论在这首诗中, “妻子” 一词该怎么读? 儿、 就应该读轻声, 头,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活动一: 语文与 生活 (4)举例 1、小组讨论选择 2、全班交流 3、知识小档案 轻声词大致归为四类: 1、规律性强的轻声 2、具有区别词性、词义 功能的轻声 3、习惯上必读的轻声 4、少数可 轻可不轻的词语 5、一些特殊的语法。

(3)那么,丁大勇说的:一个词尾如果是:子、 为在诗中表示:妻子和儿子。

5

核 心 过 程

活动 二: 诵读与 欣赏

15

1.过渡: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有五十六个民 族组成, 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 组成了我们这 个祖国大家庭。 欣赏歌曲,随着音乐一起唱。 2.自由读歌词。 3.指

名读,正音。 4. 讨论理解。 从字里行间, 你感受到了什么? 5.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6.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 4 届全国少数民 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 读了这么多遍, 你觉得 歌词的特点是什么? 7.配乐诵读。 1、观察字帖 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评比书写情况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三个教学内容, 提炼学习心 得。

12

活动 三: 写好钢 笔字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学生交流

5

个别交流,小组 补充。

练习 1 语文与生活

板书设计

诵读与欣赏 写好钢笔字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语气、语调适当。

练习 1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9月 日

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 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 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 习惯。 交流方式 相互背诵

时间 3 5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复习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五年级古诗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古诗

1、背诵《爱我中华》和《示儿》 背诵《爱我中华》和《示儿》 复习检查,了解 。 学习情况。 1.谈话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共有 56 个民族, 正如歌中所唱: “56 个民族,56 枝花,56 族兄 弟姐妹是一家。 ”是啊,56 个民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 区、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这一 节课, 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自己了解的民族。 2.小组交流 3.出示介绍范例, 讲述介绍要点:条理清楚,重点 突出,围绕某个民族的聚居地 点,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 节日等方面进行介绍。 4.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或者感 兴趣的民族进行重点介绍。 5.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交流、补 充。 6.集体交流、评议 7.总结 向父母介绍我国的一个少数民 族。 至少熟读或背诵一到两个有特 色的民族特点。 1、 观看 MTV 《中华大家园》 有 , 什么感受?你说出其中的一些 民族。 2、学生们畅所欲言。 3、小组探究:根据搜集来的资 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 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出示相应 的图片,进行补充和概括。 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 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3、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 员向大家介绍 交流:想对祖国说些什么?打 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通过查资料,了 解一种以上少数 民族风土人情和 生活习惯。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口语交际

12 5

活动三: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向父母介绍我国

的一个少数民 族。 相互背诵并练习介绍 复习 口语交际 练习介绍

介绍、交流 背诵、介绍、交 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本单元由 《我们爱你啊, 中国》 、 《郑成功》 、 《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及一篇习作 、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本单元四篇课文为同一主题——“心中有祖国” ,旨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四篇课 文揭示主旨的形式异彩纷呈。 《我们爱你啊, 由 中国》 、 《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及一篇习作和一个 、 练习组成。 1、能识写本单元的生字 26 个,识记二类字 5 个,多 音字 1 个,熟诵积累练习中的 12 个词语,能联系上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指定 的部分。 3、重点理解和感悟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 4、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按自己需要收集资料、读写 结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习惯,努力让学生从课文中 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去描绘身边景物,去记录感受。 5、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练习有一定速度 的默读课文和浏览课文。 6、体会到课文表达的主要内涵,斟词酌句,体会课文 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达到领悟、熏陶之目的。 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

单元 教材 分析

和一个练习组成。四篇精读课文都集中反映了 一个主题就是——“心中有祖国”。 课与课的联系相映成趣,启人深思,品读这组 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能 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 1.学会 32 个生字,其中只识不写绿线内的 7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文及生活实际理解积累词语。 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课文所写的内容,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单元 目标 要求

4.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 多民族的国家,了解一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5.培养不懂就问与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6.尝试将假期生活中的独特经历真实具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品读这组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 斗史,能体味到古代中国黎民百姓的痛苦生 活,能回忆起近代中国饱受欺辱的屈辱,能听 到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能聆 听到改革开放奏响的欢歌,感受到改革开放涌 动的滚滚春潮,能激发出中华儿女爱我中华、 兴我中华的豪情壮志。

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 斗史。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 朗读,认真体会,

感悟理解,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 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 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 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单元 设计 意图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 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 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相互背诵 1.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 性。 交流方式 小组交流 个别回答 小组交流 重点 与 难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9月 日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 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 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 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 争取弄懂弄通。

时 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积累的古诗词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 下同学们: 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世博园中

2

活动一: 了解收集 资料的重 要性。

国馆的介绍文章,该做些什么准 备?(收集有关资料等) 2. 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 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 活提供便利, 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 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1.指导观察第 1 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 干什么? 1.观察第 1 页的图。 观察讨论 答案预设: (可 以通过看报 2.观察第 2 页的图。 刊、网络、参 观展览、采访 和访问来收集 3.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 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 文字摘抄下来, 可以把它们分 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 资料)

核 心 过 程 10 活动二: 学生掌握 收集资料 的方法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 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 么? 2.指导观察第 2 页上的图片。 (1)第 2 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 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 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 2 页下面的图, 然后, 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 请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 资料。 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 类。(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 3 页上面的四幅图, 都是同学 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 料 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4.引导观察第 3 页下面的一幅图,

学 生畅谈学习收获。

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 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 以 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 学生仔细观摩。

1.观摩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 品。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 2.自主学习。 应该怎么做? 3.任务驱动: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 一份。 12 活动三: 激发学生 收集资料 的兴趣。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 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5.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6.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7.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重 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 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3.合作探究。 出示学习单 1: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 的方法。 4. 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 果。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 1 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 干什么? (2)第 2 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 12 活动四: 不懂就问 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 3、4 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 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 5 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 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 呢? (5)看第 5 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 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1. 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2.看完第 4、 页的 8 幅图后, 5 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预设: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 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 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 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 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 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 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 在干什么?老师又在做什么? 3.看完第 4、5 页的 8 幅图后,你明 白了什么?

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 他班同学„„一句话, 问所有 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 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 还可 以把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 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 处处有语文,有字之书、无字之书,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做语文 学习的有心人, 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 1

拓展延伸、 习惯,语文水平会不断提高,能力会 总结提升 不断增强。“多问”也是一种好习

惯,习惯的培养重在平时。“多问” 与“勤学”联系在一起。 只有长期坚 持勤学多问,训练好习惯,才能进一 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懂就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银装素裹” 等,能说出这首诗从几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并有感 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分段。 3. 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 发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背诵 交流方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李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生在此山中。——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苏轼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9月 日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 分段。了解诗歌的主要内 容。 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 的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 辽阔

重点 与 难点

时 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3

常规性积累

掌握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一: 谈话交流 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游览过的名胜古 迹,激发爱国之情。 (同学们, 你们都到过祖国的哪些 地方?能把你的所见所闻说给大 家听听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引导: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 5000 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 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 作为中国人, 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 爱的。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我爱你啊,中国》 ,这是一 首赞美祖国的歌曲。 2.中国,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 是多么亲切的名字!在升旗仪式 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 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 你的 脑海一定也会出现它雄鸡状的版 图, 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 辉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诗 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板书】 。

学生把所见所闻说给大 家听听,谈感受。 指名读题: (指读——师 评:你突出了„„强调 了„„)还可以怎么读? “我们爱你啊,中国” 评:你强调了谁对祖国的 爱。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你强调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你强调爱的对象——伟 大的祖国。 齐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情 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5

活动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 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 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 、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 号。 (3) 、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 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 国的哪些可爱

之处, 边读边画出重 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 诗的结构来入手。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1、齐读。读中感悟:自读第 1 节, 从哪儿看出祖国幅员辽阔?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这就是 中国地图, 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汇合处,东南面向海洋,西到新疆 以西帕米尔高原,东西跨度 5200 公里,两端时差近 5 个小时。 所以说——引读: 当灿烂的太阳跳 出东海的碧波时, 帕米尔高原却还 是星斗满天的深夜。 最北端至黑龙江省漠河, 最南端达 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 南北纵 长约 5500 公里。 因此——引读:北国(北温带)还 是银装素裹,南疆(热带)已春色 满园。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课外收集歌颂祖国的诗歌, 并深情 诵读。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 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检查自读情况 (1)学生读文,分小组 讨论。 (2)交流。第一段:写 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 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 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 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 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 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 的可爱。 学生交流, 相机理解: “碧 波”“群星闪烁”“银装 、 、 素裹”“洋溢”“盎然” 、 、 等词语

展示词义 预设: 洋溢:(情绪、气氛 等)充分流露。 盎然:课文中指春色 很浓的样子。 恢弘:课文中的意思 是宏伟壮观。 巍峨:形容山火建筑 物的高大。 绚丽:灿烂、美丽。 “伟岸”的近义词: 高大。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 上,明白“啊,我们 爱你,中国!”这句 诗在全诗的作用 ——总领全诗,是全 诗的主旋律

活动三: 12 学习第一 段

有感情朗读。

推荐诗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拓展延伸、

5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吟诵第二至第六节的诗句,感受诗歌“定语后置,语言凝练”的句 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节写一两小节。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歌,体会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与 难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时 日期

第二课时 9月 日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反复吟诵诗 句,感受诗歌“定语后置,语言 凝练”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 的第二至第六节写一两小节。体 会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程 学生活动方式 学生交流 交流方式 小组交流,全 班共享

个别朗读, 全班齐

时 间

3 2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复习导入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组织交流歌颂祖国的诗歌

(1)指名朗读全诗。 (2)齐读第 一节,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1、调动学生感知:你亲自去过或 在电视中看过或从书中读到过这 些地方吗? 2.【课件】在实景中教师点拨让学 生理解 “清奇俊秀” 云雾飘渺” “ “波 澜壮阔” 。 (1)桂林的水清澈明净,山峰各 具情态,可谓是奇峰罗列,用“清 奇俊秀” 来形容桂林的山水极为贴 切。读出你的感受 (2)难点: “浓妆淡抹”这个词怎 么理解? △“浓妆淡抹”通常是用在女子身 上的, 可这里为什么说杭州西湖浓 妆淡抹? (3)黄山的云海、庐山的云雾, 缥缥缈缈,有如仙境一般,令人神 往。 (4)长江、黄河更是一泻千里、 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3.通过对这些祖国大地上富有代 表性的自然景观的赞美来表现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 4.拓展:还有哪些美景? 5.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 词语。再交流讨论。

指名朗读全诗

① 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 认为她是最 伟大的女姓,在诗人眼里,杭州西湖也 恰似一个美丽的女子,有时浓妆,有时 (拟人) ②因为春夏秋冬气候不同,西湖四季的 风光也是各有特点的。春夏,湖边绿柳 成荫,繁花似锦,就好像给它化了浓妆 一样艳丽;而秋冬,西湖则落英缤纷、 银装素裹,显得素雅、端庄,这个时候 的它就像涂了一层淡粉的女子。 “浓 所以 妆淡抹”用在它身上是恰当的。 (季节) ③古人曾与过关于西湖的许多诗篇,其 中有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波 总相宜” (古诗)述:杭州的西湖名闻天 下, 风景秀丽可人, 不管什么时候观赏, 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用“ ( )的( ) ”句式(美景、特点) , 写一写。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组织学生对 “眼中的 祖国”进行解读,一 方面是对学生相关 测, 以在教学时做到 心中有数; 一方面是 对文本学习的良好 铺垫, 为有效学习文 本奠定基础。如此, 使语文的学习变得 更广泛、深入起来。

淡抹,这正好说明了诗人对她的喜爱。 语文知识的课前预

15

活动二: 学习第二 节 核 心 过 程

1、第 3 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 联系上学期社会课学习时了解到的龙井

通过句式的辨析, 不 仅让学生感受诗的 特点:诗情画意,更

15

活动三: 运用学 法,自学

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茅 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

来说说龙井茶的清香以及自己的感受。 媒体出示有关茅台酒的故事以及丝绸

陶瓷的图片。 体会我国的特产十分丰富。 是让学生爱上诗歌

3~6 节。 丽,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

2、第 4 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 戈壁滩。理解“巍峨” 。 我们爱你-----傣家竹楼前如水的 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 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 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 3、第 5 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 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我们爱你-----战国编钟奏出的 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 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 起的希望之火。 ” 4、第 6 节:伟大的民族精神。 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 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小结:通过这几节的学习,你对于 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了吗?你作 为一个中国人,现在你有什么感 觉? 5、朗读第 2~6 节,进一步体会祖 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6、注意本诗的写作特点。中心句 反复出现、 2—6 节开头第一句全部 一样。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 豪”是针对什么说的, “奋发、开 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 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 开头、升华主题)

让学生把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那 种月下傣家的浪漫、阳光照耀下布达拉 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以及那茫茫戈壁滩蹒 跚而行的骆驼,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少 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引导学生理解整节包涵了几千年的悠久 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这一特殊的体裁, 并 进行能力的迁移。

物: 傣家竹楼、 布达拉宫、 吐鲁番、 宫的雄伟与金碧辉煌、在一碧千里的大

(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 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这些

理解: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魂魄之所在。

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 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1、背诵课文 2、 仿照这首诗第 2 至第 6 节写一到两节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香, 五粮液的醇美, 海南椰子的甘甜解渴, 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 我们爱你—— 北京烤鸭的香脆, 山西陈醋的醇香, 无锡泥人的巧夺天工, 苏州刺绣的美妙绝伦。

拓展延伸、

5

总结提升

预设: 我们爱你—— 万里 长城的蜿蜒起伏, 秦兵马俑的神态各 异, 黄果树瀑布的 气势非凡, 敦煌莫 高窟的惟妙惟肖。

1.我们爱你啊,中国 辽阔的疆域 壮丽的山河 丰富的物产 众多的民族 灿烂的文化,巨大的成就 悠久的历史,伟大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语的意思。 知道“慷慨激昂、横行霸道”

等词语的感情色彩。2、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民族自豪感。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 由熟悉的航天英雄聊到更 多的英雄。 (战斗英雄:黄 继光, 董存瑞。 “抗非英雄” : 叶欣) 追问:什么样的人可称“民 族英雄”? 补充:只有抗击外国或其他 民族入侵的战斗英雄才叫 “民族英雄” 。 了解更多的民族英雄:岳飞 戚继光等 2、郑成功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1、说说“慷慨激昂、横行 霸道”等词语的感情色彩。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 要内容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交流自己知道的爱国将领、 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3

常规性积累

畅谈英雄

5

活动一: 揭题导入

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 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出示课题:郑成功)板书 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郑成 功了解多少呢?(指名介 绍,师生适时补充)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郑成功》 一文向我们介绍 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我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对 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 实课文中有一段话, 已经概 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请大 家快速浏览一下,读读看, 找到了吗?理清文章脉络。 3、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 事? 4、说主要内容。 1、指名读,思考:第 1-3 小节主要写什么? 2 学习第 2 小节 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 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 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 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4、指导分角色朗读第 1-3 小节。2、过渡: (出示补充

理解“民族英雄”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了解 的郑成功。 齐读课题。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初读课 文,了解 大意。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学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4~6)写了郑成功收复台 主 要 讲 了 郑 成 功 收 复 台 湾的经过, (7~8)写了郑成 湾、建设台湾两件事。学 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生读“收复台湾” “建设 全班讨论概括主要内容的 台湾”两部分内容 方法(找中心段) 。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 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 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 台湾的历史事件。 ) 读课文,思考 (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 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 的宝岛台湾。 ) 反复读, 随机理解 “奴 役”这个词——那么什么 叫“残酷地奴役”呢? 阅读补充材料,说感受, 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

12

活动三: 学习课文 第 1-3 小 节。

材料: 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 统治长达 38 年。 在这 38 年

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 无人道。1622年,17 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 澎湖的马公岛登陆。 侵略军 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 作。 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 赶到一个地方集中, 然后架 起大炮轰击, 进行灭绝人性 的大屠杀。 台湾人民稍有反 抗,

3、 学习第 3 小节 一切侵略者都是丧心病狂 的杀人恶魔! 台湾人名恨透 了他们。读读第 3 小节,你 又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怎 样? 4、你我作为中国人,心情 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 我 们怎么读好郑成功说的这 段话? 出示课后习题 3 的成语, 读 后请学生说说成语意思, 然 后根据它们感情色彩给这 些词语归归类, 再选择其中 的两个口头造句。

起义者残暴蹂躏(róu lì n) 严刑拷打, , 任意杀害, 甚至施以“车裂”“五马 、 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 是整个部落地进行屠杀。 这在当时,就连荷兰远征 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 不承认: “我们在中国沿 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 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 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 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 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 薄和残酷了。) ” 说说读了这段材料后的 感受。 再读课文,读出仇恨。 3、默读第 3 小节,体会 激动的心情,理解“慷慨 激昂” 。 练读——指名读——评 读—再读 ,直到读出慷 慨激昂的语气 词语的感情色彩可分三 类:褒义、中性、贬义。 联系语境理解 分清感情 色彩运用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台湾人 民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郑 成功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的决心。 (强占、残酷地奴 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 允许)

分角色朗读第 1-3 小节。 。理解“慷慨激昂”。(义愤 填膺、 正义凛然、 热血沸腾) 从“自古以来”“绝不允许”等 关键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想 象郑成功说话的神态,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

5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预设: 慷慨激昂: 形容情绪、 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 蛮不讲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 喜事而特别高兴。 惊恐万丈:因为惊惶恐惧而 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载歌载舞:又是唱歌又是跳 舞。 负隅顽抗:凭借先要的地势 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 可分两类: 慷慨激昂 喜出望外 载歌 载舞 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惊恐 万状

板书设计

收复台湾 2、郑成功(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自古以来台湾就是 我国的领土,体会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

、默读《郑成功》 ,知道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畅谈郑成功的故事 交流方式 个别交流 课件出示三组词语 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 追问:“喜出望外”是一番 怎样的情形?“载歌载舞” 是什么意思? 重点 与 难点

2、郑成功

教时 日期

第二课时 9月 日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 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自古 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领土, 体会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指导学生交流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 要收复台湾?

5 活动一: 复习导 入,积淀 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自然段。

1.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 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 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2.自由读课文第 4-6 小节, 划出相关语句, 想想你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 3.组织交流板书。 4.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侵略者 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 (负 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 手投降) 形容敌人狼狈的词语还有哪 些? 5.小结:胜利属于正义之师, 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6.朗读第 5 小节,

1.预设:荷兰殖民者 强占台湾领土,横行 霸道,残酷地奴役台 湾同胞。 2.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自然段。

1.学生自学交流, (丧 家之犬、漏网之鱼、心 惊胆战、哭爹喊娘、闻 风丧胆、负隅顽抗、屁 滚尿流„„) 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15

核 心 过 活动二: 程 学习课文 第 4-6 小 节。

学生自读课文抓住要点全 班交流: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 聚集粮草 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 队 绵延几十里 风帆蔽日 战旗招展 纪律严明 军容 整肃 官兵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 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五 小节。 2) .同桌互相说说这场 战斗时如何展开的。 (按 照“先„„接着„„然 后„„最后„„“这样 的顺序一人说另一人补 充)

根据关键词,自由 练习复述。

7.指名读课文第 6 小节。

7、 感受台湾同胞的喜悦 心情。 (喜出望外、送来

通过朗读感受台湾同胞的

慰劳、特地送来、街头 巷尾、鞭炮之声不绝、 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 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1.过渡:荷兰侵略者在台湾 的殖民统治长达 37 年。 现在, 这伙强盗被赶走了, 然而一个 新的难题也产生了。 你认为, 摆在郑成功面前的急 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进一步探究:你觉得郑成 功为什么要大力做好这两件 事情?(此题书中没有答案, 但是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真正 理解, 才能使学生从心底里感 受到郑成功建设台湾的功

绩。 ) 4.所以,文章最后这样说— — 5.是的,面对这样一位伟大 的民族英雄,谁又怎能忘记 呢?面对这样一位 36 岁抗击 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 后,却又与世长逝的英雄,台 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 华儿女又怎能忘记? (显示几个网页: 郑成功塑像 郑 成 功 陵 墓 郑 成 功 纪 念馆 郑成功诗句等) 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收 获? 1.默读第 7、8 小节, 思考。

喜悦心情。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2.学生交流后概括:大 力发展生产、 兴办学校。

3.学生默读最后 1 节, 说一说最后一自然段在 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突出中心)

13

活动三: 学校 7、8 小节

学生思考,表述。

学生个别展示。

拓展延伸、

4

畅谈收获

总结提升

搜集其他民族英雄的故事。 搜集其他民族英雄的故 事。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 面来谈: 1.对郑成功的认识与赞美。 2.思想情感方面的收获。 3.写作特色方面(场面描 写,总结全文的中心句,详 略分明等)

板书设计

2、郑成功

准备工作充分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官兵的勇猛善战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初读课文,能说出这首诗从 几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 比热爱之情。 学习诗歌第一自然段,通过 朗读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银装素裹”等,能说出这首诗从几方面 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习诗歌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并学会背 诵。 教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积累爱国诗歌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 段音乐。 (播放肖邦的《革命 练习曲》) 2.听了之后, 大家又有什么感 受? 3.你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写的 吗?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 活动一: 5 导入揭题 史的长河, 去感受一位伟大音 乐家的炽热情怀, 去聆听最壮 美的旋律。”(板书课题: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 核 心 过 程 肖邦的课文。 板书课题。 讲解: 课题为什么不加引号。 “我” 就是?“祖国”指? 过渡: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能 读通课文了吗?这篇课文有 很多词语,不好读,考考大 家? 15 活动二: 交流展示 检测一: 1 词语(生字词) 肖邦 咏唱 一腔 热血 忧虑 蜡烛 巴黎 维斯瓦河 深渊 雾霭 肺结 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段 意,将文章分为四段。 被迫离开祖国、洒泪告 把心带回祖国,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请 采用段意合

并法说说文 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 料介绍肖邦 2.预设:激昂澎湃、催 人奋进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 1.用心倾听。

交流方式 同桌互背 预设:“我”不在祖国,但 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 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 “我”是谁?“我”怎么会 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 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 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悲愤欲绝:形容悲伤愤怒到 了极点。绝,气息终止,死 亡。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

别亲人、 忘我音乐制作、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辞: ⑵ “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候。

核病 悲愤欲绝 之际 检测二: 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检测三 根据肖邦不同的经历理清文 章段落 1.引导学生质疑: 有什么疑问 吗 2.归纳整合后的问题。预设: (1) 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 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 国? 活动三: 12 自学 质疑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 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 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 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全部 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 中?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 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 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 波兰及俄国。 拓展延伸、总 5 结提升 引导学生抓住“瓜分”“落 到”“陷入深渊”“满怀悲 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 找到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 因。 教师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波兰) 板书设计 被迫离国 告别亲人 忘我创作 至死不渝 满怀悲愤 1.探究问题:肖邦既然 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 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 学 生 自 学 第 一 自 然 段,读,思,画相关句 子或词语,做批注。 3.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与世长辞 弥留

预设: 主要内容:课文讲波兰音乐 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 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 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 国强烈的爱。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 生深入探究课文的能力。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 交流方式 同桌互背

第二课时 9月 日

通过反复吟诵第二到第六小节 的诗句, 感受诗歌语言凝练的特 点, 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 节写一两小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第二到第六小节的诗句,感受诗歌语

言凝练的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两小节。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歌,体会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时 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复 习 导 入。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积累爱国诗歌

5

1. 读了课文

第一段, 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听取教师的导入, 2.指名读第一段。 并反复激情诵读课题。 3.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 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3.回顾第一自然段。 1. (1)默读第二段,文中写了哪 几个告别场景。 (2) 自由读关于这三个场景的描写, 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3)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 殊礼物送给肖邦? (4)自学时间:6 分钟。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 归结共性问 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 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 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 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 送别曲 《即使你远在他乡》 是老师 “特 地”为他谱写的。 (2)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 的神情。 (3)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 师生之情。 (4)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 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 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 恳切。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导学生交 流自己仿佛看到 什么,既内化了文 本的语言,又突出 了场面描写中的 一个个细节,引导 学生复述。 通过补充资料激 发学生的情感,进 一步感受肖邦的 心情。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学习课文 第二段。 (第 2 自 然段)

2.学生自学交流。 (咏唱送别曲)说话练习 ——读歌词,说说你从中 读出了什么?(依依不 舍、浓浓的爱国之情) 让我们将这依依惜别的 情感,浓浓的爱国情读出 来。(指名读、齐读)

(老师的叮嘱)想象说 话:如果你就是送别亲友 中的一位,你会对肖邦说 些什么呢? (赠送银杯) 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把泥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 送给肖邦, 使他激动万分, 实在感人。 (5)教师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 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 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 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请收下 吧! (6) 朗读, 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 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7)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 厚的情感。 1.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 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 路了。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出示“悲 愤欲绝”。 说说词语的意思。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 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 一个个倒 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 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 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 从 肖 邦 的 举 动 中

你 感 受 到 了 什 么?5.默读第 4 自然段, 思考它写了 什么。 6.交流。 ①理解“彻夜”。(通宵,整夜)②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与“他 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③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④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 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 中”。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 逝。 1.引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 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 要长眠在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 肖邦? (告诉弟子,时刻不要忘 记自己的波兰人,不能忘 记自己的祖国。用心良 苦)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 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 下来。 1.自读思考。 2.交流。追问:什么叫 悲愤欲绝?肖邦“悲”的 是什么?“愤”的又是什 么?(悲的是起义失败, 波兰人民又将陷入被欺 凌、被压迫的深渊;愤的 是沙皇俄国的侵略暴行)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肖 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 热爱) 3.欣赏《革命练习曲》片 断。 4. 默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肖邦 废寝忘食地工作,没了时 间的概念) 5. 齐读第五自然段。 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 的原因? 6.指名读:你读出了什 么? 7.为什么弥留之际的肖 邦要提出这样的请求? 8.(1)从这个“才”字 中,你读出了什么?(惋 惜、伤感) (2)个别读,齐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每个学生都是 一个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关注的侧 重点也不一样。以 读促疑,以疑促 思,不仅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兴趣,而 且能有效促进学 生的主动探究和 发现,从而深刻地 理解、感悟学习内 容。

12

活动三: 学习课文 第 三 四 段。

通过交流,可以取 长补短,以最少的 时间获得最多的 信息,同时也锻炼 了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培养了与 他人分享自己劳 动成果的好习惯。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 握着”姐姐的手?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4.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5.引读第 6 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 同。 ①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 他乡与世长辞了。 ②当时他 39 岁。 当时他才 3 9 岁。 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 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1.听了肖邦的遗言,同学们,你们

有没有想到我国与之类似的文章或 诗句呢? 2.他们都为了祖国而战斗不息,尤 其是陆游, 在他的绝笔诗 《示儿》 中, 还发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的呐喊。这与肖邦的“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多么的相似 啊! 3.古今中外,有着多少的仁人志士, 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甘愿为祖国献 出自己的一切。肖邦就是其中的一 个, 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 (生)肖邦!让我们记住这句伟大的 名言—— 1.学生交流: 杜甫 《春望》 文天祥 、 《过 零丁洋》 于谦 、 《石灰吟》 、 陆游《示儿》„„

5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板书设计 离别亲友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 激动不舍 思念祖国 至死不渝 爱国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3 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 洛阳。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重点 与 难点 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 烈的爱国情感。

4、古诗两首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9月 日

程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时 间

3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集体背 常规性积累 课前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 战乱时期的诗《春望》

听着你们的背诵,我仿佛看见了诗 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 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 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 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 介绍课前收集的杜甫资料。 闻:听说 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 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师生合作介绍杜甫的有关 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 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 诗。 2.出示课题,释题。 过渡: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 了失地, 心情如何? (喜悦、 激动) 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1.正确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 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 核 心 过 程 同学读一读。 活动二: 初读古诗 涕(ti) 还(huan)乡 1.①倾听朗读,读准字音。 ②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2.理解字词意思。 ①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交 学生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重 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 t ,不读 d ,还:读 hu n, 不读 h i。 预设:涕泪:因喜而泪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随意地卷起。 青春:明丽的春天。 纵: 放任, 这里指尽情

的意 思。 1、 显示并读读全诗。 杜甫写的这首诗中出现了六个地 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 理解一、二句诗。 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所带来的 灾难 1.答案预设: 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 蓟北: 指蓟州, 今河北蓟县。 蓟北, 泛指河北北部, 当时 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 巴峡: 指嘉陵江上游, 闵水、 (悲伤、愤怒) 白水段的江峡。 “巴峡”是

5

活动一: 揭题。

15

②指导读: (zǐ) 漫卷 妻子 (juan) 流。 2.理解字词意思。 ①说说已经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 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12

活动三: 再读诗, 理 解诗意。

阳、洛阳。你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 吗? (看着地图了解诗中出现的地 名。)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 思吗? 分别出示诗句,引导理解。 A、为何事而喜? B、播放课件,介绍历史背景,让 学生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所带来 的灾难, (配乐) (2)理解三至六句诗: A、诗人喜极有何表现? B、反复诵读。 (3)理解七、八句诗。 A、诗人此时最想干什么?故乡在 哪里? B、示路线,师:这么遥远的路途, 走路要多久?坐船呢?坐马车 呢?但在当时诗人的心中,却是如 此轻快,有哪一个成语是这样讲 的?推敲用词“即、穿、下、向”的 巧妙。 李白的一句诗和此有异曲同工之 妙,哪一句,记得吗? C、反复诵读诗句。 1.学习古诗,除了知道了其中的意 思之外,还要品悟诗句中蕴含的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现在我们就来品品诗句中的“快 意”。 2.你认为诗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 拓展延伸、 总结 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3.诗人是怎样表达“喜欲狂”的心 情的? 4.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喜欲 狂”的境地。

激情再读一二句。

出发之地, “巫峡”是必经 之地。 襄阳: 在今湖北省。 “襄阳” 和 “洛阳” 是诗人的原籍和

(涕泪 欲狂 放歌 纵酒) 反复诵读。 (回乡) (洛阳)

故乡。 预设: 收复蓟北的消息, 忽 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刚刚听 到这个喜讯, 眼泪就洒满了 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 他们的忧愁不知到哪里去 了; 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

(归心似箭)

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 畅饮 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投影显示: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1)“涕泪满衣裳”(喜极而 泣、悲喜交集。) (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 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 狂乱地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 乐。真是“喜欲狂”啊!)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字体会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2 岁的诗人,

既不适合放歌,也 不适合纵酒,但诗人却沉醉于这 样的状态,这真是“喜欲狂”了 呀!当诗人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 儿女作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 不欣喜若狂。)

(4)最后一句诗出现了 4 个地名, 这是诗人的回家路 坐船,穿过地形狭窄的巫 峡, 顺长江而下, 抵达襄阳, 再由陆路到达洛阳。 这回乡 的路是山一程, 水一程, 千 里迢迢。“即”“便”两字 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 那 种 “归心似箭” 非常思念家 乡的激动、兴奋的感情。

感。 在上课之始, 老师跟你们说过, (2)“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线, 他从剑外起程, 到巴峡

5

提升

作伴好还乡。”(“放”和“纵” 写出了此时的杜甫, 心已经

“喜欲狂” 板书设计

背诵默写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剑外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示儿》中的生字新词,并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 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多媒体出示陆游的古诗 《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 一个诗的国度,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 我们要走近其中的一位, 宋朝的陆 游。 2.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陆游? 活动一: 复习导入 5 课题 3.作家朱自清对他情有独钟,曾 说过这样的话,谁来读一读? 出示: “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 陆游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朱自 ” 清) 4.其实,不光是朱自清,凡是了解 熟悉陆游的人无不称赞他是一位 伟大的爱国诗人。这到底是为什 么?让我们通过诗歌《示儿》的学 习进一步来了解陆游。 1、揭示课题《示儿》 ,板书:示 儿 核 心 过 程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 写作背景。 3、教师小结 4、 (课件)范读《示儿》 ,注意要 听准字音。 活动二: 5 揭示诗题, 介绍背景。 初读全诗, 整体感知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读。 师示范。死去/元知/万事/空, (课 件出示) 反馈,教师及时纠错,边反馈边练 习读。 最后教师整体出示诗的节奏 与重音。 齐读课题《示儿》 ,解题。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 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 告诉? 通过质疑,解疑,理解课题 的意思,了解作者及写作背 景。 学生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了解古诗的内容。 生练习,划分节奏,重音。 A、同桌互读。 B、小组赛读 C、男女赛读。 1.读准诗

歌。 2.交流对诗中词语的了解 预设:示儿:告诉儿子。 元知: 本来就知道。 “元” “原” 同 本来的意思。 但:只。 九州同: “九州” “中国” 指 , “同” “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 。 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北定:收复北方。 中原: 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 ,不要。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4、古诗两首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二课时 9月 日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 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 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小组同学互背古诗。

读、被古诗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诗 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 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由于 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 江山支离破碎,他的作品触 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其 诗作主要有: 《示儿》 《十 、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书 、 愤》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等。

学生交流陆游生平。 一、少年立志 二、壮岁从戎(róng) 三、晚年梦牵

中, 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 今天, 史上最多产的诗人,现存诗

1、 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 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 句的文字美。教师小结。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只是感 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国家 统一。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第三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 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 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 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 17 活动三: 细读体会, 理解内容。 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组织交流,进行恰当的评价。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 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总结 4、齐读古诗 适时板书:遗憾 不见九州同 板书:遗嘱 无忘告乃翁 1、如果用三句诗来概括陆游的一 生, 你认为是哪三句?我们一起来 把这三句诗读一读。 出示: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唯报 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拓展延伸、 总结 10 提升 2.从意气纷发的少年,到白发苍 苍的老人,陆游用整个生命去盼 望。可朝廷昏庸、奸臣当道,希望 一次次破灭,陆游悲啊!可最令我 们感动的是什么? 可陆游怎能瞑目?为什么他的神 情还如此倔强, 他的目光还凝视着 远方?他想到了什么?仿佛还看 到什么?听到什么?请展开自己 的想象,写一写。 示 儿 遗憾 不见九州同 遗嘱 无忘告乃翁 根据画面,展开自己的想 象,写一写:烛光摇曳,陆 游怎能瞑目„

„ 交流所写的文字。 1、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 第一句,这是他少年时立下志 向,盼望统一。 一转眼到中年,他如愿以偿,从 军报国。 齐读。 尝试背诵。 生练习。 军队打败金兵,收复中原的 那一天。 第四句诗的意思是:你们在 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 这个胜利的消息告诉你们 齐读诗意。 追问: 1、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 怎样的情怀? 用喜欢的方式, 可以站着, 坐着, 或是通过动作、表情,也可以像 古人那样摇头晃脑的吟诗。 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 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的父亲。 和

5.出示课文插图,看!烛光摇曳, 4.配乐齐读诗歌。

板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 1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 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 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 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 于及时记录的习惯,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书面 表达能力。 2、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养成习 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组织对 话,唤醒 体验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陆游、杜甫的古诗 1、学生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 的照片。 2、听老师讲述假期愉快的旅 游经历。 1、学生互相交流假期中的难 忘的经历。 (一)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 法: (提示:定点观察、移动 观察) (二)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 法: (三)理解“难忘” ,拓宽学 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四)写作提示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古诗 学生互相交流假期中的难忘的 经历。 学生上台介绍感受最深的一段 生活经历,其他同学就其发言 提出问题,对其语言进行修改 1、欣赏照片,回忆美好时光, 试着如何给照片配上一篇精彩 的文章 还想到假期生活里的什么?举 例练说。 (要有亲身感受) 1、尝试列出提纲 2、 把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 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 意突出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 实感

交流方式 相互背诵 谈话导入,师生相互 交流,提高学生写作 的兴趣。

5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选材引 路,讨论 写法

通过赏析、感悟、理 解,让学生学会细致 的观察生活与大自 然,养成留心观察、 乐于及时记录的习 惯, 。

12

活动三: 当堂写 作。及时 反馈

5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一)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 选择有特色的文章班内交流。 在班里进行赏析。 学

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 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 解 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 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 拔。 1、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二)指导修改 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 改。 2、 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 帮 助同学修改。 习作 1 谈话、交流 选材、讨论 写作、修改

学生对习作进行修 改,养成习作之后认 真修改的习惯。

朗读、互评、帮助

板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 1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第一课时 9月 日

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 上的区别,体会《爱我中华》思 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①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②能区别同一词语是 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③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2、诵读与欣赏: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 ,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

时间 3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五年级古诗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古诗 1.读小故事。 2.交流“妻子”的读法。 预设: “子”应该读第三声,因 交流方式 相互背诵 通过讨论、 交流, 认识轻声这一注 音方法。让学生 能区别同一词语 是否轻声在词义 不能一概而论, 应该视具体情况 而定。 上的区别。并学 会运用轻声的注 音方法。 交流 指名读 交流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 读音。 1.欣赏歌曲,随着音乐一起唱。 通过熟读并背诵 《爱我中华》 体 , 2.自由读歌词。 会歌词中的思想 3.读准确。 感情。 4.预设: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真 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 大祖国的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 国的豪情。 5.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6.预设:语言简洁,适当反复 7.配乐诵读。 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书写 评比书写情况 观察、临摹,学 习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小故事,说说故事的焦点在哪里? (交流:妻子这个词应该怎么读?) (2)讨论在这首诗中, “妻子” 一词该怎么读? 儿、 就应该读轻声, 头,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活动一: 语文与 生活 (4)举例 1、小组讨论选择 2、全班交流 3、知识小档案 轻声词大致归为四类: 1、规律性强的轻声 2、具有区别词性、词义 功能的轻声 3、习惯上必读的轻声 4、少数可 轻可不轻的词语 5、一些特殊的语法。

(3)那么,丁大勇说的:一个词尾如果是:子、 为在诗中表示:妻子和儿子。

5

核 心 过 程

活动 二: 诵读与 欣赏

15

1.过渡: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有五十六个民 族组成, 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 组成了我们这 个祖国大家庭。 欣赏歌曲,随着音乐一起唱。 2.自由读歌词。 3.指

名读,正音。 4. 讨论理解。 从字里行间, 你感受到了什么? 5.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6.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 4 届全国少数民 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 读了这么多遍, 你觉得 歌词的特点是什么? 7.配乐诵读。 1、观察字帖 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评比书写情况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三个教学内容, 提炼学习心 得。

12

活动 三: 写好钢 笔字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学生交流

5

个别交流,小组 补充。

练习 1 语文与生活

板书设计

诵读与欣赏 写好钢笔字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语气、语调适当。

练习 1

教时 日期

重点 与 难点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9月 日

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 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 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 习惯。 交流方式 相互背诵

时间 3 5

活动板块 常规性积累 活动一: 复习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背诵五年级古诗

学生活动方式 背诵古诗

1、背诵《爱我中华》和《示儿》 背诵《爱我中华》和《示儿》 复习检查,了解 。 学习情况。 1.谈话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共有 56 个民族, 正如歌中所唱: “56 个民族,56 枝花,56 族兄 弟姐妹是一家。 ”是啊,56 个民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 区、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这一 节课, 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自己了解的民族。 2.小组交流 3.出示介绍范例, 讲述介绍要点:条理清楚,重点 突出,围绕某个民族的聚居地 点,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 节日等方面进行介绍。 4.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或者感 兴趣的民族进行重点介绍。 5.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交流、补 充。 6.集体交流、评议 7.总结 向父母介绍我国的一个少数民 族。 至少熟读或背诵一到两个有特 色的民族特点。 1、 观看 MTV 《中华大家园》 有 , 什么感受?你说出其中的一些 民族。 2、学生们畅所欲言。 3、小组探究:根据搜集来的资 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 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出示相应 的图片,进行补充和概括。 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 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3、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 员向大家介绍 交流:想对祖国说些什么?打 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通过查资料,了 解一种以上少数 民族风土人情和 生活习惯。

15 核 心 过 程

活动二: 口语交际

12 5

活动三: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总 结提升

向父母介绍我国

的一个少数民 族。 相互背诵并练习介绍 复习 口语交际 练习介绍

介绍、交流 背诵、介绍、交 流。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2012苏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塔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 ...

  • 小学科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 小学科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科学是-- 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植物.动物.人 本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水 生命离不开水 观察水 家乡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 本单元综合 ...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2013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目录
  • 2013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医师资格考试 目录http://book.360buy.com/11182921.html 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 第一篇 生物化学 第一单元 蛋白质的化学 第二单元 维生素 第三单元 酶 第四单元 糖代谢 第五单元 生物氧化 第六单元 脂类代谢 第七单元 氨基酸代谢 第八单 ...

  •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教材目录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

  • 苏教版初高中中学化学目录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 ...

  • 目录(上海市水利工程资料最新版本)
  • 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管理类用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申报表 . ................... ...

  •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单元类型与单位制
  • SOLID45 3-D 结构实体单元 产品:MP ME ST PR PP ED SOLID45单元说明 solid45单元用于构造三维实体结构. 单元通过8个节点来定义, 每个节点有3个沿着xyz 方向平移的自由度. 单元具有塑性, 蠕变, 膨胀, 应力强化, 大变形和大应变能力.有用于沙漏控制的缩 ...

  • 工程项目划分
  •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德泽水库枢纽工程 工 程 项 目 划 分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指挥部枢纽工程部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监理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 1 审定:谭志林 审查:吴君 校核:鞠永芳 编写:董运武 曹文弼 范凯 2 目 录 1.编制说明 .... ...

  • 小学数学目录-人教版
  • 人教版小学数学 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 7. 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