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文化

关于杭州文化

李杭育 老杭州

关键词: 李杭育 老杭州

周六听了浙图文澜讲坛的讲座,李杭育,老杭州。

内容简单概括如下:

杭州有山有水,风景别致,因此引来了和尚。寺庙多,因此引来了香客,这就是最初的旅游。寺庙本来就是兼作客栈的,也就解决了旅游的住宿问题。

同时上海兴起,杭州就成了中产阶级的消费地,旅游开始兴旺。

感慨啊,杭州一个世纪前就是有钱人消费的地方,我们还没钱就来杭州混,难怪买不起房子啊。

因为对李杭育的《老杭州》这本书感兴趣,中午就在google上搜了一把,结果某人已经把他的听讲笔记全部上传,人家的听讲真仔细啊,这年头的网络真的啥东西都有啊。

http://www.sinofrance.org/dire/publish/8/23282/1.html

老杭州的概念,指的是1911特别是1927年到抗日战争,杭州沦陷后,进入一个暗淡岁月。大部分内容在《老杭州》一书中出现。该书出版于2000年。最近几年有某些新的看法补充在今天的讲课中。

一 柔情似水

杭州的里里外外到处是水。水多,空气湿度大,四季潮湿,滋养了杭州的植被,成全了杭州的风光。钱塘江、大运河、西湖、杭州湾,老杭州很多水井,地下水;周遍山上的溪涧。世界上似乎没有比杭州有更多水的地方(威尼斯?)。

水跟人民生活密切的一方面;

从前杭州的生活很讲究,首先是讲究饮水,而新疆和田常年喝涝大水。1994年8月,李瑞环视察和田,看到这种情况流泪,说和田人累在水上,病在水上,并带头捐款2万元立项……而杭州是不用担心喝水的,在老杭州,不管是吴山脚下等有很多水质很好的井水、泉水。从前有钱人差遣用人去灵隐等去取水,在外人看来很奢侈。但是今天的杭州人虽然自来水质量非常好直接可以饮用,但还是不停的去那些地方取水。 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水系。在古代,钱塘江既是杭州的交通……

水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一种符号和象征。杭州的水,尤其西湖,还被提升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从来的诗人画家描绘最大的还是水,水在涌动,水在流逝……杭州人在饮水无忧之际欣赏水。

湖光山色,形容西湖是不空洞的,前人描述西湖为晴湖。中国人游西湖有千年历史。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晴湖:艳阳下的西湖,荷花刚开,尤其是春天桃花怒放。红的是红的,绿的是绿的,粉的是粉的。鲜亮的,明媚的,呈现他真实的面目。“浓妆淡抹总相宜”光与色流泻的过的,没有含蓄。

俞平伯:阴阳晴雨的异态在某一瞬间弥漫地动,在某一点上断续地变;因此湖上所具诸形相的光辉暗淡,

明画朦胧,也是一息一息在全心目中跳荡无休。——《湖楼小撷》

雨湖如同纱洗过的丝绸衣服。

雪后的西湖,正好迎合了我们欲将自然纳入艺术的天性。

中国人看风景是很受中国画的影响的。瘦竹、瘦兰花、几篇墨迹代表了花草树木。留下对细节的想象力。大自然本来不是这样素净的。西湖的刚发芽的绿,绿到你的眼睛看到酸岌岌的。这样的色彩,杭州这样的大自然色彩饱满,除了中国的年画、欧洲的印象派,实际上没有画是那么浓艳的。我们看风景,不管是否有意识到,多少受到美术作品的影响。中国人则是受到看中国画的影响。雪后的西湖正好迎合了中国人的欣赏……

一切别的颜色在白雪的影响下都灰暗了……

二 精气在山

水是血肉,山是筋骨。

水成全了山。水多,湿度大,所以山上树也多。树是山的精灵。没有山衬托的水一览无余。

但终究,水从山来。山才是西湖山水的精气所在、灵秀之源。

阿里山的少女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1 吴山 也叫城隍山

最富民俗气息,最能代表老杭州的市井文化。

例:杭州人不说隔岸观火,而是说“城隍山上看火烧”

湖滨路-清代旗营,之前,城隍山是城里唯一的风景。

辛亥革命拆去城墙,杭州人说“西湖入城”

吴山,城市里的山水,老百姓的乐园。

紫阳坡12生肖

吴山脚下的河坊街一带,是老杭州的中心,市井气息最为浓郁。

2 孤山

杭州雅文化的密集收藏:精致、风雅、伤感。

平湖秋月、文澜阁、中山公园、西泠印社、华严经塔、镜湖厅

孤山的阳面,风雅,堂皇。而在它的背面,竟又聚集着那么多的红颜薄命,那么多的儿女情长…… 柳亚子出资为冯小青造墓……

秋瑾的墓和苏小小的墓仅隔数步之遥……两种女子

3 北山,自宝石山、葛岭至北高峰

很神仙

不仅寺庙林立,而且佛道同山,神仙同堂。真所谓“山不在高,有神则明”

出了钱塘门,昭庆寺(今天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抗战结束的时候,驻杭的日军全部集中在昭庆寺等待发落。

大佛寺,宝石山下,有大石佛,用传说中的秦始皇缆船石凿成,现为民居。

凤林寺,唐代,现SHANGRILA位置

灵隐寺

下天竺寺,并称“灵竺”

中天竺 法净寺

上天竺

韬光寺

葛洪炼丹处

黄龙洞 佛道同堂

紫云洞

4 南高峰诸山,也称西山

整体感觉是清雅而幽深

这一带是杭州名泉的集中地,又是西湖茶乡的所在

包括三台山、翁家山

满觉陇 梅家坞 等村庄

双峰插云是西湖十景中最质朴的一景,迎合了清平质远的中国美学

有杭州特有的乡村风味——茶乡

龙井有茶 有泉 也有寺院 清雅至极

龙井下去 烟霞洞——胡适曾在此养病较长时间 水月洞

虎跑寺中有虎跑泉

九溪十八涧

5 以玉皇山为主峰的“南山”

雄浑 大气

不仅因为这一带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两朝皇宫之所在,曾经很霸气,后来又很悲壮,也因为在这里一览众山低,江湖回首间

中国的山水画,不欣赏平坦的自然,喜欢江河都有小溪般的湍急,乃至有瀑布跌落,而山都是奇险峻拔,且有古木参天,怪石嶙峋的。

西湖山水合乎这个传统的中国艺术理想。

保CHU山因为塔而陡峭……

宋代画家马远,杭州人

明代 王蒙

三 天高云淡

北宋时,苏东坡说杭州有“三百六十寺”。宋室南渡后,杭城内外及周围湖山之寺增至480所,这是有记载的。1930年代,杭州的佛寺不会少于400所,是最保守的估计。

李叔同说是有3000所。

郁达夫《玉皇山》第一是蚊子多,第二多当然可以说是寺里的和尚尼姑等世外之人……

众多寺庙不仅是老杭州的一道风景,更是老杭州许多现象、事理的成因。

林风眠,杭州西湖……富有天然美的原因

凡是风景好的地方,都有寺院

和尚是最会看风景的,最能风景,最需要风景,无法想象一个和尚住在一个没有风景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和尚发现了这个天堂。远在晋代之前就发现了这个好地方。

成群结队的“烧香老太婆”,可谓最早来杭州,来得最勤、最多的旅游者。——中国式的朝圣

“烧香老太婆”对于杭州城市的历史演进,意义非同小可。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历史演进实在就是这样:

西湖招来的和尚

和尚招来了烧香老太婆

中产阶级出现 有钱有闲

转变为旅游

寺院的住宿功能……

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

清河坊是轿子的“始发站”

西湖游船也是老杭州旅游交通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在1920-30年代的杭州已蔚然成风。西湖山水间,旅客居行自便。

自从上海、苏锡常纺织业等发起后,杭州的丝绸业衰落。正好有旅游业兴起。

形形色色的西湖游览指南

1909年沪杭通车。

1930年代上海那种花花世界的一代摩登男女也卷入进来,杭州的旅游业开始发育。

不仅是现代色彩的旅游发轫于中国式的“朝圣”,传统色彩的杭州士族文化,和杭州做了“佛地”大有原因 中国的古代文人有两个看似极端的癖好:欲行风雅,要么山里去找和尚,要么往花街柳巷去找妓女。 要么入世,入到男欢女爱,要么出世,出到天高云淡……

众多的寺院,包括道观,清真寺,对于文物的保护开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政府没有文物管理部门。

四 自得其乐

杭州历史上很少打仗

近代以来,杭州人最记得住的第一场兵祸是咸丰十年(1860年)和十一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部两度攻破杭州。

1861年,胡雪岩的运粮队受阻于凤山门水城,围城两个月,闹饥荒。

《杭州兵祸》 初则鱼翅、海参、熟地、米仁、枣栗、柿饼之类,以当餐饭,继则糠枇、野菜及各种树皮、杂草亦食之。芭蕉叶每斤50钱……

美国老太太 鲍金美 拆旗营的时候一个满族老太太 安排八旗子弟 2002年89岁的时候写的,父母是在杭州的传教士

杭州人过生活,一向有很多讲究,很讲质量,尤其在饮食方面……

1 谦虚,随和,善模仿,兼收并蓄,吸纳天下的才智和财富。

杭州人很善于模仿,很会学话,对各地方言的模仿能力很好,而且在这方面相当谦虚、随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李在富阳工作时候,当地杭州人都学杭州话

在杭州做过官、教过书、办过这样那样事业、留下不朽业绩、文化成果和众多学生的名流,诸如俞曲园、胡雪岩、经亨颐、李叔同、马一浮、夏MIAN尊、盖叫天、竺可桢、潘天寿、朱自清、丰子恺、俞平伯、林风眠等等,都不是杭州人,只能算是寄居在杭州的外乡人

在杭州这个地方,一向最风光最有出息的,亦即管大钱多或学问做得高者,方方面面的头面人物,十有八九不是杭州人。

高庄“花港观鱼”红栎山庄

郭庄,宋端友

廉庄,高庄对面,无锡人,小万柳堂

汪庄,安徽茶商汪自新营建 答应死后成为公产 欢迎各界参观

刘庄,水竹居 广东人 孙中山朋友 清廷要人

北山路各主要庄园

九芝小筑

静逸别墅

秋水山庄

2 不出头,不惹事,心平气和,甘做天下大事的幕后而非舞台

20世纪中国上演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发生在杭州

用杭州话说,这便是“不做出头椽子”

杭州的太平与这个城市的经济民生关系极大

替杭州人的立身安命着想,他们没有理由喜欢战争。

杭州的丝绸等都不是靠战争的

欧阳修《有美堂记》 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

宋 叶适之“吴越之地,自钱氏时独不被兵,四方流徙……

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而惟独杭州比较太平,尚能把日子过得有章……

读书人当然也希望有个还算清净的地方,哪怕粗茶……马一浮读完四库全书

那些在南京做大官的包括蒋委员长来放松

1952~72年的22年间,毛泽东到杭州40次,几乎平均每年两次

两次国共合作的幕后大量工作在杭州谈的

1922年末 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

西安事变后 “柏庐”

周黎庵《湖上杂事》 要是世界和平主义抬头……不是南京……而是杭州

只要杭州建了都城……

3 不闭塞,不落伍,爱赶时髦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杭州就是个非常时尚、时髦,在相当程度上可谓和国际接轨的城市。一本好来屋新片在美国刚上映,10天之内就出现在杭州了。

1929年,西湖博览会

1920-30年代的杭州,一波接一波地大兴土木 重点是建立新风尚 有“卫生馆”,推荐抽水马桶

杭州的面目在急剧变化。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嘘声不断%

1931年 建成清泰自来水厂

1930年 杭州电话总局大楼

教仁路修建

断桥1922年阶梯被改成缓坡 颇上非议

杭州第一家经营公共汽车的永华公司 双层汽车

私人游艇出现 徐志摩讽刺为 在三尺的柔波里兴奋作浪

4 自己对自己摆噱头,然后自得其乐

杭州人常能自己想出许多名堂来娱乐自己

杭州人是精神上 性情上自我调节的高手,由体验过程而自得其乐。

杭州做旅游,要向富人、游人提供美味佳肴 最后给自己了

施蛰存《玉玲珑阁丛谈》 杭州人吃酒似乎等于吃茶……于此我不能不惊异于杭州地方酒之普遍而黄包车夫的悠闲

杭州的文化自在、自为、主要是于自我调节,以达到自得其乐的人生目标。

关于杭州文化

李杭育 老杭州

关键词: 李杭育 老杭州

周六听了浙图文澜讲坛的讲座,李杭育,老杭州。

内容简单概括如下:

杭州有山有水,风景别致,因此引来了和尚。寺庙多,因此引来了香客,这就是最初的旅游。寺庙本来就是兼作客栈的,也就解决了旅游的住宿问题。

同时上海兴起,杭州就成了中产阶级的消费地,旅游开始兴旺。

感慨啊,杭州一个世纪前就是有钱人消费的地方,我们还没钱就来杭州混,难怪买不起房子啊。

因为对李杭育的《老杭州》这本书感兴趣,中午就在google上搜了一把,结果某人已经把他的听讲笔记全部上传,人家的听讲真仔细啊,这年头的网络真的啥东西都有啊。

http://www.sinofrance.org/dire/publish/8/23282/1.html

老杭州的概念,指的是1911特别是1927年到抗日战争,杭州沦陷后,进入一个暗淡岁月。大部分内容在《老杭州》一书中出现。该书出版于2000年。最近几年有某些新的看法补充在今天的讲课中。

一 柔情似水

杭州的里里外外到处是水。水多,空气湿度大,四季潮湿,滋养了杭州的植被,成全了杭州的风光。钱塘江、大运河、西湖、杭州湾,老杭州很多水井,地下水;周遍山上的溪涧。世界上似乎没有比杭州有更多水的地方(威尼斯?)。

水跟人民生活密切的一方面;

从前杭州的生活很讲究,首先是讲究饮水,而新疆和田常年喝涝大水。1994年8月,李瑞环视察和田,看到这种情况流泪,说和田人累在水上,病在水上,并带头捐款2万元立项……而杭州是不用担心喝水的,在老杭州,不管是吴山脚下等有很多水质很好的井水、泉水。从前有钱人差遣用人去灵隐等去取水,在外人看来很奢侈。但是今天的杭州人虽然自来水质量非常好直接可以饮用,但还是不停的去那些地方取水。 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水系。在古代,钱塘江既是杭州的交通……

水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一种符号和象征。杭州的水,尤其西湖,还被提升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从来的诗人画家描绘最大的还是水,水在涌动,水在流逝……杭州人在饮水无忧之际欣赏水。

湖光山色,形容西湖是不空洞的,前人描述西湖为晴湖。中国人游西湖有千年历史。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晴湖:艳阳下的西湖,荷花刚开,尤其是春天桃花怒放。红的是红的,绿的是绿的,粉的是粉的。鲜亮的,明媚的,呈现他真实的面目。“浓妆淡抹总相宜”光与色流泻的过的,没有含蓄。

俞平伯:阴阳晴雨的异态在某一瞬间弥漫地动,在某一点上断续地变;因此湖上所具诸形相的光辉暗淡,

明画朦胧,也是一息一息在全心目中跳荡无休。——《湖楼小撷》

雨湖如同纱洗过的丝绸衣服。

雪后的西湖,正好迎合了我们欲将自然纳入艺术的天性。

中国人看风景是很受中国画的影响的。瘦竹、瘦兰花、几篇墨迹代表了花草树木。留下对细节的想象力。大自然本来不是这样素净的。西湖的刚发芽的绿,绿到你的眼睛看到酸岌岌的。这样的色彩,杭州这样的大自然色彩饱满,除了中国的年画、欧洲的印象派,实际上没有画是那么浓艳的。我们看风景,不管是否有意识到,多少受到美术作品的影响。中国人则是受到看中国画的影响。雪后的西湖正好迎合了中国人的欣赏……

一切别的颜色在白雪的影响下都灰暗了……

二 精气在山

水是血肉,山是筋骨。

水成全了山。水多,湿度大,所以山上树也多。树是山的精灵。没有山衬托的水一览无余。

但终究,水从山来。山才是西湖山水的精气所在、灵秀之源。

阿里山的少女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1 吴山 也叫城隍山

最富民俗气息,最能代表老杭州的市井文化。

例:杭州人不说隔岸观火,而是说“城隍山上看火烧”

湖滨路-清代旗营,之前,城隍山是城里唯一的风景。

辛亥革命拆去城墙,杭州人说“西湖入城”

吴山,城市里的山水,老百姓的乐园。

紫阳坡12生肖

吴山脚下的河坊街一带,是老杭州的中心,市井气息最为浓郁。

2 孤山

杭州雅文化的密集收藏:精致、风雅、伤感。

平湖秋月、文澜阁、中山公园、西泠印社、华严经塔、镜湖厅

孤山的阳面,风雅,堂皇。而在它的背面,竟又聚集着那么多的红颜薄命,那么多的儿女情长…… 柳亚子出资为冯小青造墓……

秋瑾的墓和苏小小的墓仅隔数步之遥……两种女子

3 北山,自宝石山、葛岭至北高峰

很神仙

不仅寺庙林立,而且佛道同山,神仙同堂。真所谓“山不在高,有神则明”

出了钱塘门,昭庆寺(今天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抗战结束的时候,驻杭的日军全部集中在昭庆寺等待发落。

大佛寺,宝石山下,有大石佛,用传说中的秦始皇缆船石凿成,现为民居。

凤林寺,唐代,现SHANGRILA位置

灵隐寺

下天竺寺,并称“灵竺”

中天竺 法净寺

上天竺

韬光寺

葛洪炼丹处

黄龙洞 佛道同堂

紫云洞

4 南高峰诸山,也称西山

整体感觉是清雅而幽深

这一带是杭州名泉的集中地,又是西湖茶乡的所在

包括三台山、翁家山

满觉陇 梅家坞 等村庄

双峰插云是西湖十景中最质朴的一景,迎合了清平质远的中国美学

有杭州特有的乡村风味——茶乡

龙井有茶 有泉 也有寺院 清雅至极

龙井下去 烟霞洞——胡适曾在此养病较长时间 水月洞

虎跑寺中有虎跑泉

九溪十八涧

5 以玉皇山为主峰的“南山”

雄浑 大气

不仅因为这一带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两朝皇宫之所在,曾经很霸气,后来又很悲壮,也因为在这里一览众山低,江湖回首间

中国的山水画,不欣赏平坦的自然,喜欢江河都有小溪般的湍急,乃至有瀑布跌落,而山都是奇险峻拔,且有古木参天,怪石嶙峋的。

西湖山水合乎这个传统的中国艺术理想。

保CHU山因为塔而陡峭……

宋代画家马远,杭州人

明代 王蒙

三 天高云淡

北宋时,苏东坡说杭州有“三百六十寺”。宋室南渡后,杭城内外及周围湖山之寺增至480所,这是有记载的。1930年代,杭州的佛寺不会少于400所,是最保守的估计。

李叔同说是有3000所。

郁达夫《玉皇山》第一是蚊子多,第二多当然可以说是寺里的和尚尼姑等世外之人……

众多寺庙不仅是老杭州的一道风景,更是老杭州许多现象、事理的成因。

林风眠,杭州西湖……富有天然美的原因

凡是风景好的地方,都有寺院

和尚是最会看风景的,最能风景,最需要风景,无法想象一个和尚住在一个没有风景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和尚发现了这个天堂。远在晋代之前就发现了这个好地方。

成群结队的“烧香老太婆”,可谓最早来杭州,来得最勤、最多的旅游者。——中国式的朝圣

“烧香老太婆”对于杭州城市的历史演进,意义非同小可。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历史演进实在就是这样:

西湖招来的和尚

和尚招来了烧香老太婆

中产阶级出现 有钱有闲

转变为旅游

寺院的住宿功能……

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

清河坊是轿子的“始发站”

西湖游船也是老杭州旅游交通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在1920-30年代的杭州已蔚然成风。西湖山水间,旅客居行自便。

自从上海、苏锡常纺织业等发起后,杭州的丝绸业衰落。正好有旅游业兴起。

形形色色的西湖游览指南

1909年沪杭通车。

1930年代上海那种花花世界的一代摩登男女也卷入进来,杭州的旅游业开始发育。

不仅是现代色彩的旅游发轫于中国式的“朝圣”,传统色彩的杭州士族文化,和杭州做了“佛地”大有原因 中国的古代文人有两个看似极端的癖好:欲行风雅,要么山里去找和尚,要么往花街柳巷去找妓女。 要么入世,入到男欢女爱,要么出世,出到天高云淡……

众多的寺院,包括道观,清真寺,对于文物的保护开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政府没有文物管理部门。

四 自得其乐

杭州历史上很少打仗

近代以来,杭州人最记得住的第一场兵祸是咸丰十年(1860年)和十一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部两度攻破杭州。

1861年,胡雪岩的运粮队受阻于凤山门水城,围城两个月,闹饥荒。

《杭州兵祸》 初则鱼翅、海参、熟地、米仁、枣栗、柿饼之类,以当餐饭,继则糠枇、野菜及各种树皮、杂草亦食之。芭蕉叶每斤50钱……

美国老太太 鲍金美 拆旗营的时候一个满族老太太 安排八旗子弟 2002年89岁的时候写的,父母是在杭州的传教士

杭州人过生活,一向有很多讲究,很讲质量,尤其在饮食方面……

1 谦虚,随和,善模仿,兼收并蓄,吸纳天下的才智和财富。

杭州人很善于模仿,很会学话,对各地方言的模仿能力很好,而且在这方面相当谦虚、随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李在富阳工作时候,当地杭州人都学杭州话

在杭州做过官、教过书、办过这样那样事业、留下不朽业绩、文化成果和众多学生的名流,诸如俞曲园、胡雪岩、经亨颐、李叔同、马一浮、夏MIAN尊、盖叫天、竺可桢、潘天寿、朱自清、丰子恺、俞平伯、林风眠等等,都不是杭州人,只能算是寄居在杭州的外乡人

在杭州这个地方,一向最风光最有出息的,亦即管大钱多或学问做得高者,方方面面的头面人物,十有八九不是杭州人。

高庄“花港观鱼”红栎山庄

郭庄,宋端友

廉庄,高庄对面,无锡人,小万柳堂

汪庄,安徽茶商汪自新营建 答应死后成为公产 欢迎各界参观

刘庄,水竹居 广东人 孙中山朋友 清廷要人

北山路各主要庄园

九芝小筑

静逸别墅

秋水山庄

2 不出头,不惹事,心平气和,甘做天下大事的幕后而非舞台

20世纪中国上演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发生在杭州

用杭州话说,这便是“不做出头椽子”

杭州的太平与这个城市的经济民生关系极大

替杭州人的立身安命着想,他们没有理由喜欢战争。

杭州的丝绸等都不是靠战争的

欧阳修《有美堂记》 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

宋 叶适之“吴越之地,自钱氏时独不被兵,四方流徙……

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而惟独杭州比较太平,尚能把日子过得有章……

读书人当然也希望有个还算清净的地方,哪怕粗茶……马一浮读完四库全书

那些在南京做大官的包括蒋委员长来放松

1952~72年的22年间,毛泽东到杭州40次,几乎平均每年两次

两次国共合作的幕后大量工作在杭州谈的

1922年末 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

西安事变后 “柏庐”

周黎庵《湖上杂事》 要是世界和平主义抬头……不是南京……而是杭州

只要杭州建了都城……

3 不闭塞,不落伍,爱赶时髦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杭州就是个非常时尚、时髦,在相当程度上可谓和国际接轨的城市。一本好来屋新片在美国刚上映,10天之内就出现在杭州了。

1929年,西湖博览会

1920-30年代的杭州,一波接一波地大兴土木 重点是建立新风尚 有“卫生馆”,推荐抽水马桶

杭州的面目在急剧变化。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嘘声不断%

1931年 建成清泰自来水厂

1930年 杭州电话总局大楼

教仁路修建

断桥1922年阶梯被改成缓坡 颇上非议

杭州第一家经营公共汽车的永华公司 双层汽车

私人游艇出现 徐志摩讽刺为 在三尺的柔波里兴奋作浪

4 自己对自己摆噱头,然后自得其乐

杭州人常能自己想出许多名堂来娱乐自己

杭州人是精神上 性情上自我调节的高手,由体验过程而自得其乐。

杭州做旅游,要向富人、游人提供美味佳肴 最后给自己了

施蛰存《玉玲珑阁丛谈》 杭州人吃酒似乎等于吃茶……于此我不能不惊异于杭州地方酒之普遍而黄包车夫的悠闲

杭州的文化自在、自为、主要是于自我调节,以达到自得其乐的人生目标。


相关内容

  • 许江:[城市论]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具有普遍性的建构意义
  • 关于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作为杭州人,我们都会想到杭州城市的变化,杭州城市这几年的巨大变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西湖的梳理.改造和更新,2002年从中国美院前面的南线开始改造,重建了一个老城区与风景区相连接的文化时尚社区.到2003年开始了西线的拓展,以重建杨公堤为基础,拓建西湖西线山水相 ...

  • 上海.杭州.南京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 上海.杭州.南京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2011年上海.杭州.南京市旅游经济指标情况 (一)接待总人数 2011年,杭州市接待总人数7487.27万人次,副省级城市排名第5位,南京市接待总人数7331.70万人次,副省级城市排名第6位.上海市接待总人数23000万人次. (二)接待入境游客 2011 ...

  • 关于2011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公告
  • 关于2011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公告 一.大赛简介 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教育大众人民.提升品质生活之功能,为深度挖掘中国城市品位和文化推广的力度,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孕育而生.本大赛是中国首个面向全国设计类高校师生. ...

  • "杭州古都文化讲座" 开讲杭州故事·杭州日报
  • "杭州古都文化讲座" 开讲杭州故事 2016-06-07 记者 俞倩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G20峰会,讲好"杭州故事",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与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合作,在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红楼)开辟"杭州古都文化红楼讲堂".而今年,就将为市民献上 ...

  • 把美丽杭州传播更远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都市快报
  • 把美丽杭州传播更远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第五届杭州网络文化节启动2013中国互联网社区高峰论坛今天开幕 2013-12-06 第五届杭州网络文化节启动 2013中国互联网社区高峰论坛今天开幕 记者 魏奋 本报讯 杭州一年一度的网络盛会又开始了--第五届杭州网络文化节暨"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q ...

  •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 [2016] 16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 ...

  • 南京.杭州.宁波文化产业调研提纲
  • 对南京.杭州.宁波文化产业调研提纲 对南京.杭州.宁波三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意设计.传媒网络.文博旅游.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出版发行.文学艺术.文化产业园区及地方特色传统工艺等文产企业的民间资本注入.政策法规保障.政府平台搭建.可持续发展概况的情况资料. 一.南京: 调研单位,江苏演艺集团 1.歌 ...

  • 区位条件在杭州城市发展演化进程中的作用
  • 区位条件在杭州城市发展演化进程中的作用 摘要:城市化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城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区域地位的变化,要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就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杭州,后让位于工业化的大都市上海,但在20世纪的前10年里,杭州又迅速发展为中国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1. 饭店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研究(字数:21206,页数:27 128) 2. 三亚银发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字数:12238,页数:16 128) 3. 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发展的促进关系探讨(字数:7972,页数:08 80) 4. 打造休闲渔业 发展休闲旅游(字数:4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