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践导学式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前面我们重点复习了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和虚词,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串讲式地复习了文言文的句式及句子的翻译。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综合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集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揭示课题: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板书)

三、考试要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年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

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板书)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及主题。(板书)

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板书)

小结:

根据对高考说明的分析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加强阅读,提高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是增强我们提高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前提。

因此,我们首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

四、阅读下面语段,分组设擂翻译

要 求:

1、以组为单位,全班分为二组,每组选1---2人为组长。

2、每组各读一遍。(读得准确、流畅的,计5分;相对的,计3分)

3、以设擂台的形式,相互设疑、相互翻译。以翻译数量的多少和正误与否,确定胜负。每

组最多只能设二句。(每句5分。翻译正误分。计:5、3、0分)

4、简述解题思路和方法。(每句5分。口述正误分。计:5、3、0分)

5、最后分组计总分,以总分高的为胜者,负者必须表演1---2个节目。

6、暂不参考课内、外资料。违者计:“0”分

A 、阅

读:( 略 )

B 、翻 译:( 略 :参黑板 )

、简 述:( 略: 参口述 )

归纳总结: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般采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到译文中,保持与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特点,译出它的意思。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是:信(忠实、准确)——达(通达、通顺)——雅(优雅、优美)。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只要把握了三个要素,就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前提—信 虚词:方法:判断词性(用法)

纽带—达 现代句式: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复句:确定逻辑关系:并列、承接、递进、假设等

词类活用:名作状、意动、使动等. 划句子成分、检查完善。 关键—雅

五、筛选文中信息,加以正确判断

作业训练(一):

仔细阅读本语段,选出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C )

A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生,念父母,顾妻子。

B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C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D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六、学生简述理由(略)。

七、教师点评:

做作业一定要认真审题,这道题的要求是让同学们选出,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因此要注意各选项的叙述角度和本质原因。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文言阅读试题特点,我们会发现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即编者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经常将测试点,放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上做文章,造成一些备选项,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隐含错误,致使一些考生上当受骗,遗憾终生,希望同学们要千万注意。

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业训练(二):

仔细阅读本语段,联系前后逻辑语意,简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作用,以及作者所表现出

来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作者采用旁征博引的手法,从侧面进一步说明自己遭受极辱之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也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贤能志士的摧残。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附:全课板书)

一、考试要求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感知信息,疏通语句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文言文的翻译要求:

3、文言文的翻译思路:

文言文翻译“三要素”(略,参资料)

三、筛选信息,加以正确判断

注意: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学历史人物“隐含苟活”而名垂千古

方法:类比、旁征博引 作用:进一步说明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摧残:能人志士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践导学式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前面我们重点复习了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和虚词,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串讲式地复习了文言文的句式及句子的翻译。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综合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集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揭示课题: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板书)

三、考试要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年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

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板书)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及主题。(板书)

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板书)

小结:

根据对高考说明的分析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加强阅读,提高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是增强我们提高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前提。

因此,我们首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

四、阅读下面语段,分组设擂翻译

要 求:

1、以组为单位,全班分为二组,每组选1---2人为组长。

2、每组各读一遍。(读得准确、流畅的,计5分;相对的,计3分)

3、以设擂台的形式,相互设疑、相互翻译。以翻译数量的多少和正误与否,确定胜负。每

组最多只能设二句。(每句5分。翻译正误分。计:5、3、0分)

4、简述解题思路和方法。(每句5分。口述正误分。计:5、3、0分)

5、最后分组计总分,以总分高的为胜者,负者必须表演1---2个节目。

6、暂不参考课内、外资料。违者计:“0”分

A 、阅

读:( 略 )

B 、翻 译:( 略 :参黑板 )

、简 述:( 略: 参口述 )

归纳总结: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般采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到译文中,保持与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特点,译出它的意思。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是:信(忠实、准确)——达(通达、通顺)——雅(优雅、优美)。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只要把握了三个要素,就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前提—信 虚词:方法:判断词性(用法)

纽带—达 现代句式: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复句:确定逻辑关系:并列、承接、递进、假设等

词类活用:名作状、意动、使动等. 划句子成分、检查完善。 关键—雅

五、筛选文中信息,加以正确判断

作业训练(一):

仔细阅读本语段,选出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C )

A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生,念父母,顾妻子。

B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C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D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六、学生简述理由(略)。

七、教师点评:

做作业一定要认真审题,这道题的要求是让同学们选出,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因此要注意各选项的叙述角度和本质原因。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文言阅读试题特点,我们会发现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即编者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经常将测试点,放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上做文章,造成一些备选项,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隐含错误,致使一些考生上当受骗,遗憾终生,希望同学们要千万注意。

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业训练(二):

仔细阅读本语段,联系前后逻辑语意,简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作用,以及作者所表现出

来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作者采用旁征博引的手法,从侧面进一步说明自己遭受极辱之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也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贤能志士的摧残。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附:全课板书)

一、考试要求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感知信息,疏通语句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文言文的翻译要求:

3、文言文的翻译思路:

文言文翻译“三要素”(略,参资料)

三、筛选信息,加以正确判断

注意: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学历史人物“隐含苟活”而名垂千古

方法:类比、旁征博引 作用:进一步说明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摧残:能人志士


相关内容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古诗文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了解作者.文体及其相关的知识,积累文言词语, ...

  •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文言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练习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精选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外文言片断,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

  • 2015年古文复习教案
  • 2015年古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课外古诗词.第21.22 ...

  •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愚公移山3.30
  •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教学过程: 一.作业(中考配套练习)讲评 1.分析典型错例: 2).易错字词及缺失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及修正 二.古诗文复习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重点字词 强化识 ...

  •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重要)
  • 中学语文教材教学(重点) 1.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哪些?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全部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语文学科所以能力独立存在的依据,它对语文教学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语文学科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实践性等. 2.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中学语文科 ...

  • 高三下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三下语文教学计划一:下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014年考试大纲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训练这条主线,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 ...

  • [问说]教案设计
  • 十三.问说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艾欣 教学目标 1. 2. 3. 4. 说明: 本文作为一篇文言说理议论文,行文流畅,气势充沛,语言相对连贯易懂.在八年级学生已掌握的大量文言词语基础上,借鉴已积累的文言常用词和已具备的文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加注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是完全可行的.随着近年来对 ...

  •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一.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3.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