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改版后上册全部公式

9、功(机械)W (J ):公式:W=Fs 总功W 总=W有用+W额 注:1J=1N·m

10、功率P(机械) (W ): 公式:P=W/t =Fv 注:1W=1J/s=1N·m/s

11、机械效率η:n=W有用/W总*100%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f 表示物体的摩擦力)

1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公式: F1L1=F2L2 或F1 /F2=L2/ L1(L 表示力臂)

13、合力F (N ): 同直线同方向F 合=F1+F2 同直线反方向 F 合=F大-F 小

14、机械能(J ):机械能=动能+势能

15、热量Q (J ):燃料完全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吸热公式:Q =cm(t-t0) (t 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放热公式:Q =cm(t0-t) (同上)

16、电流I (A ):公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17、电压U (V ): 公式:U=IR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U1=U2

18、电阻R (Ω):公式:R=U/I(导体电阻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而电压及电流无关。)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1+R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3

两个并联时:R =R1R2/(R1+R2)

已知P 额和U 额时:R=U2额/P额

19、电功率P (W ):公式:P=W/t 普适公式P=UI 注:1U=1W

导出公式P=U2/R P=I2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0、电功W (J ): 公式:W=UIt

已知电功率时: W=Pt 注:1千瓦时=3.6×106焦

已知电荷量时: W=UQ

已知电压电阻时:P=U2/R

已知电流电阻时:P=I2R

21、导体热量(J ):焦耳定律Q=I2Rt 注:电流的热效应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 吸=Cm(t-t0) =CmΔt

2放热:Q 放=Cm(t0-t) =CmΔt

3热值:q =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 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 放=Q 吸

6热力学温度:T =t +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 =Q 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 =U/R

4焦耳定律:

⑴Q =I2Rt 普适公式)

⑵Q =UIt =Pt =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 =I1=I2

⑵U =U1+U2

⑶R =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 =I1+I2

⑵U =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 =UIt =Pt =UQ (普适公式)

⑵W =I2Rt =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 =W/t=UI (普适公式)

⑵P =I2R =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 =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 =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 =4.2×103J/(kg·℃)

10元电荷:e =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⑴1m/s=3.6km/h

⑵1g/cm3 =103kg/m3

⑶1kw·h =3.6×106J

欧姆定律

I=U/R

电流:I 安培(A )

电压:U 伏特(V )

电阻:R 欧姆(Ω)

比热容公式

Q=mc*t

热量:Q焦耳(J)

比热容:cJ/(kg*℃)

时间:t秒(s)

质量:m千克(kg)

燃烧能量公式(热值公式)

Q=mq

热量:Q焦耳(J)

质量:m千克(kg)

热值:q焦每千克(J/kg)

做功公式:

W=FS或W=Gh

功:W焦耳(J)

力:F牛顿(N) 重力:G牛顿(N)

沿力移动距离:S米(m) 上升高度:h米(m)

功率公式:

P=W/t

功率:P瓦特(W)

功:W焦耳(J)

时间:t秒(s)

电功率公式

1.P=UI

功率:P瓦特(W)

电压:U伏特(V)

电流:I安培(A)

2.P=I^2R

功率:P瓦特(W)

电流:I安培(A)

电阻:R欧姆(Ω)

3.P=U^2/R

功率:P瓦特(W)

电阻:R欧姆(Ω)

电压:U伏特(V)

电功公式

W=Pt

电能:W千瓦时(kW*h)

功率:P瓦特(W)

时间:小时(h)

注:1.可以将上式中[P]代换为电功率1~3

2. 电功率单位(千瓦时) 可以换算为焦耳,1kW*h=3.6*10^6J

压强公式:

固体压强

P=F/S

压强:P帕斯卡(Pa)

压力:F牛顿(N)

面积:S平方米(㎡)

9、功(机械)W (J ):公式:W=Fs 总功W 总=W有用+W额 注:1J=1N·m

10、功率P(机械) (W ): 公式:P=W/t =Fv 注:1W=1J/s=1N·m/s

11、机械效率η:n=W有用/W总*100%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f 表示物体的摩擦力)

1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公式: F1L1=F2L2 或F1 /F2=L2/ L1(L 表示力臂)

13、合力F (N ): 同直线同方向F 合=F1+F2 同直线反方向 F 合=F大-F 小

14、机械能(J ):机械能=动能+势能

15、热量Q (J ):燃料完全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吸热公式:Q =cm(t-t0) (t 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放热公式:Q =cm(t0-t) (同上)

16、电流I (A ):公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17、电压U (V ): 公式:U=IR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U1=U2

18、电阻R (Ω):公式:R=U/I(导体电阻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而电压及电流无关。)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1+R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3

两个并联时:R =R1R2/(R1+R2)

已知P 额和U 额时:R=U2额/P额

19、电功率P (W ):公式:P=W/t 普适公式P=UI 注:1U=1W

导出公式P=U2/R P=I2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0、电功W (J ): 公式:W=UIt

已知电功率时: W=Pt 注:1千瓦时=3.6×106焦

已知电荷量时: W=UQ

已知电压电阻时:P=U2/R

已知电流电阻时:P=I2R

21、导体热量(J ):焦耳定律Q=I2Rt 注:电流的热效应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 吸=Cm(t-t0) =CmΔt

2放热:Q 放=Cm(t0-t) =CmΔt

3热值:q =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 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 放=Q 吸

6热力学温度:T =t +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 =Q 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 =U/R

4焦耳定律:

⑴Q =I2Rt 普适公式)

⑵Q =UIt =Pt =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 =I1=I2

⑵U =U1+U2

⑶R =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 =I1+I2

⑵U =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 =UIt =Pt =UQ (普适公式)

⑵W =I2Rt =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 =W/t=UI (普适公式)

⑵P =I2R =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 =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 =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 =4.2×103J/(kg·℃)

10元电荷:e =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⑴1m/s=3.6km/h

⑵1g/cm3 =103kg/m3

⑶1kw·h =3.6×106J

欧姆定律

I=U/R

电流:I 安培(A )

电压:U 伏特(V )

电阻:R 欧姆(Ω)

比热容公式

Q=mc*t

热量:Q焦耳(J)

比热容:cJ/(kg*℃)

时间:t秒(s)

质量:m千克(kg)

燃烧能量公式(热值公式)

Q=mq

热量:Q焦耳(J)

质量:m千克(kg)

热值:q焦每千克(J/kg)

做功公式:

W=FS或W=Gh

功:W焦耳(J)

力:F牛顿(N) 重力:G牛顿(N)

沿力移动距离:S米(m) 上升高度:h米(m)

功率公式:

P=W/t

功率:P瓦特(W)

功:W焦耳(J)

时间:t秒(s)

电功率公式

1.P=UI

功率:P瓦特(W)

电压:U伏特(V)

电流:I安培(A)

2.P=I^2R

功率:P瓦特(W)

电流:I安培(A)

电阻:R欧姆(Ω)

3.P=U^2/R

功率:P瓦特(W)

电阻:R欧姆(Ω)

电压:U伏特(V)

电功公式

W=Pt

电能:W千瓦时(kW*h)

功率:P瓦特(W)

时间:小时(h)

注:1.可以将上式中[P]代换为电功率1~3

2. 电功率单位(千瓦时) 可以换算为焦耳,1kW*h=3.6*10^6J

压强公式:

固体压强

P=F/S

压强:P帕斯卡(Pa)

压力:F牛顿(N)

面积:S平方米(㎡)


相关内容

  • 2014年改版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
  •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征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 ...

  •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 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 ...

  •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公式整理
  •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公式整理 U 欧姆定律:I = R 变形公式:U =IR , R =U I 电功:W =UIt 推导公式:W =U 2 R t , W =I 2Rt 电功率:P =W t 2 推导公式:P =UI , P =U 2 R , P =I R 常用变形公式:R =U 2 P 焦耳定律:Q ...

  •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 ...

  •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
  • 1.密度计算公式:ρ=m/v 3 3 m表示质量,单位kg v表示体积,单位m ρ表示密度,单位kg/m 1g/cm3=1000kg/m3 2.速度计算公式:v=s/t S表示路程,单位m t表示时间,单位s v表示速度,单位m/s 1m/s=3.6km/h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 ...

  • 新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检测题
  • <分式>检测题 学习目标:通过检测,检查学生对分式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 一.选择题: 12xy 3a 2b 3c 5x y 101. 在式子,,,,+,9x +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πx +6784y A.2 B.3 C.4 D.5 2. 如果把分 ...

  • 八年级上册物理单位换算的计算题怎么学好学会?
  • 初中物理计算题详细攻略: 1.四"有".有文字表述,有课本公式,有计算过程,有单位. 2.注意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单位要统一(学会单位换算),书写要规范. 3.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应有相应的课本公式.导出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简单粗暴的总结:" ...

  •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驿路梨花]课前预习训练(含答案)
  • 驿路梨花 自主学习 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 ) 花瓣( ) 喷香( ) 撵走( ) .... 麂子( ) 修葺( ) 好奇( ) 铺草( ) 陡峭( ) ..... 答案:yì bàn pèn niǎn jǐ qì hào pū dǒu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山 一( )米 ...

  • 8年级上册物理错题集
  • 8年级上册物理错题集 1.某人沿直线从甲地到乙地共用100min ,在第一个10min 内走过80m ,在第二个10min 内走了120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他第一个1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B .他第二个1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C .他前2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