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肖像描写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1、学懂通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特征。

2、学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

遵循捕捉人物最突的位。

3、学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心思想的需,选择、重

点描写。

观察的基础选择、

重点的描写。 顺序细致观察相、衣等,整体观察的基础教学重难点:调学的体作

,引导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图,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物的肖像描写”。

2、同学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常常会就是千人一面。写眼睛不是炯炯有神就是水汪汪的,而且还都是大眼睛,鼻梁都是高高的,脸蛋都是红扑扑的像红苹果,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就太格式化了,脸谱化了,缺乏个性特征,同时也不符合生活真实。所以特征就成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灵魂。

二、前提测评

(一)肖像描写要注意几个方面:

1、抓住特征:

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请看下面的题目和例文: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对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分析:一对孪生小姑娘,长相应该是很相似的,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也是服饰一样,从她俩的语言推测,年龄不超过十岁,性格也天真活泼,但即使是“孪生”姐妹,也不会一点区别也没有,或在长相、或在性格总会有点差异。所以,这道题,既写出他们的同,又写出她们的异,还要体现出年龄、性格等特征来。

例文: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2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例: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带着带着黑色的煤尘,沿着铜黑的脸膛,渗如了黑色的纹沟;乌黑的大手攥着油黑发亮的车把;黑色的躯体,拉着黑色的煤车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汉„„(陈军《生活的浪花》)

他(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

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

例: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老扬)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赵树理《老扬同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时长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二)肖像描写的主要方法有:特写式、漫画式、浮雕式。

1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杉已经湿透,那雨如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选自黄药眠的《笳笛》)

„„直到今天,我仍说不清马先生的年纪。给我们授课时,我就觉得他的年纪很大了,因为他已经谢顶,清瘦的脸也不光坦;但他穿着米色绸衫、浅色卡叽布西裤,亮洁的三接头皮鞋,特别是镜片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使他显得非常年轻。(选自母国政《我的中学语文老师》)

阿九是个女孩子,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

……

阿九柔软的长发上爱扎着不同颜色的飘带,但大家从不觉得这是在刻意修饰,仿佛这只是一根彩色的头发。她脸部的轮廓很细腻,皮肤白而娇嫩,高高的鼻子,嘴很小总很湿润,眼睛不大,却给人一个眯起眼笑的糖娃娃的感觉。„„

2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

例:

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象大海,而是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选自佚名《活宝》)

郑里力是我小时后的同学,剃着一个小平头,一对小眼睛里充满了狡猾的神情,喜、怒、哀乐在他脸上无法显露,但他内心潜藏着很深的奥秘。他人很瘦,看上去像一根干柴,衣着也跟别人不一样,不是肩上镶一块皮,就是裤腿上镶一个三角形。„„(选自孙磊《一

3

就是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你所写的任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

例:

彭德怀速写

丁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的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起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睛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还有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的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然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了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的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

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里。

例文

山巴佬

他从远远的大山窝里来。

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第一次的寝友见面会上,他讷讷地说:“我从山窝里来。”

他好象挺爱收拾,每天早晨把寝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在此之前他会头冒热汗,满脸通红地从外面回来,我猜他也许是练气功去了,要不就是趁早看街市新鲜,也难怪,山里人吧。因此谁也不注意他。大伙儿叫他“山巴佬”,他不吭声,只是笑。

迎校庆搞大扫除,天不凑巧——下雨了,阴沟里的垃圾泡在水里,泥糊糊的。大家把扫帚伸到沟里,往一处扫。沟里的一头马上臃肿起来。没有铲,垃圾勾不上来,怎么办?大家光看着,不说话,读书做题目,咱们中,有的是里手,可就是这么点事,给难住了。雨下得很得意,打在头发上,衣服上,肆意的戏弄着。过道上响起了三年级学生敲打饭盆子的声音。肚子里闹得厉害,有人扛起了扫帚,转身要走,忽然,一条有两只眼睛的明景蓝裤子跃进了沟里。是他!——山巴佬。他卷起了袖子和裤管。深秋了,风吹得树儿“哗啦啦”地响,山巴佬搂起一把把垃圾往簸箕里丢。满了,一簸箕;又满了,两簸箕„„大伙儿冻得嘴出唇发抖,可他的脸依旧发红,就像早晨从外面回来。垃圾搬完了,他跳了上来。大伙儿拍着他的肩膀;“好样的”他不说话,只是微微地笑了。

星期三要开校运动会。“五千米谁跑?”体委站在讲台上喊哑嗓子敲烂讲台,无人答话。我班跳舞、演讲倒是很有几个头面人物,五千米这种苦活就都敬而远之了。“我试试。”一个很小的声音像从鼠孔里钻出来,但很有力,因而大伙儿听得很清楚。是他,——乡巴佬。他能行吗?瘦精精的,风能吹倒。

转眼星期三到了。短跑我班战绩平平,体委也只得了个铅球第二名。轮到五千米了,体委有气没力地说:“吧,山巴佬,跑最后也不打紧,只莫摔倒了,咱班的女士都躲到阅览室去了,没人扶你起来。”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叭!”枪声响了,十几条粗壮的大腿向前冲去,他果然跑在最后,不过像没事儿一般。加油声震天响,只是听不到我班的金嗓子。看在同寝室的份上,我坚持看下去。一圈过了,他仍是最后一个,体委平金平静地说:“甭指望母鸡打鸣。你还是替我起草一份辞职声明吧,我混不下这个体委了。”两圈过了,他赶上了一个,有人“啧”了一声,三圈了,他又赶了两个,体委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四圈,五圈„„他不断地把对手甩在后面。我发现敝班那群“公主”们都挤前面来了,加油声响彻云霄,他准是听到了,越跑越快,终于冲到了最前面。他依然脸色红红的,头上冒热气,就像他往常清早从外面回来那样轻松。最后冲刺了,他越跑越快。冲了红线了,不待我们围上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公主”们傻笑。

等他歇过劲来,我说:山巴佬,你怎么这么能跑?他笑了笑说:“上初中,每天三十里山路,今天只算个零头。”他拍了拍膝盖上那两只“眼睛”的灰尘,脱下鞋提着,很是惋惜地说:“本不该穿鞋子跑的,怕你们笑我山巴佬。”

谁还敢笑你呢,啊,山巴佬。

简析:本文善于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作者只用了22个字,就使一位憨厚、朴实的

山中小伙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笔极其经济。“瘦”写其生活质量之差,“黑”写其劳作奔波之累,“结实”写其经受磨炼的能力之强。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描述他的衣着:“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但这样写非但不给人以累赘之感,还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人物。

三、肖像描写的定义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归纳人物肖像描写所包含的内容

①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

②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

③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居里夫人)

凸颧骨、薄嘴唇;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容貌 两手搭在脾间,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姿态。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神情

身材修长————体型

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衣着

归纳: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也称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的定义

肖像描写是对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表情、服饰等进行描述。

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让我们能从他的外在形象上看出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和他的气质来。鲁迅笔下有一个范爱农,他是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如的人。鲁迅写他,只用了“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看人总像在藐视”几句话,人物性格便在肖像描写中展现出来。赵树理笔下的老杨同志装束很特别:“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土里土气,与普通农民没有区别,但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位农村干部作风朴素,靠近群众的优秀品德来。

四、既然肖像描写包括了这么多的内容,同学们在尝试描写人物外貌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描写顺序呢?而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否要面面俱到呢?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这是《芦花荡》中老头子的形象,作者是如何介绍他的?

明确: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进入芦花荡,看到了一个人撑着船出现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

我们还看不清他的五官和表情,所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他的整体形象——一个老头,以及他的穿着蓝色破旧短裤,而且是站着的。

当他由远及近,老头子的形象鲜明起来,他身体是干瘦的,然后我们的焦点落在了他的脸上——干黑的脸,花白的胡子深陷却很尖利明亮的眼睛。从这双锐利的双眼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精明干练,精神矍铄的老革命者。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先对老头子的整体形象进行描述,然后着重对他的脸部进行特写,从描写的顺序上是——从整体到局部。对于局部的描写从胡子到眼睛——从下到上,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五、肖像描写的注意点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 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分析:

1、第一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背影》,请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这几句主要是外貌描写中对衣着方面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从颜色上,材质上入手。

为何是黑色,深青色?当时家中祖母过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我又要与父亲分离。所以这个黑色可以反映出父亲内心的沉重。

父亲的穿戴式小帽、布棉袍,而给我的是紫毛大衣,反映出了什么?

父亲对我真挚的关爱。

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注意描写对象的年龄,职业,经济地位,心情等,因为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反映出的是人物的心内世界。

2、 ①再如第二段《台阶》中父亲的形象,这段文字是如何来描写父亲外貌的?

描写了父亲倔强的头颅深埋的膝盖中,头发灰白。通过一个比喻,把失去生机的父亲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②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父亲?

沮丧、颓废、衰老的父亲。

③外貌描写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父亲遭遇了什么?

虽然造好了台阶,却失去了劳动能力,而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能力是他的一切。他的内心是无比痛苦的。

明确: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我们要学会精细地观察,注意人物的情感变化,在描写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补充:还可用哪些手法来写人物外貌?

 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

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

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

 用旁人反应来烘托

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

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用人物对比来表现

 走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

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

 在具体环境中点染

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复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

 在动静变化中展示

六、实战演练(课堂交流)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灵活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及修辞,可

以适当加入符合人物当时心境

的合理的想象,再次对这个在雨

中踏三轮车的男子写肖像描写。

雨中曲

七、肖像描写常犯的毛病:

1、肖像描写纯属多余写人物,常常用肖像描写,但并非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

2、肖像描写太多太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地认为,肖像描写越细越好。殊不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因而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

八、小结: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所以生动的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特这,凸显其神韵,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而读者也才能体会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九、作业

1、搜集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精彩语段。

2、认真观察你周围的某一个人,捕捉其人物的特征,运用外貌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来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1、学懂通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特征。

2、学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

遵循捕捉人物最突的位。

3、学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心思想的需,选择、重

点描写。

观察的基础选择、

重点的描写。 顺序细致观察相、衣等,整体观察的基础教学重难点:调学的体作

,引导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图,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物的肖像描写”。

2、同学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常常会就是千人一面。写眼睛不是炯炯有神就是水汪汪的,而且还都是大眼睛,鼻梁都是高高的,脸蛋都是红扑扑的像红苹果,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就太格式化了,脸谱化了,缺乏个性特征,同时也不符合生活真实。所以特征就成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灵魂。

二、前提测评

(一)肖像描写要注意几个方面:

1、抓住特征:

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请看下面的题目和例文: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对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分析:一对孪生小姑娘,长相应该是很相似的,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也是服饰一样,从她俩的语言推测,年龄不超过十岁,性格也天真活泼,但即使是“孪生”姐妹,也不会一点区别也没有,或在长相、或在性格总会有点差异。所以,这道题,既写出他们的同,又写出她们的异,还要体现出年龄、性格等特征来。

例文: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2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例: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带着带着黑色的煤尘,沿着铜黑的脸膛,渗如了黑色的纹沟;乌黑的大手攥着油黑发亮的车把;黑色的躯体,拉着黑色的煤车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汉„„(陈军《生活的浪花》)

他(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

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

例: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老扬)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赵树理《老扬同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时长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二)肖像描写的主要方法有:特写式、漫画式、浮雕式。

1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杉已经湿透,那雨如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选自黄药眠的《笳笛》)

„„直到今天,我仍说不清马先生的年纪。给我们授课时,我就觉得他的年纪很大了,因为他已经谢顶,清瘦的脸也不光坦;但他穿着米色绸衫、浅色卡叽布西裤,亮洁的三接头皮鞋,特别是镜片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使他显得非常年轻。(选自母国政《我的中学语文老师》)

阿九是个女孩子,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

……

阿九柔软的长发上爱扎着不同颜色的飘带,但大家从不觉得这是在刻意修饰,仿佛这只是一根彩色的头发。她脸部的轮廓很细腻,皮肤白而娇嫩,高高的鼻子,嘴很小总很湿润,眼睛不大,却给人一个眯起眼笑的糖娃娃的感觉。„„

2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

例:

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象大海,而是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选自佚名《活宝》)

郑里力是我小时后的同学,剃着一个小平头,一对小眼睛里充满了狡猾的神情,喜、怒、哀乐在他脸上无法显露,但他内心潜藏着很深的奥秘。他人很瘦,看上去像一根干柴,衣着也跟别人不一样,不是肩上镶一块皮,就是裤腿上镶一个三角形。„„(选自孙磊《一

3

就是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你所写的任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

例:

彭德怀速写

丁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的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起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睛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还有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的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然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了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的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

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里。

例文

山巴佬

他从远远的大山窝里来。

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第一次的寝友见面会上,他讷讷地说:“我从山窝里来。”

他好象挺爱收拾,每天早晨把寝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在此之前他会头冒热汗,满脸通红地从外面回来,我猜他也许是练气功去了,要不就是趁早看街市新鲜,也难怪,山里人吧。因此谁也不注意他。大伙儿叫他“山巴佬”,他不吭声,只是笑。

迎校庆搞大扫除,天不凑巧——下雨了,阴沟里的垃圾泡在水里,泥糊糊的。大家把扫帚伸到沟里,往一处扫。沟里的一头马上臃肿起来。没有铲,垃圾勾不上来,怎么办?大家光看着,不说话,读书做题目,咱们中,有的是里手,可就是这么点事,给难住了。雨下得很得意,打在头发上,衣服上,肆意的戏弄着。过道上响起了三年级学生敲打饭盆子的声音。肚子里闹得厉害,有人扛起了扫帚,转身要走,忽然,一条有两只眼睛的明景蓝裤子跃进了沟里。是他!——山巴佬。他卷起了袖子和裤管。深秋了,风吹得树儿“哗啦啦”地响,山巴佬搂起一把把垃圾往簸箕里丢。满了,一簸箕;又满了,两簸箕„„大伙儿冻得嘴出唇发抖,可他的脸依旧发红,就像早晨从外面回来。垃圾搬完了,他跳了上来。大伙儿拍着他的肩膀;“好样的”他不说话,只是微微地笑了。

星期三要开校运动会。“五千米谁跑?”体委站在讲台上喊哑嗓子敲烂讲台,无人答话。我班跳舞、演讲倒是很有几个头面人物,五千米这种苦活就都敬而远之了。“我试试。”一个很小的声音像从鼠孔里钻出来,但很有力,因而大伙儿听得很清楚。是他,——乡巴佬。他能行吗?瘦精精的,风能吹倒。

转眼星期三到了。短跑我班战绩平平,体委也只得了个铅球第二名。轮到五千米了,体委有气没力地说:“吧,山巴佬,跑最后也不打紧,只莫摔倒了,咱班的女士都躲到阅览室去了,没人扶你起来。”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叭!”枪声响了,十几条粗壮的大腿向前冲去,他果然跑在最后,不过像没事儿一般。加油声震天响,只是听不到我班的金嗓子。看在同寝室的份上,我坚持看下去。一圈过了,他仍是最后一个,体委平金平静地说:“甭指望母鸡打鸣。你还是替我起草一份辞职声明吧,我混不下这个体委了。”两圈过了,他赶上了一个,有人“啧”了一声,三圈了,他又赶了两个,体委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四圈,五圈„„他不断地把对手甩在后面。我发现敝班那群“公主”们都挤前面来了,加油声响彻云霄,他准是听到了,越跑越快,终于冲到了最前面。他依然脸色红红的,头上冒热气,就像他往常清早从外面回来那样轻松。最后冲刺了,他越跑越快。冲了红线了,不待我们围上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公主”们傻笑。

等他歇过劲来,我说:山巴佬,你怎么这么能跑?他笑了笑说:“上初中,每天三十里山路,今天只算个零头。”他拍了拍膝盖上那两只“眼睛”的灰尘,脱下鞋提着,很是惋惜地说:“本不该穿鞋子跑的,怕你们笑我山巴佬。”

谁还敢笑你呢,啊,山巴佬。

简析:本文善于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作者只用了22个字,就使一位憨厚、朴实的

山中小伙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笔极其经济。“瘦”写其生活质量之差,“黑”写其劳作奔波之累,“结实”写其经受磨炼的能力之强。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描述他的衣着:“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但这样写非但不给人以累赘之感,还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人物。

三、肖像描写的定义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归纳人物肖像描写所包含的内容

①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

②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

③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居里夫人)

凸颧骨、薄嘴唇;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容貌 两手搭在脾间,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姿态。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神情

身材修长————体型

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衣着

归纳: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也称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的定义

肖像描写是对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表情、服饰等进行描述。

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让我们能从他的外在形象上看出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和他的气质来。鲁迅笔下有一个范爱农,他是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如的人。鲁迅写他,只用了“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看人总像在藐视”几句话,人物性格便在肖像描写中展现出来。赵树理笔下的老杨同志装束很特别:“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土里土气,与普通农民没有区别,但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位农村干部作风朴素,靠近群众的优秀品德来。

四、既然肖像描写包括了这么多的内容,同学们在尝试描写人物外貌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描写顺序呢?而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否要面面俱到呢?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这是《芦花荡》中老头子的形象,作者是如何介绍他的?

明确: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进入芦花荡,看到了一个人撑着船出现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

我们还看不清他的五官和表情,所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他的整体形象——一个老头,以及他的穿着蓝色破旧短裤,而且是站着的。

当他由远及近,老头子的形象鲜明起来,他身体是干瘦的,然后我们的焦点落在了他的脸上——干黑的脸,花白的胡子深陷却很尖利明亮的眼睛。从这双锐利的双眼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精明干练,精神矍铄的老革命者。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先对老头子的整体形象进行描述,然后着重对他的脸部进行特写,从描写的顺序上是——从整体到局部。对于局部的描写从胡子到眼睛——从下到上,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五、肖像描写的注意点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 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分析:

1、第一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背影》,请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这几句主要是外貌描写中对衣着方面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从颜色上,材质上入手。

为何是黑色,深青色?当时家中祖母过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我又要与父亲分离。所以这个黑色可以反映出父亲内心的沉重。

父亲的穿戴式小帽、布棉袍,而给我的是紫毛大衣,反映出了什么?

父亲对我真挚的关爱。

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注意描写对象的年龄,职业,经济地位,心情等,因为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反映出的是人物的心内世界。

2、 ①再如第二段《台阶》中父亲的形象,这段文字是如何来描写父亲外貌的?

描写了父亲倔强的头颅深埋的膝盖中,头发灰白。通过一个比喻,把失去生机的父亲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②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父亲?

沮丧、颓废、衰老的父亲。

③外貌描写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父亲遭遇了什么?

虽然造好了台阶,却失去了劳动能力,而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能力是他的一切。他的内心是无比痛苦的。

明确: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我们要学会精细地观察,注意人物的情感变化,在描写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补充:还可用哪些手法来写人物外貌?

 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

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

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

 用旁人反应来烘托

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

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用人物对比来表现

 走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

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

 在具体环境中点染

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复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

 在动静变化中展示

六、实战演练(课堂交流)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灵活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及修辞,可

以适当加入符合人物当时心境

的合理的想象,再次对这个在雨

中踏三轮车的男子写肖像描写。

雨中曲

七、肖像描写常犯的毛病:

1、肖像描写纯属多余写人物,常常用肖像描写,但并非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

2、肖像描写太多太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地认为,肖像描写越细越好。殊不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因而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

八、小结: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所以生动的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特这,凸显其神韵,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而读者也才能体会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九、作业

1、搜集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精彩语段。

2、认真观察你周围的某一个人,捕捉其人物的特征,运用外貌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来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相关内容

  • 让人烦恼的阴雨天作文
  • 让人烦恼的阴雨天秋雨连绵,一直持续了一周.太阳跟大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对于上学的学生来说,雨天真是一件烦恼的事情.马路上汽车电动车拥堵一片,地上到处都是积水,行人即使打着雨伞穿着雨衣,也会很快就会被淋湿衣服.有些没素质的司机开车飞快,把泥水都溅到路人的身上.校园里,课间想出去还得拿着伞,不然就会变 ...

  • 艰难的选择作文450字
  • 艰难的选择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一个很残酷的游戏.老师让我们把我们最爱的6个人写下来,然后说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完规则的时候,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刚刚还哭笑不得的我们一下子低下了头,眼睛里仿佛冒着热气,一个个晶莹的球体仿佛就要落了下来.当老师用沉重的声音说:"拿起你的笔划去第一个人,划去的那个人 ...

  • 船工号子作文600字
  • 船工号子这是一首奇妙的乐曲,听着它,仿佛你就是其中一位船工,喊着号子,划着龙舟--一个端午节早晨,停靠在河边的一条龙舟驶离了岸边,向江心划去.乐曲一开头,是雄浑的男高音.那歌声响遏行云,栖息在河边的树上的鸟儿都被这嘹亮的歌声震住了,成群结队地飞向苍天.领唱的歌声似乎在跟着鸟儿飞翔,音越来越高:又仿佛 ...

  • "好"作文有标准吗?
  • 作者:曹文轩包明德顾振彪郭峰王如才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期 标准:抽象的要求能否落地? 曹文轩:教育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遗憾的是,审视我国的作文教学,作文评价的激励功能微乎其微.其根本原因是,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中考.高考,其作文评价标准都定得过于苛刻而且模糊.为此, ...

  • 甜甜的爱作文
  • 甜甜的爱 父母的爱,就是一颗小小的糖,让你幸福快乐. 说起糖,大家都知道,糖不仅有美丽的包装,还有甜甜的味道.我们孩子都爱吃下午刚放学回家,我就从橱柜里拿出糖吃.糖的味道还真不错,我吃了个还想吃.妈妈看见了,说:"别吃糖了." "不嘛,味道可甜呢!"我一手轻轻 ...

  • 福楼拜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讲课教师:戚红娟 所在单位:陈旗一中 授课时间:2012年4月12日 课 题:14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教学目标: 1. 积累"白皙.琐事.脚踝.滑稽.轮廓 , 钦佩 .捋胡子 .荒谬"等词语,掌握它们 ...

  • 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 发布:佚名   时间:2011-6-9 17:28: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hong   人气:3358 [文字:大 小] 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 ...

  • 高三英语作文:The Son
  • 一位富翁和他儿子爱好收藏画,他们收藏了从毕加索到拉费奥等很多艺术品.常常他俩坐在一起欣赏着大师的作品.   when the vietnam conflict broke out, the son went to war. he was very courageous and died in bat ...

  •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700字
  • <悲惨世界>读后感电影版<悲惨世界>,来自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据说这部电影拍的时候就很受重视,主要演员都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我看过之后也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拍的最好的名著电影.它是以音乐剧的方式展现的,音乐做的也很好听.雨果的写作特点就是将人物的命运设置的极为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