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10级4班

朱旭 2010510203

摘要: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由此看来,解决水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关键字:农业水利、发展、水资源、库尔勒、

正文:

一、对专业的认识

1、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灯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的开设原因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地处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濒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形决定了我国的气候具有夏秋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西北地区干旱的基本特点。

农田水利的系统性

为农业服务的水利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包括水库、堰塘)、引水工程(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提水工程(即泵站工程)和机井。不同的水利工程通常是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然而,近年来,荆门区域却频遭旱灾,成灾程度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水利系统被破坏,相互孤立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差。

农田水利的准公共物品性

农田水利是准公共物品主要源于农田水利的系统性和特殊性。农田水利的系统性表明,农田水利难以做到有效排他;农田水利的特殊性表明,农田水利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无法通过市场来有效供给(或市场供给导致低效益)。农田水利的有效性在于它的系统性,而系统性表现在单个水利工程构成的系统性和灌区水利工程之间构成的系统性两方面。除非是小型机台、堰塘和机井,一般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均无法为单一主体所垄断。由此,为农业灌溉服务的水利工程单位,很难真正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主体而存在;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也难以成为一般意义的商品。另外,农业灌溉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收益与风险均完全无法确定,因此,农业灌溉既具有公共性,又不能完全市场化,它只能是准公共物品。 中国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

非均衡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来说,中国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胡鞍钢曾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形象描述这种地区发展差异。第二、社会、文化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三、不同区域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其生产方式、作物类型、市场化程度差异极大。第四、农民的组织化受自然条件、生产结构、区域文化、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表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形。在较为封闭的区域,因为市场化程度较低,传统资源保存较好,乡村社区通过传统方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在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市场成为连接人们的纽带;在传统已经消失,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又缺乏乡村工业的区域,农民处于原子化状态。中国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要求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应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迷信某一种理论和某一种制度。

农村社会稳定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家,治水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事务。围绕治水,国家与乡村社会、不同区域、村庄之间以及农民之间形成的纠纷,容易诱发其他矛盾,危及社会稳定,这在历代古籍、碑文中亦多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正是基于他借鉴历史经验做出的一个英明的治国战略决策。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提高灌溉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增加可灌溉面积,使粮食生产取得长足发展。另外,在影响我国农业的诸多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

严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004年,南方许多省份发生了冬春连旱和秋冬连旱,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7255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951千公顷,因旱损失粮食231亿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2005年,南方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旱灾的频发及成灾程度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必须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

3、 专业的发展历程

水利兴天下定,天下定人心稳。60年来,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一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水利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促进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历史丰碑。60年的成就充分说明,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1、江河治理成效显著。我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圈多。

2、城乡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水库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23座增加到86353座,年人均用水量从187立方米增加到440立方米,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1.65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3、农田水利基础得到夯实。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目前的8.77亿亩,占世界总量的20%,居世界首位。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4、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农村居民生活饮水工程落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节约用水意识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可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许多的农村居民生活饮水一直采用机钻水井从地下取水而直接饮用或者是直接从河水中取水饮用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的缺乏,人们便只能收集雨水来饮用。人们采用这样直接从大自然中取来的水直接饮用,不经过消毒措施就直接饮用很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再就是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基本上就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就别说污水处理再利用了。正是这种由于农村生活用水的方式,导致人们节约用水意识淡薄,浪费严重。

2、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比较陈旧,农田水利工程监管机制不完善。农田水利工城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地少人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导致现在的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现阶段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国家,由于我国国家政策的不到位,国家财政的投入较少,单单靠地方财政很难做到健设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同时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很多农村对工程缺乏积极性,参与性不高,而政府部门也是对其缺乏监督管理,往往形成一种“农民不关心,集体无权过问,地方政府不监督”的局面。

3、兴建的农村水利工程科学技术落后,应用先进技术较少。我们国家现在倡导

建设科技型社会。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新建的水利工程大多是沿用过去的水利设施来兴建的。其工程设施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造成成本增加。

4、法律、法规不完善,水利管理部门体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些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规定一些具体的保护与维护措施及水利设施产权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实行强制执行,从而让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受不到处罚。同时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事务的部门制度体系也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管理权限不清等。

5、兴修水利工程需要攻克的主要难关

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上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还包括地表岩土体的性质变 化(地下水位上升促使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

1、 水体环境在坡体滑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有治坡必治水说法,主要是由于存在水及水的作用,减少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了上浮力和裂缝水压力,从而减少了坡体的稳定性。没有水的作用,几乎没有滑坡动力工程地质破坏现象。当然地质构造上与形成滑坡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破碎带,软弱夹层,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裂缝、风化夹层地下水作用形成的泥化夹层等均为易形成滑动面的构造面,这些构造面结合水系的作用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动力工程地质破坏。滑坡基本都与地下水系和地表水系的分布、存在的方式、运动方向或趋势等方面关系密切。

2、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是将水位抬高,使得原来土体饱和而软化,含水量升高,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而使土体产生剪切破坏,造成地面沉陷或不均匀沉降,这与水位下降造成土体有效应力增大而使地面沉降不同,也是与一般建筑工程在设计上的区 别之一,临近水系的建筑工程测量和设计也应该考虑这方面因素的影响。

3、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在黄土地区的勘察。黄土由于特有气候条件而形成的微观结构,还得考虑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的湿陷性,使建筑物加大沉降或开裂同样也会造成地面沉降。

4、环境地质的砂土液化问题。在北方地区由于正常的地下水位较低,15.0m范围内的砂土或粉土处于非饱和状态,一旦水位抬升,在80地震烈度下基本都能进入饱和态,从而使孔隙水压力积累而升高使砂土丧失或部分丧失承载能力产生液化。从水库功能、经济、技 术等方面研究得出,对重要性水工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5、环境地质对于水库工程的影响,库周的岸坡存在边坡再造问题。边岸坡体由于坡脚被局部冲蚀失稳,出现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不仅危及库区,及岸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还产生大量的固体径流物质而加速水库淤积,导致减少甚至失去库容,严重的是失稳后的崩塌涌 浪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6、环境地质对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地下水位升高,埋藏浅,促使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和地下水所

含有的盐分随毛细管上升于土壤表层聚积形成土壤盐渍化。

7、环境地质沼泽化的影响。由于渗漏或水位上升造成周边或下游一些低洼地长期积水。 在湿生植物作用和厌氧条件下造成土壤的沼泽化。

8、以上均为水利工程水位上升后受环境地质制约所产生的影响。帷幕灌浆在防止渗漏的同时也改变原有的地下水流的渗径.甚至切断了水流某一方向的流线,这也改变区域局部的水文地质环境,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类似抽取地下水,如局部水位下降、湿地的减少等。

根据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要深入研究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全面发 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专业的社会价值

1、 农业

水是一切生物生长的命脉,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谁对农业的影响之大。并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如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再如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2、 防止自然灾害

完善工程设施。全国建成堤防28万公里、水库8.6万座、重点蓄滞洪区97处。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659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780万公顷。近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近100年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遇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确保了供水安全。1991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抗旱浇地0.31亿公顷, 年均挽回粮食损失3941万吨,平均每年解决2436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今年春季,中国冬麦主产区发生严重干旱,中国政府及时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落实相应措施,科学调度水库等骨干工程,全力开展抗旱工作,仅黄河小浪底水库就累计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

3、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根据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指示,建设大型水利设施的同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也不容忽视。就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而言,新华网武汉7月30日电(杨希伟 张志杰):中国对三峡库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正以年均减少1%的速度下降。记者从在武汉召开的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成果鉴定会上获悉: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已得到根本遏制,并出现良好转机。监测表明,三峡库存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3.88万平方公里,减少

到2000年的2.9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15.97%,平均每年减少一个多百分点。

三、家乡库尔勒的水利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以棉花为主的农作物连年获得丰收。“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农田水利总投资6.6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6倍。新建防渗渠道839.94公里,比2005年增长2.1倍。干、支、斗三级渠道衬砌率由2005年前的81%提高到93%。累计新建高效节水面积71.73万亩,比2005年增长437.5%。累计维修灌排渠道2312公里。累计新建配套建筑物1966座,重点完成了多浪渠改(扩)建、塔河万亩高新节水、库尔勒市农村饮水、库尔勒北山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综合毛灌溉定额由2005年的860方/亩降至700方/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54提高到0.62,年节水3000万立方米。解决了6.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荒山、平原绿化,天然林、天然草场的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强生态用水管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了我市生态环境。五年来,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92套,收缴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75万元。“

一、取得的成绩

1、 从粗放式到精细化,水资源管理水平有了稳步提高。

由于博斯腾湖进入枯水期,为了保障库尔勒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几年来,我们在水资源管理上创新用水管理机制,。今年全市总灌溉面积103万亩,地表水用水指标由州级部门从2009年的3.45亿方核减到3.38亿方。

2、从常规节水到高效节水,农牧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按高效节水工程也由最初常压滴灌(小白龙)发展到今天的膜下滴灌棉田水肥热最佳管理模式,在由常规滴灌向智能化滴灌方向发展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扩大高效节水作物种类。

3、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性有了不断提高。

库尔勒市自2004年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工作至今,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了3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涵盖34个行政村,115个组,会员44739人,覆盖灌溉面积21.49万亩,占库尔勒市农田灌溉面积的68%(不包括普惠地区和国营农牧场的灌溉面积)。

二、存在的问题

1、水利管理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地下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需加强。

4、水利设施的管理力度需加强。

三、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

1、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提供保障;

2、以建设高效节水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3、加大地下水管理工作,严格审批制度,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水事违法活动,加大“四强制”措施和休耕工作的落实力度;

4、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加快水利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水利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10级4班

朱旭 2010510203

摘要: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由此看来,解决水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关键字:农业水利、发展、水资源、库尔勒、

正文:

一、对专业的认识

1、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灯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的开设原因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地处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濒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形决定了我国的气候具有夏秋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西北地区干旱的基本特点。

农田水利的系统性

为农业服务的水利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包括水库、堰塘)、引水工程(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提水工程(即泵站工程)和机井。不同的水利工程通常是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然而,近年来,荆门区域却频遭旱灾,成灾程度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水利系统被破坏,相互孤立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差。

农田水利的准公共物品性

农田水利是准公共物品主要源于农田水利的系统性和特殊性。农田水利的系统性表明,农田水利难以做到有效排他;农田水利的特殊性表明,农田水利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无法通过市场来有效供给(或市场供给导致低效益)。农田水利的有效性在于它的系统性,而系统性表现在单个水利工程构成的系统性和灌区水利工程之间构成的系统性两方面。除非是小型机台、堰塘和机井,一般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均无法为单一主体所垄断。由此,为农业灌溉服务的水利工程单位,很难真正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主体而存在;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也难以成为一般意义的商品。另外,农业灌溉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收益与风险均完全无法确定,因此,农业灌溉既具有公共性,又不能完全市场化,它只能是准公共物品。 中国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

非均衡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来说,中国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胡鞍钢曾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形象描述这种地区发展差异。第二、社会、文化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三、不同区域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其生产方式、作物类型、市场化程度差异极大。第四、农民的组织化受自然条件、生产结构、区域文化、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表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形。在较为封闭的区域,因为市场化程度较低,传统资源保存较好,乡村社区通过传统方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在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市场成为连接人们的纽带;在传统已经消失,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又缺乏乡村工业的区域,农民处于原子化状态。中国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要求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应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迷信某一种理论和某一种制度。

农村社会稳定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家,治水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事务。围绕治水,国家与乡村社会、不同区域、村庄之间以及农民之间形成的纠纷,容易诱发其他矛盾,危及社会稳定,这在历代古籍、碑文中亦多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正是基于他借鉴历史经验做出的一个英明的治国战略决策。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提高灌溉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增加可灌溉面积,使粮食生产取得长足发展。另外,在影响我国农业的诸多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

严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004年,南方许多省份发生了冬春连旱和秋冬连旱,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7255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951千公顷,因旱损失粮食231亿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2005年,南方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旱灾的频发及成灾程度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必须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

3、 专业的发展历程

水利兴天下定,天下定人心稳。60年来,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一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水利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促进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历史丰碑。60年的成就充分说明,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1、江河治理成效显著。我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圈多。

2、城乡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水库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23座增加到86353座,年人均用水量从187立方米增加到440立方米,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1.65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3、农田水利基础得到夯实。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目前的8.77亿亩,占世界总量的20%,居世界首位。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4、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农村居民生活饮水工程落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节约用水意识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可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许多的农村居民生活饮水一直采用机钻水井从地下取水而直接饮用或者是直接从河水中取水饮用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的缺乏,人们便只能收集雨水来饮用。人们采用这样直接从大自然中取来的水直接饮用,不经过消毒措施就直接饮用很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再就是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基本上就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就别说污水处理再利用了。正是这种由于农村生活用水的方式,导致人们节约用水意识淡薄,浪费严重。

2、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比较陈旧,农田水利工程监管机制不完善。农田水利工城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地少人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导致现在的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现阶段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国家,由于我国国家政策的不到位,国家财政的投入较少,单单靠地方财政很难做到健设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同时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很多农村对工程缺乏积极性,参与性不高,而政府部门也是对其缺乏监督管理,往往形成一种“农民不关心,集体无权过问,地方政府不监督”的局面。

3、兴建的农村水利工程科学技术落后,应用先进技术较少。我们国家现在倡导

建设科技型社会。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新建的水利工程大多是沿用过去的水利设施来兴建的。其工程设施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造成成本增加。

4、法律、法规不完善,水利管理部门体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些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规定一些具体的保护与维护措施及水利设施产权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实行强制执行,从而让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受不到处罚。同时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事务的部门制度体系也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管理权限不清等。

5、兴修水利工程需要攻克的主要难关

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上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还包括地表岩土体的性质变 化(地下水位上升促使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

1、 水体环境在坡体滑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有治坡必治水说法,主要是由于存在水及水的作用,减少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了上浮力和裂缝水压力,从而减少了坡体的稳定性。没有水的作用,几乎没有滑坡动力工程地质破坏现象。当然地质构造上与形成滑坡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破碎带,软弱夹层,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裂缝、风化夹层地下水作用形成的泥化夹层等均为易形成滑动面的构造面,这些构造面结合水系的作用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动力工程地质破坏。滑坡基本都与地下水系和地表水系的分布、存在的方式、运动方向或趋势等方面关系密切。

2、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是将水位抬高,使得原来土体饱和而软化,含水量升高,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而使土体产生剪切破坏,造成地面沉陷或不均匀沉降,这与水位下降造成土体有效应力增大而使地面沉降不同,也是与一般建筑工程在设计上的区 别之一,临近水系的建筑工程测量和设计也应该考虑这方面因素的影响。

3、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在黄土地区的勘察。黄土由于特有气候条件而形成的微观结构,还得考虑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的湿陷性,使建筑物加大沉降或开裂同样也会造成地面沉降。

4、环境地质的砂土液化问题。在北方地区由于正常的地下水位较低,15.0m范围内的砂土或粉土处于非饱和状态,一旦水位抬升,在80地震烈度下基本都能进入饱和态,从而使孔隙水压力积累而升高使砂土丧失或部分丧失承载能力产生液化。从水库功能、经济、技 术等方面研究得出,对重要性水工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5、环境地质对于水库工程的影响,库周的岸坡存在边坡再造问题。边岸坡体由于坡脚被局部冲蚀失稳,出现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不仅危及库区,及岸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还产生大量的固体径流物质而加速水库淤积,导致减少甚至失去库容,严重的是失稳后的崩塌涌 浪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6、环境地质对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地下水位升高,埋藏浅,促使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和地下水所

含有的盐分随毛细管上升于土壤表层聚积形成土壤盐渍化。

7、环境地质沼泽化的影响。由于渗漏或水位上升造成周边或下游一些低洼地长期积水。 在湿生植物作用和厌氧条件下造成土壤的沼泽化。

8、以上均为水利工程水位上升后受环境地质制约所产生的影响。帷幕灌浆在防止渗漏的同时也改变原有的地下水流的渗径.甚至切断了水流某一方向的流线,这也改变区域局部的水文地质环境,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类似抽取地下水,如局部水位下降、湿地的减少等。

根据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要深入研究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全面发 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专业的社会价值

1、 农业

水是一切生物生长的命脉,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谁对农业的影响之大。并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如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再如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2、 防止自然灾害

完善工程设施。全国建成堤防28万公里、水库8.6万座、重点蓄滞洪区97处。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659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780万公顷。近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近100年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遇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确保了供水安全。1991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抗旱浇地0.31亿公顷, 年均挽回粮食损失3941万吨,平均每年解决2436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今年春季,中国冬麦主产区发生严重干旱,中国政府及时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落实相应措施,科学调度水库等骨干工程,全力开展抗旱工作,仅黄河小浪底水库就累计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

3、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根据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指示,建设大型水利设施的同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也不容忽视。就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而言,新华网武汉7月30日电(杨希伟 张志杰):中国对三峡库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正以年均减少1%的速度下降。记者从在武汉召开的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成果鉴定会上获悉: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已得到根本遏制,并出现良好转机。监测表明,三峡库存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3.88万平方公里,减少

到2000年的2.9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15.97%,平均每年减少一个多百分点。

三、家乡库尔勒的水利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以棉花为主的农作物连年获得丰收。“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农田水利总投资6.6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6倍。新建防渗渠道839.94公里,比2005年增长2.1倍。干、支、斗三级渠道衬砌率由2005年前的81%提高到93%。累计新建高效节水面积71.73万亩,比2005年增长437.5%。累计维修灌排渠道2312公里。累计新建配套建筑物1966座,重点完成了多浪渠改(扩)建、塔河万亩高新节水、库尔勒市农村饮水、库尔勒北山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综合毛灌溉定额由2005年的860方/亩降至700方/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54提高到0.62,年节水3000万立方米。解决了6.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荒山、平原绿化,天然林、天然草场的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强生态用水管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了我市生态环境。五年来,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92套,收缴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75万元。“

一、取得的成绩

1、 从粗放式到精细化,水资源管理水平有了稳步提高。

由于博斯腾湖进入枯水期,为了保障库尔勒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几年来,我们在水资源管理上创新用水管理机制,。今年全市总灌溉面积103万亩,地表水用水指标由州级部门从2009年的3.45亿方核减到3.38亿方。

2、从常规节水到高效节水,农牧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按高效节水工程也由最初常压滴灌(小白龙)发展到今天的膜下滴灌棉田水肥热最佳管理模式,在由常规滴灌向智能化滴灌方向发展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扩大高效节水作物种类。

3、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性有了不断提高。

库尔勒市自2004年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工作至今,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了3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涵盖34个行政村,115个组,会员44739人,覆盖灌溉面积21.49万亩,占库尔勒市农田灌溉面积的68%(不包括普惠地区和国营农牧场的灌溉面积)。

二、存在的问题

1、水利管理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地下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需加强。

4、水利设施的管理力度需加强。

三、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

1、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提供保障;

2、以建设高效节水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3、加大地下水管理工作,严格审批制度,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水事违法活动,加大“四强制”措施和休耕工作的落实力度;

4、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加快水利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水利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内容

  • 农田水利学(7)
  • 农水概论 农田水利工程概论 任课教师:董玉文 农水概论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介绍 Ø董玉文:副教授,博士. Ø电话:[1**********] ØE-mail: [email protected] 农水概论 要求 基本要求 Ø考勤:两次迟到或请假算一次旷课,旷课达 三次平时成绩为零,超过四次取消考试资格 ...

  • 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五.扬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领域主要参考书目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001社会发展学院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问题研究>陈晓明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西方 ...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代码及选用教材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代码及选用教材 课码 00009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教材主编 教材出版社 卫兴华等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 农业发展概论论文
  • 学号:[1**********]90 道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发展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姓 名 宋 杰 专 业 烟草栽培技术 入学时间 2013年春 教学点 道真县 2015年 1 月 5日 内 容 摘 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 ...

  • 广东08年4月自考专业课程考试时间表
  • 专业代码及名称 4月19日(星期六) 4月20日(星期日) 课程代码 上午:8:30-11:00 课程代码 下午:14:00-16:30 课程代码 上午:8:30-11:00 课程代码 下午:14:00-16:30 A020103 财税(专科)* 0002 001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03 003 ...

  • 农业工程概论
  • 因此说,影响贮藏保鲜的条件为: 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 第一章 农业机械化工程与现代农业装备 1. 农业机械化定义:农业机械化--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2. 试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 ...

  • 毛概论文-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家乡人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为家乡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义不容辞,借此机会了解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注:本文资料.数据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考究.) 一.发展概况描述: 南和县位居邢台市东邻,属传统农业县.为逐步改变经济落后面貌,近年来,南和县紧紧结合毗 ...

  • 南京农业大学(已有09试题)
  • 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 数学(农学门类联考)2008 化学(农学门类联考)2008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农学门类联考)2008 高等数学2004--2009 化学2000--2009(注:2003年试卷为单考试卷) 生物化学2000--2009 植物生理学2000,2002--2009 农业生态学2 ...

  • 云南省2010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科目
  • 附件2: 云南省2010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科目 文类 英语(01) 公共课:大学语文.英语[1.听力2. 口语] 专业课:综合英语 英语[1.听力2. 口语]考试地点:云南师范大学 0101曲靖师范学院 英语 0102昆明学院 英语 0103大理学院 英语 汉语言文学(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