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论文

辛亥革命

[前言]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尽。然而当我们的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耳畔仍能回响着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仍是能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正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革命的先驱,走进那场开天辟地的辛亥革命。

[背景]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正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的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众在反抗斗争中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可是,他们把爱国和忠君看作是一回事。 《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又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中国人民和清朝官吏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表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使之成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的《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

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而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其间的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

a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

b )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期。

6个阶段为:

a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

b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c )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

d )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

e )从1911年11月下旬,光复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筹组临时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之前,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阶段;

f )从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是辛亥革命运动由胜利到失败的阶段。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把“皇帝拉下马”了,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这一下,真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

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象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用说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就是反动阵营内部也无法再保持统一。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它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夜写过一篇《偶像破

坏论》说道:“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评价]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伴随着政治上的救亡与思想上的启蒙,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抵抗到自觉起来为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盛而进行斗争的逐步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辛亥革命是一块醒目的界碑。它所激发的民族意识和宣扬的民主精神,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启蒙教科书,促进他们挣脱旧的枷锁,走上民族解放道路。

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领土那时起,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就开始了,探求民族出路的奋斗历程就开始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人们开启了近代学西方救中国的航程,预示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是,辛亥革命才是一块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界碑。以往的一切都是它的序曲,它们积蓄到辛亥革命,终于引发了民族意识的大觉醒,使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识无论在认识深度上,还是在传播的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经验与反思]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 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 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正确的最好验证!

[尾语]

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 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 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但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 他们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 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 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 “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漫漫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

最后,附上秋瑾的一首诗: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既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辛亥革命

[前言]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尽。然而当我们的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耳畔仍能回响着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仍是能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正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革命的先驱,走进那场开天辟地的辛亥革命。

[背景]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正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的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众在反抗斗争中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可是,他们把爱国和忠君看作是一回事。 《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又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中国人民和清朝官吏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表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使之成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的《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

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而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其间的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

a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

b )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期。

6个阶段为:

a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

b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c )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

d )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

e )从1911年11月下旬,光复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筹组临时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之前,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阶段;

f )从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是辛亥革命运动由胜利到失败的阶段。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把“皇帝拉下马”了,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这一下,真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

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象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用说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就是反动阵营内部也无法再保持统一。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它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夜写过一篇《偶像破

坏论》说道:“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评价]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伴随着政治上的救亡与思想上的启蒙,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抵抗到自觉起来为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盛而进行斗争的逐步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辛亥革命是一块醒目的界碑。它所激发的民族意识和宣扬的民主精神,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启蒙教科书,促进他们挣脱旧的枷锁,走上民族解放道路。

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领土那时起,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就开始了,探求民族出路的奋斗历程就开始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人们开启了近代学西方救中国的航程,预示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是,辛亥革命才是一块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界碑。以往的一切都是它的序曲,它们积蓄到辛亥革命,终于引发了民族意识的大觉醒,使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识无论在认识深度上,还是在传播的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经验与反思]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 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 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正确的最好验证!

[尾语]

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 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 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但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 他们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 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 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 “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漫漫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

最后,附上秋瑾的一首诗: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既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相关内容

  • 毕业论文[工业革命对欧洲音乐的影响]
  •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由学生填写) 学生姓名 拟选题目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 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 它的爆发和发展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 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 ...

  • 技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技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 ,现在********厂*******工作,******技师. **月 ** 日至 **月 **日,西昌钢钒公司在炼铁厂办公楼举办了为期三天技师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的学习,在开班仪式上,公司培训处刘处长亲自给我们做了热情洋 ...

  • 中国近代史概论的论文
  • <中国近代史概论>课程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系 名 称:经济政法系 专业名称:金融学 学 号:[1**********]4 学生姓名:王青 任课教师姓名:潘济华 二0一三年十月 目 录 一.论文的封面··························1 二.论文的目 ...

  •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它的误读
  • 2008年6月 (第6期,总第134期)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Jl虬,2008 (No.6,GeneralNo.134)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它的误读 郭赫男1,刘亚斌2 (1.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重庆40 ...

  • 关于瞿秋白论文学创作的语言与方法
  • 内容摘要: 论文 摘要:瞿秋白的文艺思想非常独特而富有创见.瞿秋白从他的"文艺大众化"理论出发,呼吁进行"文腔革命",坚持"言文一致"的文学创作语言.瞿秋白继承并 发展 了马恩现实主义的文艺观,把 艺术 地显示现实及其 历史 发展看成是&q ...

  • 历史专业英语
  • CONTENTS 目录 Unit One Greco-Roman Civilization 第一单元 希腊-罗马文明 Part One General History : Ancient Times : Greece and Rome 第一部分 通史:古代:希腊和罗马 Part Two Articl ...

  • 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
  •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 崛起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学生姓名:谢国桢 学号: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张艳青 2016年5月28日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 崛起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摘 ...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论文
  • 浅谈我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辛亥革命是指在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是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堕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不断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上发生的.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腐朽专制的封建统治,对抗日益加深的帝国主义侵略,保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

  • 孙中山论文
  • <辛亥风云结课论文>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园林 姓名 王玉萍 班级 13级园林2班 学号 1309040209 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中山先生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在2 ...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乔健 1. 戴震研究: 2.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研究: 3.冯友兰研究: 4.钱穆研究: 5.唐君毅研究: 6.徐复观研究: 7.余英时研究: 8.牟宗三研究: 9.杜维明研究: 10.林毓生研究: 11.许倬云研究: 12.刘述先研究: 13.现代新儒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