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语段的作用

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手法)+内容+结构+情感/主旨

(1)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方法+作用

(2)结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主题,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环境描写(交代+渲染+烘托+推动+铺垫)、照应标题、点明线索

中间: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补充交代、伏笔铺垫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使文

章结构严谨,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补充前文、辅助表达。

(3)中心思想:结合表现手法点明主旨(人物情感)。

温馨提示:句段的作用有时要结合情况,看有没有用到修辞手法、有没有用到描写手法、

有没有用到插叙、倒叙等手法,然后根据相关的题型解题思路来解答。

往年真题:

2012年一模

金山

柳叶儿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

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

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

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

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

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

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

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

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

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

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我和三叔一

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

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 )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

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

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

(11)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

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

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

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2)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

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

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13)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

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

的肠子会淌出来。

(14)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

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15)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

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

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25、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5.再次抒发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2分),并且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

分)

2013年一模

崇明县

父亲的请帖

乔叶

⒈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

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

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

止。

⒉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

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 ) 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

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⒊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⒋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

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⒌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

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

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

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⒍“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⒎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

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⒏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⒐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

怎么办?”

⒑“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⑾“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⑿“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⒀“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⒁“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⒂“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

“他还是不吐口。”

⒃“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⒄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⒅“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⒆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

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⒇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

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

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21)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

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22)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23)“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

说。”

(24)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

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

(25)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6)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27)“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28)“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

爸还会下请帖?”

(29)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

积雪。

(30)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2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2句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A.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B.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4.A.强调了我离家时间之长,突出“我”的任性与固执。(3分)

B.强调父亲扫雪的路程之远,父亲用这种方式邀请我回家,表明父亲已经原谅了我,

突出了父

爱。(3分)

徐汇区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玲珑

⒈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⒉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

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⒊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⒋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⒌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

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

口?”

⒍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⒎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⒏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⒐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⒑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

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⑾“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

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

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

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⑿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

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

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

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⒀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

一起吃好吗? 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⒁“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

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⒂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

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⒃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

是 。

⒄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24.文章第⑦⑿、⒀段反复提到“十三岁男孩”,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

分)

24. 结构上:照应标题中的“十三岁男孩”,前后呼应;内容上:强调桑岩只有十三岁,年

纪的小,这种善良是最本能的,与“我”对孩子的爱形成强烈的对比

2014年一模

崇明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①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

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

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②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③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④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⑤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

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cāng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23.简要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23 .父亲慈爱的幽默,实际隐含着我对农具的感情,也是我难以忘怀的那段美好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简朴生活中的温暖感受。(4 分)

奉贤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

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让她明白她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卑劣的角色……

③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决定在那个城

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然后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

花。

⑤我换乘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只见马路边的屋顶和地面上已是厚厚一层白雪。天色很

快暗了下来,昏黄的路灯照着银色的雪地,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⑥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

上的地址。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

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

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远处有人影匆匆而过,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又试着来回

走了一会儿,可是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⑨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我的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我恨透

了那个惹shì()生非的女人,都是因为她的过错,才使我徘徊流落在异乡这可憎可恶的街头,饱受风雪之苦。 ⑩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

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⑾开门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似乎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

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⑿然后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你不是这地方人

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她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⒀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踩在了雪地里。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

⒁“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

⒂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⒃“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

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⒄我心里愣了一下,沉默着……

⒅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

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啊!

⒆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一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⒇“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21)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22)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23)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24)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世上如果曾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宽宥和融化一切。

(25)那个风雪之夜,费尽周折的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24.第22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4 这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这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回响,对“我”内心的触动;也为后文“我”没有进去质问那个人,而是又回到了火车站等情节做铺垫。(2 +2 分)

虹口

特殊的礼物

倪琴琴

①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像往常一样下了公交去学校上班,在一桥墩处,肩包被一辆正拐弯的货车顺势带了进去,于是,我毫无防备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左脚被车轮碾过。

②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我瘸着脚上班了。像我这种特殊职业,无法麻烦别人长时间代班,尽管伤势还重,但我还是义无反gù地前去上班了。在小区门口,我拦了一辆出租车。也许是因为司机看到我瘸着脚,我一上车,他就关心地问:“脚受伤了?”我把当时的事故向他轻描淡写地诉说了一遍,然后询问他能否每个早晚都来接我上下班。他沉吟了一下,然....

后约定还是打电话再联系吧。傍晚时分,我正失望的,他打电话来了,并告诉我就在单位门口等我。

③司机收费的价格很公道,并没有因为我的特殊理由而增加,尽管早晚都成了我的专职司机。他每天都要起早,因为7点前必须把我送到单位,傍晚正是打车高峰期,我跟他约定,他不一定要遵守时间,我有耐心等待,但他从不会超过10分钟的误差。

④我渐渐习惯了坐他的车,有时我们也会在途中聊些日常生活。他话不多,但开口也会说出些哲理。有一天,他来接我的时候,问我:“你走路不方便,楼梯怎么上去?”我笑笑: “扶着扶梯上去啊。“有没有想过要一副拐?”“怎么没有想过呢?每天单位的午餐,都是同事亲手端到我手里,有时还要学生帮忙,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如果我有拐,就可以自己去食堂。”我对他说的是实话。

⑤下车的时候,司机从后备厢内拿出了一副拐,看上去还是崭新的。“给,送你的。”他很真诚地递过来。“送我的?”我有点惊愕。“希望你不要介意,这拐以前我妻子用过,她也和你一样受过脚伤,如今痊愈了,拐放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我想你大概用得着。只是——”他顿了一顿,“有种迷信说法,病人用过的东西是不能再还回去的。所以,这拐送你,希望你别介意。”“怎么会介意呢?你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我非常高兴地接过拐,试走了几步,真不错!司机也非常欣慰:“你喜欢就好,我就怕你有心理负担。不过,老师就是老师,是相信科学的。”

⑥晚上,我拄着拐在客厅里自由活动,这拐设计得还真到位,腋下的部位处,那位司机的妻子用一块暗红的布包缝制了一块海绵,非常厚实,可减轻腋部的摩擦力。第二天,这拐已被我用得娴熟。我一上车,司机又从车位上递过一只袋子:“昨天,忘记把零件一并交给你。这是我妻子自己缝的拐套,你把它们套在拐底部,可以防滑,家里的地板上用得着。”“谢谢,谢谢……”平时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我此时只会重复地说这两个词。我接过袋子,仿佛手里捧着珍珠玛瑙,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意……

⑦半个月后,我的脚已渐有起色,肿也退去。那天傍晚,司机来接我,我特地把准备好的车费一并给他,里面也有我的心意。我感激他风雨无阻的接送,他的守时更让我尊重。特别是他送的特殊礼物,让我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爱。

⑧事情已过去了一年,每当看到上海马路上的出租车,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份感激,仿佛这些车里坐着那位熟悉的“的哥”……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24.作者写第⑧段的意图是

(1) ;

(2) 。(6分)

24 (1)对那位陌生的司机充满了感激和难忘之情(3 分)

(2)表明这种乐于助人的司机有很多(高尚的风气),深化了主旨(3 分)

嘉定

母 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辟落后的乡村。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

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

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

时候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⑤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

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⑥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

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⑦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

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3.( 4 分)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的脆弱),衬托母亲的坚强。(2 分)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或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 2 分)

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手法)+内容+结构+情感/主旨

(1)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方法+作用

(2)结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主题,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环境描写(交代+渲染+烘托+推动+铺垫)、照应标题、点明线索

中间: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补充交代、伏笔铺垫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使文

章结构严谨,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补充前文、辅助表达。

(3)中心思想:结合表现手法点明主旨(人物情感)。

温馨提示:句段的作用有时要结合情况,看有没有用到修辞手法、有没有用到描写手法、

有没有用到插叙、倒叙等手法,然后根据相关的题型解题思路来解答。

往年真题:

2012年一模

金山

柳叶儿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

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

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

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

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

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

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

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

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

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

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我和三叔一

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

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 )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

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

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

(11)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

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

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

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2)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

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

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13)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

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

的肠子会淌出来。

(14)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

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15)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

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

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25、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5.再次抒发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2分),并且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

分)

2013年一模

崇明县

父亲的请帖

乔叶

⒈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

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

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

止。

⒉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

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 ) 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

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⒊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⒋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

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⒌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

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

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

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⒍“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⒎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

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⒏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⒐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

怎么办?”

⒑“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⑾“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⑿“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⒀“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⒁“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⒂“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

“他还是不吐口。”

⒃“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⒄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⒅“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⒆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

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⒇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

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

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21)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

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22)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23)“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

说。”

(24)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

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

(25)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6)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27)“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28)“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

爸还会下请帖?”

(29)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

积雪。

(30)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2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2句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A.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B.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4.A.强调了我离家时间之长,突出“我”的任性与固执。(3分)

B.强调父亲扫雪的路程之远,父亲用这种方式邀请我回家,表明父亲已经原谅了我,

突出了父

爱。(3分)

徐汇区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玲珑

⒈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⒉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

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⒊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⒋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⒌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

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

口?”

⒍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⒎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⒏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⒐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⒑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

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⑾“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

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

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

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⑿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

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

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

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⒀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

一起吃好吗? 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⒁“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

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⒂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

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⒃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

是 。

⒄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24.文章第⑦⑿、⒀段反复提到“十三岁男孩”,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

分)

24. 结构上:照应标题中的“十三岁男孩”,前后呼应;内容上:强调桑岩只有十三岁,年

纪的小,这种善良是最本能的,与“我”对孩子的爱形成强烈的对比

2014年一模

崇明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①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

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

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②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③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④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⑤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

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cāng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23.简要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23 .父亲慈爱的幽默,实际隐含着我对农具的感情,也是我难以忘怀的那段美好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简朴生活中的温暖感受。(4 分)

奉贤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

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让她明白她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卑劣的角色……

③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决定在那个城

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然后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

花。

⑤我换乘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只见马路边的屋顶和地面上已是厚厚一层白雪。天色很

快暗了下来,昏黄的路灯照着银色的雪地,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⑥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

上的地址。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

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

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远处有人影匆匆而过,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又试着来回

走了一会儿,可是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⑨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我的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我恨透

了那个惹shì()生非的女人,都是因为她的过错,才使我徘徊流落在异乡这可憎可恶的街头,饱受风雪之苦。 ⑩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

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⑾开门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似乎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

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⑿然后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你不是这地方人

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她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⒀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踩在了雪地里。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

⒁“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

⒂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⒃“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

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⒄我心里愣了一下,沉默着……

⒅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

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啊!

⒆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一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⒇“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21)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22)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23)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24)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世上如果曾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宽宥和融化一切。

(25)那个风雪之夜,费尽周折的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24.第22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4 这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这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回响,对“我”内心的触动;也为后文“我”没有进去质问那个人,而是又回到了火车站等情节做铺垫。(2 +2 分)

虹口

特殊的礼物

倪琴琴

①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像往常一样下了公交去学校上班,在一桥墩处,肩包被一辆正拐弯的货车顺势带了进去,于是,我毫无防备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左脚被车轮碾过。

②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我瘸着脚上班了。像我这种特殊职业,无法麻烦别人长时间代班,尽管伤势还重,但我还是义无反gù地前去上班了。在小区门口,我拦了一辆出租车。也许是因为司机看到我瘸着脚,我一上车,他就关心地问:“脚受伤了?”我把当时的事故向他轻描淡写地诉说了一遍,然后询问他能否每个早晚都来接我上下班。他沉吟了一下,然....

后约定还是打电话再联系吧。傍晚时分,我正失望的,他打电话来了,并告诉我就在单位门口等我。

③司机收费的价格很公道,并没有因为我的特殊理由而增加,尽管早晚都成了我的专职司机。他每天都要起早,因为7点前必须把我送到单位,傍晚正是打车高峰期,我跟他约定,他不一定要遵守时间,我有耐心等待,但他从不会超过10分钟的误差。

④我渐渐习惯了坐他的车,有时我们也会在途中聊些日常生活。他话不多,但开口也会说出些哲理。有一天,他来接我的时候,问我:“你走路不方便,楼梯怎么上去?”我笑笑: “扶着扶梯上去啊。“有没有想过要一副拐?”“怎么没有想过呢?每天单位的午餐,都是同事亲手端到我手里,有时还要学生帮忙,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如果我有拐,就可以自己去食堂。”我对他说的是实话。

⑤下车的时候,司机从后备厢内拿出了一副拐,看上去还是崭新的。“给,送你的。”他很真诚地递过来。“送我的?”我有点惊愕。“希望你不要介意,这拐以前我妻子用过,她也和你一样受过脚伤,如今痊愈了,拐放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我想你大概用得着。只是——”他顿了一顿,“有种迷信说法,病人用过的东西是不能再还回去的。所以,这拐送你,希望你别介意。”“怎么会介意呢?你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我非常高兴地接过拐,试走了几步,真不错!司机也非常欣慰:“你喜欢就好,我就怕你有心理负担。不过,老师就是老师,是相信科学的。”

⑥晚上,我拄着拐在客厅里自由活动,这拐设计得还真到位,腋下的部位处,那位司机的妻子用一块暗红的布包缝制了一块海绵,非常厚实,可减轻腋部的摩擦力。第二天,这拐已被我用得娴熟。我一上车,司机又从车位上递过一只袋子:“昨天,忘记把零件一并交给你。这是我妻子自己缝的拐套,你把它们套在拐底部,可以防滑,家里的地板上用得着。”“谢谢,谢谢……”平时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我此时只会重复地说这两个词。我接过袋子,仿佛手里捧着珍珠玛瑙,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意……

⑦半个月后,我的脚已渐有起色,肿也退去。那天傍晚,司机来接我,我特地把准备好的车费一并给他,里面也有我的心意。我感激他风雨无阻的接送,他的守时更让我尊重。特别是他送的特殊礼物,让我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爱。

⑧事情已过去了一年,每当看到上海马路上的出租车,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份感激,仿佛这些车里坐着那位熟悉的“的哥”……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24.作者写第⑧段的意图是

(1) ;

(2) 。(6分)

24 (1)对那位陌生的司机充满了感激和难忘之情(3 分)

(2)表明这种乐于助人的司机有很多(高尚的风气),深化了主旨(3 分)

嘉定

母 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辟落后的乡村。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

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

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

时候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⑤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

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⑥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

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⑦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

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3.( 4 分)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的脆弱),衬托母亲的坚强。(2 分)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或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 2 分)


相关内容

  •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二.概念解说: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 ...

  •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7-9年级新课程标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 ...

  • 散文阅读理解001
  • 理解词义.句意及句段作用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理解词义.理解句意.分析语句作用. 题型一:理解词义 ...

  •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
  •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 一.常见题型: 题型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 题型2.代词指代的内容 题型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 题型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题型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2.常见题型分类讲解: 题型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 ( ...

  • 曾老师原创:如何分析说明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 在说明文阅读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题型--分析第几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因为答案千变万化,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感到很棘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常常不得要领,跟着感觉走回答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并不是一道难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一种惯性思维方式--一种题型考核一个知识点.其实既存在着一种题型 ...

  • 如何答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含义类的题
  • 如何答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含义类的题 理解, 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 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理解句子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如何准确理解句子, 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呢? 下面分别从试题题型和解答方法两方面作以探析. 理解句子类题型 一.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 ...

  • 新型玻璃公开课教案1
  • 11<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 点和用途. 2.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 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 ...

  • 词类.词法.句子成分和句法
  • 第一章 词类.词法.句子成分和句法 一.词类 英语中的单词可以根据词义.句法作用和形式特征,分为十类: Parts of Speech (词类) Abbreviation (缩写形式) Exemple (例词) 1 名词(noun) n. worker,radio 2 代词(pronoun) pro ...

  • 记叙文阅读讲解1
  • 记叙文阅读讲解 学习目标 1.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2.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3.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中考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 ...

  • 赏析句子方法
  • 精彩句子的赏析角度 赏析精彩语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重点词语着手,品句子之精髓.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比如<故乡>中描写宏儿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