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摘 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生;公民教育;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97-02   一、基础内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是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如果一个民族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这对培养具有中国人格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公民非常重要。全球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部分大学生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盲目地崇拜西方的文化,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则不屑一顾。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公民加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公民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明成果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继续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对我国的文化事业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帮助他们抵御西方文化不良因素的侵蚀,捍卫、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这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全球化为我们吸收和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待外来的文化,我们应教育我们的大学生要有一种世界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正确地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应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那种只看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贬低甚至忽视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势必会造成文化的自我封闭,这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全球化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树立开放意识,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大胆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又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而完全被“西化”,这同样是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要把外来文化的“移植”和“覆盖”变为与外来文化的平等交流,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重点内容——爱国主义教育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当然也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重点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对全球化浪潮给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应始终凸显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的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全球化促进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国家主权的教育。我们应该教育大学生公民,我们在加入地区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会让渡一部分国家的主权,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国家得到更多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便更好地捍卫我们国家的主权。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国家没有了安全,也就不可能捍卫国家的主权。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对国家安全方面构成的巨大威胁,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的国家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在全球化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已不仅仅是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同时也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人才、生态等方面的安全。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学会理性爱国。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大学生必须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爱国,不应仅拘于一句口号,它要求大学生既要克服民族自大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要把爱国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用理性去认清事物的本质。但是,这种判断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忽视理性爱国,要让理性的爱国情感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动力。   三、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球化动摇了部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加强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以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祖国奉献青春和力量,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就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努力奋斗。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公民,必须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四、关键内容——民主法制意识教育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没有公民、只有臣民的封建专制社会,封建传统历史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非常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公民意识先天不足。我们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标,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意识,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将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公民意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该把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作为一项关键内容来抓。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民主意识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就是要向大学生公民讲授有关民主政治的基本知识、传递对民主制度的情感以及培育民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公民意识到,当今世界的各国公民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全球化进程中共同规则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特权而不受共同规则的约束,世界各国公民在全球化进程中都可以根据共同规则的规定,自由地、平等地参与当今世界的一切公共事务。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法制意识教育。在我国历史上,法律曾经是统治阶级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有效工具。被统治者只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没有任何参与立法的权力,法律对被统治者而言,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东西。公民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维权,常常被迫放弃对于自身权利的诉求,所以经常出现一些不信任法律,甚至仇视法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多数人宁愿“忍受”、“息事宁人”、“私了”,也不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国公民的传统思维缺少法律意识以及法治精神。而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毫无疑问,法律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规则”。所以,增强大学生公民的法制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公民利用公共规则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法制意识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在对法律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法律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同时,在履行相应的义务时,保障个人能充分地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参考文献:   [1]徐雅芬.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6)   [2]于永梅.全球化视野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3]孔月霞,韩晓捷.大学生公民教育新路径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8,(6).

  摘 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生;公民教育;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97-02   一、基础内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是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如果一个民族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这对培养具有中国人格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公民非常重要。全球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部分大学生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盲目地崇拜西方的文化,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则不屑一顾。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公民加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公民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明成果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继续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对我国的文化事业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帮助他们抵御西方文化不良因素的侵蚀,捍卫、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这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全球化为我们吸收和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待外来的文化,我们应教育我们的大学生要有一种世界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正确地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应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那种只看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贬低甚至忽视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势必会造成文化的自我封闭,这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全球化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树立开放意识,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大胆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又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而完全被“西化”,这同样是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要把外来文化的“移植”和“覆盖”变为与外来文化的平等交流,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重点内容——爱国主义教育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当然也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重点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对全球化浪潮给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应始终凸显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的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全球化促进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国家主权的教育。我们应该教育大学生公民,我们在加入地区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会让渡一部分国家的主权,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国家得到更多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便更好地捍卫我们国家的主权。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国家没有了安全,也就不可能捍卫国家的主权。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对国家安全方面构成的巨大威胁,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的国家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在全球化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已不仅仅是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同时也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人才、生态等方面的安全。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学会理性爱国。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大学生必须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爱国,不应仅拘于一句口号,它要求大学生既要克服民族自大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要把爱国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用理性去认清事物的本质。但是,这种判断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忽视理性爱国,要让理性的爱国情感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动力。   三、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球化动摇了部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加强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以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祖国奉献青春和力量,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就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公民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努力奋斗。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公民,必须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四、关键内容——民主法制意识教育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没有公民、只有臣民的封建专制社会,封建传统历史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非常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公民意识先天不足。我们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标,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意识,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将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公民意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该把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作为一项关键内容来抓。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民主意识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就是要向大学生公民讲授有关民主政治的基本知识、传递对民主制度的情感以及培育民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公民意识到,当今世界的各国公民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全球化进程中共同规则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特权而不受共同规则的约束,世界各国公民在全球化进程中都可以根据共同规则的规定,自由地、平等地参与当今世界的一切公共事务。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法制意识教育。在我国历史上,法律曾经是统治阶级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有效工具。被统治者只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没有任何参与立法的权力,法律对被统治者而言,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东西。公民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维权,常常被迫放弃对于自身权利的诉求,所以经常出现一些不信任法律,甚至仇视法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多数人宁愿“忍受”、“息事宁人”、“私了”,也不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国公民的传统思维缺少法律意识以及法治精神。而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毫无疑问,法律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规则”。所以,增强大学生公民的法制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公民利用公共规则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加强大学生公民的法制意识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在对法律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法律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同时,在履行相应的义务时,保障个人能充分地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参考文献:   [1]徐雅芬.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6)   [2]于永梅.全球化视野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3]孔月霞,韩晓捷.大学生公民教育新路径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8,(6).


相关内容

  • 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现代公民素养教育
  • 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现代公民素养教育 <教学与管理> TT发表中心推荐核心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改革中,公民教育的主题日益清晰,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堂被赋予了培养现代公民素养的教育功能.在培养现代公民素养上,思品学科拥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思品学科通过 ...

  • 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
  • 臣薹昌豳日图隅2013年第5期 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 ■黄纪针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危机,威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强化文化自觉,构建新的文化认同来化解当前文化危机,就要强化外语教育中文 ...

  • 历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用
  • (汝阳县实验高中 河南 汝阳 471200)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共提出的建设目标,也是全人类努力的方向.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公民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而作为社会科学的核心科目,历史教育正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基地,所以历史教育应在教学理念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根基,在教学内容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

  • 2010年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总结
  • “爱国守法”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爱国是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八十年的历史,中国由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强国。要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社会主义的 ...

  • 国外道德教育对我国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 2009年12月第19卷第6期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 Dec.2009Vol.19No.6 国外道德教育对我国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赵瑞芳,张树杰 (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注重公民教育, ...

  • 2013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
  • 2013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社会的转型时 期. ①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思想:礼乐制的崩溃 ...

  • 论体育对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影响
  • 第23卷第3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23 No.3 论体育对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影响 王宗平 (南京理工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体育 不公平现象,有悖于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规律, ...

  •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 ①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 ...

  •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 ① ② ③ ④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