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祝福]的空白语言艺术

来源不明,公益传播,侵权立删

谈《祝福》的空白语言艺术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艺术,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曾见过八大山人的一幅画:一张白纸的中央,只寥寥数笔,画着一条栩栩如活的小鱼,周围再无他物。然而鱼以实出,水以虚生,使人觉得满纸江湖,烟波无限,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

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意趣无穷。此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文中更有“无言之境”之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总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它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里,众鸟都飞走了,仅有一片云也飘去了,只有一座敬亭山与诗人自己。而敬亭山的景色如何?诗中没有描述,这就是诗中的“空白”。因此,单凭辞面意义,读者实在看不出敬亭山到底有什值得留连之处。然而,只要透过“相看两不厌”展开联想,就可以体会到:诗人之所以对敬亭山有情,是由于敬亭山对诗人同样有情,而这种感情不会因“众鸟”高飞,“孤云”飘走而改变。再进一步想下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呢?恐怕未必如此了。世态炎凉,尽在不言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其如椽之笔在《祝福》中创设了独到的“空白妙境”。

例1 一见面是寒喧,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鲁四老爷所骂的为什么“还是康有为”作者没有明说。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为什么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 这的确值得深思: 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知道是孙中山,鲁四老爷是无论如何肯定要骂的。 鲁四老爷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夏瑜语)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此外这句话也写出鲁四老爷的顽固守旧。

例2  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这幅已经脱落的对联内容,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这副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的自我修养标准。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目的是含蓄的告诉我们,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理学家的修养只是一个幌子。他标榜“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实际上他既不通情,也不达理,是一个地道的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他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的“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深恶痛绝,甚至把祝福时分惨死街头的祥林嫂骂成“谬种”。这幅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辛辣的讽刺。

例3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件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

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面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一连串回答都是支支吾吾的。最后用更模糊的一句话“说不清”把一切化解。 但其背后却揭示出祥林嫂生死两难,巨大无边的痛苦。在这个世界上,她已经被夺去了一切:丈夫,孩子,壮大的手脚,脸上的笑影,以及眼睛的神采。活下去,不能,死,也不敢。对魂灵的有无,她是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她希望灵魂的存在,盼望死后能和可怜的阿毛想见;同时她又极度害怕灵魂的存在,怕被两个鬼丈夫分争她的尸体,锯成两半,受尽折磨而不能与阿毛相聚。这种无可解脱的矛盾和万难忍受的苦痛,终于把她折磨到死而又使她死不暝目!

例4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对魂灵的有无说不清之后,“我”为什么会想到吃鱼翅?这绝不是赞叹故乡的吃食,对故乡的深切的留恋。而是表达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种想摆脱困惑苦恼又终于摆脱不了及由此带来的烦忧的心理。所以下面接着的一句话是:“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说明我在尖锐的矛盾冲突面前,态度是软弱的,我对这个社会,对祥林嫂的问题无能为力,要想逃避。

例5 “可恶!然而……。”四叔说。

谁”可恶”,”然而”什么,文中没有明说。但读者不难明白,鲁四老爷这是骂祥林嫂婆家的人可恶,因为婆婆抢走祥林嫂,给他带来了麻烦,有损他家的威严。“然而”的言下之意是,祥林嫂私自出逃,礼教不容,根据封建族权,婆婆有权处理守寡的媳妇,抢走祥林嫂是名正言顺的,是合法的,我鲁四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这充分表现出他的假斯文。

例6“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为什么婆婆要她回去她就得回去?原来,鲁四老爷的心里还深深地植根着浓厚的封建夫权意识,他把祥林嫂理所当然地视为婆婆的私有财产,丈夫在时是丈夫的人,丈夫死后是婆婆的人,正是基于此,他纵容婆婆绑人,还骂祥林嫂“可恶” 助纣为虐,加深了祥林嫂的悲剧。

例6 阿呀,这样的婆婆。

这显然是对不让祥林嫂守节的一种不满。

例7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既然“我”不肯说,那读者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但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这永远没有结果的悬念寻找自己的答案。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以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清人华琳亦云:“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凭空蹴就,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此处的“无字处”的功夫就是设置“空白”的技巧。笔力不凡的作家,都擅长经营这种“空白”。 艺术家运用空白语言,一般是出于艺术本身的需要。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作者复杂激烈的思想情感的熔化,是藏而不露,使文章更见深沉,更具意味。它通过打破字面语言内涵的稳定性,拓展作品的思想容量,丰富语言的表现效果;它同样担负着提示主题、抒发感情的重任。通过它, 不仅能品味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把握人物心理的高超技巧,还能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其次,在频频叙述中,空白的突然插入,能适当地缓冲节奏,使文章虚实相间,富有张力,从而让读者感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魅力,进而进行想象、联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介入文章的情景之中。教学中如能合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理解,不但能更好的体会鲁迅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还能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来源不明,公益传播,侵权立删

谈《祝福》的空白语言艺术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艺术,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曾见过八大山人的一幅画:一张白纸的中央,只寥寥数笔,画着一条栩栩如活的小鱼,周围再无他物。然而鱼以实出,水以虚生,使人觉得满纸江湖,烟波无限,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

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意趣无穷。此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文中更有“无言之境”之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总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它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里,众鸟都飞走了,仅有一片云也飘去了,只有一座敬亭山与诗人自己。而敬亭山的景色如何?诗中没有描述,这就是诗中的“空白”。因此,单凭辞面意义,读者实在看不出敬亭山到底有什值得留连之处。然而,只要透过“相看两不厌”展开联想,就可以体会到:诗人之所以对敬亭山有情,是由于敬亭山对诗人同样有情,而这种感情不会因“众鸟”高飞,“孤云”飘走而改变。再进一步想下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呢?恐怕未必如此了。世态炎凉,尽在不言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其如椽之笔在《祝福》中创设了独到的“空白妙境”。

例1 一见面是寒喧,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鲁四老爷所骂的为什么“还是康有为”作者没有明说。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为什么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 这的确值得深思: 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知道是孙中山,鲁四老爷是无论如何肯定要骂的。 鲁四老爷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夏瑜语)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此外这句话也写出鲁四老爷的顽固守旧。

例2  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这幅已经脱落的对联内容,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这副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的自我修养标准。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目的是含蓄的告诉我们,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理学家的修养只是一个幌子。他标榜“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实际上他既不通情,也不达理,是一个地道的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他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的“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深恶痛绝,甚至把祝福时分惨死街头的祥林嫂骂成“谬种”。这幅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辛辣的讽刺。

例3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件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

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面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一连串回答都是支支吾吾的。最后用更模糊的一句话“说不清”把一切化解。 但其背后却揭示出祥林嫂生死两难,巨大无边的痛苦。在这个世界上,她已经被夺去了一切:丈夫,孩子,壮大的手脚,脸上的笑影,以及眼睛的神采。活下去,不能,死,也不敢。对魂灵的有无,她是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她希望灵魂的存在,盼望死后能和可怜的阿毛想见;同时她又极度害怕灵魂的存在,怕被两个鬼丈夫分争她的尸体,锯成两半,受尽折磨而不能与阿毛相聚。这种无可解脱的矛盾和万难忍受的苦痛,终于把她折磨到死而又使她死不暝目!

例4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对魂灵的有无说不清之后,“我”为什么会想到吃鱼翅?这绝不是赞叹故乡的吃食,对故乡的深切的留恋。而是表达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种想摆脱困惑苦恼又终于摆脱不了及由此带来的烦忧的心理。所以下面接着的一句话是:“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说明我在尖锐的矛盾冲突面前,态度是软弱的,我对这个社会,对祥林嫂的问题无能为力,要想逃避。

例5 “可恶!然而……。”四叔说。

谁”可恶”,”然而”什么,文中没有明说。但读者不难明白,鲁四老爷这是骂祥林嫂婆家的人可恶,因为婆婆抢走祥林嫂,给他带来了麻烦,有损他家的威严。“然而”的言下之意是,祥林嫂私自出逃,礼教不容,根据封建族权,婆婆有权处理守寡的媳妇,抢走祥林嫂是名正言顺的,是合法的,我鲁四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这充分表现出他的假斯文。

例6“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为什么婆婆要她回去她就得回去?原来,鲁四老爷的心里还深深地植根着浓厚的封建夫权意识,他把祥林嫂理所当然地视为婆婆的私有财产,丈夫在时是丈夫的人,丈夫死后是婆婆的人,正是基于此,他纵容婆婆绑人,还骂祥林嫂“可恶” 助纣为虐,加深了祥林嫂的悲剧。

例6 阿呀,这样的婆婆。

这显然是对不让祥林嫂守节的一种不满。

例7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既然“我”不肯说,那读者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但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这永远没有结果的悬念寻找自己的答案。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以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清人华琳亦云:“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凭空蹴就,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此处的“无字处”的功夫就是设置“空白”的技巧。笔力不凡的作家,都擅长经营这种“空白”。 艺术家运用空白语言,一般是出于艺术本身的需要。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作者复杂激烈的思想情感的熔化,是藏而不露,使文章更见深沉,更具意味。它通过打破字面语言内涵的稳定性,拓展作品的思想容量,丰富语言的表现效果;它同样担负着提示主题、抒发感情的重任。通过它, 不仅能品味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把握人物心理的高超技巧,还能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其次,在频频叙述中,空白的突然插入,能适当地缓冲节奏,使文章虚实相间,富有张力,从而让读者感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魅力,进而进行想象、联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介入文章的情景之中。教学中如能合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理解,不但能更好的体会鲁迅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还能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相关内容

  •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第一类:情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情节的特 ...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_高考资讯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quo ...

  • 有时无声胜有声
  • [摘 要]"空白"是文艺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空白"艺术,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在教学中启用"空白"艺术,关键是科学而巧妙地设制空白.如 ...

  • 小说知识点汇总
  • 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㈠ 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 ...

  •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分类 题 型 答 题 格 式 一. 总分: (推荐)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 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 的总括. 二.这一人物形象(或××物)的作用. 思考: 1.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思考(社会意义 ...

  •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一.文体特点: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 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二.鉴赏人物形象 (一)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 ...

  • 空白的艺术魅力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善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正因为如此,断臂维纳斯,并不因其断 ...

  • 写一句送给老师的话
  • 我们就像含苞待放的春蕾,是您用爱为我们浇水、施肥,使我们绽放美丽的花朵。 老师,您的爱,炉火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老师,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乌云会散,灯儿会灭,而您的爱却像浩瀚的宇宙,永不消失。 你是我们人生的导航标,使开启我们智慧大门的钥匙。是您把知识 ...

  • 民间年画对民族设计的影响
  • 分类号 学密号 题 目 探究民间年画对民族特色设计作品的影响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指导教师 提交论文日期成绩评定 (中英文) 摘 要 年画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多元化.民族化越来越被强调.只有将传统艺 术与现代设计相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