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1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

了解地理环境组成以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 气候形成因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气候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讲授过程]:

[导入]前面学习了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我们知道三大循环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整个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一、地理环境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部分人工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

————————本节即以气候为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根据气候与天气的对比]得出其定义:

1、气候的定义:一个地区长时期内的大气的一般状况,是该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过渡]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造成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又促进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因此大气环流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环流条件,气候各不相同,例如:北纬30度亚欧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形成就是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形成的。

[问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地面

故不同的地面状况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

1

海陆水分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且降水全年分布不均

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且全年分布均匀

(2)洋流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3)地形的影响:

海拔的影响: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其它因素的影响:

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例:“雪后寒”“南极洲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的原因”

4、人类活动与气候

(1)释放废热:

矿物燃料的使用——热能

电气设施——热能

(2)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

(3)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

例:“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气候的不同影响

交代:当前人类改造气候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工造林

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改变大气和地表的温度,

从而影响气候。

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相互影响。

人类既通过大气及下垫面影响气候,同时又直

接与气候相互影响。

————由上可知: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期。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米,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第四纪冰期又分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2

问题:气候的这种变化,会对地球上的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的分布产生什么影响? 思路:

从两个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沿时间轴线,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气候对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科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第二,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分析气候对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

提示: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考虑气候的的干湿变化对陆地蒸发、植物蒸腾、大气输送、河流径流量等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质循环的影响:主要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主要是对植物的影响,表现为气候通过热量、水分、光照等对影响植物分布。

板书设计

教后感:知识点本身不是很难,主要突出气候因素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掌控上,知识点衔接上有些吃力。

3

3.1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

了解地理环境组成以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 气候形成因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气候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讲授过程]:

[导入]前面学习了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我们知道三大循环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整个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一、地理环境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部分人工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

————————本节即以气候为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根据气候与天气的对比]得出其定义:

1、气候的定义:一个地区长时期内的大气的一般状况,是该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过渡]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造成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又促进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因此大气环流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环流条件,气候各不相同,例如:北纬30度亚欧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形成就是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形成的。

[问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地面

故不同的地面状况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

1

海陆水分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且降水全年分布不均

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且全年分布均匀

(2)洋流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3)地形的影响:

海拔的影响: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其它因素的影响:

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例:“雪后寒”“南极洲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的原因”

4、人类活动与气候

(1)释放废热:

矿物燃料的使用——热能

电气设施——热能

(2)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

(3)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

例:“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气候的不同影响

交代:当前人类改造气候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工造林

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改变大气和地表的温度,

从而影响气候。

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相互影响。

人类既通过大气及下垫面影响气候,同时又直

接与气候相互影响。

————由上可知: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期。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米,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第四纪冰期又分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2

问题:气候的这种变化,会对地球上的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的分布产生什么影响? 思路:

从两个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沿时间轴线,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气候对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科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第二,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分析气候对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

提示: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考虑气候的的干湿变化对陆地蒸发、植物蒸腾、大气输送、河流径流量等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质循环的影响:主要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主要是对植物的影响,表现为气候通过热量、水分、光照等对影响植物分布。

板书设计

教后感:知识点本身不是很难,主要突出气候因素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掌控上,知识点衔接上有些吃力。

3


相关内容

  • 上海市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书本知识点汇总 上海市高一地理会考书本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考试内容分析: 1.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

  •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_刘斌
  • 第30卷第1期自然资源学报Vol.30No.1 Jan.,20152015年1月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 相对作用分析 刘斌1,2,孙艳玲1*,王中良1,赵天保3 (1.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300387:2.南京师范大学地 ...

  • 地理万能公式
  • 1.特征类:明确各种地理特征的答题要点,结合区域特征做答(此类题多为看图归纳). 2.原因类:从自然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板块运动等要素)和社会经济原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历史条件.工程建设.政策.军事(战争) .宗教等生活活动.生产活动)方面作答. 3.意 ...

  • 政法干警文综考试地理知识点总结
  • 政法干警文综考试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 ...

  • 论园林与气候的关系
  • 论园林与气候的关系 --园林建设在改善小气候及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全文摘要: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说人们都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当人们都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可能正在把自己送上死亡的边缘.环境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在当下环境学的诞生,景观设计学的兴起正是 ...

  • 地理特征描述和分析要点
  • 描述与阐释专题 一.地理特征的描述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1例: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例:描述拉萨市的地理位臵特 ...

  • 2014高考自然地理答题思路归类模板
  • 高考自然地理答题思路归类分析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纬度):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空气密度4.大气洁净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 ...

  • 地理问题总结
  • ☆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增多: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病 人口膨胀: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用地紧缺,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社会治安恶化. ☆措施:控制:城区人口.用地 开发:新区 建设:卫星城 规划:工业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改善:交通 ...

  •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式
  •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式 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