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成吉思汗的功德

学院:建工学院 姓名:王蓉 学号:1063116230 摘要:他,是一代天骄,由草原牧人而一跃成为“世界皇帝”;他是蒙古草原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秦皇汉武难于比肩,亚历山大、拿破仑亦不足匹配,其神功伟业、辉煌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键词:蒙文、成文法;大统一;交流;战略战术。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国,创立蒙古文字和蒙古文法,进而缔造了蒙古民族。

十三世纪,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各部落互不统属,奴隶主贵族们为了掠夺邻部的人口、牲畜、财物,为了争霸草原,为了彼此间复仇或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无休止进行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蒙古高原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不仅与宋朝相比文化、经济显得相当落后,即便与西夏、金游牧族相比,亦显得落后。草原各部落无论奴隶主还是奴隶和牧民十分渴望草原上能出现一位英雄,带领他们走向统一,走向强盛。早日摆脱金朝的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由自己当草原主人,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顺应广大牧民的意愿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团聚起越来越多的部众,兼并了众多分散的、各自为政、互相敌对的部落。使这些分散孤立的,发展不平衡的部落日益冲破狭隘闭塞的状态,缓慢的走向统一,建立了蒙古国。成吉思汗前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大战六次,小战几十次。终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称汗。

成吉思汗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建立蒙古国后:

(一)建立了政治军事合一的“领户分封制”,把高原原有部落组织打散,按千户制编组为军事、行政、生产组织合一的各千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有各级军事封建领主层层统治的早期封建国家。

(二)是扩建护卫军(怯薜)。由于怯薜担负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代表可汗处理军政事务等重要任务,因此成吉思汗为他们规定了优越的地位。《元史•兵志》认为,成吉思汗立怯薜军关键在于“制轻重之势”。著名史学家朱耀廷在其《成吉思汗传》一书中说:“大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就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利,保卫大汗的

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同时,这又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是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保卫中央效力。同时,怯薜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有很大吸引力。在经历的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三)、制造文字,结束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蒙古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来传递信息或加强记忆。严重阻碍了政令、军令的准确传递, 效力不高, 难如人意。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南征北战的流动生涯中, 对此深有体会。

统一草原时, 铁木真起兵征服位乃蛮太阳汗。不久太阳汗丧命灭国, 俘虏了太阳汗的掌印官塔塔统, 成吉思汗亲自加以审问且详细追问印章的用途。塔塔统答道:“出纳钱谷, 委任人才, 一切事皆用之, 以为信验耳。”成吉思汗由此认识了印章的重要性,便让降臣塔塔统留在自己的身边刻制蒙古可汗的大印, 并命令他继续担任掌印官。蒙古可汗大印的刻制, 意味着蒙文的创立与传播已经不可逆转了。

塔塔统是个人才,精通多种语言。不久,铁木真便让塔塔统用维吾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塔塔统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史上是个创举。正是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儿字写成的。成吉思汗改变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后,蒙古族就成为一个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风俗习惯的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八百多年来,几经改朝换代,蒙古族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与成吉思汗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缔造了蒙古民族。

(四)、蒙古成文法,大扎撒的颁布。在没有统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文法。成吉思汗从一个草原牧民经过长期的奋斗, 终于成为蒙古帝国的最高领袖,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他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的蒙古社会秩序的混乱,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 为了增强民族的团结, 建立秩序与纪律, 必须制定法律。

但经过多少代的发展,在蒙古族内部也有自己的“规矩”、“体例”、“道理”等等,也就是所谓习惯,蒙古人成为“古来的约孙”。后来产生了阶级,出现了贵族和可汗,他们的言论、命令就被当做“法令”、“军法”,蒙古人称之为“扎撒”。

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调整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成吉思汗实现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为我国再次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规律。自唐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辽、金、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五代、北宋、南宋)相对峙。此外,西北还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西辽、哈剌鲁等民族政权。各族统治者和各种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土地和财富,展开频繁的战争,无数人由于战争丧失了生命,大片土地荒废,众多人民流离失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特别是北方

的经济遭受破坏尤甚。

成吉思汗经过一系列的奋斗建立蒙古国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势力外扩,而金国是蒙古的世敌,对蒙古各部进行了长期压迫和剥削,并曾残酷杀害成吉思汗的本族祖先。但是面对一个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兵强马壮的大国,不敢轻举妄动。经过深思熟虑后,成吉思汗下定决心,在大规模攻金之前,必须先战胜、降服西夏,破坏西夏、金国之盟。从而排除侧翼受敌之患,以便全力攻金。此外,西夏战略地位重要,是补充战略物资和人力的冲要之地。蒙古骑兵习惯在草原平地奔驰作战,不熟悉攻破城堡,而西夏多城池,善于守城把关,先攻西夏,客观上给蒙古军提供演练场所。

1205年初春,成吉思汗派出一支蒙古骑兵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抄掠性进攻,目的在于初步试探西夏的虚实,并乘胜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后,返回漠北。1207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第二次进攻西夏。遭到西夏军的抵抗,成吉思汗见西夏国兵势尚盛,遂班师回漠北。1209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三次进攻西夏。这次进攻目的依然在迫使西夏臣服,解除西夏、金国的联盟,为大举攻金做准备。四月,蒙古军占领斡罗孩城。七月,蒙古军乘胜攻破克夷门,包围了中兴府(今银川市)。十二月,夏襄宗被迫议和,向蒙古国纳贡称臣。1210年春,成吉思汗撒兵北返。1218年,蒙古军第四次征夏,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兴府。1224年,由于夏朝新皇帝的不当政策,致使蒙古军第五次进攻西夏,这是蒙、夏关系决裂,成吉思汗大举灭夏的序曲。1227年初,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城,展开围攻夏末帝李晛被迫向成吉思汗乞降。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驻地病逝。遗诏暂秘不发丧,待西夏末帝献城出降时,把城内顽强抵抗军民和李晛率领的文武百官大部杀尽。至此西夏灭亡,蒙古国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可以全力攻金了。

金国曾经灭辽、北宋,称雄一时。但到成吉思汗称霸时,金国已度过鼎盛时期,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军备废弛。朝臣勾心斗角,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成吉思汗抓住这个机遇,并制定了周密的攻金计划。

蒙古攻金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11年到1217年夏,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绝大部分蒙古军攻金;第二阶段,从1217年秋到1229年,木华黎父子奉旨率领一部分蒙古军负责对金战事;第三阶段,从1230年至1234年春,窝阔台与拖雷分兵攻金,后与南宋联合灭金。

1211年,成吉思汗以为祖宗报仇作旗号,率领蒙古铁骑杀向金国。蒙古军作战勇猛,锐不可当,大败金兵,金国精锐部队几乎丧失一半,从此元气大伤。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贡献了大量财物。经过一段休整后,蒙古大军分成三路向金国进攻。蒙古大军三路齐发,互为犄角照应之势,其势不可挡。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师中都附近,再次将中都包围。蒙古军声势浩大,金军接连失败,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献纳公主、童男童女五百、马匹三千、金银珠宝等。成吉思汗得到金国的大量财物后,率领军队撤退。在成吉思汗撤军后,金宣宗不顾众臣的反对,仓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不久,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没有议和诚意,再次统军攻金。在野狐岭,蒙古军击溃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成吉思汗避实击虚,巧妙用兵,1215年终于攻下中都。

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以大汗所用的九尾白旗,留给他蒙古军及降附的契丹、汉军共十万余人,将继续攻打金朝的任务全权交他负责。而自己亲率蒙古军主力西征去了。木华黎父子十年间占领了金朝黄河以北大部分疆土,为蒙灭金打下了良好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其继任者窝阔台遵照其临终遗留的灭金方略,指挥蒙古铁骑,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于1234年攻灭金朝,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1279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灭掉南宋,建立采行汉制的元朝,完成了全中国的大一统。

成吉思汗的奋斗,奠定了统一全中国的基础,对结束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诸国割据分裂纷争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吉思汗是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三、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闭塞的通路,使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得到大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215年到1217年,成吉思汗与花刺子模国达成友好,允许双方商人自由往来,建立和平贸易关系。但笠年暮春,蒙古国商队450人并金银及丝绸、皮毛等大量货物被扣,被诬指为间谍并遭屠杀。商队中仅一人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出使臣去交涉,结果为首的使臣被杀,将其余二使臣被侮辱性剃去胡须,驱逐回蒙古。

花剌子模国是新兴的西域霸国,属世界最强大的霸主,军队达四五十万。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成吉思汗亲自统率蒙古军为主力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去积极主动抗击西域霸国。成吉思汗和他子孙后代所领导的三次西征大军,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战争。这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但是战争的持续胜利进行,使它从自卫反击战发展为带有残酷杀戮、破坏的征服战争。

战争必然使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破坏,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历史规律。在否定战争破坏性的同时,要看到西征的积极一面。西征铲平了东西在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的壁垒,使亚洲、欧洲、非洲的各方面广泛交流,进入一个空前频繁而且卓有成效的时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纸币、驿站制度、集体会议制度等传入西方;西方的药物、农产品、纺织品、天文历法、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等传入亚洲各地。成吉思汗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进入当时僵化保守的欧洲,唤醒了全球的人类觉醒。在成吉思汗军队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逐渐开始了空前的贸易、技术和思想革命。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果,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蒙古大帝国的疆域,在地球五分之四的辽阔疆域内,人类文明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的铁蹄下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中国学者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第一次西征为建立横跨欧亚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奠定了基础;”“第二次西行,开辟了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钦察道;”“第三次西征,开辟了中国通往波斯的国际交通——波斯道。”

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在其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方交流之畅通,欧亚文化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总之,成吉思汗西征以及建立的庞大帝国,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东西方经济、文化、贸易交流开辟了通途,打破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客观上改写了世界历史,改画了世界地图,改划了世界国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原文化传入亚欧,给欧洲落后的城市带来了繁荣。同时,也为蒙古高原带来了空前的稳定、繁荣。打开了东西交通,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等等,其意义是深远的

四、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影响颇大。

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极至。战争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千古流芳,没有战争也就没有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刀枪剑戟样样精通。他的超凡与卓绝更是在于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成吉思汗不识字,也从未读过《孙子兵法》,可每一次征战,或是分割包围,或是围城打援,或是诱敌深入,或是远交近攻,无不运用自如,迸射着智慧与果敢相映生辉的光芒。成吉思汗在军事上创造的业绩完全可以与素有‘兵圣’之称的孙武相提并论,如果说,授笔以言的孙武是以其军事理论的博大精深而引起世人瞩目,那么仗剑以行的成吉思汗是以军事谋略的独特和军事活动的巨观而令世人感叹!”野庆裕说:“在数十年的征战实践中,表现出一种高超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留给后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精通谋略,深明战法。这是他继承、发展了我国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数千年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是他在长期艰苦战争实践中,出色地、巧妙地、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一军事指挥艺术。

在战略上:(一)、善于利用矛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一个时期总是集中力

量进攻一个主要敌人,尽量避免两面作战,同时树敌过多。这个战术主要运用在统一蒙古草原上(二)、知己知彼、谋定后动。成吉思汗在对敌作战前,十分重视调查了解敌情,在较充分了解敌方情况后,才谋定而动,与敌交战,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三)、以打进攻战为主。进攻战是成吉思汗指挥蒙古军作战基本战略。他一生打五十多次大战,基本都是进攻战,只有进攻才能歼灭敌人。(四)、集中兵力于战略进攻方向。在战略进攻时,集中全力在一个战略方向上作战。当他不得不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战略方向时,他把全军主力集中用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实施进攻战,而把较少兵力用在次要战略方向上实施钳制的进攻或以攻为守的防御战争。(五)、运动战。成吉思汗根据蒙古军总数不大的基本情况,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方针,力避阵地战,持久攻坚战的战略方针。(六)、速战速决。兵贵神速,成吉思汗指挥骑兵,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打垮或征服敌人。(七)、歼灭战。成吉思汗根据敌国人口多,军队数量大,国力强的特点,采取歼灭战,力避击溃战,竭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宁断其一指,不伤其十指。(八)、以战养战。成吉思汗采取以战养战战略,即俘获、收降敌方的军、民,夺取其牲畜、粮草、财物、武器、装备以补充自己。(九)、无后勤机构负责供应的远征。蒙古军远征时,“只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饷。”“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进入敌境后,则夺取敌方牲畜、粮草、财物、人力,解决军队后勤给养及军需。

战术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余大钧教授说:“蒙古兵善于利用拉瓦战术。就是派出先遣分队,在宽阔的正面上,用疏散队形,分为两翼以弧形阵势攻击前进,主力则隐蔽行进或集结于弧形阵势的中央靠后地区。先遣分队以勇猛的射击和冲击激怒敌军,诱敌迎战,将敌军引诱到主力行进或集结的地区。这时,主力从正面发起猛烈冲击,弧形阵势两翼先遣分队立即改为密集队形,从敌之两侧或后方实施凶猛冲击,聚歼敌人。”“这种战术后为俄国哥萨克骑兵所采用,在迭次作战中,均战果卓著,造成辉煌之威名。”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给陆军部长的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保存的很好,那么军人将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结言:伟人,是说他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才能,创造过超乎常人的伟大功绩。伟人首先先是人,人总是有人性的,人性总是有弱点的。 成吉思汗也会嫉妒、多疑、自负和残忍。但伟人一定是智者,所以他才是个成功者。成吉思汗是“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征服者”,无疑也是世界伟人。

参考文献: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记与研究)作者:余大钧

《成吉思汗传》作者:朱耀廷

《成吉思汗》 作者:王槐茂

《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作者:龚禺铭

《成吉思汗》(中国大皇帝书系)作者:刘乐土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作者:野庆裕

《世征服者史》 作者:志费尼

内蒙古科技大学

成吉思汗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建工学院 姓名:王蓉

学号:1063116230

成吉思汗的功德

学院:建工学院 姓名:王蓉 学号:1063116230 摘要:他,是一代天骄,由草原牧人而一跃成为“世界皇帝”;他是蒙古草原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秦皇汉武难于比肩,亚历山大、拿破仑亦不足匹配,其神功伟业、辉煌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键词:蒙文、成文法;大统一;交流;战略战术。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国,创立蒙古文字和蒙古文法,进而缔造了蒙古民族。

十三世纪,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各部落互不统属,奴隶主贵族们为了掠夺邻部的人口、牲畜、财物,为了争霸草原,为了彼此间复仇或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无休止进行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蒙古高原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不仅与宋朝相比文化、经济显得相当落后,即便与西夏、金游牧族相比,亦显得落后。草原各部落无论奴隶主还是奴隶和牧民十分渴望草原上能出现一位英雄,带领他们走向统一,走向强盛。早日摆脱金朝的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由自己当草原主人,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顺应广大牧民的意愿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团聚起越来越多的部众,兼并了众多分散的、各自为政、互相敌对的部落。使这些分散孤立的,发展不平衡的部落日益冲破狭隘闭塞的状态,缓慢的走向统一,建立了蒙古国。成吉思汗前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大战六次,小战几十次。终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称汗。

成吉思汗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建立蒙古国后:

(一)建立了政治军事合一的“领户分封制”,把高原原有部落组织打散,按千户制编组为军事、行政、生产组织合一的各千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有各级军事封建领主层层统治的早期封建国家。

(二)是扩建护卫军(怯薜)。由于怯薜担负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代表可汗处理军政事务等重要任务,因此成吉思汗为他们规定了优越的地位。《元史•兵志》认为,成吉思汗立怯薜军关键在于“制轻重之势”。著名史学家朱耀廷在其《成吉思汗传》一书中说:“大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就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利,保卫大汗的

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同时,这又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是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保卫中央效力。同时,怯薜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有很大吸引力。在经历的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三)、制造文字,结束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蒙古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来传递信息或加强记忆。严重阻碍了政令、军令的准确传递, 效力不高, 难如人意。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南征北战的流动生涯中, 对此深有体会。

统一草原时, 铁木真起兵征服位乃蛮太阳汗。不久太阳汗丧命灭国, 俘虏了太阳汗的掌印官塔塔统, 成吉思汗亲自加以审问且详细追问印章的用途。塔塔统答道:“出纳钱谷, 委任人才, 一切事皆用之, 以为信验耳。”成吉思汗由此认识了印章的重要性,便让降臣塔塔统留在自己的身边刻制蒙古可汗的大印, 并命令他继续担任掌印官。蒙古可汗大印的刻制, 意味着蒙文的创立与传播已经不可逆转了。

塔塔统是个人才,精通多种语言。不久,铁木真便让塔塔统用维吾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塔塔统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史上是个创举。正是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儿字写成的。成吉思汗改变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后,蒙古族就成为一个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风俗习惯的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八百多年来,几经改朝换代,蒙古族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与成吉思汗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缔造了蒙古民族。

(四)、蒙古成文法,大扎撒的颁布。在没有统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文法。成吉思汗从一个草原牧民经过长期的奋斗, 终于成为蒙古帝国的最高领袖,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他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的蒙古社会秩序的混乱,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 为了增强民族的团结, 建立秩序与纪律, 必须制定法律。

但经过多少代的发展,在蒙古族内部也有自己的“规矩”、“体例”、“道理”等等,也就是所谓习惯,蒙古人成为“古来的约孙”。后来产生了阶级,出现了贵族和可汗,他们的言论、命令就被当做“法令”、“军法”,蒙古人称之为“扎撒”。

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调整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成吉思汗实现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为我国再次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规律。自唐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辽、金、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五代、北宋、南宋)相对峙。此外,西北还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西辽、哈剌鲁等民族政权。各族统治者和各种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土地和财富,展开频繁的战争,无数人由于战争丧失了生命,大片土地荒废,众多人民流离失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特别是北方

的经济遭受破坏尤甚。

成吉思汗经过一系列的奋斗建立蒙古国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势力外扩,而金国是蒙古的世敌,对蒙古各部进行了长期压迫和剥削,并曾残酷杀害成吉思汗的本族祖先。但是面对一个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兵强马壮的大国,不敢轻举妄动。经过深思熟虑后,成吉思汗下定决心,在大规模攻金之前,必须先战胜、降服西夏,破坏西夏、金国之盟。从而排除侧翼受敌之患,以便全力攻金。此外,西夏战略地位重要,是补充战略物资和人力的冲要之地。蒙古骑兵习惯在草原平地奔驰作战,不熟悉攻破城堡,而西夏多城池,善于守城把关,先攻西夏,客观上给蒙古军提供演练场所。

1205年初春,成吉思汗派出一支蒙古骑兵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抄掠性进攻,目的在于初步试探西夏的虚实,并乘胜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后,返回漠北。1207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第二次进攻西夏。遭到西夏军的抵抗,成吉思汗见西夏国兵势尚盛,遂班师回漠北。1209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三次进攻西夏。这次进攻目的依然在迫使西夏臣服,解除西夏、金国的联盟,为大举攻金做准备。四月,蒙古军占领斡罗孩城。七月,蒙古军乘胜攻破克夷门,包围了中兴府(今银川市)。十二月,夏襄宗被迫议和,向蒙古国纳贡称臣。1210年春,成吉思汗撒兵北返。1218年,蒙古军第四次征夏,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兴府。1224年,由于夏朝新皇帝的不当政策,致使蒙古军第五次进攻西夏,这是蒙、夏关系决裂,成吉思汗大举灭夏的序曲。1227年初,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城,展开围攻夏末帝李晛被迫向成吉思汗乞降。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驻地病逝。遗诏暂秘不发丧,待西夏末帝献城出降时,把城内顽强抵抗军民和李晛率领的文武百官大部杀尽。至此西夏灭亡,蒙古国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可以全力攻金了。

金国曾经灭辽、北宋,称雄一时。但到成吉思汗称霸时,金国已度过鼎盛时期,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军备废弛。朝臣勾心斗角,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成吉思汗抓住这个机遇,并制定了周密的攻金计划。

蒙古攻金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11年到1217年夏,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绝大部分蒙古军攻金;第二阶段,从1217年秋到1229年,木华黎父子奉旨率领一部分蒙古军负责对金战事;第三阶段,从1230年至1234年春,窝阔台与拖雷分兵攻金,后与南宋联合灭金。

1211年,成吉思汗以为祖宗报仇作旗号,率领蒙古铁骑杀向金国。蒙古军作战勇猛,锐不可当,大败金兵,金国精锐部队几乎丧失一半,从此元气大伤。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贡献了大量财物。经过一段休整后,蒙古大军分成三路向金国进攻。蒙古大军三路齐发,互为犄角照应之势,其势不可挡。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师中都附近,再次将中都包围。蒙古军声势浩大,金军接连失败,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献纳公主、童男童女五百、马匹三千、金银珠宝等。成吉思汗得到金国的大量财物后,率领军队撤退。在成吉思汗撤军后,金宣宗不顾众臣的反对,仓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不久,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没有议和诚意,再次统军攻金。在野狐岭,蒙古军击溃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成吉思汗避实击虚,巧妙用兵,1215年终于攻下中都。

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以大汗所用的九尾白旗,留给他蒙古军及降附的契丹、汉军共十万余人,将继续攻打金朝的任务全权交他负责。而自己亲率蒙古军主力西征去了。木华黎父子十年间占领了金朝黄河以北大部分疆土,为蒙灭金打下了良好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其继任者窝阔台遵照其临终遗留的灭金方略,指挥蒙古铁骑,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于1234年攻灭金朝,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1279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灭掉南宋,建立采行汉制的元朝,完成了全中国的大一统。

成吉思汗的奋斗,奠定了统一全中国的基础,对结束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诸国割据分裂纷争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吉思汗是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三、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闭塞的通路,使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得到大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215年到1217年,成吉思汗与花刺子模国达成友好,允许双方商人自由往来,建立和平贸易关系。但笠年暮春,蒙古国商队450人并金银及丝绸、皮毛等大量货物被扣,被诬指为间谍并遭屠杀。商队中仅一人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出使臣去交涉,结果为首的使臣被杀,将其余二使臣被侮辱性剃去胡须,驱逐回蒙古。

花剌子模国是新兴的西域霸国,属世界最强大的霸主,军队达四五十万。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成吉思汗亲自统率蒙古军为主力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去积极主动抗击西域霸国。成吉思汗和他子孙后代所领导的三次西征大军,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战争。这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但是战争的持续胜利进行,使它从自卫反击战发展为带有残酷杀戮、破坏的征服战争。

战争必然使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破坏,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历史规律。在否定战争破坏性的同时,要看到西征的积极一面。西征铲平了东西在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的壁垒,使亚洲、欧洲、非洲的各方面广泛交流,进入一个空前频繁而且卓有成效的时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纸币、驿站制度、集体会议制度等传入西方;西方的药物、农产品、纺织品、天文历法、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等传入亚洲各地。成吉思汗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进入当时僵化保守的欧洲,唤醒了全球的人类觉醒。在成吉思汗军队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逐渐开始了空前的贸易、技术和思想革命。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果,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蒙古大帝国的疆域,在地球五分之四的辽阔疆域内,人类文明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的铁蹄下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中国学者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第一次西征为建立横跨欧亚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奠定了基础;”“第二次西行,开辟了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钦察道;”“第三次西征,开辟了中国通往波斯的国际交通——波斯道。”

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在其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方交流之畅通,欧亚文化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总之,成吉思汗西征以及建立的庞大帝国,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东西方经济、文化、贸易交流开辟了通途,打破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客观上改写了世界历史,改画了世界地图,改划了世界国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原文化传入亚欧,给欧洲落后的城市带来了繁荣。同时,也为蒙古高原带来了空前的稳定、繁荣。打开了东西交通,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等等,其意义是深远的

四、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影响颇大。

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极至。战争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千古流芳,没有战争也就没有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刀枪剑戟样样精通。他的超凡与卓绝更是在于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成吉思汗不识字,也从未读过《孙子兵法》,可每一次征战,或是分割包围,或是围城打援,或是诱敌深入,或是远交近攻,无不运用自如,迸射着智慧与果敢相映生辉的光芒。成吉思汗在军事上创造的业绩完全可以与素有‘兵圣’之称的孙武相提并论,如果说,授笔以言的孙武是以其军事理论的博大精深而引起世人瞩目,那么仗剑以行的成吉思汗是以军事谋略的独特和军事活动的巨观而令世人感叹!”野庆裕说:“在数十年的征战实践中,表现出一种高超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留给后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精通谋略,深明战法。这是他继承、发展了我国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数千年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是他在长期艰苦战争实践中,出色地、巧妙地、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一军事指挥艺术。

在战略上:(一)、善于利用矛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一个时期总是集中力

量进攻一个主要敌人,尽量避免两面作战,同时树敌过多。这个战术主要运用在统一蒙古草原上(二)、知己知彼、谋定后动。成吉思汗在对敌作战前,十分重视调查了解敌情,在较充分了解敌方情况后,才谋定而动,与敌交战,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三)、以打进攻战为主。进攻战是成吉思汗指挥蒙古军作战基本战略。他一生打五十多次大战,基本都是进攻战,只有进攻才能歼灭敌人。(四)、集中兵力于战略进攻方向。在战略进攻时,集中全力在一个战略方向上作战。当他不得不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战略方向时,他把全军主力集中用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实施进攻战,而把较少兵力用在次要战略方向上实施钳制的进攻或以攻为守的防御战争。(五)、运动战。成吉思汗根据蒙古军总数不大的基本情况,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方针,力避阵地战,持久攻坚战的战略方针。(六)、速战速决。兵贵神速,成吉思汗指挥骑兵,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打垮或征服敌人。(七)、歼灭战。成吉思汗根据敌国人口多,军队数量大,国力强的特点,采取歼灭战,力避击溃战,竭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宁断其一指,不伤其十指。(八)、以战养战。成吉思汗采取以战养战战略,即俘获、收降敌方的军、民,夺取其牲畜、粮草、财物、武器、装备以补充自己。(九)、无后勤机构负责供应的远征。蒙古军远征时,“只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饷。”“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进入敌境后,则夺取敌方牲畜、粮草、财物、人力,解决军队后勤给养及军需。

战术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余大钧教授说:“蒙古兵善于利用拉瓦战术。就是派出先遣分队,在宽阔的正面上,用疏散队形,分为两翼以弧形阵势攻击前进,主力则隐蔽行进或集结于弧形阵势的中央靠后地区。先遣分队以勇猛的射击和冲击激怒敌军,诱敌迎战,将敌军引诱到主力行进或集结的地区。这时,主力从正面发起猛烈冲击,弧形阵势两翼先遣分队立即改为密集队形,从敌之两侧或后方实施凶猛冲击,聚歼敌人。”“这种战术后为俄国哥萨克骑兵所采用,在迭次作战中,均战果卓著,造成辉煌之威名。”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给陆军部长的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保存的很好,那么军人将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结言:伟人,是说他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才能,创造过超乎常人的伟大功绩。伟人首先先是人,人总是有人性的,人性总是有弱点的。 成吉思汗也会嫉妒、多疑、自负和残忍。但伟人一定是智者,所以他才是个成功者。成吉思汗是“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征服者”,无疑也是世界伟人。

参考文献: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记与研究)作者:余大钧

《成吉思汗传》作者:朱耀廷

《成吉思汗》 作者:王槐茂

《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作者:龚禺铭

《成吉思汗》(中国大皇帝书系)作者:刘乐土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作者:野庆裕

《世征服者史》 作者:志费尼

内蒙古科技大学

成吉思汗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建工学院 姓名:王蓉

学号:1063116230


相关内容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中国历史人物排行榜 . 尽管一生有不少错误,甚至不可饶恕的发动文化大革命. 但是,毛泽东仍然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 在平定乱世,统一华夏方面的功绩,他略逊于秦始皇,与汉武帝.唐太宗并列. 在彻底改变社会制度.政治组织方面的功绩,他与秦始皇.孙中山并列. ...

  •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评价李世民的一生究竟应该几几开
  • 评价李世民的一生究竟应该几几开?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第十四章 李恒昌 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题记 [李世民的一生,共分几个阶段?他都是建立了哪些功绩,又犯了哪些错误?如果给其功过评分的话,应该是几几开?对于自己的功过,李世民是怎样自我评价的?后人 ...

  • 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教学设计
  • <第12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教学设计 德化中学 刘智琴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建立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2.知道元朝的统治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回族的形成 3.了解元朝时的民族融合. 重点:元朝的建立与统治措施 难点:元朝 ...

  • 初一下册选择题
  • 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太 ...

  • 钱眼里的中国(23)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1
  •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有一段著名的话,是他临终前对他的子孙们说的:"如果你们忘记了自己的文明.语言.文字,乃至民族,那么我将会随时回来惩罚你们和你们的后代的!但蒙古族不拒绝世界上任何好的东西(包括语言.文字),蒙古族是多元的,要胸如千里草原!"读成吉思汗这段充满睿智和豪气的话语,可以 ...

  • 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
  • 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历史故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博大的文化蕴涵,无不彰显出中国永垂不朽的历史文化,永恒不倒的丰碑.其中内蒙古历史文化就占中国历史文化的很大部分,它直接和间接地透露出中国历史的精髓,成为人人称道和永世传颂的经典作品.它是古人留下的一笔财富,受益于 ...

  • 江苏泰兴中学专题[长城][专题"汉字"]word练习
  • 八年级(上)"长城" "汉字"专题练习 江苏泰兴中学 一."长城"专题 1.把你搜集到的含有"长城"二字的古诗名句写在下面,至少2句. 2.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传说.对联很多,你能各举一个例子吗? 谚语: 传说: 对联: ...

  • 中国历史皇帝之最(上)
  • 中国历史皇帝之最(上) 青梅煮酒谈历史 2017-02-04 13:16 一:中国历史脾气最好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脾气好--任由臣下唾沫星子喷到脸上,始终面不改色.自己提拔的臣子,被喷成落汤鸡也要坐着听他完. 能忍常人所不忍--任由一身臭汗的臣子在面前晃悠,依旧面不改色.自己提拔的臣子,被熏得大脑 ...

  • 历史与社会八上知识要点
  •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一. 古代埃及: 1. 埃及的兴衰: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逐渐形成几十个最初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欧亚国家.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2埃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