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因何死于非命?

陈子昂高举改革大旗,开一代诗风,被尊为唐代诗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是,他的一生很短促,只活了42岁,便死于非命。对于他的死,历代文人学士和史学家都很关注,然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人认为陈子昂因其父文林郎去世,悲伤过度而死。大历六年(771 年)赵儋代梓州刺史鲜于所撰建德碑说:“及军罢,以父年老,表乞归侍。至数月,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后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年四十有二,葬于射洪独坐山”。碑文显然排除了他人加害的因素。杜甫则相反,他到过陈子昂故居,后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中说:“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到射洪县,为我一潜然。”(见《杜工部集》卷十三)对陈子昂遇害而死深信不疑。那么,陈子昂究竟是何原因为谁所害呢?陈子昂的生前好友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中曾有所披露:“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转自《陈子昂传注》第261 页)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陈子昂过分伤悲是一个因素,更主要的是受县令段简所逼,自绝于”舆曳就吏“之时。《旧唐书。陈子昂传》基本上承袭了《别传》的说法,所不同的是,改”数舆曳就吏“为”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新唐书。陈子昂传》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说:”果死狱中“。这样就得出一个结论:陈子昂为段简所害,死于狱中。

但是,人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个结论站不住脚。因为陈子昂虽然曾被逆党陷狱,参谋帷幕,又被贬为军曹,但在圣历元年(698 年)五月十四日《上蜀川安危事三条》时,恢复了“通直部行右拾遗”的身分,此后不出数月,即解官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说明是得到了武则天的许可,带职带薪归乡。既然如此,段简一县令,怎敢随意加害朝廷命官?因此,南宋哲学家叶适提出了大胆怀疑,他说:“子昂名重朝廷,简何人?犹二十万缗为少而杀之,虽梁冀之恶不过。恐所载两未真也。”(见《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一《唐书》四)对这个问题,唐代文学家沈亚之是作过探讨的。他曾指出:“乔(知之)死于馋,陈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克害。一则夺其妓妾以加憾;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于非命。”(见《上九江郑使君书》,《沈下贤文集》卷八)始将陈子昂之死同武三思联系起来,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对此极表赞同,他说:“尝怪陈射供以拾遗归里,何至为县令所杀。后读沈亚之《上郑使君书》,始悟有大力人主使在,故至此。”(见《唐音癸签》卷二十五)王运熙也推测说:“像子昂这样持身正直坚决反对淫刑的人物,恐怕是早被武三思认作眼中钉的(前此子昂坐逆党下狱,可能即出于武三思这类人物的陷害),只是到这时才有机会假手段简致害罢了。”(见《陈子昂和他的作品》,附《陈子昂集》)这样看来,上有武三思主谋,下有段简直接加害,“果死狱中”,顺理成章,所以,近年来国内文学史教材皆沿此说。

其实,陈子昂的死因,并未诠解,武三思这个“大力人”毕竟在幕后,直接下手的段简,据《新唐书。来俊臣传》所记,“则简直一无气骨人”。岑仲勉曾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中提出怀疑:“以武后、周、来之淫威,子昂未之惧,何独畏夫县令段简?……余由此推想:谓子昂家居时,如非有反抗武氏之计划,即必有诛讨武氏之文字,《别传》所谓‘附会文法’,匣剑帷灯,饶有深意。唯如是,斯简之敢于数舆曳就吏,子昂之何以惧,何以贿,均可释然。及不甚其逼,遂一死谢之,“(见《辅仁学志》第一、二合期)近年出版的《陈子昂诗注》一书中,有注者彭庆生所修年谱一篇,对岑仲勉的推想不以为然,他说:“岑氏所疑极是,唯推想子昂有反抗武氏之计划或文字,却未免凿空。依当日情势,倘子昂有此种计划或文字,段简必然上奏,断无权擅自处理,而《别传》亦不得言其’附会文法‘。”然而《学术月刊》1983年第2 期却发表葛晓音的文章,为岑仲勉的推想作了论证,认为“陈子昂集中《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可能是他招祸的直接原因”,这篇碑文中的“青龙癸未,唐历云微”,“大运不齐,贤圣罔象”等语的”言外之意显然是说武后不应天命,并非圣君”,“犯了武后的大忌”,“段简抓住了这个把柄,以碑文附会律法,按大唐律法‘十恶’条中第‘六曰大不恭’,其中‘指斥乘舆’、‘无人臣之礼’都是死罪。不要说一个小小的拾遗,就是宰相也在劫难逃。”该文为《别传》所立“附会文法”一语作了铺陈,但亦属推测之言。即是依该文所论,对陈子昂的死因,仍有疑窦,诸如:陈子昂的招祸与武三思有无关系?是“果死狱中”,还是死于“舆曳就吏”之时?是“为县令所杀”,还是“不堪其逼,遂一死谢之”?

陈子昂高举改革大旗,开一代诗风,被尊为唐代诗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是,他的一生很短促,只活了42岁,便死于非命。对于他的死,历代文人学士和史学家都很关注,然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人认为陈子昂因其父文林郎去世,悲伤过度而死。大历六年(771 年)赵儋代梓州刺史鲜于所撰建德碑说:“及军罢,以父年老,表乞归侍。至数月,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后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年四十有二,葬于射洪独坐山”。碑文显然排除了他人加害的因素。杜甫则相反,他到过陈子昂故居,后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中说:“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到射洪县,为我一潜然。”(见《杜工部集》卷十三)对陈子昂遇害而死深信不疑。那么,陈子昂究竟是何原因为谁所害呢?陈子昂的生前好友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中曾有所披露:“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转自《陈子昂传注》第261 页)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陈子昂过分伤悲是一个因素,更主要的是受县令段简所逼,自绝于”舆曳就吏“之时。《旧唐书。陈子昂传》基本上承袭了《别传》的说法,所不同的是,改”数舆曳就吏“为”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新唐书。陈子昂传》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说:”果死狱中“。这样就得出一个结论:陈子昂为段简所害,死于狱中。

但是,人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个结论站不住脚。因为陈子昂虽然曾被逆党陷狱,参谋帷幕,又被贬为军曹,但在圣历元年(698 年)五月十四日《上蜀川安危事三条》时,恢复了“通直部行右拾遗”的身分,此后不出数月,即解官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说明是得到了武则天的许可,带职带薪归乡。既然如此,段简一县令,怎敢随意加害朝廷命官?因此,南宋哲学家叶适提出了大胆怀疑,他说:“子昂名重朝廷,简何人?犹二十万缗为少而杀之,虽梁冀之恶不过。恐所载两未真也。”(见《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一《唐书》四)对这个问题,唐代文学家沈亚之是作过探讨的。他曾指出:“乔(知之)死于馋,陈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克害。一则夺其妓妾以加憾;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于非命。”(见《上九江郑使君书》,《沈下贤文集》卷八)始将陈子昂之死同武三思联系起来,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对此极表赞同,他说:“尝怪陈射供以拾遗归里,何至为县令所杀。后读沈亚之《上郑使君书》,始悟有大力人主使在,故至此。”(见《唐音癸签》卷二十五)王运熙也推测说:“像子昂这样持身正直坚决反对淫刑的人物,恐怕是早被武三思认作眼中钉的(前此子昂坐逆党下狱,可能即出于武三思这类人物的陷害),只是到这时才有机会假手段简致害罢了。”(见《陈子昂和他的作品》,附《陈子昂集》)这样看来,上有武三思主谋,下有段简直接加害,“果死狱中”,顺理成章,所以,近年来国内文学史教材皆沿此说。

其实,陈子昂的死因,并未诠解,武三思这个“大力人”毕竟在幕后,直接下手的段简,据《新唐书。来俊臣传》所记,“则简直一无气骨人”。岑仲勉曾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中提出怀疑:“以武后、周、来之淫威,子昂未之惧,何独畏夫县令段简?……余由此推想:谓子昂家居时,如非有反抗武氏之计划,即必有诛讨武氏之文字,《别传》所谓‘附会文法’,匣剑帷灯,饶有深意。唯如是,斯简之敢于数舆曳就吏,子昂之何以惧,何以贿,均可释然。及不甚其逼,遂一死谢之,“(见《辅仁学志》第一、二合期)近年出版的《陈子昂诗注》一书中,有注者彭庆生所修年谱一篇,对岑仲勉的推想不以为然,他说:“岑氏所疑极是,唯推想子昂有反抗武氏之计划或文字,却未免凿空。依当日情势,倘子昂有此种计划或文字,段简必然上奏,断无权擅自处理,而《别传》亦不得言其’附会文法‘。”然而《学术月刊》1983年第2 期却发表葛晓音的文章,为岑仲勉的推想作了论证,认为“陈子昂集中《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可能是他招祸的直接原因”,这篇碑文中的“青龙癸未,唐历云微”,“大运不齐,贤圣罔象”等语的”言外之意显然是说武后不应天命,并非圣君”,“犯了武后的大忌”,“段简抓住了这个把柄,以碑文附会律法,按大唐律法‘十恶’条中第‘六曰大不恭’,其中‘指斥乘舆’、‘无人臣之礼’都是死罪。不要说一个小小的拾遗,就是宰相也在劫难逃。”该文为《别传》所立“附会文法”一语作了铺陈,但亦属推测之言。即是依该文所论,对陈子昂的死因,仍有疑窦,诸如:陈子昂的招祸与武三思有无关系?是“果死狱中”,还是死于“舆曳就吏”之时?是“为县令所杀”,还是“不堪其逼,遂一死谢之”?


相关内容

  • 表达爱国之情的格言
  •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

  • 古诗文目录
  • 一. 文言文部 分(42篇) 七年级上--2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 弘景 九年级下-5 17公输 18. 孟子二章 5. <世说新语>. 咏雪 记承天寺夜游 陈太丘 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章 20. 虽有嘉肴 <礼记> 25. 河中石兽 纪昀 七 ...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目录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目录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17/00/1576800_61636243.shtml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上.下] 搜集编制:温柔细雨 ◆简介 ◆序 一 千秋功罪 帝王篇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 ...

  • 诗意的地理版图--另一种山水的读法
  • 扬州慢 韩晗 扬州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国文人向往期待的去处.写扬州的文章诗句数不胜数.就连我这个题目,也都是从词牌里面扒下来的. 最早听说扬州是在一份报纸上,报纸已经发黄,里面介绍了关于扬州的风土人情.其中最出名的是扬州的瘦西湖和大明寺.在那份报道里面,扬州被戏称为"二分明月",在 ...

  • 中考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 中考复习资料--必考50篇常考名句及易错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2.温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 3.知之为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4.三人行,必有我师. \ \岁寒,然后知松柏而后也. (孔子<论语>) 5.鱼,我所欲 ...

  • 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
  • 摘 要:针对南朝绮丽柔靡的诗风,陈子昂鲜明地提出以兴寄.风骨为中心的文学革新理论,并在创作上积极地实践这种新的理论,这对唐代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也对初唐以后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陈子昂 诗歌理论 兴寄 风骨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个重要 ...

  • 福州市2013年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 2013年福州语文中考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 1.<论语>十则 <论语> 2.<孟子>两章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桃花源记 5.马说 6.岳阳楼记 7.醉翁亭记 8.短文两篇 ...

  • 八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扩充(答案)
  • 八下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与朱元思书 1.文中总说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又能含蓄表明作者厌恶世俗名利的句子(侧面衬托风景诱人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写 ...

  • 你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玩
  • 你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玩 蒋勋先生说:你被孤独驱赶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式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你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玩. "那种感觉不是一种离别之感,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疏远." "觉得有种被孤立的感觉?"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