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旧村改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农村旧村改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徐占明

近年来,怀柔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科学谋划、精心绘制了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发展,实现怀柔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怀柔区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规划建设比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村内道路狭窄弯曲,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村民的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已经成为困扰我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难题。为此,努力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已成为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大力推进怀柔区旧村改造的重要性

(一)实施旧村改造,可以置换出大量土地,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努力推进旧村改造工作,制定新的村庄建设规划,拆旧建新,既可满足农村新增人口对居住用地的需求,又可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节约置换出大量土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扩充空间。同时,通过多渠道盘活节约出的土地,提高闲置土地效益,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支撑。通过对我区284个行政村的调查,目前,全区农村户均宅基地为0.51亩,共有闲置土地2489.87亩。而现行政

策中,北京市规定农村宅基地面积为0.25亩。按现有村庄建设规模,据此标准计算,通过旧村改造,全区可节约出土地22187.88亩。通过充分利用并盘活这些土地,将大大缓解镇乡村二、三产业发展用地紧张的矛盾。

(二)实施旧村改造,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

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旧村改造的建设;只有富民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能支持旧村改造工作深入持久推进。通过旧村改造,村集体利用节约出的土地资源,结合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对吸引投资、消费、居住、旅游等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农民就业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我区的区域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区,依靠生态、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发展休闲旅游,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选择。对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现有民居进行改造,户户建家庭旅馆,使民居既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又成为生产资料。如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的官地村改造后,户均增加接待面积80平方米,全村日接待能力从原来的600人增长到1200人。户均年收入可达6.6万元。改造完成后全村预计年接待游客5.5万人,实现旅游接待收入385万元,比2004年的3.5万人、115万元分别增长57%和230%。据统计,仅在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官地村就接待旅游人数8400人次,旅游收入67.2万元,与2004年同期的接待人数3800人次、收入19万元相比分别增长121%、254%。

(三)实施旧村改造,能够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全面促进农民素

质的提高

旧村改造,绝不仅仅是建造外观漂亮、新潮的村民住宅。从形式上说,旧村改造还包括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配套及环境的改善,更深层次的旧村改造还包括农民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转变。旧村改造完成后,村内旧房拆除,村民全部入住新居;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垃圾、污水做到无害化处理和排放;新能源、新技术和节能设施的运用,都将使村庄环境整洁优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环境决定意识、决定行为方式。旧村改造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将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农民自觉地摒弃陈规陋习、迈向文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变“要我建新村”为“我要建新村”,主动投入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行列中去。

(四)实施旧村改造,有利于锻炼基层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的庞大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将会出现未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化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因此,推进旧村改造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一次全面的检验。通过这项工作,有利于我们发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有利于锤炼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和锻炼基层干部,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实现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二、怀柔区村庄的现状及旧村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区村庄的现状

据调查,我区284个行政村中,实际住户总数为85338户,人口219922人。从村庄规模上看:村庄规模偏低。全区住户在100户以下的村65个,占22.9%,100—300户的村145个,占51.1%,300户以上的村76个,占26%。自然村总数589个,其中住户在20户以下的l52个,占25.9%。从村庄居民点用地情况看:村庄居民点内企业用地、闲置地比例较高。全区居民点共用地67428.35亩,其中:住房用地43651.56亩,占64.7%;村民管理机构用地852.42亩,占1.3%;道路、绿地、学校、商业用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2869.6亩,占19.1%;企业用地(含旅游接待设施、其他等用地)7564.9亩,占11.2%;闲置地2489.87亩,占4%。从村民占有宅基地看:全区农村户均宅基地面积为0.51亩,大大超出规定的户均宅基地0.25亩的标准;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村民“一户多宅”和“二户一宅”现象。从基础设施方面看:绝大部分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生活垃圾采取填埋方式处理,污水以边沟或自行渗透排污;村内绿化美化户均约为8平方米;已进行改厕(无害化处理)的7900户,仅占住户数的9%。从村庄规划看:1995年以后,全区编制过村庄规划的有66个村,仅占23.2%,而这些规划编制没有与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相结合,既不完善又不合理,更不科学,已不适应目前和将来农村发展的需要。

(二)怀柔区旧村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我区自2004年正式启动官地村旧村改造市级试点工作以来,各镇乡村改造积极性较大,2005年年初14个镇乡申报旧村改造试点的村34个。通过对申报旧村改造试点的34个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收入水平等进行调查后,已确定市级试点村2个(驸马庄村、官地村);区级试点村4个(庙城村、七道梁村、四道穴村、庄户村),2个区级试点备选村(甘涧峪村、耿辛庄村)。同时,各镇乡根据实际情况也确定了镇乡级试点,形成“2+4+N”的三级试点模式。目前,官地村的改造工程已完成,其他试点村的改造工程也都有所成效。

三、怀柔区旧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我区绝大多数村庄特别是山区的村庄和农民,仍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住宅布局凌乱,“有新房无新屋”,“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缺乏、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乏力,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缺乏全区整体的村庄建设规划指导

由于旧村改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村庄居民点的布局、村庄规模大小、村庄人口聚集量与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效应等方面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办法不多,具体操作有很大难度。在我区现行村镇规划布局上,部分村庄建设起点较高,已初具规模。但在某些村,特

别是浅山区、山区村庄,规划编制较为落后,浪费土地资源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布局和建设形式同农村城市化整体风貌或农村山水景观、生产生活环境很不协调,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欠缺。

(三)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用于旧村改造的自有资金少,制约着旧村改造的推进步伐。

通过对庙城村、驸马庄村、北宅村等16个村的调查情况看,16个村可用于旧村改造的自有资金3023万元,平均每个村不到200万元。2005年初,各镇乡申报旧村改造试点的34个村中依靠村级实力自主完成改造的村极少,大部分村需要借助开发商的项目投资、搬迁工程款等外部资金来带动旧村改造。

(四)申报旧村改造试点存在盲目性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多数村民迫切需要他们的居住环境与生产环境相适应。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村干部对旧村改造积极性较高,85%以上的村干部和群众愿意通过旧村改造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旧村改造概念模糊不清,以为旧村改造就是政府投资,至于如何改造、改造资金的筹措及村级经济实力、农民收入水平、是否需要新占耕地等等问题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盲目地申报旧村改造。有少数镇乡、村在申报时避重就轻,隐瞒与现行政策规定不符的事实,造成后期各项工作十分被动。

(五)各部门审批手续繁杂,可能导致开工时间延缓

我区虽然在行政服务大厅建立了旧村改造联办机制,但由于旧村改造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因此在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仍然采取常规的程序和必备要件,一步步按部就班,这势必延长审批周期,直接影响旧村改造进度,使改造试点的预期目标难以按计划实现。

四、进一步推进怀柔区旧村改造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立足实际,加快旧村改造建设规划

搞好旧村改造,规划是关键。要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作为旧村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旧村改造需要立足区情,切合镇情、村情,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区各镇乡自身区位优势、功能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民俗旅游接待优势、新兴产业发展及村庄地理位置等,做好综合开发、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结合搬迁政策,将山区地理位置偏、生存条件差、自然资源少的村向镇乡政府、向公路主干线大村、自然村向主村、向平原村迁并进行规划。只有规划好,才能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村庄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才能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将来重复规划建设,从而节约资金,节省时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金和土地利用率。规划编制绝不能脱离目前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住宅状况,要合理规划、布局产业,促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为旧村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旧村改造模式

根据怀柔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村在实施旧村改造时应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各自特点的改造模式。

一是拆迁新建模式。对地处镇区边缘或村级经济基础较好且原有住房条件较差的村,以及规模较小的行政村、自然村、政策性搬迁村可通过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的方式,建设一批新型居住小区,以促进现代化新镇、新区、新村的形成。

二是整理改造模式。以规模调整后的行政村为依托,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对规模较大的村庄,采用部分保留、部分迁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其周围扩建新区,吸引周围自然村向新区迁移。

三是保留治理模式。以村庄环境建设为重点,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重点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使整体环境达到整齐、干净、美观。

以上“拆、改、留”的三种模式,要因村制宜,立足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严格控制在村庄占地范围内。

(三)用足政策,整合资金,形成推进旧村改造的合力

市农委、规划局等9个部门联合签发的《北京市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指导意见》和我区即将出台的《关于旧村改造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旧村改造试点阶段的用地、规划、建设、资金支持等都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力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

立以村民建房投资为主体,村集体投入基础设施为配套,财政投入为扶持的旧村改造投资机制。

目前,对于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及资金扶持较多,如山区搬迁政策、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引进社会资金促进山区综合开发的试点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这些政策和资金用于旧村改造,对旧村改造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同时,可结合我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利用“无害化”处理来包装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争取资金集中用于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四)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如规划、土地、环保、水利、林业等行政审批部门对旧村改造试点村逐村拟定出最简化的审批程序和所需要件,提供给试点村,由试点镇乡派专人到行政服务大厅旧村改造联络处办理相关手续,由行政大厅一站式审批,缩短审批周期。对“2+4”模式中的试点村,可以采取边干边审批,先干后补的办法,加快审批进度,快速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五)减免相关税费

建议由区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制定出相关政策,减免旧村改造过程中所需缴纳的各种地方财政收取的税费,如减免立项时交纳的市政费以及旧村改造审批过程中的相关收费。如果属经营性收费项目的要明确收费标准,对旧村改造试点村实行最低收费标准。

(六)对旧村改造试点村实行事前预审、事中监督

旧村改造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范围大,因此,要由土地、规划、建委、计委等部门联合对有改造积极性的村进行预审,符合条件的村才能确定为试点。同时,在试点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领导不力、进展缓慢或有违反要求、原则的试点村,由改造进度快的村替换,以确保旧村改造试点工作快速稳步推进。

(作者为怀柔区委农工委书记)

对农村旧村改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徐占明

近年来,怀柔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科学谋划、精心绘制了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发展,实现怀柔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怀柔区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规划建设比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村内道路狭窄弯曲,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村民的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已经成为困扰我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难题。为此,努力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已成为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大力推进怀柔区旧村改造的重要性

(一)实施旧村改造,可以置换出大量土地,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努力推进旧村改造工作,制定新的村庄建设规划,拆旧建新,既可满足农村新增人口对居住用地的需求,又可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节约置换出大量土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扩充空间。同时,通过多渠道盘活节约出的土地,提高闲置土地效益,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支撑。通过对我区284个行政村的调查,目前,全区农村户均宅基地为0.51亩,共有闲置土地2489.87亩。而现行政

策中,北京市规定农村宅基地面积为0.25亩。按现有村庄建设规模,据此标准计算,通过旧村改造,全区可节约出土地22187.88亩。通过充分利用并盘活这些土地,将大大缓解镇乡村二、三产业发展用地紧张的矛盾。

(二)实施旧村改造,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

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旧村改造的建设;只有富民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能支持旧村改造工作深入持久推进。通过旧村改造,村集体利用节约出的土地资源,结合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对吸引投资、消费、居住、旅游等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农民就业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我区的区域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区,依靠生态、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发展休闲旅游,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选择。对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现有民居进行改造,户户建家庭旅馆,使民居既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又成为生产资料。如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的官地村改造后,户均增加接待面积80平方米,全村日接待能力从原来的600人增长到1200人。户均年收入可达6.6万元。改造完成后全村预计年接待游客5.5万人,实现旅游接待收入385万元,比2004年的3.5万人、115万元分别增长57%和230%。据统计,仅在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官地村就接待旅游人数8400人次,旅游收入67.2万元,与2004年同期的接待人数3800人次、收入19万元相比分别增长121%、254%。

(三)实施旧村改造,能够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全面促进农民素

质的提高

旧村改造,绝不仅仅是建造外观漂亮、新潮的村民住宅。从形式上说,旧村改造还包括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配套及环境的改善,更深层次的旧村改造还包括农民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转变。旧村改造完成后,村内旧房拆除,村民全部入住新居;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垃圾、污水做到无害化处理和排放;新能源、新技术和节能设施的运用,都将使村庄环境整洁优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环境决定意识、决定行为方式。旧村改造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将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农民自觉地摒弃陈规陋习、迈向文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变“要我建新村”为“我要建新村”,主动投入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行列中去。

(四)实施旧村改造,有利于锻炼基层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的庞大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将会出现未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化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因此,推进旧村改造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一次全面的检验。通过这项工作,有利于我们发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有利于锤炼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和锻炼基层干部,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实现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二、怀柔区村庄的现状及旧村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区村庄的现状

据调查,我区284个行政村中,实际住户总数为85338户,人口219922人。从村庄规模上看:村庄规模偏低。全区住户在100户以下的村65个,占22.9%,100—300户的村145个,占51.1%,300户以上的村76个,占26%。自然村总数589个,其中住户在20户以下的l52个,占25.9%。从村庄居民点用地情况看:村庄居民点内企业用地、闲置地比例较高。全区居民点共用地67428.35亩,其中:住房用地43651.56亩,占64.7%;村民管理机构用地852.42亩,占1.3%;道路、绿地、学校、商业用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2869.6亩,占19.1%;企业用地(含旅游接待设施、其他等用地)7564.9亩,占11.2%;闲置地2489.87亩,占4%。从村民占有宅基地看:全区农村户均宅基地面积为0.51亩,大大超出规定的户均宅基地0.25亩的标准;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村民“一户多宅”和“二户一宅”现象。从基础设施方面看:绝大部分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生活垃圾采取填埋方式处理,污水以边沟或自行渗透排污;村内绿化美化户均约为8平方米;已进行改厕(无害化处理)的7900户,仅占住户数的9%。从村庄规划看:1995年以后,全区编制过村庄规划的有66个村,仅占23.2%,而这些规划编制没有与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相结合,既不完善又不合理,更不科学,已不适应目前和将来农村发展的需要。

(二)怀柔区旧村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我区自2004年正式启动官地村旧村改造市级试点工作以来,各镇乡村改造积极性较大,2005年年初14个镇乡申报旧村改造试点的村34个。通过对申报旧村改造试点的34个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收入水平等进行调查后,已确定市级试点村2个(驸马庄村、官地村);区级试点村4个(庙城村、七道梁村、四道穴村、庄户村),2个区级试点备选村(甘涧峪村、耿辛庄村)。同时,各镇乡根据实际情况也确定了镇乡级试点,形成“2+4+N”的三级试点模式。目前,官地村的改造工程已完成,其他试点村的改造工程也都有所成效。

三、怀柔区旧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我区绝大多数村庄特别是山区的村庄和农民,仍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住宅布局凌乱,“有新房无新屋”,“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缺乏、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乏力,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缺乏全区整体的村庄建设规划指导

由于旧村改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村庄居民点的布局、村庄规模大小、村庄人口聚集量与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效应等方面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办法不多,具体操作有很大难度。在我区现行村镇规划布局上,部分村庄建设起点较高,已初具规模。但在某些村,特

别是浅山区、山区村庄,规划编制较为落后,浪费土地资源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布局和建设形式同农村城市化整体风貌或农村山水景观、生产生活环境很不协调,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欠缺。

(三)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用于旧村改造的自有资金少,制约着旧村改造的推进步伐。

通过对庙城村、驸马庄村、北宅村等16个村的调查情况看,16个村可用于旧村改造的自有资金3023万元,平均每个村不到200万元。2005年初,各镇乡申报旧村改造试点的34个村中依靠村级实力自主完成改造的村极少,大部分村需要借助开发商的项目投资、搬迁工程款等外部资金来带动旧村改造。

(四)申报旧村改造试点存在盲目性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多数村民迫切需要他们的居住环境与生产环境相适应。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村干部对旧村改造积极性较高,85%以上的村干部和群众愿意通过旧村改造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旧村改造概念模糊不清,以为旧村改造就是政府投资,至于如何改造、改造资金的筹措及村级经济实力、农民收入水平、是否需要新占耕地等等问题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盲目地申报旧村改造。有少数镇乡、村在申报时避重就轻,隐瞒与现行政策规定不符的事实,造成后期各项工作十分被动。

(五)各部门审批手续繁杂,可能导致开工时间延缓

我区虽然在行政服务大厅建立了旧村改造联办机制,但由于旧村改造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因此在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仍然采取常规的程序和必备要件,一步步按部就班,这势必延长审批周期,直接影响旧村改造进度,使改造试点的预期目标难以按计划实现。

四、进一步推进怀柔区旧村改造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立足实际,加快旧村改造建设规划

搞好旧村改造,规划是关键。要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作为旧村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旧村改造需要立足区情,切合镇情、村情,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区各镇乡自身区位优势、功能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民俗旅游接待优势、新兴产业发展及村庄地理位置等,做好综合开发、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结合搬迁政策,将山区地理位置偏、生存条件差、自然资源少的村向镇乡政府、向公路主干线大村、自然村向主村、向平原村迁并进行规划。只有规划好,才能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村庄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才能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将来重复规划建设,从而节约资金,节省时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金和土地利用率。规划编制绝不能脱离目前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住宅状况,要合理规划、布局产业,促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为旧村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旧村改造模式

根据怀柔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村在实施旧村改造时应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各自特点的改造模式。

一是拆迁新建模式。对地处镇区边缘或村级经济基础较好且原有住房条件较差的村,以及规模较小的行政村、自然村、政策性搬迁村可通过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的方式,建设一批新型居住小区,以促进现代化新镇、新区、新村的形成。

二是整理改造模式。以规模调整后的行政村为依托,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对规模较大的村庄,采用部分保留、部分迁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其周围扩建新区,吸引周围自然村向新区迁移。

三是保留治理模式。以村庄环境建设为重点,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重点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使整体环境达到整齐、干净、美观。

以上“拆、改、留”的三种模式,要因村制宜,立足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严格控制在村庄占地范围内。

(三)用足政策,整合资金,形成推进旧村改造的合力

市农委、规划局等9个部门联合签发的《北京市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指导意见》和我区即将出台的《关于旧村改造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旧村改造试点阶段的用地、规划、建设、资金支持等都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力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

立以村民建房投资为主体,村集体投入基础设施为配套,财政投入为扶持的旧村改造投资机制。

目前,对于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及资金扶持较多,如山区搬迁政策、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引进社会资金促进山区综合开发的试点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这些政策和资金用于旧村改造,对旧村改造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同时,可结合我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利用“无害化”处理来包装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争取资金集中用于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四)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如规划、土地、环保、水利、林业等行政审批部门对旧村改造试点村逐村拟定出最简化的审批程序和所需要件,提供给试点村,由试点镇乡派专人到行政服务大厅旧村改造联络处办理相关手续,由行政大厅一站式审批,缩短审批周期。对“2+4”模式中的试点村,可以采取边干边审批,先干后补的办法,加快审批进度,快速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五)减免相关税费

建议由区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制定出相关政策,减免旧村改造过程中所需缴纳的各种地方财政收取的税费,如减免立项时交纳的市政费以及旧村改造审批过程中的相关收费。如果属经营性收费项目的要明确收费标准,对旧村改造试点村实行最低收费标准。

(六)对旧村改造试点村实行事前预审、事中监督

旧村改造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范围大,因此,要由土地、规划、建委、计委等部门联合对有改造积极性的村进行预审,符合条件的村才能确定为试点。同时,在试点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领导不力、进展缓慢或有违反要求、原则的试点村,由改造进度快的村替换,以确保旧村改造试点工作快速稳步推进。

(作者为怀柔区委农工委书记)


相关内容

  • 关于农村改造工程的调查报告
  •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今年4月初,我到相关乡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本次调研的重点是旧村改造工作。旧村改造是我县今年新开展的一项工作,我就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简单谈几点探索性的思考。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我县农民的生活水平 ...

  • 旧村改造典型经验材料
  • 我们##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国土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有40万人口,18个乡镇,473个行政村.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探明各类矿产资源22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56.18亿吨,白云岩储量42亿吨.耕地总面积54.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53万亩.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我县

  •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青岛和即墨两级党委.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改善农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举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下是笔者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开展方面所做的思考 ...

  • 村庄规划说明书
  • 环渚乡大钱村村庄建设规划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 2 第二章 现状概述..................................................... ...

  • 叶沪同志XX年上半年总结
  • “能为你解忧排难,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我下派驻乐清市乐成镇白沙村农村指导员工作时在《农村指导员联系卡》上的誓言。 xx年6月6日,我服从组织安排被下派到乐清市乐成镇白沙村担任农村指导员,在下派的一年时间里,我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心中时刻装着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和村里的集体事业,用满腔的热情和 ...

  • 农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 农九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概况 ... ...

  • 关于城中村改造之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备忘录
  • 关于城中村改造之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备忘录 一.城中村的含义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已经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但在土地权属.户籍等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农民聚居村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产权.规划.管理等原因,城中村已经成为城市中普遍的一个"毒瘤".依附城中村而衍生的 ...

  •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
  • 20xx年上半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半年来,我们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城建全体同仁及各办事处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按照年初确立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发展至上、乘势而上、项目跟上”的观念,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城 ...

  • 深圳城中村问题的思考
  • 第24卷第6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4No.6Nov.2007 2007年11月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深圳城中村问题的思考 罗清和,蔡腾飞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