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 儒家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理论界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儒家中"仁"、中庸之道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和积极影响,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仁;中庸之道;人本管理

1.“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

1.1 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仁”学思想首先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虽有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孔子把“仁”与家庭内的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子曰:“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体现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梯表现为兄弟之间的关爱。在仁的最初意义上,家庭里的孝梯是其根本体现。孟子进一步发挥“仁者爱人”的普遍性含义,提出“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主张天下一家,彼此相爱,并把仁爱之心推广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仁政”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仁”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代表理论,其主旨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韦恩·卡肖(Way·F·Cascio)认为:“自我成就的追求者们正在各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消遣、成功的意义以及人际关系的方面,改变旧的得失观。”人们变得更愿意承担义务,渴望与外界联系,以及在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感。工业革命时代的“重物”和“工具人”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以倾力挖掘,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关爱”特征,与儒学“仁者爱人”有着一定的类似和相通之处。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被管理对象的情感,管理者要民主、宽容,关心下属,平易近人,仁者爱人思想是实现“安人”原则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的需要和追求也趋向多元化。而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还是由人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重视、关心、爱护员工,用“仁爱”之心贴近员工的心灵,铸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深圳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十分注重儒家传统中的亲情关系,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吃文化”。由于公司平时各部门工作的个人化,难得相互沟通,华为人便采用“马拉松”式的饭会,或公司节假日集体聚餐,或轮流做庄,或互请,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可边吃边谈,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思想的融合、配合的默契、信息的共享。。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怨屈、牢骚可以得到舒解,企业上下相互信任,彼此体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这正是仁爱精神的具体运用。

1.2 “重民亲民”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儒家的“仁”学思想特别重视“重民爱民”,认为一个统治者,如果纵其所欲,“放于利而行”,则会遭到人民的怨恨和反对,因此要重民爱民。儒家重民思想是施行仁政的根本保证。凡为天下国家有九径,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亲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在九径当中,“修身”为手段,“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则通过修身培养起来的“仁心”去治理天下,在儒家看来,统治者有无“仁心”是国富民强的关键。

儒家“仁者爱人”、“重民亲民”思想对企业人本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本管理侧重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分难解忧,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以

赢得员工的尊敬和爱戴。某造船厂被兼并之后,原厂一位老工人突然病危,急需住院治疗,老工人的家人要求原厂厂长开一张支票治病,但厂里无钱,新合并后的厂长得知后,流着眼泪说:“老工人为我们干了几十年,如今有了病却不能治,这不是太绝情了吗?”他立即开了张支票送到老人家里,共支付十多万元的医药费。由此及彼,新厂长想到了其他500名离退休职工,把他们几年来未报销的医药费几十万元全部报帐,这件事在全厂上下引起极大震动,厂长如此心疼职工,职工怎能偷赖,怎能离开企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当年工效比合厂前一年提高了6倍,产品合格率从50%上升到99.8%。新厂长在谈及成功的奥秘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以仁义服天下,用儒家思想治厂”这一条。

以人为本的管理,其实际内容就是要求管理者树立“仁者爱人”的道德观,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如五羊—本田公司坚持把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公司十分关注员工的生活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筹资近亿元为员工购买家属宿舍,每年四月给员工加薪,员工生日时总经理送贺卡和慰问金,还兴建娱乐中心和健身场所,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体现“公司为大家,大家为公司”的精神。其次,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养,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还注重对员工精神情操、道德规范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再次,公司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每年招聘大量大学生,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99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利润I.5亿元,综合效益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前列。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企业,这是五羊—本田公司成功经验的总结。 近年来,我国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和部门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顾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不管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律拍卖。有些企业只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是完全可以走出困境的,却被某些地方领导当作“政绩工程”断送掉。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认为:“完整的经济发展的函数为F发展= f(C产权、t上地、I劳动、Z资本、J技术、f管理„„n),产权对一国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由私有化浪潮而带来的地下经济和寻租活动本身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也引起相关的社会问题。应该指出:绝大多数企业职工是爱岗敬业,富于奉献精神的,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对于国企领导而言,敬业需首先考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与儒家所宣扬的重民爱民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1.3 “克已复礼”与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

儒家把“仁”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一切美德的总称和评价的总标准。孔子把“克己”“复礼”作为实现仁的必由之路,十分强调“克己”修养工夫,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私欲的节制:“复礼”则包括了积极的伦理道德的建设,要求人的视、听、言、动要以礼为准绳,促使并监督道德主体走向社会化,遵循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重视正式规则的建构,强调企业章程、条例、规定、规则等企业制度的普遍约束力,从而以制度规范人,以纪律约

束人,使企业处于井然有序,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这与“克己复礼”在一定层面有相似之处。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使人、财、物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企业管理者象乐队指挥,而演秦一曲完美动听的乐章则依赖乐队成员的各司其责,分工协作,遵循乐曲本身的节奏和旋律。管理者既有杰出的指挥才能,又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建立BI ( Behavior Identity)即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管理者要注意自我省察、善于自律,具备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而对一个企业而言,必须用一系列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之处于井然有序、上下和谐的良好状态。 制度管理首先要求现代企业要确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精神,建立企业公民文化。把企业视为社会公民,把员工视为企业公民,建立公民型企业,公民型企业不仅仅是法人,本身还应具备公民意识、公民理念。如社区建设、思想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义务,企业要克服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盲目做法,就必须有所克制,明确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企业应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将利润的一部分为学校、落后地区和下岗职工提供技术和设备,并为改善环境作贡献,不但要治理好企业内部的小环境,而且注重周边社区环境的美化和清洁。企业应将这些应尽的职责作为制度来遵循,处处体现公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制度管理强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公司盈余是意味着对员工的解聘,这不仅严重打击下岗员工的士气,同时也对在岗员工产生永久的伤害。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工作动力,来源于企业对职工的制度忠实,如按量分配,奖励先进,维护正义,尚贤不从众,服理不畏强,设立制度保障等等。深圳华为公司制定《基本法》,充分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忠实意识,其中第五条是:“我们主张在顾客、员工和合作者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并力图使顾客满意,员工满意和合作者满意”。

再次,制度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利润分享制度。给予所有员工同样的个人发展机会,保障公正分配财富,分享生产资料,关注社会需要并兼顾权利和义务。这种制度给员工提供长期的财政保障,同时也增加对企业的认同。企业公民相互信任,作为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公司章程在企业中具有法制的意义,也是企业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每位企业公民依照公司章程与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公民权”的时限和权益,明确工作将使所有人受益,并根据章程确定企业的承诺。

企业制度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新概念,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形象定位,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员工作为企业公民的职责和义务。企业和员工的道德意识和法定责任通过公司章程体现出来,员工通过对制度的承诺和实践,达到管理的理想境界。这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培养“克己”的涵养功夫。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意识,认真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克己”还要求员工具有忧患意识,克服年龄大、学历低等方面的困难,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不断学习各项技能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与儒家思想

中要求每个人通过主观的自我修养,遵守统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终去领悟和实现全德之称的“仁”,有一定相通之处。

2.中庸之道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庸之道产生于2500年前,是儒家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民自觉的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圣,合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在前几年,中庸之道受到了很多批评,人们认为中庸之道是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在《礼记・中庸》中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它所强调的是执中而不走极端,追求一种和谐与平衡。遵循中庸之道并不意味着企业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中庸之道正是一种“穷则思变,变则通”思想的体现:当环境改变时,原本中庸的状态就可能变成一种极端状态,企业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企业需要随着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抓住消费生命周期,提供适合的服务和产品。

现代经济市场是丰富多彩的,市场的丰富性在于众多市场主体、客体的相互容纳、相辅相济。并行不悖。若是企业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拆台则不会有出路。如蒙牛集团在发展初期为了避免与同在内蒙古发展如日中天的伊利集团发生冲突,它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并且声称要“做内蒙古第二品牌”。蒙牛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存在就是合理”这一真理,闭伊利之锋芒,在学习中寻求发展,最终创造了史无前例的1947.31%的成长速度,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名飙升到现在的前5名之列。

中庸之道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重要,要能够在进退间保持自己的平衡。“打工皇帝”唐骏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深谙职业经理人的“NO.2”之道,进退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他能跟前任东家(都是全球首富或者中国首富)平和地分手,甚至还让其主动给他一顶荣誉桂冠,也能够借机铺垫、承上启下。让新东家跟着“沾光”,使得老板被公众视为新首富的“种子选手”。他的分寸感让人吃惊,似乎永远都举止得体,真正做到既不会功高盖主,也不让自己显得平庸被埋没。 结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儒家文化中仁之“爱人”“重民亲民”“克己复礼”以及中庸之道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然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我们采用儒家思想的时候,要进行批判地吸收。为了正确地利用儒家思想,一方面要尽可能发扬儒家思想的精华,同时必须关注二个维度,这就是管理层次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企业应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使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儒家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让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颜渊》 {2}《论语·雍也》 {3}《孟子·离篓上》 {4}《中庸》第十九章 {6}《论语·里仁》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 儒家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理论界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儒家中"仁"、中庸之道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和积极影响,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仁;中庸之道;人本管理

1.“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

1.1 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仁”学思想首先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虽有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孔子把“仁”与家庭内的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子曰:“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体现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梯表现为兄弟之间的关爱。在仁的最初意义上,家庭里的孝梯是其根本体现。孟子进一步发挥“仁者爱人”的普遍性含义,提出“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主张天下一家,彼此相爱,并把仁爱之心推广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仁政”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仁”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代表理论,其主旨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韦恩·卡肖(Way·F·Cascio)认为:“自我成就的追求者们正在各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消遣、成功的意义以及人际关系的方面,改变旧的得失观。”人们变得更愿意承担义务,渴望与外界联系,以及在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感。工业革命时代的“重物”和“工具人”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以倾力挖掘,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关爱”特征,与儒学“仁者爱人”有着一定的类似和相通之处。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被管理对象的情感,管理者要民主、宽容,关心下属,平易近人,仁者爱人思想是实现“安人”原则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的需要和追求也趋向多元化。而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还是由人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重视、关心、爱护员工,用“仁爱”之心贴近员工的心灵,铸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深圳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十分注重儒家传统中的亲情关系,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吃文化”。由于公司平时各部门工作的个人化,难得相互沟通,华为人便采用“马拉松”式的饭会,或公司节假日集体聚餐,或轮流做庄,或互请,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可边吃边谈,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思想的融合、配合的默契、信息的共享。。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怨屈、牢骚可以得到舒解,企业上下相互信任,彼此体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这正是仁爱精神的具体运用。

1.2 “重民亲民”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儒家的“仁”学思想特别重视“重民爱民”,认为一个统治者,如果纵其所欲,“放于利而行”,则会遭到人民的怨恨和反对,因此要重民爱民。儒家重民思想是施行仁政的根本保证。凡为天下国家有九径,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亲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在九径当中,“修身”为手段,“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则通过修身培养起来的“仁心”去治理天下,在儒家看来,统治者有无“仁心”是国富民强的关键。

儒家“仁者爱人”、“重民亲民”思想对企业人本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本管理侧重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分难解忧,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以

赢得员工的尊敬和爱戴。某造船厂被兼并之后,原厂一位老工人突然病危,急需住院治疗,老工人的家人要求原厂厂长开一张支票治病,但厂里无钱,新合并后的厂长得知后,流着眼泪说:“老工人为我们干了几十年,如今有了病却不能治,这不是太绝情了吗?”他立即开了张支票送到老人家里,共支付十多万元的医药费。由此及彼,新厂长想到了其他500名离退休职工,把他们几年来未报销的医药费几十万元全部报帐,这件事在全厂上下引起极大震动,厂长如此心疼职工,职工怎能偷赖,怎能离开企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当年工效比合厂前一年提高了6倍,产品合格率从50%上升到99.8%。新厂长在谈及成功的奥秘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以仁义服天下,用儒家思想治厂”这一条。

以人为本的管理,其实际内容就是要求管理者树立“仁者爱人”的道德观,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如五羊—本田公司坚持把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公司十分关注员工的生活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筹资近亿元为员工购买家属宿舍,每年四月给员工加薪,员工生日时总经理送贺卡和慰问金,还兴建娱乐中心和健身场所,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体现“公司为大家,大家为公司”的精神。其次,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养,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还注重对员工精神情操、道德规范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再次,公司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每年招聘大量大学生,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99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利润I.5亿元,综合效益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前列。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企业,这是五羊—本田公司成功经验的总结。 近年来,我国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和部门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顾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不管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律拍卖。有些企业只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是完全可以走出困境的,却被某些地方领导当作“政绩工程”断送掉。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认为:“完整的经济发展的函数为F发展= f(C产权、t上地、I劳动、Z资本、J技术、f管理„„n),产权对一国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由私有化浪潮而带来的地下经济和寻租活动本身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也引起相关的社会问题。应该指出:绝大多数企业职工是爱岗敬业,富于奉献精神的,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对于国企领导而言,敬业需首先考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与儒家所宣扬的重民爱民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1.3 “克已复礼”与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

儒家把“仁”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一切美德的总称和评价的总标准。孔子把“克己”“复礼”作为实现仁的必由之路,十分强调“克己”修养工夫,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私欲的节制:“复礼”则包括了积极的伦理道德的建设,要求人的视、听、言、动要以礼为准绳,促使并监督道德主体走向社会化,遵循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重视正式规则的建构,强调企业章程、条例、规定、规则等企业制度的普遍约束力,从而以制度规范人,以纪律约

束人,使企业处于井然有序,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这与“克己复礼”在一定层面有相似之处。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使人、财、物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企业管理者象乐队指挥,而演秦一曲完美动听的乐章则依赖乐队成员的各司其责,分工协作,遵循乐曲本身的节奏和旋律。管理者既有杰出的指挥才能,又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建立BI ( Behavior Identity)即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管理者要注意自我省察、善于自律,具备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而对一个企业而言,必须用一系列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之处于井然有序、上下和谐的良好状态。 制度管理首先要求现代企业要确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精神,建立企业公民文化。把企业视为社会公民,把员工视为企业公民,建立公民型企业,公民型企业不仅仅是法人,本身还应具备公民意识、公民理念。如社区建设、思想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义务,企业要克服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盲目做法,就必须有所克制,明确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企业应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将利润的一部分为学校、落后地区和下岗职工提供技术和设备,并为改善环境作贡献,不但要治理好企业内部的小环境,而且注重周边社区环境的美化和清洁。企业应将这些应尽的职责作为制度来遵循,处处体现公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制度管理强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公司盈余是意味着对员工的解聘,这不仅严重打击下岗员工的士气,同时也对在岗员工产生永久的伤害。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工作动力,来源于企业对职工的制度忠实,如按量分配,奖励先进,维护正义,尚贤不从众,服理不畏强,设立制度保障等等。深圳华为公司制定《基本法》,充分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忠实意识,其中第五条是:“我们主张在顾客、员工和合作者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并力图使顾客满意,员工满意和合作者满意”。

再次,制度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利润分享制度。给予所有员工同样的个人发展机会,保障公正分配财富,分享生产资料,关注社会需要并兼顾权利和义务。这种制度给员工提供长期的财政保障,同时也增加对企业的认同。企业公民相互信任,作为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公司章程在企业中具有法制的意义,也是企业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每位企业公民依照公司章程与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公民权”的时限和权益,明确工作将使所有人受益,并根据章程确定企业的承诺。

企业制度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新概念,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形象定位,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员工作为企业公民的职责和义务。企业和员工的道德意识和法定责任通过公司章程体现出来,员工通过对制度的承诺和实践,达到管理的理想境界。这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培养“克己”的涵养功夫。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意识,认真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克己”还要求员工具有忧患意识,克服年龄大、学历低等方面的困难,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不断学习各项技能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与儒家思想

中要求每个人通过主观的自我修养,遵守统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终去领悟和实现全德之称的“仁”,有一定相通之处。

2.中庸之道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庸之道产生于2500年前,是儒家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民自觉的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圣,合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在前几年,中庸之道受到了很多批评,人们认为中庸之道是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在《礼记・中庸》中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它所强调的是执中而不走极端,追求一种和谐与平衡。遵循中庸之道并不意味着企业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中庸之道正是一种“穷则思变,变则通”思想的体现:当环境改变时,原本中庸的状态就可能变成一种极端状态,企业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企业需要随着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抓住消费生命周期,提供适合的服务和产品。

现代经济市场是丰富多彩的,市场的丰富性在于众多市场主体、客体的相互容纳、相辅相济。并行不悖。若是企业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拆台则不会有出路。如蒙牛集团在发展初期为了避免与同在内蒙古发展如日中天的伊利集团发生冲突,它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并且声称要“做内蒙古第二品牌”。蒙牛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存在就是合理”这一真理,闭伊利之锋芒,在学习中寻求发展,最终创造了史无前例的1947.31%的成长速度,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名飙升到现在的前5名之列。

中庸之道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重要,要能够在进退间保持自己的平衡。“打工皇帝”唐骏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深谙职业经理人的“NO.2”之道,进退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他能跟前任东家(都是全球首富或者中国首富)平和地分手,甚至还让其主动给他一顶荣誉桂冠,也能够借机铺垫、承上启下。让新东家跟着“沾光”,使得老板被公众视为新首富的“种子选手”。他的分寸感让人吃惊,似乎永远都举止得体,真正做到既不会功高盖主,也不让自己显得平庸被埋没。 结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儒家文化中仁之“爱人”“重民亲民”“克己复礼”以及中庸之道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然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我们采用儒家思想的时候,要进行批判地吸收。为了正确地利用儒家思想,一方面要尽可能发扬儒家思想的精华,同时必须关注二个维度,这就是管理层次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企业应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使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儒家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让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颜渊》 {2}《论语·雍也》 {3}《孟子·离篓上》 {4}《中庸》第十九章 {6}《论语·里仁》


相关内容

  •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 摘 要 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经济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中的必然会灌输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企业的管理思想文化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各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

  •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风靡全球.人们发现,精神文化就像企业机体的神经中枢和潜意识,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企业竞争,实质上将是文化竞争. 长久以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和核心的传统文化,已牢固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心理,形成长盛不衰的传统美德.人格价值及品行 ...

  • 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启示意义
  • 试论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扬弃,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企业文化的母本.我们现在更多的,不是去考虑如何去修剪它的细枝末节,去顺应所谓的"新潮",而是要从"源头"的角度去更多地吸收和继承它的精华.一方面肯定其主 ...

  • 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 课 程 论 文 现代企业管理 姓 名: 郑 娟 学 号:[1**********]1 学科专业:2011级文秘专业 任课教师: 殷 朝 华 成 绩: 中 国 重 庆 2013年 12 月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阐述了四大名著与儒家思想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文化,并将当中所蕴含的管 ...

  • 浅谈中韩两国企业文化
  • 摘 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与韩国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韩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归结为韩国独特的企业文化.对于与韩国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的中国来说, 西方的经验可能是最优秀的, 但东方邻居一韩国的经验可能是更加适应的.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 存在着 ...

  •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作者: 班级: 学号: Email : 摘要: 本文分别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深入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可供当代企业管理借鉴的部分. ...

  • 儒家思想.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与儒商判定的关系
  • 摘  要:学术界对于儒商的判定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而企业从业者对儒商的判定也是差别很大.本文在回顾并总结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儒商,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多层次的儒商判定方法.本文提出的儒商判定方法是将儒商分为浅层次儒商.中层层次儒商和深层次儒商,然后分别总结其特点,并 ...

  •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小组成员:刘洁 陈裕花 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 ...

  • 儒家思想融入企业管理
  • 儒家思想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