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理概况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 7 7 万平方千米。本州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22. 74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南北长约3000公里,山脉纵贯列岛中央,短而湍急的河流注入周围大海。山地和丘陵地带占国土总面积的70%左右,人口集中在河流周围及沿岸平地等有限地带。火山多,地震更多。因为山多平地少,日本的隧道技术、农业技术、灌溉技术得以提高。日本火山总共约有80来座,最高峰富士山(3776米)也是火山,行政区有47个都道府县,下面分设市郡区町村。日本自然环境  由于褶皱和断层作用剧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长期侵蚀切割,地形显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四国和本州南部的山脉成东西走向,两者相汇于本州中部,称“中央山结“,为全国地势最高地区,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发发生在1707年,现在仍有喷气现象,其山体呈标准圆锥形,山顶终年积雪,有温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风景优美,日本人称之为“圣岳”。  平原仅占全国面积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区。全国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面积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内平原等。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地震频繁,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四次,有“地震国”之称。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震毁东京房屋的73%和横滨房屋的96%,死亡达15万人。和火山活动有关的是全国温泉遍布,共有温泉约1200处。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势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浓川最长,长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大,为16840平方千米。湖泊较多,但多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于高山上,滨海则有许多深度不大的泻湖。全国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构造湖,面积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岛四周临海,除东北部海岸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环绕,气候受到海洋的调节,形成较为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地区温和,降水也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绝大部分地区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沿海6--7月间阴雨连绵;冬季西北风由大陆经日本海吹来 天气寒冷,北部多降雪。日本南北延伸约2400千米,各地气候的差异很大,大致北纬35度以南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广大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位于中部的东京,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摄氏6 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九州南部的鹿儿岛,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摄氏7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在摄氏-6度以下,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为981毫米。每年8-10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往往造成灾害。日本气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终年均有降雨,特别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较多。日本的绝大部分工区属于温带,适宜水稻栽培。由于国土狭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长,所以南北气候完全不同。四季的特点春-树木花草同时开始披上新装。一到樱花盛开的时候。人们就切切实实地感到了春天的来临。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气压的影响,闷热的晴天较多。台风7月至10月间在菲律宾近海形成,由此产生的暴风雨给日本各地带来相当大的灾害。秋-树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黄色。冬-北方吹来的季节风,造成日本海方面持续的大雪和太平洋方面持续的干燥晴天。日本重要城市  东京:首都。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8 4 0 万,包括郊区人口为1 1 8 9 万多,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对外贸易多经横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 6 4 万。为大阪工业区的核心,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1 0 余座。名古屋:人口2 0 9 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  横滨:人口2 7 7 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1 /4 。 京都:人口1 4 8 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  神户:人口1 3 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3 /1 0 。工业以造船为主。  北九州:人口1 0 6 万。扼下关海峡,由门司、八幡、小仓、若松、户(火田)等市镇合并而成,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门司有海底隧道(长3 4 9 0 米)与对岸下关相通。  横须贺:人口4 2 万。位于东京湾西南岸的三浦半岛,扼东京湾口。工业以船舰制造为主,还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人口为1 6 2 万。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和印刷为主。城西3 5 千米的小樽为其外港。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了以海运为主的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拥有强大的船队,与世界各地有航线相通。横滨、神户、东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铁路全长为46000 多千米,其中电气化高速铁路2000 千米,主要铁路干线多分布在沿海一带。全国有公路为110 多万千米。现代化高速公路4900 千米。飞机--国内航空网连结各主要城市。铁道--日本铁道全长2万7千公里(本州与北海道、四国、九州之间由桥梁或海底隧道连结),是最方便、最有效而且安全的交通手段。JR网络联结了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大城市及游览地,私铁服务网络与JR平行或以辅助的形式运行。JR--自1872年新桥-横滨之间日本第一条铁道通车以来,114年间一直是日本铁道中心的JNR(日本国有铁道)于1987年4月衽民营化,分割为JR东日本、JR西日本等6家客运公司及货运铁道公司。新干线--以安全稳定高速大量运送旅客为目的,于1964年开始运营。现在运行有时速高达270公里的新干线,连结东京-大阪仅需2个半小时。私铁--现有132家铁道公司,与JR一起形成了全国的铁道网络系统地铁--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京都、札幌、福冈、仙台九个城市有地铁运行,是城市中最为可靠便宜的交通手段。公路和汽车--公路总长约112万公里,共有汽车5860万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公立和私立学校教育费用的比较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家庭担负的昂贵教育费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4月初,东京都教育厅公布了1998年家庭教育费用支出调查结果。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东京都内居住、有就学子女(3岁-22岁)的6500个家庭,其中有效回答数为1310个家庭(就学者人数为1958人),占问卷调查总数的17%。此次调查中的教育费用包括一次性交付的入学费、学费、公益金、文具用品费、塾或补习学校的学费、购买参考书的费用以及为掌握多种技能如学钢琴、练游泳等付出的学费。在教育费总额中,塾的学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调查结果来看,公立初中60%以上的学生课外到塾去学习,为升学做准备。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日本人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十四年间(幼儿园以两年为统计标准),公、私立学校的教育费用支出相差悬殊,即使在学校的选择上,采取公立和私立学校交叉的方式,所需的教育费用仍然很高,具体金额可通过下面的统计表来表示。  通过此表不难看出:十四年间一直在私立学校学校读书所需的费用是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的3倍。面对一笔为数不少的教育费用,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筹划呢?调查表明,41%的家庭通过精打细算缩减生活费用来解决,28%的家庭从银行储蓄存款中支出,18%的家庭以夫妇两人共同工作的收入或从加班费中支出。71%的家庭认为日本学校高昂的教育费已成为一种负担,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父母显得更加吃力,但是,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光明灿烂的美好前程,还是要咬牙挺下去。在日华人中有相当一部份人认为,去塾学习的孩子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去的,实则不然,塾分为进学塾和补习塾两种。日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制度有著天壤之别,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也根本不同。公立学校重视平等教育,私立学校则注重英才教育。有一个很形像的比喻说通往东大赤门的路是经过塾的训练和培养用金钱堆砌出来的,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说明了若要从一般的公立高中考上著名学府是相当不易的。许多工作和生活处于稳定状态的在日华人已充份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自己尚在读小学三四年级的子女送到一流的塾如日能研、四ッ谷大冢等,接受在公立小学里得不到的全面系统的大脑训练,通过竞争提高孩子的学习欲望。  日本历史、民族和语言  日本历史 日本列岛古代与亚西亚大陆联在一起,由于地核活动以及火山活动,后来与大陆脱离,大约在一万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地形。 原始时代(1万年前-3世纪) 人们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到3世纪,水稻栽培自亚洲大陆传入日本。 古代(4-12世纪) 引时大陆文化,巩固了做为国家的基础。身分高低分明。以水稻栽培为主,开始过定居的生活。是贵族和天皇掌握权力的时代。 中世(13-19世纪) 武士代替贵族掌握政权。16世纪中叶,基督都和枪炮传入日本。自17世纪开始,除极少数国家外,与大部分国家断绝了交往。17-19世纪是非常安定的时代。 近代(19世纪-战前) 受美国逼迫恢复了国际间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权。为了赶上各国,以工业为中心,对发展产业实行了奖励政策。但是,以1929年的世界恐慌为契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 现代1945年 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的攻击,战争宣告结束。日本乘高度经济成长的浪潮,渡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终于成长为经济大国。  中国同日本的历史交往 3--4世纪,日本成为统一的国家。古代日本同中国交往很多。十二世纪末叶,农业发达。 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以及水陆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并开展了对东南亚各地的海上贸易。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1894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侵占朝鲜半岛。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攫取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和在中国的特权。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20世纪50棧罚澳甏?/P> 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欧诸国,跃居世界前列。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1972年9月29日同我国建交。  日本民族来源 关于日本人的起源,有北方、中国、南亚、南方诸岛等种种说法,至今尚未解释清楚。据说是这些民族混血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日本列岛自1万年以前,就开始有人类居住。由日本人、阿伊努人及在日朝鲜、中国人构成。  日本语言 语言只有日语,但方言很多。东北、九州等地的方言很难懂。不过,完全可以用标准语进行沟通。文字使用汉字和假名。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自汉字派生而来。用片假名表示的主要是外来语。  日本传统体育和艺术 日本传统体育 相扑、柔道、剑道、射箭、空手道等。 日本传统艺术 歌舞伎、能三弦、琴等  歌舞伎(Kabuki) 歌舞伎是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的古典剧种,它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并在江户时代中期形成。歌舞伎中不用女演员,女角由叫做“女形”(Oyama)的男演员扮演。随着剧场的发展,舞台上使用了“转台”与舞台能从地下推上的设备,发展成出色的脚本与杰出的演技。以江户、大阪、京都三市为中心,作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而成为一种市民观赏的表演。题材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以古典与传说等为基础的历史小说,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世态剧、以舞蹈为主的歌舞表演。其宗旨是宣传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一般市民进行勤善惩恶的道德教育。而且,名演员的服装与道具等也成了人们追求的对象。根据传统,演员是受歧视的阶层,但是在江户时代,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是作为有名人物而对待。演员之家为世袭制,现在的市川座、尾上座、市村座等,就是保持父子代代歌舞伎演员相继的。  花道--插花(kebana) “生花”始于16世纪的插花艺术。它是把中世纪僧侣向佛像供花这一仪式吸收到平民生活而形成的。插花和茗茶一起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广为普及。花道有各种流派,均确立有宗主、宗师、弟子的等级制度,形成了最古老的和富有传统的社会模式。  茶道 茶是中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的饮料。日本茶不经发酵,让其自然干燥即成。研成粉末的茶称为“末茶”。从室町时代起就流行喝末茶的各种礼仪和方法,不仅茶室和茶杯十分考究,品茶的设施和工具也颇有艺术性。日本居民 12496万,城市人口占76%。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多数密集于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人口稀少地区为北海道、山阴和四国部分地区,除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外,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大多数居民信神道和佛教。日语为国语,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语。外侨以朝鲜人和华侨为多。  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日本人一般不采取与他人相差太远的行动。日本人一旦几个人聚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按年龄、社会地位排出相互间的顺序,并影响自己的行动。需要发言或行动时,日本人会考虑到对方的情绪、立场、因此不会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对是与否的表示暧昧。即使是说一个设想,也要先做一段很长很长的理由说明,以免刺激对方。日本人几乎都认为自己属于中流阶层。  弹子房(Pachinko) “Pachinko”是一种用作游戏的机器,在一个立式的带有许多小孔的盒子里,游戏者拨动右下方的扳手,弹击直径1公分左右的铁球,如果铁球顺利进入某一个孔洞,便会滚出十几个小球,小球多到一定数量便可换取金钱。目前,日本热衷于打Pachinko的人很多。  重要节日  1月1日 元旦,是新的一年中最初的一天,也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幸运、幸福,和拟定这一年的计划的日子,这一天也到神社或附近的寺庙去做第一次的参拜。  1月15日 成人节。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  2月11日 建国纪念日。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中的记载,这一天是为了要追忆当初建国不易,以及培养爱国情操,而以此为宗旨,于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国内,目前仍有人反对所谓的“建国纪念日”。  3月21日 春分之日。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3日 宪法纪念日。是为了纪念1947年5月3日的现行宪法制定之日。  5月5日 孩童节。本来是庆祝男孩的端午节,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 敬老日。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  9月23日 秋分日。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10月10日 体育节。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这是接近体育、认识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补定。  11月3日 文化节。为纪念1946年11月3日颁布日本现行宪法,并以培养尊重文化的意识而制定的节日。  11月23日 劳动感谢日。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为了表示对收获的谢意,重新广泛认识劳动的喜悦,而以此制定了以感谢劳动为宗旨的节日。  国庆日12月23日。 樱花节3-4月。 与我国建交日:1972年9月29日。  货币:日元。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9小时;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名释义:日出之国。 誉称:樱花之国(樱花有300 多个品种)、火山地震之邦(有200 多座火山,活火山占1/4 )。  民俗:传统服装为和服。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 7 7 万平方千米。本州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22. 74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南北长约3000公里,山脉纵贯列岛中央,短而湍急的河流注入周围大海。山地和丘陵地带占国土总面积的70%左右,人口集中在河流周围及沿岸平地等有限地带。火山多,地震更多。因为山多平地少,日本的隧道技术、农业技术、灌溉技术得以提高。日本火山总共约有80来座,最高峰富士山(3776米)也是火山,行政区有47个都道府县,下面分设市郡区町村。日本自然环境  由于褶皱和断层作用剧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长期侵蚀切割,地形显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四国和本州南部的山脉成东西走向,两者相汇于本州中部,称“中央山结“,为全国地势最高地区,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发发生在1707年,现在仍有喷气现象,其山体呈标准圆锥形,山顶终年积雪,有温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风景优美,日本人称之为“圣岳”。  平原仅占全国面积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区。全国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面积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内平原等。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地震频繁,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四次,有“地震国”之称。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震毁东京房屋的73%和横滨房屋的96%,死亡达15万人。和火山活动有关的是全国温泉遍布,共有温泉约1200处。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势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浓川最长,长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大,为16840平方千米。湖泊较多,但多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于高山上,滨海则有许多深度不大的泻湖。全国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构造湖,面积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岛四周临海,除东北部海岸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环绕,气候受到海洋的调节,形成较为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地区温和,降水也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绝大部分地区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沿海6--7月间阴雨连绵;冬季西北风由大陆经日本海吹来 天气寒冷,北部多降雪。日本南北延伸约2400千米,各地气候的差异很大,大致北纬35度以南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广大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位于中部的东京,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摄氏6 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九州南部的鹿儿岛,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摄氏7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在摄氏-6度以下,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为981毫米。每年8-10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往往造成灾害。日本气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终年均有降雨,特别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较多。日本的绝大部分工区属于温带,适宜水稻栽培。由于国土狭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长,所以南北气候完全不同。四季的特点春-树木花草同时开始披上新装。一到樱花盛开的时候。人们就切切实实地感到了春天的来临。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气压的影响,闷热的晴天较多。台风7月至10月间在菲律宾近海形成,由此产生的暴风雨给日本各地带来相当大的灾害。秋-树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黄色。冬-北方吹来的季节风,造成日本海方面持续的大雪和太平洋方面持续的干燥晴天。日本重要城市  东京:首都。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8 4 0 万,包括郊区人口为1 1 8 9 万多,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对外贸易多经横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 6 4 万。为大阪工业区的核心,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1 0 余座。名古屋:人口2 0 9 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  横滨:人口2 7 7 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1 /4 。 京都:人口1 4 8 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  神户:人口1 3 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3 /1 0 。工业以造船为主。  北九州:人口1 0 6 万。扼下关海峡,由门司、八幡、小仓、若松、户(火田)等市镇合并而成,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门司有海底隧道(长3 4 9 0 米)与对岸下关相通。  横须贺:人口4 2 万。位于东京湾西南岸的三浦半岛,扼东京湾口。工业以船舰制造为主,还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人口为1 6 2 万。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和印刷为主。城西3 5 千米的小樽为其外港。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了以海运为主的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拥有强大的船队,与世界各地有航线相通。横滨、神户、东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铁路全长为46000 多千米,其中电气化高速铁路2000 千米,主要铁路干线多分布在沿海一带。全国有公路为110 多万千米。现代化高速公路4900 千米。飞机--国内航空网连结各主要城市。铁道--日本铁道全长2万7千公里(本州与北海道、四国、九州之间由桥梁或海底隧道连结),是最方便、最有效而且安全的交通手段。JR网络联结了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大城市及游览地,私铁服务网络与JR平行或以辅助的形式运行。JR--自1872年新桥-横滨之间日本第一条铁道通车以来,114年间一直是日本铁道中心的JNR(日本国有铁道)于1987年4月衽民营化,分割为JR东日本、JR西日本等6家客运公司及货运铁道公司。新干线--以安全稳定高速大量运送旅客为目的,于1964年开始运营。现在运行有时速高达270公里的新干线,连结东京-大阪仅需2个半小时。私铁--现有132家铁道公司,与JR一起形成了全国的铁道网络系统地铁--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京都、札幌、福冈、仙台九个城市有地铁运行,是城市中最为可靠便宜的交通手段。公路和汽车--公路总长约112万公里,共有汽车5860万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公立和私立学校教育费用的比较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家庭担负的昂贵教育费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4月初,东京都教育厅公布了1998年家庭教育费用支出调查结果。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东京都内居住、有就学子女(3岁-22岁)的6500个家庭,其中有效回答数为1310个家庭(就学者人数为1958人),占问卷调查总数的17%。此次调查中的教育费用包括一次性交付的入学费、学费、公益金、文具用品费、塾或补习学校的学费、购买参考书的费用以及为掌握多种技能如学钢琴、练游泳等付出的学费。在教育费总额中,塾的学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调查结果来看,公立初中60%以上的学生课外到塾去学习,为升学做准备。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日本人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十四年间(幼儿园以两年为统计标准),公、私立学校的教育费用支出相差悬殊,即使在学校的选择上,采取公立和私立学校交叉的方式,所需的教育费用仍然很高,具体金额可通过下面的统计表来表示。  通过此表不难看出:十四年间一直在私立学校学校读书所需的费用是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的3倍。面对一笔为数不少的教育费用,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筹划呢?调查表明,41%的家庭通过精打细算缩减生活费用来解决,28%的家庭从银行储蓄存款中支出,18%的家庭以夫妇两人共同工作的收入或从加班费中支出。71%的家庭认为日本学校高昂的教育费已成为一种负担,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父母显得更加吃力,但是,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光明灿烂的美好前程,还是要咬牙挺下去。在日华人中有相当一部份人认为,去塾学习的孩子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去的,实则不然,塾分为进学塾和补习塾两种。日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制度有著天壤之别,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也根本不同。公立学校重视平等教育,私立学校则注重英才教育。有一个很形像的比喻说通往东大赤门的路是经过塾的训练和培养用金钱堆砌出来的,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说明了若要从一般的公立高中考上著名学府是相当不易的。许多工作和生活处于稳定状态的在日华人已充份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自己尚在读小学三四年级的子女送到一流的塾如日能研、四ッ谷大冢等,接受在公立小学里得不到的全面系统的大脑训练,通过竞争提高孩子的学习欲望。  日本历史、民族和语言  日本历史 日本列岛古代与亚西亚大陆联在一起,由于地核活动以及火山活动,后来与大陆脱离,大约在一万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地形。 原始时代(1万年前-3世纪) 人们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到3世纪,水稻栽培自亚洲大陆传入日本。 古代(4-12世纪) 引时大陆文化,巩固了做为国家的基础。身分高低分明。以水稻栽培为主,开始过定居的生活。是贵族和天皇掌握权力的时代。 中世(13-19世纪) 武士代替贵族掌握政权。16世纪中叶,基督都和枪炮传入日本。自17世纪开始,除极少数国家外,与大部分国家断绝了交往。17-19世纪是非常安定的时代。 近代(19世纪-战前) 受美国逼迫恢复了国际间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权。为了赶上各国,以工业为中心,对发展产业实行了奖励政策。但是,以1929年的世界恐慌为契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 现代1945年 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的攻击,战争宣告结束。日本乘高度经济成长的浪潮,渡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终于成长为经济大国。  中国同日本的历史交往 3--4世纪,日本成为统一的国家。古代日本同中国交往很多。十二世纪末叶,农业发达。 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以及水陆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并开展了对东南亚各地的海上贸易。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1894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侵占朝鲜半岛。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攫取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和在中国的特权。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20世纪50棧罚澳甏?/P> 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欧诸国,跃居世界前列。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1972年9月29日同我国建交。  日本民族来源 关于日本人的起源,有北方、中国、南亚、南方诸岛等种种说法,至今尚未解释清楚。据说是这些民族混血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日本列岛自1万年以前,就开始有人类居住。由日本人、阿伊努人及在日朝鲜、中国人构成。  日本语言 语言只有日语,但方言很多。东北、九州等地的方言很难懂。不过,完全可以用标准语进行沟通。文字使用汉字和假名。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自汉字派生而来。用片假名表示的主要是外来语。  日本传统体育和艺术 日本传统体育 相扑、柔道、剑道、射箭、空手道等。 日本传统艺术 歌舞伎、能三弦、琴等  歌舞伎(Kabuki) 歌舞伎是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的古典剧种,它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并在江户时代中期形成。歌舞伎中不用女演员,女角由叫做“女形”(Oyama)的男演员扮演。随着剧场的发展,舞台上使用了“转台”与舞台能从地下推上的设备,发展成出色的脚本与杰出的演技。以江户、大阪、京都三市为中心,作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而成为一种市民观赏的表演。题材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以古典与传说等为基础的历史小说,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世态剧、以舞蹈为主的歌舞表演。其宗旨是宣传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一般市民进行勤善惩恶的道德教育。而且,名演员的服装与道具等也成了人们追求的对象。根据传统,演员是受歧视的阶层,但是在江户时代,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是作为有名人物而对待。演员之家为世袭制,现在的市川座、尾上座、市村座等,就是保持父子代代歌舞伎演员相继的。  花道--插花(kebana) “生花”始于16世纪的插花艺术。它是把中世纪僧侣向佛像供花这一仪式吸收到平民生活而形成的。插花和茗茶一起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广为普及。花道有各种流派,均确立有宗主、宗师、弟子的等级制度,形成了最古老的和富有传统的社会模式。  茶道 茶是中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的饮料。日本茶不经发酵,让其自然干燥即成。研成粉末的茶称为“末茶”。从室町时代起就流行喝末茶的各种礼仪和方法,不仅茶室和茶杯十分考究,品茶的设施和工具也颇有艺术性。日本居民 12496万,城市人口占76%。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多数密集于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人口稀少地区为北海道、山阴和四国部分地区,除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外,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大多数居民信神道和佛教。日语为国语,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语。外侨以朝鲜人和华侨为多。  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日本人一般不采取与他人相差太远的行动。日本人一旦几个人聚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按年龄、社会地位排出相互间的顺序,并影响自己的行动。需要发言或行动时,日本人会考虑到对方的情绪、立场、因此不会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对是与否的表示暧昧。即使是说一个设想,也要先做一段很长很长的理由说明,以免刺激对方。日本人几乎都认为自己属于中流阶层。  弹子房(Pachinko) “Pachinko”是一种用作游戏的机器,在一个立式的带有许多小孔的盒子里,游戏者拨动右下方的扳手,弹击直径1公分左右的铁球,如果铁球顺利进入某一个孔洞,便会滚出十几个小球,小球多到一定数量便可换取金钱。目前,日本热衷于打Pachinko的人很多。  重要节日  1月1日 元旦,是新的一年中最初的一天,也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幸运、幸福,和拟定这一年的计划的日子,这一天也到神社或附近的寺庙去做第一次的参拜。  1月15日 成人节。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  2月11日 建国纪念日。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中的记载,这一天是为了要追忆当初建国不易,以及培养爱国情操,而以此为宗旨,于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国内,目前仍有人反对所谓的“建国纪念日”。  3月21日 春分之日。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3日 宪法纪念日。是为了纪念1947年5月3日的现行宪法制定之日。  5月5日 孩童节。本来是庆祝男孩的端午节,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 敬老日。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  9月23日 秋分日。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10月10日 体育节。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这是接近体育、认识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补定。  11月3日 文化节。为纪念1946年11月3日颁布日本现行宪法,并以培养尊重文化的意识而制定的节日。  11月23日 劳动感谢日。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为了表示对收获的谢意,重新广泛认识劳动的喜悦,而以此制定了以感谢劳动为宗旨的节日。  国庆日12月23日。 樱花节3-4月。 与我国建交日:1972年9月29日。  货币:日元。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9小时;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名释义:日出之国。 誉称:樱花之国(樱花有300 多个品种)、火山地震之邦(有200 多座火山,活火山占1/4 )。  民俗:传统服装为和服。


相关内容

  • 世界地理作业5日本(自然地理概况)
  • 世界地理 作业5(日本1自然地理概况) D.东海 1. 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2. 如下图,表示日本海的是 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 ...

  • 世界地理概况.东亚和日本-学生用
  •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区域综合分析法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全球.国家.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经济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 ...

  • 日本国概况
  •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日语(专)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由日本地理.日本 社会和日本历史三部分组成,是学习日本文化的主要课程.课程的知识性强.涉及面广,既 是一门了解日本国家概况必不可少的学习教程,同时又是一门帮助 ...

  •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

  • 世界地理学案1海陆概况
  • 世界地理学案(1):海陆分布概况 学习目标: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重要的海.海峡.半岛.岛屿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一.世界海陆分布 1.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 ,29%为 .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 ...

  • 初一地理下教学计划2013.2
  •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 初一地理教学计划 贾戈学校 制订人:孙建霞 教导主任签字 2015年3月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结合班级学生情况,结合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期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

  • 世界区域地理填图
  • 世界陆地和海洋 编写人:高三地理教研组 编写时间:2015年11月1日 审核人:高三地理教研组 世界陆地与海洋 世界大洲大洋与版块位置关系图 编写人:高三地理教研组 编写时间:2015年11月1日 审核人:高三地理教研组 世界气候 编写人:高三地理教研组 编写时间:2015年11月1日 审核人:高三 ...

  •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陆 和 海 和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沧海桑田 发现过程 海陆变迁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

  • 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 1.1自然地理概况 能源是支撑现代人类活动的动力来源,假如没有了能源人类的各项活动都会陷 入瘫痪状态.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08 年底,世界人口总数从22.5 亿迅速增长到65 亿,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快速攀升,地球上的化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