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判断题(二)

同学们对对答案看看自己昨天做的对不对,叙述错误的是:1、2、4、8、9、11、13、14、17、18、19、20、21、22、24、28、31、32、33、37、39、40、41、44、46、48、50。

今天的50个题已经出炉,老规矩,答案在明天的文章里,同学们继续努力哦。

51.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5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53.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5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55.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6.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5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5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9.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60.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6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的长链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62.每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定的,其中蕴含了遗传信息,从而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特性。

63.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c)/(t g)=0.25,(a t)/(g c)=0.25,则同样是这两个比例在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为4与0.25,在整个dna分子中是1与0.25。

64.一条含有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为2n-2。

65.基因是有遗传效果的dna片段,基因对性状的决定都是通过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实现的。

6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67.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数为n,则由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数等于n,由其翻译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数目等于n/3。

68.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69.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

70.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71.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存在特异性差异,但trna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72.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73.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74.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7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76.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77.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7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79.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8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81.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82.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杆抗病品种。类似地,用白色长毛(aabb)与黑色短毛(aabb)的兔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从f2开始,在每一代中选择黑色长毛(aab-)雌雄兔进行交配,选择出纯种的黑色长毛兔新品种。

83.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84.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7。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85.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现将该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由此可推知,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8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87.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88.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8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90.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91.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92.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93.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94.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9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96.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9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面进行了证明。

98.把培养在轻氮(14n)中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又分裂一次,此时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是1/2轻氮型,1/2中间型。

99.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100.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一个正在分裂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转录与翻译过程;在一个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同学们对对答案看看自己昨天做的对不对,叙述错误的是:1、2、4、8、9、11、13、14、17、18、19、20、21、22、24、28、31、32、33、37、39、40、41、44、46、48、50。

今天的50个题已经出炉,老规矩,答案在明天的文章里,同学们继续努力哦。

51.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5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53.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5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55.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6.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5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5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9.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60.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6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的长链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62.每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定的,其中蕴含了遗传信息,从而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特性。

63.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c)/(t g)=0.25,(a t)/(g c)=0.25,则同样是这两个比例在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为4与0.25,在整个dna分子中是1与0.25。

64.一条含有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为2n-2。

65.基因是有遗传效果的dna片段,基因对性状的决定都是通过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实现的。

6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67.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数为n,则由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数等于n,由其翻译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数目等于n/3。

68.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69.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

70.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71.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存在特异性差异,但trna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72.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73.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74.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7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76.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77.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7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79.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8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81.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82.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杆抗病品种。类似地,用白色长毛(aabb)与黑色短毛(aabb)的兔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从f2开始,在每一代中选择黑色长毛(aab-)雌雄兔进行交配,选择出纯种的黑色长毛兔新品种。

83.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84.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7。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85.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现将该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由此可推知,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8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87.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88.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8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90.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91.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92.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93.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94.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9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96.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9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面进行了证明。

98.把培养在轻氮(14n)中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又分裂一次,此时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是1/2轻氮型,1/2中间型。

99.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100.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一个正在分裂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转录与翻译过程;在一个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相关内容

  •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 作者:刘鑫 教育科学论坛 2012年01期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 ...

  • 第二章高中地理会考经典
  • 山东省二00七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9.右图为某海域表层水温分布图,图中①②两处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则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 B .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 .①②都是暖流 26.(8分)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记一则:" ...

  • 2014高中地理复习:地理计算题经典题型汇总(区时.地方时计算不好的同学多看看)
  •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1.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而使得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上要比西边的地区时间要早,故东早西晚是计算区时和地方时的关键思想,计算原理公式是:东加西减.其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要了解区时和地方时的差值比.区时--两地每相差一个时区,区 ...

  •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
  •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 孙国防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是对高中生物知识的高度概括,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 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归纳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1. 细胞的增殖 [经典模型] 1.1间期表示 1.2 有丝分裂中各时期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 ...

  • 2010届江苏四星级名校高考语文经典模拟试卷(四) --预览预览
  •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数学   高中语文   高中英语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全部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

  • 高中物理学生物学史总结
  •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 ...

  • 刍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刍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于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实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实验 高考 探究 能力 各国的中学生物课大都极为重视实验教 ...

  • 2016级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计划
  • 同官高级中学2016级高考生物学科 第二轮复习计划 二轮复习是使知识系统化并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这是一个由知识的点到形成知识的线.网的过程,是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它既是对一轮教学复习成果的巩固,又是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深化.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月中旬-四月底 (二)二轮 ...

  • 2016年起福建省高考使用全国卷
  • 2016年起福建省高考使用全国卷 2015年起高考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016年起,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高考全国卷. 2004年我省开始自行命题,特别是2009年实行全科自行命题以来,高考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我省自行命题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