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实验方案

如何撰写实验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也可以说是选题)

主要从为什么要搞这个课题谈起,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也可以从学校、区、市、省乃至全国范围里。最好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已取得的成果和水平,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还存在的问题,把握研究的价值和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有所创造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走在该领域的前沿。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可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课题来进行实验。如:在一个班中挑选几个中下生做追踪调查的研究,从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或为中下生的原因,以便制定对案,然后再追踪看是否有效。课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着重写为什么要搞这项研究,及搞这项研究的意义。

二 理论依据

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理论等。

三 实验的假设

在课题确定时,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说”,“假说”是在已有经验、事实基础上,以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理论、媒体理论等)为依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某些尚未认识的事物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等作出假定性的推测。当然,这种假说是在科学依据下作出的。例如,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据此,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 实验的变量

实验是按一定的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对象施加可操纵的影响,观察其变化,以此推断这些影响与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变化的“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学时间、教学能力、学生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这些可变化的“因素”统一称为“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有:

1 自变量。即实验者加于实验对象的实验因子,由实验者操纵,以了解它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要验证用某种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中的自变量即为该教学模式。自变量也有可能有多个。如网络氛围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自变量即有二个,一个是创设网络氛围,另一个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 因变量。即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关系的结果变量,它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验证用某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实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为因变量。

3 无关变量,及影响实验结果但又不是自变量的一切变量。如前面提到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组织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个人学习方法或方式、家庭学习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在实验中,它们都是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就无法判断因变量(学生自学能力)是由自变量(教学模式)引起的,还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因此,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在写实验方案时,除了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外,最好能把自变量具体操作也写出来,如:构建模式的研究,第一步要说明该模式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然后再把模式结构图画出来,最后进一步对该模式的每个环节进行说明。同时如何控制干扰变量也要写出来。

五 实验的目标

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除了因变量外,教师水平的提高,实验报告、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都可以是所达到的目标。

六 实验研究方法

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人获得足够的信息可重复进行同样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它包括:1对象和抽样方法,包括年龄、年级、选择的方法和理由、取样方法,实验对象数。2研究材料和工具,包括仪器设备(如计算机单机还是网络)、软件及其来源。量表(智力、个性、学业成就测验等)应说明信度和效度,适用范围(如是从何引用的,是否权威人士制定的),但我们现在的实验有些项目难以准确量化和有现成的量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相关学科特点,确定测量指标,精心设计测量量表。如是自编则应说明编制方法。 研究方法还应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计算机处理,常规的统计计量方法等。 七实验检测的项目

教育实验要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方法是通过操纵实验变量,按照实验设计在实验中获取各种实验结果。要通过设控制组、前测、后测等获取实验数据。我们的研究需要收集什么数据,在实验方案中都要有所表述,如前面提到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就要收集实验前后学生自学能力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的,在方案中都要写出来。检测的项目、工具、方法,次数和插入点等都最好写在方案中,以便于操作。 最后实验的时间和参加的人员,实验人员的分工,聘请的专家等都要写在方案上。

如何撰写实验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也可以说是选题)

主要从为什么要搞这个课题谈起,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也可以从学校、区、市、省乃至全国范围里。最好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已取得的成果和水平,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还存在的问题,把握研究的价值和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有所创造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走在该领域的前沿。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可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课题来进行实验。如:在一个班中挑选几个中下生做追踪调查的研究,从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或为中下生的原因,以便制定对案,然后再追踪看是否有效。课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着重写为什么要搞这项研究,及搞这项研究的意义。

二 理论依据

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理论等。

三 实验的假设

在课题确定时,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说”,“假说”是在已有经验、事实基础上,以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理论、媒体理论等)为依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某些尚未认识的事物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等作出假定性的推测。当然,这种假说是在科学依据下作出的。例如,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据此,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 实验的变量

实验是按一定的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对象施加可操纵的影响,观察其变化,以此推断这些影响与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变化的“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学时间、教学能力、学生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这些可变化的“因素”统一称为“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有:

1 自变量。即实验者加于实验对象的实验因子,由实验者操纵,以了解它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要验证用某种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中的自变量即为该教学模式。自变量也有可能有多个。如网络氛围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自变量即有二个,一个是创设网络氛围,另一个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 因变量。即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关系的结果变量,它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验证用某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实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为因变量。

3 无关变量,及影响实验结果但又不是自变量的一切变量。如前面提到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组织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个人学习方法或方式、家庭学习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在实验中,它们都是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就无法判断因变量(学生自学能力)是由自变量(教学模式)引起的,还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因此,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在写实验方案时,除了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外,最好能把自变量具体操作也写出来,如:构建模式的研究,第一步要说明该模式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然后再把模式结构图画出来,最后进一步对该模式的每个环节进行说明。同时如何控制干扰变量也要写出来。

五 实验的目标

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除了因变量外,教师水平的提高,实验报告、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都可以是所达到的目标。

六 实验研究方法

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人获得足够的信息可重复进行同样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它包括:1对象和抽样方法,包括年龄、年级、选择的方法和理由、取样方法,实验对象数。2研究材料和工具,包括仪器设备(如计算机单机还是网络)、软件及其来源。量表(智力、个性、学业成就测验等)应说明信度和效度,适用范围(如是从何引用的,是否权威人士制定的),但我们现在的实验有些项目难以准确量化和有现成的量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相关学科特点,确定测量指标,精心设计测量量表。如是自编则应说明编制方法。 研究方法还应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计算机处理,常规的统计计量方法等。 七实验检测的项目

教育实验要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方法是通过操纵实验变量,按照实验设计在实验中获取各种实验结果。要通过设控制组、前测、后测等获取实验数据。我们的研究需要收集什么数据,在实验方案中都要有所表述,如前面提到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就要收集实验前后学生自学能力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的,在方案中都要写出来。检测的项目、工具、方法,次数和插入点等都最好写在方案中,以便于操作。 最后实验的时间和参加的人员,实验人员的分工,聘请的专家等都要写在方案上。


相关内容

  • 如何撰写教育实验方案
  • 如何撰写教育实验.行动研究方案 制定一个水平较高的教育实验.行动研究方案(以下简称研究方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方案的体例格式和方案的研究思想.设计.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里就制定方案的内容和格式谈谈几个有关问题. 一.教育实验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 1. ...

  • 课题研究培训材料
  • 课题研究培训材料 主讲人:卢征平 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 工作.后续工作包括: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第一讲 怎样撰写研究方案 在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中,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结题报 告,是课题研究准备阶段与总结阶段的两件大事.我通过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谈谈我自 ...

  •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附案例)
  •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附案例)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 ...

  • 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
  • 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大力提倡开展课题研究 1.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指的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发展史?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标 ...

  • 电子商务实训心得
  • 实训目的: 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能够学以致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训要求: 所有学生不准无故旷课,做好分组的实验内容,认真完成每个实验的作业,不准课上做与实验无关的事,自觉维护课堂纪律,保护好机房与课室的设 ...

  •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 ...

  • 阶段性研究报告
  • 阶段性研究报告 (执笔人 陈爱萍) <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模式研究>是由会宁四中语文组陈爱萍同志负责,姚永强.孙海彪.李继周等十多位同志共同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根据研究内容,划分任务,分工负责.其次,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有 ...

  • 中学教师现状及课题选题调研报告
  •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两年的新校,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学历素质优秀.学校周边均为成熟小区或新建的高档住宅小区,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及广大群众对"好上学,上好学"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虽建校不长,但拥有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 ...

  • 课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 一、 课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课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