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承诺

  有一点却几乎是肯定的:就是关掉核电之后也许真的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危害,但由此而产生的能源替代过程所衍生的二氧化碳及环境破坏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美国犹他州一年一度举办的圣丹斯(Sundance)独立制片电影节上,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出品的《潘多拉的承诺》(Pandora's Promise)获得了最广泛的争论和非议,因为这部纪录片几乎用不可能再颠覆的拍摄手法,记录了几位最激进最知名的环保主义专家,是如何的从极端的激进反对,冒着生涯与名誉的风险,站出来重新为核电发展背书。   潘多拉打开了魔盒,承诺一切都未改变。   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民众对核电站安全的恐惧继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后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在2011年,几乎所有的环保主义者都认定:核电是一项危险的行业,它会导致更多的疾病和死亡,意味着更糟糕的环境破坏和伤害。   当时,核电发电量占美国全部发电量的近五分之一,占德国全部发电量的近四分之一,而在中国,仅占不到2%。可是在福岛事件两年后,人们却突然发现,弃核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可以确保环境更安全更美好,至少在目前的阶段不是。在德国,政治家们宣布2022年核电发电将为零,且不会对供电安全造成影响且会让CO2降到更低的水准。   为此这些政客们制定的解决方案是:用可再生能源去代替核电。德国人甚至力争以此而衍生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构成的能源转型计划成为克制全球化变暖的楷模。事实上德国人并没有撒谎,南方的巴伐利亚州一个州安装的太阳能板,就比整个美国或者中国安装的数量还要多。而到了2013年8月,最高纪录约2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出力已足够供应一半德国。   但令人吃惊的是,虽然可再生能源比例越来越大,核电越来越势微,但是整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却没有下降!而两年过去,来自医学界的消息是福岛事件迄今只造成数人死亡,与此对应的却是在美国每年因为煤电厂排放的废气而死亡的人数却高达14000人。   按照影片《潘多拉的承诺》里面的说法,核电厂其实正在拯救约180万人的性命,免得他们因为火力发电的空气污染而毙命。尽管其数据缺乏验证,但由此而引发的对核电作用的再度讨论和审视却是必须的。   潘多拉关上了魔盒,然后说一切会变得更好。   其实无需更多的研究,就可知道核电或者说安全的核电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最巨大的:且不说生产光伏面板和运输大型风机过程中所需要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单看大量的新能源电厂接入电力系统后,因为其不断变幻的发电出力需要传统电厂跟着也做适应性的调整,此过程排放出的不必要的多余二氧化碳已经不可计数。   更何况直接取消核电厂之后,他们所承担的用电负荷里最基础的部分必须由电厂来填补。因而使得2013年德国反而上马了很多火电厂项目,而由此产生的更多二氧化碳排放就更不让人意外了。   因此那些曾经壮士断腕的环保专家们忽然转过头来看待这些切肤之痛:也许放弃核电,真的是一次南辕北辙的征途。其实以科学的观点来看,并非是这些专家们朝三暮四首鼠两端,而真的是潘多拉的魔盒里,藏着的永远不仅仅是希望。   核电相比于其他能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稳定、零排放、造价低。因此最早的年代里,能源工作者们也把核电算作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一种。但是核电对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爆出事故。   但是如果继续追问,核电危害大,到底把我们怎样了呢?说到一个灾祸的危害,可分解为对人、动植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可对这些复杂方面的影响,一是缺乏足够量化的工具和观测期,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理清这里面的相互转化和轻重缓急。   比如切尔诺贝利电站事故后,时至今日德国依然在抱怨野猪和鳄鱼等野生动物的健康受到巨大影响,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切尔诺贝利附近周边地区却因为人类的退出,反倒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几乎成为一个欧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而核电站泄漏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日本福岛核电厂数千员工患甲状腺癌几率大增。可如果抛弃掉舆论哗聚的恐惧性猜测,纯科学的去定义核污染和患癌几率直接的相关性,科学家们不得不左右为难:因为核辐射和癌症这两个事物,都是人类尚未完全研究透彻的事物。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的任何主观判断,实际都是牵强附会。   但有一点却几乎是肯定的:就是关掉核电之后也许真的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危害,但由此而产生的能源替代过程所衍生的二氧化碳及环境破坏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新能源无论从任何角度打量,与核电都无法等同视之。所以在取代核电的过程中,增加火电对环境的破坏这一推算几乎难以避免。   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甚至难以想象,但影片制作者要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不是手心手背谁疼谁爱的问题,而是人类一次艰难的选择:打开一个未知的领域也许足够糟糕,但我们总还是存有希望去改善。可如果贸然离去,也许面临的是更黑暗的探索。   任何一种结局其实都足够难以承受。   尽管政治家们做了各种努力来沟通善意,但人们在看待他们颠三倒四的政策往复时不由得想问:领导者到底是不懂如何决策,还是只顾着维护少数阶层的利益?   正如昔日反对核电的环保主义者今日会转向重新拥抱核电,也许现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人们,将来也会讲风机影响了大气空气动力,光伏电池板阻碍了日光照射土壤。不需要用最粗浅的道德去衡量,就可知无论是多么英明神武的领导者,在面对这些充满了太多未知因素的大项目时,是多么的束手无策。   他们只能与时俱进,左右互搏。我们也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人类还是太渺小。   所以一个国家要进行重要的决策应该坚持这四个字:慎重,简单。以德国为例,如果说当初疾风劲火的猛推新能源补贴和发展规划还属于时势所迫,是不得已的代价。那么这两年德国能源转型上最大的失误也许就是:太复杂。在能源转型的框架下,包含了太多的概念:弃核弃煤,热电联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系统。   这里面实在是有太多的人和事物借助能源转型来背书,而之中又有太多的方针和政策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如果政府能够静下心来,应该对自己的各种政策做些梳理:2022年核电归零,2020年电动汽车百万辆,海上发电1千万千瓦,这些目标坚持的意义在哪里?与其动不动像喊口号一样的树立一些数字标杆,不如用心去同步能源发展所必要的几个流程:电网建设,储能研究,新能源投资体系等等。   这就是决策和决定的区别:政府的成就也许不应该体现在黑白之间,向左还是向右走,而是建立起一个适合人们从各种角度研究并促进决定的决策体系,给各种观点和发展方向都留有余地,不急于高歌猛进,更不急于矫枉过正。   潘多拉为什么会贸然打开魔盒放出魔鬼?因为众神都送她礼物,只有雅典娜拒绝给她智慧,而智慧,真的需要耐心去获取。

  有一点却几乎是肯定的:就是关掉核电之后也许真的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危害,但由此而产生的能源替代过程所衍生的二氧化碳及环境破坏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美国犹他州一年一度举办的圣丹斯(Sundance)独立制片电影节上,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出品的《潘多拉的承诺》(Pandora's Promise)获得了最广泛的争论和非议,因为这部纪录片几乎用不可能再颠覆的拍摄手法,记录了几位最激进最知名的环保主义专家,是如何的从极端的激进反对,冒着生涯与名誉的风险,站出来重新为核电发展背书。   潘多拉打开了魔盒,承诺一切都未改变。   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民众对核电站安全的恐惧继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后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在2011年,几乎所有的环保主义者都认定:核电是一项危险的行业,它会导致更多的疾病和死亡,意味着更糟糕的环境破坏和伤害。   当时,核电发电量占美国全部发电量的近五分之一,占德国全部发电量的近四分之一,而在中国,仅占不到2%。可是在福岛事件两年后,人们却突然发现,弃核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可以确保环境更安全更美好,至少在目前的阶段不是。在德国,政治家们宣布2022年核电发电将为零,且不会对供电安全造成影响且会让CO2降到更低的水准。   为此这些政客们制定的解决方案是:用可再生能源去代替核电。德国人甚至力争以此而衍生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构成的能源转型计划成为克制全球化变暖的楷模。事实上德国人并没有撒谎,南方的巴伐利亚州一个州安装的太阳能板,就比整个美国或者中国安装的数量还要多。而到了2013年8月,最高纪录约2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出力已足够供应一半德国。   但令人吃惊的是,虽然可再生能源比例越来越大,核电越来越势微,但是整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却没有下降!而两年过去,来自医学界的消息是福岛事件迄今只造成数人死亡,与此对应的却是在美国每年因为煤电厂排放的废气而死亡的人数却高达14000人。   按照影片《潘多拉的承诺》里面的说法,核电厂其实正在拯救约180万人的性命,免得他们因为火力发电的空气污染而毙命。尽管其数据缺乏验证,但由此而引发的对核电作用的再度讨论和审视却是必须的。   潘多拉关上了魔盒,然后说一切会变得更好。   其实无需更多的研究,就可知道核电或者说安全的核电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最巨大的:且不说生产光伏面板和运输大型风机过程中所需要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单看大量的新能源电厂接入电力系统后,因为其不断变幻的发电出力需要传统电厂跟着也做适应性的调整,此过程排放出的不必要的多余二氧化碳已经不可计数。   更何况直接取消核电厂之后,他们所承担的用电负荷里最基础的部分必须由电厂来填补。因而使得2013年德国反而上马了很多火电厂项目,而由此产生的更多二氧化碳排放就更不让人意外了。   因此那些曾经壮士断腕的环保专家们忽然转过头来看待这些切肤之痛:也许放弃核电,真的是一次南辕北辙的征途。其实以科学的观点来看,并非是这些专家们朝三暮四首鼠两端,而真的是潘多拉的魔盒里,藏着的永远不仅仅是希望。   核电相比于其他能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稳定、零排放、造价低。因此最早的年代里,能源工作者们也把核电算作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一种。但是核电对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爆出事故。   但是如果继续追问,核电危害大,到底把我们怎样了呢?说到一个灾祸的危害,可分解为对人、动植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可对这些复杂方面的影响,一是缺乏足够量化的工具和观测期,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理清这里面的相互转化和轻重缓急。   比如切尔诺贝利电站事故后,时至今日德国依然在抱怨野猪和鳄鱼等野生动物的健康受到巨大影响,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切尔诺贝利附近周边地区却因为人类的退出,反倒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几乎成为一个欧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而核电站泄漏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日本福岛核电厂数千员工患甲状腺癌几率大增。可如果抛弃掉舆论哗聚的恐惧性猜测,纯科学的去定义核污染和患癌几率直接的相关性,科学家们不得不左右为难:因为核辐射和癌症这两个事物,都是人类尚未完全研究透彻的事物。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的任何主观判断,实际都是牵强附会。   但有一点却几乎是肯定的:就是关掉核电之后也许真的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危害,但由此而产生的能源替代过程所衍生的二氧化碳及环境破坏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新能源无论从任何角度打量,与核电都无法等同视之。所以在取代核电的过程中,增加火电对环境的破坏这一推算几乎难以避免。   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甚至难以想象,但影片制作者要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不是手心手背谁疼谁爱的问题,而是人类一次艰难的选择:打开一个未知的领域也许足够糟糕,但我们总还是存有希望去改善。可如果贸然离去,也许面临的是更黑暗的探索。   任何一种结局其实都足够难以承受。   尽管政治家们做了各种努力来沟通善意,但人们在看待他们颠三倒四的政策往复时不由得想问:领导者到底是不懂如何决策,还是只顾着维护少数阶层的利益?   正如昔日反对核电的环保主义者今日会转向重新拥抱核电,也许现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人们,将来也会讲风机影响了大气空气动力,光伏电池板阻碍了日光照射土壤。不需要用最粗浅的道德去衡量,就可知无论是多么英明神武的领导者,在面对这些充满了太多未知因素的大项目时,是多么的束手无策。   他们只能与时俱进,左右互搏。我们也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人类还是太渺小。   所以一个国家要进行重要的决策应该坚持这四个字:慎重,简单。以德国为例,如果说当初疾风劲火的猛推新能源补贴和发展规划还属于时势所迫,是不得已的代价。那么这两年德国能源转型上最大的失误也许就是:太复杂。在能源转型的框架下,包含了太多的概念:弃核弃煤,热电联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系统。   这里面实在是有太多的人和事物借助能源转型来背书,而之中又有太多的方针和政策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如果政府能够静下心来,应该对自己的各种政策做些梳理:2022年核电归零,2020年电动汽车百万辆,海上发电1千万千瓦,这些目标坚持的意义在哪里?与其动不动像喊口号一样的树立一些数字标杆,不如用心去同步能源发展所必要的几个流程:电网建设,储能研究,新能源投资体系等等。   这就是决策和决定的区别:政府的成就也许不应该体现在黑白之间,向左还是向右走,而是建立起一个适合人们从各种角度研究并促进决定的决策体系,给各种观点和发展方向都留有余地,不急于高歌猛进,更不急于矫枉过正。   潘多拉为什么会贸然打开魔盒放出魔鬼?因为众神都送她礼物,只有雅典娜拒绝给她智慧,而智慧,真的需要耐心去获取。


相关内容

  • 希腊神话和成语
  • 希腊神话和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虽然随着基督教的传播,除开<圣经>以外的神话在欧洲逐渐遭到屏弃,但希腊神话因其优美形象及浓郁的诗意却长久地留存于人们的意识中,并作为文学艺术的永恒题材而得到更广泛流传,直至今天,是否熟悉希腊神话,仍成为西方国家检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希腊神话已 ...

  • 拉里.桑德斯到此为止
  • 密尔沃基雄鹿队上赛季的新秀拉里・桑德斯在他的第46次纹身之后停止了在他的身体"挥毫泼墨"的脚步,因为他的身上暂时已经没有容纳任何纹身的空间了.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在高中之前,桑德斯的身上还没有任何一处有纹身的痕迹.但从高中开始,他疯狂地在自己的身体各处涂涂抹抹.在高中时与波多黎各的 ...

  • 2014唯美爱情语录
  • 幸福请了假,漂流在何方;若不曾迷茫,又何来悲伤? 思绪在夜里挣脱,纪念曾相爱过,只怪时间犯了最美丽错… 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面前,只是个陌生人… 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咽喉里带着没来由的血腥,每次呼吸都牵扯心痛… 没有等待,也没有期待,只想静静享受安静的世界… ...

  • 名侦探柯南大结局
  • <要保护的人是你> 柯哀同人<雪莉酒>作者:不详(完结+番外)TXT下载2012-02-11 01:34 柯哀同人<荧心>作者:不详(完结) TXT下载2012-02-11 01:32 柯哀同人<最美的风景>作者:不详(完结) TXT下载2012-02 ...

  • 最新的说说心情短语,藏在心中的烦恼
  • 别轻易对别人说爱,别固执的将别人心门打开,又玩笑着离开. 我多想一个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偕老. 人干点好事儿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儿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让鬼神太为难了.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不要叫我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 ...

  • 高速公路管理处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坚守
  • 坚守是一份美丽,一份感动,一种美德.在工作岗位上,倾注心灵和汗水,是对职业的坚守:在诱惑面前,毅然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对心灵的坚守,更是对道德和法律的坚守.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钱可以买到汽车和洋房,钱可以让你尽享奢华的生活,甚至有人还说钱还可以让鬼为你推磨.但也有人视钱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 ...

  • 有个性女人经典语录
  • 1、恋爱不过是身体寻找肋骨,结婚就是移植手术。离婚是排异反应,手术失败。我们一辈子也就忙活这些事?(谭艾琳) 2、我还是同意一个作家的比喻:婚姻是鞋,有的人爱穿鞋,有的人不爱穿鞋。反正舒服不舒服只有脚丫子知道。(黎明朗) 3、女人为男人决斗是丑闻,犯不着为爱情搞得鸡毛鸭血的,得不偿失。有些爱情是有版 ...

  • 同业业务发展进程
  • 同业业务发展进程 近年来,伴随着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家银行同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银行资产扩张过快,导致资本需要不断补充,通过股东不断的增资扩股或者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二是信贷规模受到管制,对于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国各家银行,利润无疑受到了限制.为保持盈利水平,各家银 ...

  • "珠峰第一巾帼"潘多的"攀登人生"
  • 世界首位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女登山家――潘多,日前因糖尿病并发症医治无效离世.从贫苦的农奴到"珠峰第一巾帼",她用手中的冰镐,向世人诠释出生命中"向上的姿态". 因为登山,潘多的一生留下了雪山般洁白而富有力量的色彩:1959年登顶慕士塔格峰:1961年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