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内容摘要:作为一次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幻想绝对的理想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这种理想化的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再加上后期的天国“义士”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所以注定着失败。 关键词:太平天国 洪秀全 领导层

一、信仰不同

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已经深深的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但太平天国运动却是一场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洪秀全信仰基督教但他传布的只是所谓的拜上帝教,已经改变了其实质意义。信仰的不同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因素。

二、领导层日益腐化

天平天国的初衷是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在当时儒家思想主导着人们的思想世界,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规定领导层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当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突出的是大纳嫔妃,大搞礼仪,洪秀全还没有公开造反时,就已有妻妾10余人。永安突围时,就增加到36人,建都南京以后,更是大肆选美,豪华壮丽的天王府里美女如云,据他儿子在供词中说他有妻妾88人(也有说108人),还有宫女1000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而当时修建的天王府并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临朝时,曾经一同打天下的兄弟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三、洪秀全任人唯亲

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四、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以后,也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中国的时候。这是已往的农民战争所从未遇到过的一种历史条件。太平天国最后是被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合力扼杀了的。但是外国侵略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示他们同太平天国处于敌对地位,而且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之间还发生了战争(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的军队甚至打进了清朝皇帝的京城,给了封建统治者以它所难以忍受的打击,而这二者之间的合作却正是后者受到这种打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太平天国初期取得胜利的时候,清朝的有些地方官员已经无耻地请求外国侵略者帮助。苏松太道吴健彰代表署两江总督杨文定在上海向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请求派海军入长江,帮助清军击退太平军,这还是在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前几天的事。

吴健彰其人本来是广州同顺洋行的行商,又是上海美国资本的旗昌行的合伙人。他是一个道地的买办官僚。太平天国领袖除洪秀全和其他个别将领外,过去谁都没有接触过外国人。他们的确还非常缺乏国际知识,也不免受到封建统治者留下来的“万邦来朝”之类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又以为这些外国人和自己宗教相同,供奉同一个“上帝”,有共同的宗教语言,因而把他们称为“洋兄弟”,这又显得过于天真。但是总的说来,太平军的领袖们对待这些外国使者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

五、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纵观太平天国战史,我们很难看到一种谋定后动、贯穿全局的战略计划,却常出现坐困突围、随机性较大的战略失误。如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不及时带兵北上,而是先于大黄江口驻扎57天;在武宣东乡登极后,也屯兵二月之久;其后在永安“蕞尔山城”中,又急急封王建政,盘桓半载有余,给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又使天国领袖们忘乎所以,以为“百万铜关,尽行打破,实赖天父天兄之权能”,而非人力之所为。故建都天京后,洪、杨等人置清军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分兵北伐和西征。当时太平军虽号称百万,但除去老弱妇孺,能战之兵只有十万左右。如集中兵力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会取得刘邦、朱元璋的胜利。但天国领袖们计不出此,却匆匆将全部太平军兵分为三,结果无论留守天京,还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需要明确的是,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对近代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最早实践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几个高潮。另外,它主张对外开放、发展本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2、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内容摘要:作为一次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幻想绝对的理想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这种理想化的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再加上后期的天国“义士”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所以注定着失败。 关键词:太平天国 洪秀全 领导层

一、信仰不同

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已经深深的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但太平天国运动却是一场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洪秀全信仰基督教但他传布的只是所谓的拜上帝教,已经改变了其实质意义。信仰的不同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因素。

二、领导层日益腐化

天平天国的初衷是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在当时儒家思想主导着人们的思想世界,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规定领导层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当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突出的是大纳嫔妃,大搞礼仪,洪秀全还没有公开造反时,就已有妻妾10余人。永安突围时,就增加到36人,建都南京以后,更是大肆选美,豪华壮丽的天王府里美女如云,据他儿子在供词中说他有妻妾88人(也有说108人),还有宫女1000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而当时修建的天王府并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临朝时,曾经一同打天下的兄弟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三、洪秀全任人唯亲

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四、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以后,也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中国的时候。这是已往的农民战争所从未遇到过的一种历史条件。太平天国最后是被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合力扼杀了的。但是外国侵略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示他们同太平天国处于敌对地位,而且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之间还发生了战争(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的军队甚至打进了清朝皇帝的京城,给了封建统治者以它所难以忍受的打击,而这二者之间的合作却正是后者受到这种打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太平天国初期取得胜利的时候,清朝的有些地方官员已经无耻地请求外国侵略者帮助。苏松太道吴健彰代表署两江总督杨文定在上海向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请求派海军入长江,帮助清军击退太平军,这还是在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前几天的事。

吴健彰其人本来是广州同顺洋行的行商,又是上海美国资本的旗昌行的合伙人。他是一个道地的买办官僚。太平天国领袖除洪秀全和其他个别将领外,过去谁都没有接触过外国人。他们的确还非常缺乏国际知识,也不免受到封建统治者留下来的“万邦来朝”之类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又以为这些外国人和自己宗教相同,供奉同一个“上帝”,有共同的宗教语言,因而把他们称为“洋兄弟”,这又显得过于天真。但是总的说来,太平军的领袖们对待这些外国使者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

五、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纵观太平天国战史,我们很难看到一种谋定后动、贯穿全局的战略计划,却常出现坐困突围、随机性较大的战略失误。如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不及时带兵北上,而是先于大黄江口驻扎57天;在武宣东乡登极后,也屯兵二月之久;其后在永安“蕞尔山城”中,又急急封王建政,盘桓半载有余,给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又使天国领袖们忘乎所以,以为“百万铜关,尽行打破,实赖天父天兄之权能”,而非人力之所为。故建都天京后,洪、杨等人置清军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分兵北伐和西征。当时太平军虽号称百万,但除去老弱妇孺,能战之兵只有十万左右。如集中兵力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会取得刘邦、朱元璋的胜利。但天国领袖们计不出此,却匆匆将全部太平军兵分为三,结果无论留守天京,还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需要明确的是,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对近代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最早实践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几个高潮。另外,它主张对外开放、发展本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2、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相关内容

  • 洋务运动与民用工业
  •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 ...

  •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 ...

  •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
  •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 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1 ...

  • 初中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八年级(上) 志和中学历史教研组 王燕明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 ...

  •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鸦片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 ...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 ...

  •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 第5课 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自主探究] ...

  • 高一历史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 第一章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后期领导核心的形成:三河镇大捷: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功绩.性质和特点. 2.能力培养 (1)本课历史故事和分析问题的内容较多,可 ...

  • 6.戊戌变法教案(岳麓版八年级上)
  •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和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