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概述

第一讲 公关礼仪概述

教学目的: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具体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则更是无处不在,俯拾即是.学习礼仪知识,研究不同的礼仪文化和礼仪现象,可以提高个人的道

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按照礼仪规范去规定和约束个人的行为.

教学要求: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古今中外礼仪的特征;

理解东方和西方礼仪的差异;

领会学习礼仪的意义

重点难点:礼仪的起源;

现代礼仪的特征;

学习礼仪的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礼仪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现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对于原始人来说,生存繁衍是他们最强烈的企盼,而粮食丰收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礼仪是他们为祭祀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仪式。他们希望行了礼,来年就可逃避天灾人祸,就会五谷丰登,有一个好的年成。

人类学家还考证,“礼”字古时候通“履”字,意为鞋子,鞋穿上了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适度。当然,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礼的含义也不断延伸,不断拓展。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在原始社会形态下的历史至少有一百万年,如此漫长的历史,加上没有可供记载的文字,拿不出有关的历史遗存作为佐证,所以原始社会的礼仪只能是礼仪的萌芽.

礼仪的正式形成,应当始于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这时的礼也就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奴婢主将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为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制定了一整

套礼的形式和制度。周代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即“礼学三著作”,标志着周礼已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

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志着礼仪已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具体做法化为“三纲五常”。

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2.典章制度

3.礼节仪式(吉、嘉、宾、军、凶礼)

4.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1.礼仪涉及内容广泛,原始礼仪以崇拜为主

2.强调尊君,将人划分为不同的尊卑等级

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第二节 现代礼仪

一、现代礼仪的概念

现代礼仪是指现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既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一种仪式,又可以泛指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

二、中国现代礼仪的特征

1.国际性

尽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所构成的礼仪有一定差异性,但在讲文明,懂礼貌,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完善的礼节形式,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并共同遵守.

2.民族性

礼仪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民族差异性.

3.继承性

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经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断地去粗取精,剔出糟粕,吸取精华,最后渐渐固定下来.

4.时代性

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礼仪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时代特色.

三、外国现代礼仪的特征

1.强调个人至上

2.强调女士优先

3.强调交际务实

四、现代礼仪的原则

1.遵守

遵守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

2.自律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对照反省,自我约束控制,必须从我做起。

3.敬人

强调交往双方要相互谦让、相互尊敬,更强调要首先重视、尊敬对方。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人之意,哪怕具体做法一时失当,也不能算是失礼。

4.宽容

要求人们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过分苛求,得理不让人。

5.平等

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予以同样尊重、不应分贵贱,也不必考虑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等因素。

6.从俗

要谦虚谨慎,学会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做法保持一致。切不可自以为是,指责挑剔他人。

7.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当面背后不一样,就会违背我们学习礼仪的初衷,当然也不会为交往对象所接受。

8.适度

在应用礼仪规范时,特别要把握好分寸,恰如其分,适中得体,过犹不及。

五、学习现代礼仪的意义

1.有助于美化个人形象

2.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3.有助于促进人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节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一、东方礼仪及其特点

1.重视亲情和血缘

2.谦逊,含蓄

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4.强调共性

5.礼尚往来

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

1.简单实用

2.崇尚个性自由

3.惜时如金

4.自由,平等,开放

本章小结: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礼仪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正是人类得以摆脱原始的蒙昧状态而进化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的根本原因.礼仪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礼仪是人际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第一讲 公关礼仪概述

教学目的: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具体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则更是无处不在,俯拾即是.学习礼仪知识,研究不同的礼仪文化和礼仪现象,可以提高个人的道

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按照礼仪规范去规定和约束个人的行为.

教学要求: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古今中外礼仪的特征;

理解东方和西方礼仪的差异;

领会学习礼仪的意义

重点难点:礼仪的起源;

现代礼仪的特征;

学习礼仪的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礼仪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现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对于原始人来说,生存繁衍是他们最强烈的企盼,而粮食丰收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礼仪是他们为祭祀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仪式。他们希望行了礼,来年就可逃避天灾人祸,就会五谷丰登,有一个好的年成。

人类学家还考证,“礼”字古时候通“履”字,意为鞋子,鞋穿上了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适度。当然,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礼的含义也不断延伸,不断拓展。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在原始社会形态下的历史至少有一百万年,如此漫长的历史,加上没有可供记载的文字,拿不出有关的历史遗存作为佐证,所以原始社会的礼仪只能是礼仪的萌芽.

礼仪的正式形成,应当始于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这时的礼也就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奴婢主将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为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制定了一整

套礼的形式和制度。周代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即“礼学三著作”,标志着周礼已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

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志着礼仪已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具体做法化为“三纲五常”。

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2.典章制度

3.礼节仪式(吉、嘉、宾、军、凶礼)

4.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1.礼仪涉及内容广泛,原始礼仪以崇拜为主

2.强调尊君,将人划分为不同的尊卑等级

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第二节 现代礼仪

一、现代礼仪的概念

现代礼仪是指现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既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一种仪式,又可以泛指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

二、中国现代礼仪的特征

1.国际性

尽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所构成的礼仪有一定差异性,但在讲文明,懂礼貌,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完善的礼节形式,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并共同遵守.

2.民族性

礼仪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民族差异性.

3.继承性

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经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断地去粗取精,剔出糟粕,吸取精华,最后渐渐固定下来.

4.时代性

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礼仪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时代特色.

三、外国现代礼仪的特征

1.强调个人至上

2.强调女士优先

3.强调交际务实

四、现代礼仪的原则

1.遵守

遵守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

2.自律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对照反省,自我约束控制,必须从我做起。

3.敬人

强调交往双方要相互谦让、相互尊敬,更强调要首先重视、尊敬对方。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人之意,哪怕具体做法一时失当,也不能算是失礼。

4.宽容

要求人们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过分苛求,得理不让人。

5.平等

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予以同样尊重、不应分贵贱,也不必考虑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等因素。

6.从俗

要谦虚谨慎,学会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做法保持一致。切不可自以为是,指责挑剔他人。

7.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当面背后不一样,就会违背我们学习礼仪的初衷,当然也不会为交往对象所接受。

8.适度

在应用礼仪规范时,特别要把握好分寸,恰如其分,适中得体,过犹不及。

五、学习现代礼仪的意义

1.有助于美化个人形象

2.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3.有助于促进人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节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一、东方礼仪及其特点

1.重视亲情和血缘

2.谦逊,含蓄

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4.强调共性

5.礼尚往来

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

1.简单实用

2.崇尚个性自由

3.惜时如金

4.自由,平等,开放

本章小结: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礼仪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正是人类得以摆脱原始的蒙昧状态而进化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的根本原因.礼仪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礼仪是人际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相关内容

  • 保安礼仪概述
  • 一. 保安礼仪的概述和特点 (一).保安礼仪概述 保安礼仪 是保安员在平常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事的准则, 是对保安员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保安礼仪是保安员个人品质.文化修养,思想素质等的外在表现. 它不仅衡量着保安员个人素质高低和修养高低的程度, 而且也是衡量保安队 ...

  • [礼仪类应用文概述]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常规教学课.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中较轻松.愉悦的学到知识,初步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激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同时培养 ...

  •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标准
  •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370060课内总学时:36课程类别:选修课执笔人:林芳慧审核人:王红 课程负责系部:商务外语系学分:2 开课对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编写日期:2015.10批准人:曲军 一.课程定位 <国际商务礼仪>是面向涉外班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 ...

  • 新护士岗前礼仪培训
  • 新护士岗前礼仪培训 新护士岗前礼仪培训有助于提高新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因此随着国家对医疗事业的重视,现在医院越来越重视医院医护人员的礼仪培训,医护人员的自身素养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发展. 钱明珠老师医院新员工礼仪培训课程列表: 课程一:医院全员系统礼 ...

  • 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面试概述和礼仪讲座
  • 结构化面试通用题型 (1)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 例题:请你做一个自我介绍,并谈谈为什么报考这个岗位? (2)综合分析 例题:铁道部春运前退票费用从以前的20%降到5%,你怎么看待? (3)人际沟通 例题:你在单位很优秀,但是同事有意见甚至排挤你,怎么办 (4)组织管理 例题:建党90周年,你的单位与对 ...

  •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主讲教师 唐清生 第1章 职业道德 第1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一.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概念 1.道德的概念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那样的联系.例如,在家庭中.在工作单位里以及个人与组织.社会.国家之间的种种关系等.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涉及道德问题. 2.职业道德 ...

  • 大学生职场礼仪
  • 第一讲 职场礼仪之社交篇 社交礼仪概述 社交礼仪的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及举止等表现出来用以美化自身.尊敬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礼的本质是"敬",含有关心.友好.敬重.谦恭.体贴之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礼仪等. 社交礼仪概述 礼貌--指人们在相 ...

  • 大学生职场礼仪需要了解的礼仪常识
  • 社交礼仪概述 社交礼仪的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及举止等表现出来用以美化自身.尊敬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礼的本质是"敬",含有关心.友好.敬重.谦恭.体贴之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礼仪等. 社交礼仪概述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使用相互表示敬重和 ...

  • 酒店员工服务礼仪培训知识赏析
  • 酒店员工服务礼仪培训知识赏析 主讲嘉宾:晏一丹 课程前言: 酒店餐饮行业是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对于酒店行业的员工要经过专业的服务接待礼仪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体现酒店优质服务的形象,塑造酒店专业.高端.优质卓越的企业口碑. 课程目的: 1.通过酒店员工培训,使员工形象.个人举止.对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