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公式(新编统计学基础与应用)

统计学重要公式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组距=上限-下限

2.组中值=(上限+下限)÷2

3.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4.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静态分析

i. 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2.结构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全部分数值×100%

3.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100%

4.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5.比较相对数=甲地某指标数值/乙地同类指标数值×100%

6.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且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调和平均数 H

m x

4.加权调和平均数:

5.简单几何平均数

mxf mfxXG

6.加权几何平均数

XG

iK

i1

K

7.众数

8.中位数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极差)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简单平均差

A.D.=

xx

n

3.加权平均差

xxf

A.D.=

f

4.简单标准差



5.加权标准差



6.离散系数(差异系数)

7.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N1

x==p

N

是非标志的标准差

σ=

p(1p)

第五章 统计数据的动态分析

1.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根据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求序时平均计算

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求序时平均数 a

aff

间断时点计算序时平均数: a

aff

a.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时平均数,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b.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时平均数,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 均计算。公式为:

(2)根据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2.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3.年距增长量=报告期某年发展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逐期增长量之和 累积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报告期水平

5.发展速度=──────── 基期水平

6.年距发展速度=报告期某年发展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7.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8.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 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

年距增长量

9.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 上年同期水平

逐期增长量 前一期发展水平

10.增长1%的绝对值=───────×1%=──────── 环比增长速度 100

11.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12.动态数列总变动 Y=T+S+C+I Y=T×S×C×I

13.最小二乘法

yc=a+bt

其中,y=na+bt

ty=at+bt

各年同月(或季)平均数

14.季节比率(%)=────────────×100% 全时期总平均数

第六章 统计数据的指数分析

1.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平均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q1p1-q0p

0= (q1p0

-q0p0)×(q1p1

-

q1p0 )

第七章 抽样推断 成数:P

N1

N

1.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p

ptp

置信区间:下限:x

x 上限:xx p p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八章 统计数据的指数分析

1.相关系数的计算:



nx

nxyxy

2

(x)ny(y)

2

2

2

2.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Y = a + bx 其中: b

nxyxynx(x)

2

2

aybx

3.估计标准误:

sy

y

2

aybxyn2

统计学重要公式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组距=上限-下限

2.组中值=(上限+下限)÷2

3.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4.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静态分析

i. 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2.结构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全部分数值×100%

3.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100%

4.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5.比较相对数=甲地某指标数值/乙地同类指标数值×100%

6.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且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调和平均数 H

m x

4.加权调和平均数:

5.简单几何平均数

mxf mfxXG

6.加权几何平均数

XG

iK

i1

K

7.众数

8.中位数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极差)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简单平均差

A.D.=

xx

n

3.加权平均差

xxf

A.D.=

f

4.简单标准差



5.加权标准差



6.离散系数(差异系数)

7.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N1

x==p

N

是非标志的标准差

σ=

p(1p)

第五章 统计数据的动态分析

1.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根据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求序时平均计算

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求序时平均数 a

aff

间断时点计算序时平均数: a

aff

a.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时平均数,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b.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时平均数,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 均计算。公式为:

(2)根据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2.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3.年距增长量=报告期某年发展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逐期增长量之和 累积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报告期水平

5.发展速度=──────── 基期水平

6.年距发展速度=报告期某年发展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7.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8.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 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

年距增长量

9.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 上年同期水平

逐期增长量 前一期发展水平

10.增长1%的绝对值=───────×1%=──────── 环比增长速度 100

11.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12.动态数列总变动 Y=T+S+C+I Y=T×S×C×I

13.最小二乘法

yc=a+bt

其中,y=na+bt

ty=at+bt

各年同月(或季)平均数

14.季节比率(%)=────────────×100% 全时期总平均数

第六章 统计数据的指数分析

1.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平均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q1p1-q0p

0= (q1p0

-q0p0)×(q1p1

-

q1p0 )

第七章 抽样推断 成数:P

N1

N

1.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p

ptp

置信区间:下限:x

x 上限:xx p p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八章 统计数据的指数分析

1.相关系数的计算:



nx

nxyxy

2

(x)ny(y)

2

2

2

2.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Y = a + bx 其中: b

nxyxynx(x)

2

2

aybx

3.估计标准误:

sy

y

2

aybxyn2


相关内容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兴一中孙翠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这些变化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

  • 五四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新编
  •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4.像-16.-500.-3/8.-0.4 ...

  • 新编物理基础学上册第7章课后习题(每题都有)详细答案
  • 第七章 7-1 氧气瓶的容积为32L , 瓶内充满氧气时的压强为130atm .若每小时用的氧气在1atm 下体积为400L .设使用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当瓶内压强降到10atm 时,使用了几个小时? 分析 氧气的使用过程中,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压强减小.因此可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使用前后的氧气质量.进而 ...

  • 7日本新编中学数学教材的特点评析
  • 第12卷第4期 2003年11月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Vol .12, No.4 Nov., 2003 日本新编中学数学教材的特点评析 李淑文 (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系,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日本新编数学教材<中学 ...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介绍(颜)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介绍 夏蔚镇教研室 颜秀梅 一. 结构变化 看本册的目录,与修订前的教材比较,变化不太大,从结够上讲大的变化有两个单元: 1.位置与方向(二),这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实验教材这部分内容安排的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现在移到了新修订教材的五年级的上册:本 ...

  • 2014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册简析 良亩中心完小:杨昌林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 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材变化: 1.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 增加例 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复习题&资料
  •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 导论 一.填空: 1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多年的历史. 3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 ...

  •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
  • 社会学考研经验 最近也喜欢上了浏览考研论坛的社会学版块,了解了许多有关社会学考研的信息和诸位仁人对社会学考研以及国内外社会学发展的认识,受益颇多.目前在整个学界,流传了一种说法,即社会学是一门"潜学".顾名思义,社会学被很多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看作一门有潜力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 ...

  • 地图的基本特征
  • 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 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三)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