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在1997年明确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环境,它将收藏、服务和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相关流程,包括从创造、传播、使用以及保存的全过程”。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继而成为国际科技文化的焦点,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   美国一直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HPCC)”的子课题“信息基础技术应用(ITTA)”中的挑战性课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1994年NSF联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共同支持了“数字图书馆研究(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DLI)”项目,其中DLI-1分别由美国六所著名大学承担。DLI的第二期,即DLI-2,改变DLI-1以IT领域的开发人员为主导的倾向,开始注意IT和图书馆的合作研究。   除美国之外,法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制订并大力实施各自的数字图书馆计划。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   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 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   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虽然还处在理研究开发阶段,但它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次革命,它必然会对图书馆界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从逻辑上经历过以技术为主导、以资源为主导和以服务为主导的三个先后的发展阶段,数字图书馆也相应地出现了技术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三种模型。现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资源以及服务实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元数据、标准化、本体论、知识管理等数字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突破,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以建立复合型图书馆和以复合型图书馆为基础向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转变为发展趋势。建立复合图书馆,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电子版文献与印刷版文献并存。复合图书馆是馆藏与虚拟的网络资源结合体,因此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多种载体类型的关系,制定策略,做好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首先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存储和重新加工,建立完善的复合型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在技术标准上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其次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分清主次,优先将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如开辟网上阅览、查询、检索、培训等,使复合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读者;而在复合图书馆基础上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首要的任务是强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应服务的要求而产生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更充分地满足读者的服务要求,要适应信息载体发生的变化,使服务更趋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并与世界各大图书馆在因特网上融为一体。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会以更为先进和全面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技术为依托,包括数字化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版权保护技术、存储技术、保存技术、检索技术、访问技术、网络技术、组织管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互操作技术等。同时,馆藏资源已不再限于本馆收藏,而是分布在全球的数字资源,包括自身馆藏、异地馆藏、临时馆藏、虚拟馆藏和浮动馆藏等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在编目、馆际互借、联机检索、采购等方面互相协调,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大联合,以便达到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届时,数字图书馆将从单馆发展为多馆系统,从数字化资源建设发转为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单一技术发展为标准体系。并规范系统接口,统一检索语言,规范数字对象唯一标志符解析、认证接口调用、计费接口调用、日志与统计系统设计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同时为图书馆员等知识服务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因此,知识服务人员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数字图书馆系统是由人和物共同构成的系统,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知识服务人员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无论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开发、知识资产的建设与管理、知识的关联与聚类、专业搜索引擎的建设、学科导航的构建以至知识推送的运行,都离不开知识服务人员的作用,这种作用以后将更为关键,树立知识服务人员中心地位的思想,将会使数字图书馆系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编辑/李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在1997年明确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环境,它将收藏、服务和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相关流程,包括从创造、传播、使用以及保存的全过程”。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继而成为国际科技文化的焦点,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   美国一直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HPCC)”的子课题“信息基础技术应用(ITTA)”中的挑战性课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1994年NSF联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共同支持了“数字图书馆研究(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DLI)”项目,其中DLI-1分别由美国六所著名大学承担。DLI的第二期,即DLI-2,改变DLI-1以IT领域的开发人员为主导的倾向,开始注意IT和图书馆的合作研究。   除美国之外,法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制订并大力实施各自的数字图书馆计划。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   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 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   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虽然还处在理研究开发阶段,但它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次革命,它必然会对图书馆界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从逻辑上经历过以技术为主导、以资源为主导和以服务为主导的三个先后的发展阶段,数字图书馆也相应地出现了技术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三种模型。现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资源以及服务实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元数据、标准化、本体论、知识管理等数字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突破,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以建立复合型图书馆和以复合型图书馆为基础向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转变为发展趋势。建立复合图书馆,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电子版文献与印刷版文献并存。复合图书馆是馆藏与虚拟的网络资源结合体,因此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多种载体类型的关系,制定策略,做好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首先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存储和重新加工,建立完善的复合型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在技术标准上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其次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分清主次,优先将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如开辟网上阅览、查询、检索、培训等,使复合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读者;而在复合图书馆基础上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首要的任务是强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应服务的要求而产生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更充分地满足读者的服务要求,要适应信息载体发生的变化,使服务更趋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并与世界各大图书馆在因特网上融为一体。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会以更为先进和全面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技术为依托,包括数字化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版权保护技术、存储技术、保存技术、检索技术、访问技术、网络技术、组织管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互操作技术等。同时,馆藏资源已不再限于本馆收藏,而是分布在全球的数字资源,包括自身馆藏、异地馆藏、临时馆藏、虚拟馆藏和浮动馆藏等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在编目、馆际互借、联机检索、采购等方面互相协调,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大联合,以便达到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届时,数字图书馆将从单馆发展为多馆系统,从数字化资源建设发转为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单一技术发展为标准体系。并规范系统接口,统一检索语言,规范数字对象唯一标志符解析、认证接口调用、计费接口调用、日志与统计系统设计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同时为图书馆员等知识服务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因此,知识服务人员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数字图书馆系统是由人和物共同构成的系统,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知识服务人员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无论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开发、知识资产的建设与管理、知识的关联与聚类、专业搜索引擎的建设、学科导航的构建以至知识推送的运行,都离不开知识服务人员的作用,这种作用以后将更为关键,树立知识服务人员中心地位的思想,将会使数字图书馆系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编辑/李舶)


相关内容

  • 信息管理概论小抄
  • A G 1.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将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13.国外信息管理思想中,管理职能说的代表人物是霍顿和和社会信息. 马灿德. 2.按目前信息处理技术能达到的功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层14.供应链管理:即SCM是全方位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以次分类有:事务型OA系统.管理型OA系统.决策型 ...

  • 2016年数字出版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6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 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6767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 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______ 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______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______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 ...

  • 2015年传媒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全球及中国传媒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5版) 报告编号:158617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 ...

  • 2013-2017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预测报告
  • [ 描 述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百姓带来的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之一.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

  • 毕业论文(浅析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毕业设计 (论文) 题 目:浅析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姓 名: 指导老师: 院系站点: 2014年4月28日 浅析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 生: 班 级: 2012机电一体化 指导老师: 评 阅 人: 完成日期:2014 年12月 18日 至 2015 年4月 28日 ...

  • 2016年数字出版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 析报告(2016-2021年) 报告编号:16352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文献检索作业考试答案
  • 名词解释: 1.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狭义的文献检索就是找出自己所需的文献. 2.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检索系统中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一种 ...

  • 当前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当前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现状 1.近十年来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发展历程 纵观近十年来我国的图书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书市场平稳发展,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 1994年是中国图书出版业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最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图书业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