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袁粲传]原文及译文

《宋书·袁粲传》原文及译文

——附习题及参考答案

《宋书·袁粲传》: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

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愍孙饥寒不足。母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愍孙少好,有清才,以操立志行见知。初为扬州从事,后除尚书吏部郎。大明元年,拜侍中。七年,转吏部尚书。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愍孙劝颜师伯酒;师伯不饮,愍孙因相裁辱。师伯见宠于上,上常嫌愍孙以寒素凌之,因此发怒,出为海陵太守。愍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以自况。尝谓周旋人曰:“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愍孙幼慕荀奉倩之为人,白太宗,乃改名为粲,字景倩焉。元徽元年,丁母忧,葬竟,摄令亲职,加卫将军,不受。敦逼备至,中使相望,粲终不受。性至孝,居丧毁甚,祖日及祥变,常发诏卫军断客。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粲闲默寡言,不肯当事,主书每往谘决,或高咏对之,时立一意,则众莫能改。宅宇平素,器物取给。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闲居高卧,一无所接。顺帝即位,使粲镇石头。粲素静退,每有朝命,多不即从,逼切不得已,然后方就。及诏移石头,即便顺旨。有周旋人解望气,谓粲曰:“石头气甚乖,往必有祸。”粲不答,决然而往。齐王发兵攻石头城,粲列兵登东门力拒。城破后,袁粲知大势已去,谓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最以身护之,乞求先死。袁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父子俱殒,左右各分散。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宋书·袁粲传》,有删改)

译文: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亲袁濯,是扬州的秀才,早逝(袁粲小时他就去世了)。祖母可怜孙儿小小就成了孤儿,给他起名叫愍孙。

愍孙的伯伯叔父都是当时的显要达人,但愍孙却常饥寒交迫。他的母亲自己纺织,以供养母子生活所需。愍孙少年时就很出色,有清名才气,凭良好的操行高远的志向为人所知。起初做扬州从事,后来升任尚书吏部郎。大明元年,被拜为侍中。大明七年,改任吏部尚书。皇太子行冠礼时,皇上驾临东宫参加宴会,愍孙向送颜师伯劝酒;颜师伯不喝,愍孙因此侮辱颜师伯。师伯在皇帝面前很受宠,皇上本就常嫌愍孙贫寒清苦还欺侮自己,因此就发怒了,将他贬出任海陵太守。愍孙清正自守讲守风度操守,自视甚高,曾经作《妙德先生传》来接续嵇康的《高士传》以自比。曾对周旋人说:“古时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叫作狂泉。国人喝了这水,没有不疯狂的,只有国君挖井打水吃,独自得免于疯狂。国人已经都发狂了,就反说国君的不狂是发疯了。就此聚集谋划,一起抓住国君,治疗他的疯病。艾炙针灸灌药,无所不用其极。国君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也发了狂。君臣上下,都一样疯狂了,大家就都很高兴。我若不疯,就难以独立自处,近来我也想要试着喝些这泉水。”愍孙自小就仰慕荀粲的为人,报告了太宗皇帝,就改名为袁粲,取字景倩了(荀粲是三国时魏尚书令荀彧之子,

字奉倩)。元徽元年,袁粲母亲去世守母丧去职,葬礼完成后,皇帝下诏,诏令他出任新官职,加封为卫将军,袁粲不接受诏命。朝廷反复催逼,宫中的使者不绝与道,袁粲终究坚辞不受。他本性最是纯孝,守丧非常守礼摒绝外事,每逢祭日或有异象时,常下令卫兵谢绝宾客。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叛乱,袁粲急忙入宫。当时军情危急,叛军已经攻到了南掖门,军中诸将都神情沮丧,没有能振作精神的。袁粲慷慨凛然地对各将帅说:“反贼已经逼近了,各位却灰心丧气。我深受先帝的厚待和嘱托,本想以死相报,今天就和各位将军一起为社稷而死吧!”就命令左右准备马匹,言语神情悲壮感人。就这样陈显达等人被他感动激励,奋然出战,乱军就被镇压了。袁粲平日沉默寡言,不愿意主事,皇上每次找他咨询决断,有时他就高歌咏吟作为答复,有时定下了一个主意,那就众人无法更改了。他家房屋平常,用具一般,够用而已。平时喜欢喝酒,善于吟咏讽唱,常独饮田园庭院之中,自得其乐。袁粲家安在南郊,不时扶着拐杖独自出游,一直很少与人交游,家里没有什么客人。闲时在家中安然高卧,从没有什么过从密切的往来之人。顺帝即位后,派袁粲镇守石头城。袁粲一直谦静退守,每次朝廷有新任命,多不会马上接受任命,被逼得急切无法了,才会接受任命。等到受诏命去镇守石头城的时候,却马上就接受了旨意。周旋人会望气看命,对袁粲说:“石头头城那气息乖戾,你去必定有灾祸。”袁粲不答,毅然决然地赴命去了。齐王发兵攻打石头城,袁粲列兵登上东西力抗齐王。城破后,袁粲知道大势已去,对儿子袁最说:“本来就知道一根木头是挡不住大厦崩倒的,只是按名份道义该这样罢了。”袁最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只求死在父亲前面。袁粲说:“我不失忠臣的本份,你不失孝子的本份!”父子都慷慨殒命,左右官兵就各自分散了。袁粲死时五十八岁。

练习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为扬州从事,后除尚书吏部郎 除:授予官职

B .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 冠:帽子

C .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 执:捉住

D .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 比:近来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袁粲是宋室忠臣的一组是(3分)

①师伯不饮,愍孙因相裁辱 ②愍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 ③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④齐王发兵攻石头城,粲列兵登东门力拒 ⑤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⑥最以身护之,乞求先死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袁粲早年贫寒,勤勉好。袁粲很小时就失去父亲,虽然叔伯们都是当世显贵,但袁粲却不免饥寒。袁粲年少好,有远大的志向,凭借才华闻名当时。

B .袁粲清高整肃,自视甚高。幼年时仰慕荀奉倩之为人,于是改名为粲,字景倩;常以嵇康自比,也曾以“狂泉”的寓言故事来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

C .袁粲生性孝顺,素寡往来。元徽元年,办完母亲的葬礼,皇上加封他为卫将军,他因守丧不肯接受,朝廷多次催促,他才到任;安居城南郊外,门无杂客,不以俗务萦怀。

D .袁粲仕途坎坷,几经沉浮。他虽贫寒出仕,但生性清高,在官场上常常孤独自守,不去攀附权贵,因此经历过多番起落。尽管如此,袁粲依然对宋王室忠心不改,令人感慨。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师伯见宠于上,上常嫌愍孙以寒素凌之,因此发怒,出为海陵太守。(5分)

粲素静退,每有朝命,多不即从,逼切不得已,然后方就。及诏移石头,即便顺旨。 (5分)

参考答案

B 。冠:作动词,加成年冠礼。

5.D 。第一句写袁粲羞辱颜师伯,第二句写袁粲孤芳自赏,第六句写袁粲的儿子袁最用身体保护父亲袁粲,其他三句都能表现袁粲的忠心。

6.C 。皇帝加号卫将军,袁粲没有接受。废帝反复逼迫,宫中使者一个接一个,袁粲最终不接受。原文为“加卫将军,不受。敦逼备至,中使相望,粲终不受”。

7.(略,见译文)

《宋书·袁粲传》原文及译文

——附习题及参考答案

《宋书·袁粲传》: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

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愍孙饥寒不足。母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愍孙少好,有清才,以操立志行见知。初为扬州从事,后除尚书吏部郎。大明元年,拜侍中。七年,转吏部尚书。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愍孙劝颜师伯酒;师伯不饮,愍孙因相裁辱。师伯见宠于上,上常嫌愍孙以寒素凌之,因此发怒,出为海陵太守。愍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以自况。尝谓周旋人曰:“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愍孙幼慕荀奉倩之为人,白太宗,乃改名为粲,字景倩焉。元徽元年,丁母忧,葬竟,摄令亲职,加卫将军,不受。敦逼备至,中使相望,粲终不受。性至孝,居丧毁甚,祖日及祥变,常发诏卫军断客。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粲闲默寡言,不肯当事,主书每往谘决,或高咏对之,时立一意,则众莫能改。宅宇平素,器物取给。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闲居高卧,一无所接。顺帝即位,使粲镇石头。粲素静退,每有朝命,多不即从,逼切不得已,然后方就。及诏移石头,即便顺旨。有周旋人解望气,谓粲曰:“石头气甚乖,往必有祸。”粲不答,决然而往。齐王发兵攻石头城,粲列兵登东门力拒。城破后,袁粲知大势已去,谓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最以身护之,乞求先死。袁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父子俱殒,左右各分散。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宋书·袁粲传》,有删改)

译文: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亲袁濯,是扬州的秀才,早逝(袁粲小时他就去世了)。祖母可怜孙儿小小就成了孤儿,给他起名叫愍孙。

愍孙的伯伯叔父都是当时的显要达人,但愍孙却常饥寒交迫。他的母亲自己纺织,以供养母子生活所需。愍孙少年时就很出色,有清名才气,凭良好的操行高远的志向为人所知。起初做扬州从事,后来升任尚书吏部郎。大明元年,被拜为侍中。大明七年,改任吏部尚书。皇太子行冠礼时,皇上驾临东宫参加宴会,愍孙向送颜师伯劝酒;颜师伯不喝,愍孙因此侮辱颜师伯。师伯在皇帝面前很受宠,皇上本就常嫌愍孙贫寒清苦还欺侮自己,因此就发怒了,将他贬出任海陵太守。愍孙清正自守讲守风度操守,自视甚高,曾经作《妙德先生传》来接续嵇康的《高士传》以自比。曾对周旋人说:“古时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叫作狂泉。国人喝了这水,没有不疯狂的,只有国君挖井打水吃,独自得免于疯狂。国人已经都发狂了,就反说国君的不狂是发疯了。就此聚集谋划,一起抓住国君,治疗他的疯病。艾炙针灸灌药,无所不用其极。国君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也发了狂。君臣上下,都一样疯狂了,大家就都很高兴。我若不疯,就难以独立自处,近来我也想要试着喝些这泉水。”愍孙自小就仰慕荀粲的为人,报告了太宗皇帝,就改名为袁粲,取字景倩了(荀粲是三国时魏尚书令荀彧之子,

字奉倩)。元徽元年,袁粲母亲去世守母丧去职,葬礼完成后,皇帝下诏,诏令他出任新官职,加封为卫将军,袁粲不接受诏命。朝廷反复催逼,宫中的使者不绝与道,袁粲终究坚辞不受。他本性最是纯孝,守丧非常守礼摒绝外事,每逢祭日或有异象时,常下令卫兵谢绝宾客。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叛乱,袁粲急忙入宫。当时军情危急,叛军已经攻到了南掖门,军中诸将都神情沮丧,没有能振作精神的。袁粲慷慨凛然地对各将帅说:“反贼已经逼近了,各位却灰心丧气。我深受先帝的厚待和嘱托,本想以死相报,今天就和各位将军一起为社稷而死吧!”就命令左右准备马匹,言语神情悲壮感人。就这样陈显达等人被他感动激励,奋然出战,乱军就被镇压了。袁粲平日沉默寡言,不愿意主事,皇上每次找他咨询决断,有时他就高歌咏吟作为答复,有时定下了一个主意,那就众人无法更改了。他家房屋平常,用具一般,够用而已。平时喜欢喝酒,善于吟咏讽唱,常独饮田园庭院之中,自得其乐。袁粲家安在南郊,不时扶着拐杖独自出游,一直很少与人交游,家里没有什么客人。闲时在家中安然高卧,从没有什么过从密切的往来之人。顺帝即位后,派袁粲镇守石头城。袁粲一直谦静退守,每次朝廷有新任命,多不会马上接受任命,被逼得急切无法了,才会接受任命。等到受诏命去镇守石头城的时候,却马上就接受了旨意。周旋人会望气看命,对袁粲说:“石头头城那气息乖戾,你去必定有灾祸。”袁粲不答,毅然决然地赴命去了。齐王发兵攻打石头城,袁粲列兵登上东西力抗齐王。城破后,袁粲知道大势已去,对儿子袁最说:“本来就知道一根木头是挡不住大厦崩倒的,只是按名份道义该这样罢了。”袁最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只求死在父亲前面。袁粲说:“我不失忠臣的本份,你不失孝子的本份!”父子都慷慨殒命,左右官兵就各自分散了。袁粲死时五十八岁。

练习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为扬州从事,后除尚书吏部郎 除:授予官职

B .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 冠:帽子

C .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 执:捉住

D .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 比:近来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袁粲是宋室忠臣的一组是(3分)

①师伯不饮,愍孙因相裁辱 ②愍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 ③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④齐王发兵攻石头城,粲列兵登东门力拒 ⑤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⑥最以身护之,乞求先死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袁粲早年贫寒,勤勉好。袁粲很小时就失去父亲,虽然叔伯们都是当世显贵,但袁粲却不免饥寒。袁粲年少好,有远大的志向,凭借才华闻名当时。

B .袁粲清高整肃,自视甚高。幼年时仰慕荀奉倩之为人,于是改名为粲,字景倩;常以嵇康自比,也曾以“狂泉”的寓言故事来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

C .袁粲生性孝顺,素寡往来。元徽元年,办完母亲的葬礼,皇上加封他为卫将军,他因守丧不肯接受,朝廷多次催促,他才到任;安居城南郊外,门无杂客,不以俗务萦怀。

D .袁粲仕途坎坷,几经沉浮。他虽贫寒出仕,但生性清高,在官场上常常孤独自守,不去攀附权贵,因此经历过多番起落。尽管如此,袁粲依然对宋王室忠心不改,令人感慨。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师伯见宠于上,上常嫌愍孙以寒素凌之,因此发怒,出为海陵太守。(5分)

粲素静退,每有朝命,多不即从,逼切不得已,然后方就。及诏移石头,即便顺旨。 (5分)

参考答案

B 。冠:作动词,加成年冠礼。

5.D 。第一句写袁粲羞辱颜师伯,第二句写袁粲孤芳自赏,第六句写袁粲的儿子袁最用身体保护父亲袁粲,其他三句都能表现袁粲的忠心。

6.C 。皇帝加号卫将军,袁粲没有接受。废帝反复逼迫,宫中使者一个接一个,袁粲最终不接受。原文为“加卫将军,不受。敦逼备至,中使相望,粲终不受”。

7.(略,见译文)


相关内容

  • 劝孝歌译文
  • 劝孝歌(译文) [原文]孝为百行首.译文: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是各行各业修身立行所推崇的. [原文]诗书不胜录.译文:中华民族的各种典籍之中都有所记载,数不胜数. [原文]富贵与贫贱.译文:一个人的富贵与贫贱. [原文]俱可追芳躅.译文:都可以在"孝道"这里 ...

  • 爱国诗词集锦(原文 译文 赏析)
  •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原文.译文.赏析10-051448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3918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译文.赏析10-05949 陈陶<陇西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1162 陈与义< ...

  • [围炉夜话]等等(原文及译文)
  • 围炉夜话信受奉行 多行善事的人家,必然给子孙带来福泽:多行不义的人家,必然给子孙带来祸殃.由此可知广行善事以造福后代,称得上深谋远虑.贤能的人广积财货,就会消磨意志:愚笨的人广积财货,则会犯下更多的过失.由此可知积累财产留给子孙,实在贻害万穷.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快乐依然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论语< ...

  • 朱子家训-原文译文对照
  • <朱子家训>译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 ...

  • 陈涉世家原文.字义.译文
  • 第21课 陈涉世家 (西汉)司马迁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字义: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原文: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字义: 译文: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 相忘." 字义: 译文:陈涉年轻 ...

  • [朱子家训]全文及译文
  • <朱子家训>全文及译文 作者:朱柏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

  • 朱柏庐治家格言译文
  •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译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 ...

  •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
  • 蜀 道 难 李白 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原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译文: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①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②茫然:茫味难详. 原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译文: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

  • 里仁篇第四
  •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注释]里:同-一起居住. [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选住址不顾环境,哪算聪明?"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

  • 朱子治家格言解释
  • 解释: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