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国情(不看别后悔)

2012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党史国情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152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 )。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 )。

D.中国的社会性质

3.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B.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6.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9.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影响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指( )。

D.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11.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

A.消灭 B.限制 C.保护 D.联合

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1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都攻入的一个省是( )。

A.安徽 B.江苏 C.湖北 D.河南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15.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 )。

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应对新中国)。

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7.建国初期实行精兵简政的主要目的是( )。

A.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行政效率和部队战斗力 D.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18.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整风运动的开始

C.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开始

D.中共“八大”召开 取得初步成果

19.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逐步改造 B.多快好省 C.稳步前进 D.高速发展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0.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正确处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其基本任务而言,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 )。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

D.发展科技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科技和教育

23.中共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 )。

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

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是( )。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8.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30.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在珠江流域大力引进外资

31.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

B.地跨冀、鲁、浙(无)、豫、皖、京、津四省二市

C. 西部地势高,是肥力较高的缓斜平原;中部是冲积低平原;东部是滨海平原,

D.平原上浅平封闭的洼地属于高产田分布区 低产

32.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是( )。

A.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B.气温年较差小

C.秋旱多风沙(春) D.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多雨)

33.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是( )。

A.自然资源开发和剩余农产品出售

B.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加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C.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D.水、碱、沙综合治理

34.下列关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地区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 D.国土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35.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人为破坏植被

36.大兴安岭在我国地理分界上的作用是( )。

①既是中温带和暖温带,又是高原和平原之间的分界线②既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又是耕作区与畜牧区之间的分界线③既是地势第一、二阶梯,又是内、外流域之间的分界线④既是森林和草原,又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之间的分界线(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7.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 )的边缘海。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8.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1/2 B.1/3 C.1/4 D.1/5

39.中国的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 ),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A.月季 B.牡丹 C.芍药 D.郁金香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

解析: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万余种。北半球寒、温、热各带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看到。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余种,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都是名贵药材。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牡丹,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4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 )。

A.1/3 B.1/4 C.1/5 D.1/6

45.200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生育法》

46.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48.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多为( )土壤,气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油菜和甘蔗。珠江三角洲盛产水稻,每年可收获二至三次。

A.黑色(东北平原) B.红色

C.褐色(华北平原) D.紫色

49.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所给出命题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X ) 1840-1919

2.新三民主义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能够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X )

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A )

1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中共二大上。( A)

14.毛泽东提出今后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是在“八七”会议。(A)

1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党对富农的经济政策是保护富农经济。( A)

17.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18.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党的十五大。(A )

20.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具体体现。(A )

23.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A )

24.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因为人口众多,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X)

25.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南三个地区。( )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

41.我国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专项法律主要有( )、《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等。

A.《矿产资源保护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矿产资源法》 D.《海洋环境法》

42.我国的草原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森林大都集中在( )和( )边远地区。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46.综合国力的主要要素包括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实力、人口、科技、军事实力、民族特征、国民的凝聚力、外交力、政治制度、政府素质、国家意志等,其中( )是先导,( )是中心。

A.科技 B.军事实力

C.国民凝聚力 D.经济实力

47.我国政府对国防费始终坚持( )、( )、( )的原则。

A.严格控制 B.严格使用

C.严格管理 D.严格监督

49.在主要工业品中,我国的( )、( )、水泥、棉布、( )产量都已居世界首位。

A.钢 B.煤

C.电视机 D.电冰箱

50.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绝大多数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区 B.中西部山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疆地区

)、( )和( )。

2012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党史国情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152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 )。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 )。

D.中国的社会性质

3.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B.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6.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9.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影响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指( )。

D.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11.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

A.消灭 B.限制 C.保护 D.联合

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1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都攻入的一个省是( )。

A.安徽 B.江苏 C.湖北 D.河南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15.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 )。

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应对新中国)。

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7.建国初期实行精兵简政的主要目的是( )。

A.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行政效率和部队战斗力 D.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18.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整风运动的开始

C.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开始

D.中共“八大”召开 取得初步成果

19.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逐步改造 B.多快好省 C.稳步前进 D.高速发展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0.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正确处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其基本任务而言,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 )。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

D.发展科技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科技和教育

23.中共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 )。

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

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是( )。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8.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30.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在珠江流域大力引进外资

31.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

B.地跨冀、鲁、浙(无)、豫、皖、京、津四省二市

C. 西部地势高,是肥力较高的缓斜平原;中部是冲积低平原;东部是滨海平原,

D.平原上浅平封闭的洼地属于高产田分布区 低产

32.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是( )。

A.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B.气温年较差小

C.秋旱多风沙(春) D.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多雨)

33.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是( )。

A.自然资源开发和剩余农产品出售

B.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加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C.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D.水、碱、沙综合治理

34.下列关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地区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 D.国土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35.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人为破坏植被

36.大兴安岭在我国地理分界上的作用是( )。

①既是中温带和暖温带,又是高原和平原之间的分界线②既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又是耕作区与畜牧区之间的分界线③既是地势第一、二阶梯,又是内、外流域之间的分界线④既是森林和草原,又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之间的分界线(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7.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 )的边缘海。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8.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1/2 B.1/3 C.1/4 D.1/5

39.中国的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 ),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A.月季 B.牡丹 C.芍药 D.郁金香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

解析: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万余种。北半球寒、温、热各带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看到。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余种,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都是名贵药材。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牡丹,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4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 )。

A.1/3 B.1/4 C.1/5 D.1/6

45.200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生育法》

46.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48.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多为( )土壤,气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油菜和甘蔗。珠江三角洲盛产水稻,每年可收获二至三次。

A.黑色(东北平原) B.红色

C.褐色(华北平原) D.紫色

49.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所给出命题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X ) 1840-1919

2.新三民主义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能够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X )

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A )

1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中共二大上。( A)

14.毛泽东提出今后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是在“八七”会议。(A)

1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党对富农的经济政策是保护富农经济。( A)

17.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18.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党的十五大。(A )

20.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具体体现。(A )

23.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A )

24.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因为人口众多,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X)

25.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南三个地区。( )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

41.我国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专项法律主要有( )、《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等。

A.《矿产资源保护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矿产资源法》 D.《海洋环境法》

42.我国的草原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森林大都集中在( )和( )边远地区。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46.综合国力的主要要素包括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实力、人口、科技、军事实力、民族特征、国民的凝聚力、外交力、政治制度、政府素质、国家意志等,其中( )是先导,( )是中心。

A.科技 B.军事实力

C.国民凝聚力 D.经济实力

47.我国政府对国防费始终坚持( )、( )、( )的原则。

A.严格控制 B.严格使用

C.严格管理 D.严格监督

49.在主要工业品中,我国的( )、( )、水泥、棉布、( )产量都已居世界首位。

A.钢 B.煤

C.电视机 D.电冰箱

50.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绝大多数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区 B.中西部山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疆地区

)、( )和( )。


相关内容

  • 井冈山干部学院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一.学院简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负责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学院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央组织部管理,日常事务由江西省委负责. 学院实行理事 ...

  • 党史国情篇
  • 党史国情篇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开始,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纲领是推翻资本家阶级,消灭私有制. 二大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国民党一大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与共产党合作.八七会议确定 了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 ...

  • 党史学习心得-思想汇报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分不开学的.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党史很有必要. 从**诞生时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 ...

  • "永远跟党走"天津市青少年党史国情
  • 2011年天津市"我与祖国共奋进"十八岁成人行动 "永远跟党走"天津市青少年党史国情 知识竞赛--网络比赛 试 题 一.选择题: 1.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 A 反对官僚主义 B 反对资本主义 C 反对封建主义 D 反对主观主义 2.党的( ),诞 ...

  • 以史鉴今继往开来--谈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 以史 鉴今 继 往 开 来 - - 谈 学 习 党 史 的 重 要性 努 力 实 现 经济 和 环 境均 衡 发 展 , 提 倡创 建 和 谐 社 会 , 实现 伟大 的 " 中 国梦" . 王静 ( 南京六合经济开发 区) 摘要 : 中 国 共 产 党 的历 史 是 一 部 艰 ...

  •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3
  •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经历了革命的大风大浪,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他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吸取了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 大学生暑假计划书
  • 大学生暑假计划安排 一年一度大学生暑期来临,对大学生们来说,正是一个可以开阔视野,利用空余充电提升自我的好机会. 你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 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音乐画画舞蹈等等. 2 安排好每天的时间早睡早起这样才会一整天精神充沛,心情愉快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太晚起的话总会感觉浑浑噩噩,一天的时 ...

  • 论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实施原则及意义
  • 摘 要: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的红色教育,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双主体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知行统一原则.加强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党史国情和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红 ...

  • 党史我来讲团日主题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委的有关通知精神,为了让团员青年更好地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特举办"党史我来讲"团日主题活动,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党建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情.国情,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当代青年继承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