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批青海高原一株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

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四、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五、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观察柳树,找找江南柳树的特点。

3、准备一张白纸给学生写话用。

4、课件制作准备:柳树图片导入,选择一些古典边塞诗词为理解高原的荒凉准备,朗读时的配乐以及理解边塞诗的配乐,重点理解的语段和字词需要出示。

七、教学过程。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取了极具感染性的图片、视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赏析与之相关的古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与理解,体会青海高原的风貌,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内容: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知识的对比性学习,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交流,感受青海高原苍茫、辽阔、贫瘠的风貌。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欣赏、讨论、感悟

教学说明:学习第一课时前,已经在早读课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朗读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青海高原”

1、教师出示课件资料: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青海高原。学生感受体验

2、教师出示课件资料:青海高原的图片。学生欣赏,然后说说所见所感。

3、提问:你知道哪些描写边塞的诗词?学生交流。

4、教师出示课件资料:古诗三首。学生研读,欣赏。谈谈对边塞高原的不同感受。

5、引导:找出文章中描写青海高原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句子后,读一读。

6、指导进行句式训练:站在这里,我看到(),觉得()。学生尝试练习。(在此过程中,师相机出示图片。)

7、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时,相机指导理解词语:广袤无垠、青石嶙峋、凝滞、铁铸、深邃。学生交流理解。

8、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青海高原的句子。

二、认识寻常的“一株柳”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一株柳。学生欣赏后,介绍自己见到的柳树。

2、引导:柳树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至爱,同学们知道哪些描写柳树的诗句呢?学生交流,诵读。

3、教师课件出示:古诗三首。(师小结:柳—留也。所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它就与离愁别恨相依相偎了。)学生研读,欣赏。

4、师课件出示:柳树的简介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后交流所得。

三、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

1、师导语:这样袅袅婷婷、婀娜多姿、随风起舞的柳树,你能想象到,它竟然把家安在了苍茫、贫瘠、恶劣、没有一棵树的青海高原之上吗?(不能)

是呀,就连我们的大诗人王之涣也在《凉州词》里这样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我们的作者陈忠实先生这样说:„„

学生与老师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

2、提问:这株柳给了你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在这过程中,指导理解词语:望而生畏。)

3、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给我们突显了他的感受?学生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5、设问学生,见到这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你会有什么表现?学生交流。

6、提问:作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学生回答。并理解作者的惊讶。

7、导语:下面就让我们一睹这株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真面目”。(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师相机指导观察的方法。)

8、学生小组交流观察所得。教师补充,评价。

9、引导:看看作者对柳树的介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10、生命意义的拓展:同学们,这株柳树是如此的不同寻常。它浓密、粗实、坚硬、苍郁、深沉。你见到的仅仅是一株柳树吗?学生思索后交流。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四、质疑结课

1、导语:站在这株柳树面前,敬畏、震颤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提问。

2、导语: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学生朗读。

3、小结:它为什么选择如此贫瘠的高原?它是怎样来的?又是怎样生成的?它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挫折?抑制不住的猜测与想象便又在我们的心头弥漫开来。

五、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高原:苍茫、贫瘠、恶劣、没有一棵树

柳:袅袅婷婷、婀娜多姿、随风起舞

浓密、粗实、坚硬、苍郁、深沉

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

(12月17日到通州区英雄小学参加第二课时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用灞河柳衬托高原柳的写法。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二、导入:

学习了课文的1—5节,我们了解了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预设:1、什么只有这株柳树能生存下来?

(相机板书:?造就神奇)

2、这株柳树从哪儿来的?

三、学习第6—7节

1、自由朗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2、哪些句子写出了柳树的顽强?

相机朗读指导重点句子:PPT出示

(1)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3)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指导朗读

方法一:通过学生朗读,让学生谈谈自己一些词语朗读处理的原因。(自悟)

方法二:让其他学生倾听,评价朗读者读得好的地方。(他评)

方法三„„

四、学习第八节

1、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可是第8小节却写了和它没有关系的家乡灞河的柳。偏题的作文不是不及格嘛。陈忠实还是大作家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大段来写灞河的柳树呢?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①、对比

②、哪些地方作了对比?划出来。

教学思路:

A、抓住“随手折„„三两年„„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这些句子体会极易生长;

B、抓住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两词体会柳树的形象象一位美丽的、年轻的少女。思考体会:如果灞河柳是这样一位少女,那高原柳象什么?

男女生对读分别写灞河柳和高原柳特点的句子。PPT出示。

③、这样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顺势指导读好第八节最后两个反问句。

2、如果你是一株柳树你愿意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为什么?

五、学习第九节

1、命运是无法选择!它落在了高原之上就拼尽全力活下来。成了让人敬畏的高原柳。朗读第9节,这篇文章的总结段很有气势。边记边体会,读得滚瓜烂熟,下次写文章如何结尾对你也许有启发。

提示背诵:PPT 出示

这株柳没有„„

也没有„„

而是„„终于„„

命运给予它的„„

它却在„„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仅仅在写柳树吗?(哪些人?简述经历)

3、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用一句话予以总结。

我祝愿在座每个人能像灞河柳一样一帆风顺,但如果碰到困难请想想今天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树都可以这么顽强,何况咱们这些“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呢。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扛过去。

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顽强造就神奇

对比

高原柳灞河柳

匠心独运

教学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用灞河柳对比衬托高原柳的写法上。教学第6、7两小节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5节,在仔细观察大柳树之后,作者对这株柳树怎么生长壮大的情景进行了想象。轻声读6、7小节1、看看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2、哪些句子让你感动?划下来,抓住这些句子中的重要字和词去体会,还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交流感受,同时进行朗读训练。)后来我觉得其实6、7小节当中高原柳的顽强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在6、7节文字当中是一望而知的,所以我就换成了“哪些句子写出了柳树的顽强?”在教学当中,我发现这样一换,避免了无谓的绕圈子,效率较高。指导朗读在这两节做得还不够到位。原因是对这部分如何处理预先还不是太有底。说到底还是功底不够,炉火未青。

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麋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6个生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麋鹿

3、学生齐读课题。

4、阅读了导学单上的关于麋鹿的资料,你想说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生字很多,通过预习,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常在水中觅食。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3、结合以上这段文字,指导理解“颠沛流离”“跋涉”等词语。并相机指导描红重点生字。

4、老师在黑板写出词语,请学生读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5、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小结: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二)检查读文,读出情感。

1、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2、指名读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情体验。

三、辨别麋鹿,了解外形。

1、多媒体出示一头鹿,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麋鹿?

2、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3、表扬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地记录一条。

4、小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5、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

角——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麋鹿图)

7、同桌先合作练习,再请同学上台介绍其外形特点。

四、高级讲解,了解习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级讲解员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应付游客的提问。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2、您能告诉我麋鹿为什么就能适应沼泽生活呢?

3、您能告诉我麋鹿有哪些特点,可以用“最”字概括给我们听吗?

4、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导朗读。

6、小结,进行写法指导。

五、总结质疑,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传奇经历。

3、当一个小讲解员向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4、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7、麋鹿

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习性独特

传奇经历

教学反思:

《麋鹿》是一篇说明文,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觉得要让说明文教学多点儿童味。学生不喜欢上说明文,关键是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说明文教学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那么有谁不爱学说明文呢?

在这节课例研修课上,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我的课堂语言比起以前精炼多了。我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修改,更加科学了。关于描红则听取同事的建议,相机重点抓住两个字示范指导,果然效果更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特点呢?

板书: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2、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1、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研究麋鹿外形与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2——4自然段)

2、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请仔细阅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写外形特点的句子,用“”画出写生活习性的句子。

3、小组合作交流。

4、集体交流。

5、学生根据书上的介绍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习有关的写作方法和朗读有关句子)

)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麋鹿外形方面的特点。关于麋鹿的外形,课文有一句较为全面的介绍,你能找到吗? 、.“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我国古代„„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你能具体地介绍麋鹿外形各方面的特点吗?

B、“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

(这一段话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麋鹿重„„麋鹿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可以作一个比较——抓住“重250千克引导学生与自身体重进行比较体会麋鹿的“大”。像我们这样将麋鹿体重与同学体重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你能为这句话再添上作比较的方法吗?

像这类说明性的文章,还要做到科学,大家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吗?)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师:介绍体重的时候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儿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你体会到什么,读出你的体会。(指导朗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尾似驴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蹄似牛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

引读小游戏:

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作文中,写一样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创设情景学习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可鹿类不高兴了。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做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

A、蹄的作用

学生说蹄的作用„„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

麋鹿有如此奇特的蹄原来是因为它——在水中活动(板书)

B、尾的作用

学生说尾的作用„„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

麋鹿长这样的尾巴与它„„生活在沼泽有关(板书)

师:听了麋鹿的辩解,我们发现它有着“在水中活动,在沼泽生活”的生活习性

在生活习性方面,麋鹿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C、“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才发育完全。” 师:这句话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朗读句子)

D、草食性哺乳动物

(3)学到这里,请你像第二自然段一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麋鹿的生活习性。(独特)

(二)自主合作学习传奇经历

1、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自读课文第5-7自然段,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小组合作读课文填写下表。

3、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细微差别。

课件出示:

(1)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2)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

(“陆续”和“相继”是一对近义词,“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盗往欧洲,“相继”在文中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指导朗读。读出对麋鹿被盗往欧洲的愤慨,对麋鹿相继死去的同情。

4、小结:麋鹿在中国出现,又几乎绝迹,然后在欧洲繁殖。1986年8月才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家了。齐读第7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指导:

“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要读出欣慰的感觉。

师:如果麋鹿会开口说话,当它踏上故土时,它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1、观看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视频片段。

2、有感情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群多么自由自在的麋鹿啊!它们幸福的生活着,然而这幸福多么来之不易啊!(激发学生对麋鹿的同情)

四、作业

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

板书:

17 麋鹿

生活环境气候温和草丰林茂

外形特点奇特

生活习性独特

传奇经历惨遭厄运

批青海高原一株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

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四、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五、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观察柳树,找找江南柳树的特点。

3、准备一张白纸给学生写话用。

4、课件制作准备:柳树图片导入,选择一些古典边塞诗词为理解高原的荒凉准备,朗读时的配乐以及理解边塞诗的配乐,重点理解的语段和字词需要出示。

七、教学过程。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取了极具感染性的图片、视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赏析与之相关的古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与理解,体会青海高原的风貌,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内容: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知识的对比性学习,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交流,感受青海高原苍茫、辽阔、贫瘠的风貌。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欣赏、讨论、感悟

教学说明:学习第一课时前,已经在早读课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朗读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青海高原”

1、教师出示课件资料: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青海高原。学生感受体验

2、教师出示课件资料:青海高原的图片。学生欣赏,然后说说所见所感。

3、提问:你知道哪些描写边塞的诗词?学生交流。

4、教师出示课件资料:古诗三首。学生研读,欣赏。谈谈对边塞高原的不同感受。

5、引导:找出文章中描写青海高原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句子后,读一读。

6、指导进行句式训练:站在这里,我看到(),觉得()。学生尝试练习。(在此过程中,师相机出示图片。)

7、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时,相机指导理解词语:广袤无垠、青石嶙峋、凝滞、铁铸、深邃。学生交流理解。

8、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青海高原的句子。

二、认识寻常的“一株柳”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一株柳。学生欣赏后,介绍自己见到的柳树。

2、引导:柳树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至爱,同学们知道哪些描写柳树的诗句呢?学生交流,诵读。

3、教师课件出示:古诗三首。(师小结:柳—留也。所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它就与离愁别恨相依相偎了。)学生研读,欣赏。

4、师课件出示:柳树的简介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后交流所得。

三、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

1、师导语:这样袅袅婷婷、婀娜多姿、随风起舞的柳树,你能想象到,它竟然把家安在了苍茫、贫瘠、恶劣、没有一棵树的青海高原之上吗?(不能)

是呀,就连我们的大诗人王之涣也在《凉州词》里这样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我们的作者陈忠实先生这样说:„„

学生与老师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

2、提问:这株柳给了你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在这过程中,指导理解词语:望而生畏。)

3、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给我们突显了他的感受?学生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5、设问学生,见到这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你会有什么表现?学生交流。

6、提问:作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学生回答。并理解作者的惊讶。

7、导语:下面就让我们一睹这株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真面目”。(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师相机指导观察的方法。)

8、学生小组交流观察所得。教师补充,评价。

9、引导:看看作者对柳树的介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10、生命意义的拓展:同学们,这株柳树是如此的不同寻常。它浓密、粗实、坚硬、苍郁、深沉。你见到的仅仅是一株柳树吗?学生思索后交流。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四、质疑结课

1、导语:站在这株柳树面前,敬畏、震颤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提问。

2、导语: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学生朗读。

3、小结:它为什么选择如此贫瘠的高原?它是怎样来的?又是怎样生成的?它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挫折?抑制不住的猜测与想象便又在我们的心头弥漫开来。

五、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高原:苍茫、贫瘠、恶劣、没有一棵树

柳:袅袅婷婷、婀娜多姿、随风起舞

浓密、粗实、坚硬、苍郁、深沉

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

(12月17日到通州区英雄小学参加第二课时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用灞河柳衬托高原柳的写法。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二、导入:

学习了课文的1—5节,我们了解了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预设:1、什么只有这株柳树能生存下来?

(相机板书:?造就神奇)

2、这株柳树从哪儿来的?

三、学习第6—7节

1、自由朗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2、哪些句子写出了柳树的顽强?

相机朗读指导重点句子:PPT出示

(1)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3)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指导朗读

方法一:通过学生朗读,让学生谈谈自己一些词语朗读处理的原因。(自悟)

方法二:让其他学生倾听,评价朗读者读得好的地方。(他评)

方法三„„

四、学习第八节

1、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可是第8小节却写了和它没有关系的家乡灞河的柳。偏题的作文不是不及格嘛。陈忠实还是大作家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大段来写灞河的柳树呢?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①、对比

②、哪些地方作了对比?划出来。

教学思路:

A、抓住“随手折„„三两年„„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这些句子体会极易生长;

B、抓住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两词体会柳树的形象象一位美丽的、年轻的少女。思考体会:如果灞河柳是这样一位少女,那高原柳象什么?

男女生对读分别写灞河柳和高原柳特点的句子。PPT出示。

③、这样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顺势指导读好第八节最后两个反问句。

2、如果你是一株柳树你愿意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为什么?

五、学习第九节

1、命运是无法选择!它落在了高原之上就拼尽全力活下来。成了让人敬畏的高原柳。朗读第9节,这篇文章的总结段很有气势。边记边体会,读得滚瓜烂熟,下次写文章如何结尾对你也许有启发。

提示背诵:PPT 出示

这株柳没有„„

也没有„„

而是„„终于„„

命运给予它的„„

它却在„„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仅仅在写柳树吗?(哪些人?简述经历)

3、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用一句话予以总结。

我祝愿在座每个人能像灞河柳一样一帆风顺,但如果碰到困难请想想今天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树都可以这么顽强,何况咱们这些“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呢。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扛过去。

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顽强造就神奇

对比

高原柳灞河柳

匠心独运

教学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用灞河柳对比衬托高原柳的写法上。教学第6、7两小节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5节,在仔细观察大柳树之后,作者对这株柳树怎么生长壮大的情景进行了想象。轻声读6、7小节1、看看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2、哪些句子让你感动?划下来,抓住这些句子中的重要字和词去体会,还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交流感受,同时进行朗读训练。)后来我觉得其实6、7小节当中高原柳的顽强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在6、7节文字当中是一望而知的,所以我就换成了“哪些句子写出了柳树的顽强?”在教学当中,我发现这样一换,避免了无谓的绕圈子,效率较高。指导朗读在这两节做得还不够到位。原因是对这部分如何处理预先还不是太有底。说到底还是功底不够,炉火未青。

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麋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6个生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麋鹿

3、学生齐读课题。

4、阅读了导学单上的关于麋鹿的资料,你想说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生字很多,通过预习,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常在水中觅食。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3、结合以上这段文字,指导理解“颠沛流离”“跋涉”等词语。并相机指导描红重点生字。

4、老师在黑板写出词语,请学生读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5、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小结: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二)检查读文,读出情感。

1、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2、指名读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情体验。

三、辨别麋鹿,了解外形。

1、多媒体出示一头鹿,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麋鹿?

2、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3、表扬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地记录一条。

4、小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5、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

角——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麋鹿图)

7、同桌先合作练习,再请同学上台介绍其外形特点。

四、高级讲解,了解习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级讲解员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应付游客的提问。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2、您能告诉我麋鹿为什么就能适应沼泽生活呢?

3、您能告诉我麋鹿有哪些特点,可以用“最”字概括给我们听吗?

4、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导朗读。

6、小结,进行写法指导。

五、总结质疑,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传奇经历。

3、当一个小讲解员向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4、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7、麋鹿

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习性独特

传奇经历

教学反思:

《麋鹿》是一篇说明文,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觉得要让说明文教学多点儿童味。学生不喜欢上说明文,关键是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说明文教学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那么有谁不爱学说明文呢?

在这节课例研修课上,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我的课堂语言比起以前精炼多了。我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修改,更加科学了。关于描红则听取同事的建议,相机重点抓住两个字示范指导,果然效果更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特点呢?

板书: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2、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1、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研究麋鹿外形与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2——4自然段)

2、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请仔细阅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写外形特点的句子,用“”画出写生活习性的句子。

3、小组合作交流。

4、集体交流。

5、学生根据书上的介绍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习有关的写作方法和朗读有关句子)

)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麋鹿外形方面的特点。关于麋鹿的外形,课文有一句较为全面的介绍,你能找到吗? 、.“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我国古代„„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你能具体地介绍麋鹿外形各方面的特点吗?

B、“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

(这一段话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麋鹿重„„麋鹿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可以作一个比较——抓住“重250千克引导学生与自身体重进行比较体会麋鹿的“大”。像我们这样将麋鹿体重与同学体重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你能为这句话再添上作比较的方法吗?

像这类说明性的文章,还要做到科学,大家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吗?)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师:介绍体重的时候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儿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你体会到什么,读出你的体会。(指导朗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尾似驴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蹄似牛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

引读小游戏:

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作文中,写一样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创设情景学习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可鹿类不高兴了。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做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

A、蹄的作用

学生说蹄的作用„„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

麋鹿有如此奇特的蹄原来是因为它——在水中活动(板书)

B、尾的作用

学生说尾的作用„„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

麋鹿长这样的尾巴与它„„生活在沼泽有关(板书)

师:听了麋鹿的辩解,我们发现它有着“在水中活动,在沼泽生活”的生活习性

在生活习性方面,麋鹿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C、“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才发育完全。” 师:这句话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朗读句子)

D、草食性哺乳动物

(3)学到这里,请你像第二自然段一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麋鹿的生活习性。(独特)

(二)自主合作学习传奇经历

1、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自读课文第5-7自然段,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小组合作读课文填写下表。

3、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细微差别。

课件出示:

(1)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2)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

(“陆续”和“相继”是一对近义词,“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盗往欧洲,“相继”在文中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指导朗读。读出对麋鹿被盗往欧洲的愤慨,对麋鹿相继死去的同情。

4、小结:麋鹿在中国出现,又几乎绝迹,然后在欧洲繁殖。1986年8月才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家了。齐读第7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指导:

“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要读出欣慰的感觉。

师:如果麋鹿会开口说话,当它踏上故土时,它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1、观看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视频片段。

2、有感情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群多么自由自在的麋鹿啊!它们幸福的生活着,然而这幸福多么来之不易啊!(激发学生对麋鹿的同情)

四、作业

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

板书:

17 麋鹿

生活环境气候温和草丰林茂

外形特点奇特

生活习性独特

传奇经历惨遭厄运


相关内容

  • 史上最全高海拔和西藏高原反应知识
  • 史上最全高海拔和西藏高原反应知识--预防高反注意事项 如果你能够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高原反应就不会成为困扰你西藏之行的绊脚石. 一.进入高原之前的准备 1.进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咨询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谓紧张. 2.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 ...

  • 青藏高原海拔
  • 篇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庆奎 200621059 气象学2班 一.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 ...

  •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材简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 ...

  • 什么是急性高原反应,发病原因有那些?
  • 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主要发生于移居者,高原世居者也可发生急性高原反应. 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高原大气压的变化也是引起高原反应的重要原因.缺氧及大气压环境的急剧变 ...

  •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
  •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 ...

  • 青海湖作文350字
  • 青海湖作文350字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西宁市的远郊,它犹如浩瀚的大海,一望无际.美丽无比. 早晨,去青海湖看日出必不可少.一开始,东边的天空渐渐泛白,慢慢的,云雾散开了,白色的天空变黄了.之后又变成了淡淡的橙色,太阳公公露出了半个红彤彤的脸蛋.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出东海了,太阳光芒四射,像一把把 ...

  • [参考]青藏地区交通等
  • 青藏高原积雪增加 现阶段,我国整个的气候特征是"南涝北旱",即多雨区主要集中于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而干旱区则为北方广大地区.而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情况却并非如此,那时的情况却是"南旱北涝",即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相对少雨,华北.东北和西北东部普遍多雨,这一转折 ...

  • 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_李珂
  •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1.078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1,39(11):6714-6716,6719安徽农业科学,责任编辑乔利利责任校对马君叶 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11*21334 李珂,杨永兴,杨杨 ...

  • 2017★青海高考答案
  • 2017-06-082017青海高考理综试题附答案发布 2017-06-082017青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06-082017年青海高考理综真题附答案已公布 2017-06-08高考青海全国卷2理综2017年真题公布 2017-06-082017年青海全国卷2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含答案) 2 ...

  •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 第16卷第1期 1997年2月 高原气象 PLATEAUMETEOROLOGY Vol.16No.1 Feb.,1997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魏 丽③①② () 摘 要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年7月-1990年6月2.5°×2.5°1981年5°×5°分辨率地面观测云气候资料,,从而为检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