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题

一轮复习题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6.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

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9.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0.(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11.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

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2.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

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13.(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1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1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2·四川文综卷·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图5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19.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013·广东文综·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21.(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

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22.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3.(2012·上海单科卷·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2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5.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26.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9.(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0.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二、主观题

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

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 义。(2分)

32.(2012·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33.(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

材料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

答案(一轮复习题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4.DCCC 5.【答案】A

【解析】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

6-10.CACDB; 11-15. BDBCA; 16-20.BBDDC; 21-25.DCCDA; 25-30.CBACA

二、主观题

3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

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 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32.(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33.(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6分)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

(3)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伤寒杂病论》成为中西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一轮复习题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6.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

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9.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0.(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11.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

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2.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

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13.(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1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1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2·四川文综卷·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图5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19.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013·广东文综·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21.(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

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22.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3.(2012·上海单科卷·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2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5.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26.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9.(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0.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二、主观题

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

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 义。(2分)

32.(2012·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33.(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

材料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

答案(一轮复习题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4.DCCC 5.【答案】A

【解析】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

6-10.CACDB; 11-15. BDBCA; 16-20.BBDDC; 21-25.DCCDA; 25-30.CBACA

二、主观题

3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

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 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32.(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33.(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6分)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

(3)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伤寒杂病论》成为中西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相关内容

  • 如何进行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
  • 如何进行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 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使复习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在一轮复习阶段由于复习不得法而导致基础知识还依然有欠缺,能力也没得到相应的提升,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使二.三轮复习步履维艰,最终导致高考成绩很不乐观.因而如何根据高考要求,科学有效地引 ...

  • 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
  • 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一般要经历三轮:第一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第二轮专题研究:第三轮强化训练.那么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善于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核心,常常需要重复温习高一二已学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这个过程需要 ...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建议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建议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高三一轮复习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而没有很好地解决呢?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有助于同学们提高高三一轮复习效率. 一. 高三一轮复习的原则是什么 1.不留任何"死角" 一位高考"牛人"在总结自己一轮复习经验的时候这样说:复习要全面 ...

  • 2013-14中考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英语复习 盛 涛 根据九年级三班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特制订了以课本复习为主,强化训练少而精的策略.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 在结束新授课后,我们大约于四月份进入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第一轮总复习,这次复习主要是针对复习初中三年的教材为主.我们本学习选取的复习资料是 ...

  • 高三生物复习工作总结与计划
  • 感谢市教研中心给了我们学校能向大家请教和寻求帮助的机会.现在将我们学校以往的复习思路和下学年的复习计划向大家做如下汇报. 一.以往的复习策略 我们学校与全市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也是三轮复习法.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课型和时间安排都有所不同,具体做法如下: 1.第一轮复习 1.1本轮复习的侧重点 本轮复习 ...

  • 岑巩中学2015届高三英语备课组计划
  • 岑巩中学2015届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4届高考我校取得可喜的成绩.2015届高三即将来临,为争取本届高考再创佳绩,我们高三英语组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制定了"狠抓基础.发展能力"的高三英语第一轮备考复习计划.同时我们全体高三年级组英语教师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2015年高考. ...

  • 高三全年规划
  • 决战2014高考全年冲刺规划(中学数学) 月份学习阶段季度 4月 5月(五一长假) 高二阶段 春季 5月3套供题(市教科院) 全年热点大事记 高三四月调考 武昌区供题 6月(高考)高二升入高三 7月(暑假) 暑期 高考高二升入高三 各批次分数线及高考分数公布 高招咨询会 高校招生录取 高考录取通知书 ...

  •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生物组 刘陈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2010届高考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又要面临2011届的高考,综合以往的复习经验及近几年高考生物题型所发生的变化,在2011年高考的复习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打算.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的授课班级是高三(3) ...

  • 高三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2
  •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计划 李守信 王天辉 栗继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做好与新课程的衔接,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高考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从"知识和 ...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