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自白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12-27 22:47:12 来源:网络 字体: 大  |  中  |  小

我原本有一个伯父和一个姑妈,可伯父与我父亲是同父异母,且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去世;姑妈和父亲是同父同母所生,可她在成人时的解放前就嫁人远走他乡并早就客死异乡。如此一来,父亲也算是独子了。母亲解放前就父母双亡,她没有兄弟姐妹,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便让其族人卖给人家做了童养媳,是个地道的独苗。我呢,一生下来就是孤家寡人,无兄弟姐妹,除了父母外,便是举目无亲,是个标准的独生子女。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传独生子女家庭。父亲、母亲以及我与生以来,都是形单影只的孤雁,遇事没人商量,没得帮衬,孤掌难鸣。古话讲: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过去的人为啥要多生?不能生就多娶呢?除了传宗接代、优中选优外,恐怕人多力量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为了宅基地、屋檐滴水为界、田地抢水活命等事务时,谁家门前地头站立着一排门板样的壮汉,谁敢争锋?谁敢龇牙?胜负输赢已然见了分晓——此时此刻,孩子多强。

与那些有许多子女的家庭比,或者说在人们的眼睛里,都认为独生子女快活,日子过得舒坦。事实上看,也的确如此,但只能是说对了一半,因为生活、学习上他们虽然无忧无虑,可谁能知道他们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哩?没有亲戚来往,没有兄弟姐妹相伴,凡事都得靠自己闯、自个儿干,自己拿主意、一人独当一面;更多的是恐惧、无助、防范、戒备、乖戾、任性、孤僻、偏执、冷漠、沉默无语、不善交际——这个时候,还是孩子多好。

诚然,独生子女小时候与同龄的多孩子的家庭子女比确实令人羡慕,最起码的可以说是父母双亲四只手捧着一个娃娃。大多数孩子被父母娇惯、虐爱得放在手里怕飞,含在嘴中怕化,在外面玩耍弄破点皮或出了点血,就心肝宝贝的不得了啦,倘若是别人家孩子欺负的,那就更要拽着自己孩子打上人家的门。这么的护犊子,对孩子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材是一点点好处也没有,他们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后,大多缺乏独立能力,很难经风雨见世面,一遇挫折就会气馁——从这些个角度看,独生子女有先天(来自家庭和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认识与追捧)的不足与后天(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与锻炼)的发育不全之缺陷。

刚刚泛泛地讲了些独生子女们不可逾越的硬伤,但特例也还是不少,比如我自己独生子这个帽子戴的是不大不小,正好,这是没法改变,是先天的。我至今还为自己不会游泳而迁怪父母,是他们把我管得死死的,不让下河,你只要前脚去,他们后脚就会到的;不会游泳,一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好在后来离开父母去县城读书他们管不着时,还是偷着学了几招应急。我始终觉得环境不可能为你而生,它不可能去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环境的道理。因而,我没有亲戚与兄弟姐妹可供来往,就把我的同学视为兄弟姐妹,将他们当作我的至爱亲朋。我非常珍惜同学之情,我和我小学、初中、高中、师范的一些同学始终来往联系。我对自己有八个字的评语:重感情,讲义气,够交。我认为为人处事多为别人着想,尽量不要欠别人的;结交要有广泛性,黑道白道,穷人富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文的武的都要有结交;更需要的是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活得有个性。

因此,我先天的独生子,后天里的我却脱胎换了骨——说起来是我自身后天的叛逆精神所致,细究起来,也有父母的开明。我能理解父母对我下河游泳之事管得过紧过死,但那是为了香火的延续。除此之外诸如学习上,父母从来都不惯我,并且时时刻刻督促我,常常与老师联手教育我;孩子们的交往上,如果是我做的不对,是我在外面惹的祸,他们是绝不轻饶我;有时兴起花钱买了不该买的奢侈品,我父亲就会很严厉的教训我。有两件事我至今仍然记得:1、大概七、八岁时,街上店里到了个放在嘴上吹的玩具,随着人的吹气与吸气,那东西也能一伸一缩,很好玩,但价钱蛮贵,做生意的老板就当着我父亲面儿,极力怂恿我买,街上的孩子们当时也还没有多少人买,我父亲就不同意买,我呢,就死活不肯非要不可,这下把我爸惹恼了,就在那大街的店铺门口,给了我一顿好打,很多路人求情都不行;2、我读二年级的一天,我在店里看见货柜中有个笔记本不错,里面还带有镜子的那种,要一元来钱,我那心里象猫抓样喜欢,就回家四处翻腾抽屉,最后还是让我找到了钱,东西也买回来了,可是没一顿饭的工夫,父亲便知道了,他要我拿出来,我不想拿,但最终拗不过他,我父亲拿到笔记本,顺手抄起菜刀将那笔记本斩了个稀巴烂,当时我那个哭吧,哭得很是伤心。由这些事来看,我在父母眼里是他们的独生子,可又不完全是独生子,或者说很多地方没有享受独生子女应该享受的待遇。今天,虽然父母已都离我而去,我仍然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真正可以称“严父慈母”,他们中的任何一方教育子女时,另一方从不干涉,横加阻拦,我因他们的开明而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到了我这里,我有了一对孩子,可我内心深处的感叹却是:早知道现在的消费水平这么高——大的开支方面是读书、看病、就业、房子、结婚——不该多生了一个。自己知道,此话还万万不能说出口,因为人们会讲你轻狂、得了便宜还卖乖,结果只能是打落牙齿肚里吞,哑巴吃黄连有苦没处说。因为我那是自讨苦吃,当初多生,一是考虑几代单传,政策的几个框框都符合,而且大家想多生还不行,机遇难得,我不能让我的孩子步我独生子的后尘,饱尝孤零零无兄弟姐妹少有欢笑的日子;二是当时的物价消费指数低,自家人勒一勒裤腰带就会挺过去的。

那时根本没有或者是想不到今后,尤其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多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由出生到大学毕业须十几万元的支出,意味着一栋楼房的失去,意味着为人父母者寿命的打折,人的机体这个机器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放眼望去,均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各自家庭内都是宝贝疙瘩,穿的衣服已经没有什么破了缝补过的,也看不见旧的或者大改小的——因为在过去,那是常见现象,一家生个五、六个,七、八个,都是拖着拉着拽着过来的,都是将老大的衣裤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下往小的改,是饿着打着骂着长大的。为此,就环境二言,穷人(兄弟姐妹多)的孩子早当家,独生子女嫩崴崴。

人们常言“多子多福”,可我就从不相信:你想想现在,除非你不生养孩子,否则,孩子一落地,许多事情也就接踵而至,尤其是当今,孩子大学毕业二十二、三岁(读研还不算在内),就业工作的同时恋爱找朋友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孩子们没多少钱拿回家,这阶段工资本身也不高),接着孩子们都已经二十六、七便是买房子结婚(光靠孩子工资是到老都难买上房子的,即使三亲六故,七拼八凑加按接,孩子从此也就当上了房奴)。届时做父母的早老矣,零部件坏光了,想吃什么牙口不好;出门坐车吧,又晕车;打点小牌呢,坐不下来,不是颈椎疼痛就是下肢浮肿……“多子多福”从何而来,一个都已够呛,还谈什么两个孩子。做父母的啊唯有为儿女做牛做马的份。每当夜深人静我时常生发出早知今日,真不该多生之叹息。

独生子女们倘若人到中年,其苦衷与忧虑更甚,原因主要来自于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夫妻上班工作,孩子们上高中或大学,爷爷奶奶年龄应都在七老八十。老人们的身体是每况日下,活一天是一天,不少人都是在医院病床或家庭靠椅、床铺上度日,如果遇到一个瘫痪在床,这个家庭就会乱了套,就会唱空城计:一个得在医院服侍,没人去给他换班;一个要留守于家照料孩子,陪孩子在家睡觉,送饭送水往医院;两人同时还须隔三岔五地到单位上班出勤。那个累呀烦哪就没得讲,父母老了,做儿女的理当侍奉他们,独生子女更是不可推卸,没有皮球可踢地对二老双亲一肩挑。儿女众多、人丁兴旺之家遇到此类事情,还可以来个轮流换班——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遇到不肖子孙,人再多也是枉然,弄不好,反而会吵闹不休,搞得老死不相往来——独生子女们没皮扯,是福是祸躲不过,喜乐是你,苦累是你,你义不容辞!倘若有人不这样,那社会舆论就会谴责你,就会有人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戳你的脊梁骨,人言可畏之下,你也不得不就范,融入中国几千年儒家传统礼教氛围之中。

有时我在想,解放初,我们的国家倘若能按马寅初老先生的理论办事,恐怕就可以避免后来的诸多政策(计划生育实施初的一蛮三分理和目前的独生子女补助补偿)弯路,经济建设的进程也会缩短许多,我们的人口压力(就业、下岗等)不会如此之大…… 世界上的事,很多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儿女多有多的好处,少也有少的好处,但我至今仍然赞同周恩来总理的话: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以上嘛有点过了,两个,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利无害。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后遗症已经开始在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了。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12-27 22:47:12 来源:网络 字体: 大  |  中  |  小

我原本有一个伯父和一个姑妈,可伯父与我父亲是同父异母,且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去世;姑妈和父亲是同父同母所生,可她在成人时的解放前就嫁人远走他乡并早就客死异乡。如此一来,父亲也算是独子了。母亲解放前就父母双亡,她没有兄弟姐妹,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便让其族人卖给人家做了童养媳,是个地道的独苗。我呢,一生下来就是孤家寡人,无兄弟姐妹,除了父母外,便是举目无亲,是个标准的独生子女。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传独生子女家庭。父亲、母亲以及我与生以来,都是形单影只的孤雁,遇事没人商量,没得帮衬,孤掌难鸣。古话讲: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过去的人为啥要多生?不能生就多娶呢?除了传宗接代、优中选优外,恐怕人多力量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为了宅基地、屋檐滴水为界、田地抢水活命等事务时,谁家门前地头站立着一排门板样的壮汉,谁敢争锋?谁敢龇牙?胜负输赢已然见了分晓——此时此刻,孩子多强。

与那些有许多子女的家庭比,或者说在人们的眼睛里,都认为独生子女快活,日子过得舒坦。事实上看,也的确如此,但只能是说对了一半,因为生活、学习上他们虽然无忧无虑,可谁能知道他们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哩?没有亲戚来往,没有兄弟姐妹相伴,凡事都得靠自己闯、自个儿干,自己拿主意、一人独当一面;更多的是恐惧、无助、防范、戒备、乖戾、任性、孤僻、偏执、冷漠、沉默无语、不善交际——这个时候,还是孩子多好。

诚然,独生子女小时候与同龄的多孩子的家庭子女比确实令人羡慕,最起码的可以说是父母双亲四只手捧着一个娃娃。大多数孩子被父母娇惯、虐爱得放在手里怕飞,含在嘴中怕化,在外面玩耍弄破点皮或出了点血,就心肝宝贝的不得了啦,倘若是别人家孩子欺负的,那就更要拽着自己孩子打上人家的门。这么的护犊子,对孩子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材是一点点好处也没有,他们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后,大多缺乏独立能力,很难经风雨见世面,一遇挫折就会气馁——从这些个角度看,独生子女有先天(来自家庭和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认识与追捧)的不足与后天(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与锻炼)的发育不全之缺陷。

刚刚泛泛地讲了些独生子女们不可逾越的硬伤,但特例也还是不少,比如我自己独生子这个帽子戴的是不大不小,正好,这是没法改变,是先天的。我至今还为自己不会游泳而迁怪父母,是他们把我管得死死的,不让下河,你只要前脚去,他们后脚就会到的;不会游泳,一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好在后来离开父母去县城读书他们管不着时,还是偷着学了几招应急。我始终觉得环境不可能为你而生,它不可能去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环境的道理。因而,我没有亲戚与兄弟姐妹可供来往,就把我的同学视为兄弟姐妹,将他们当作我的至爱亲朋。我非常珍惜同学之情,我和我小学、初中、高中、师范的一些同学始终来往联系。我对自己有八个字的评语:重感情,讲义气,够交。我认为为人处事多为别人着想,尽量不要欠别人的;结交要有广泛性,黑道白道,穷人富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文的武的都要有结交;更需要的是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活得有个性。

因此,我先天的独生子,后天里的我却脱胎换了骨——说起来是我自身后天的叛逆精神所致,细究起来,也有父母的开明。我能理解父母对我下河游泳之事管得过紧过死,但那是为了香火的延续。除此之外诸如学习上,父母从来都不惯我,并且时时刻刻督促我,常常与老师联手教育我;孩子们的交往上,如果是我做的不对,是我在外面惹的祸,他们是绝不轻饶我;有时兴起花钱买了不该买的奢侈品,我父亲就会很严厉的教训我。有两件事我至今仍然记得:1、大概七、八岁时,街上店里到了个放在嘴上吹的玩具,随着人的吹气与吸气,那东西也能一伸一缩,很好玩,但价钱蛮贵,做生意的老板就当着我父亲面儿,极力怂恿我买,街上的孩子们当时也还没有多少人买,我父亲就不同意买,我呢,就死活不肯非要不可,这下把我爸惹恼了,就在那大街的店铺门口,给了我一顿好打,很多路人求情都不行;2、我读二年级的一天,我在店里看见货柜中有个笔记本不错,里面还带有镜子的那种,要一元来钱,我那心里象猫抓样喜欢,就回家四处翻腾抽屉,最后还是让我找到了钱,东西也买回来了,可是没一顿饭的工夫,父亲便知道了,他要我拿出来,我不想拿,但最终拗不过他,我父亲拿到笔记本,顺手抄起菜刀将那笔记本斩了个稀巴烂,当时我那个哭吧,哭得很是伤心。由这些事来看,我在父母眼里是他们的独生子,可又不完全是独生子,或者说很多地方没有享受独生子女应该享受的待遇。今天,虽然父母已都离我而去,我仍然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真正可以称“严父慈母”,他们中的任何一方教育子女时,另一方从不干涉,横加阻拦,我因他们的开明而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到了我这里,我有了一对孩子,可我内心深处的感叹却是:早知道现在的消费水平这么高——大的开支方面是读书、看病、就业、房子、结婚——不该多生了一个。自己知道,此话还万万不能说出口,因为人们会讲你轻狂、得了便宜还卖乖,结果只能是打落牙齿肚里吞,哑巴吃黄连有苦没处说。因为我那是自讨苦吃,当初多生,一是考虑几代单传,政策的几个框框都符合,而且大家想多生还不行,机遇难得,我不能让我的孩子步我独生子的后尘,饱尝孤零零无兄弟姐妹少有欢笑的日子;二是当时的物价消费指数低,自家人勒一勒裤腰带就会挺过去的。

那时根本没有或者是想不到今后,尤其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多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由出生到大学毕业须十几万元的支出,意味着一栋楼房的失去,意味着为人父母者寿命的打折,人的机体这个机器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放眼望去,均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各自家庭内都是宝贝疙瘩,穿的衣服已经没有什么破了缝补过的,也看不见旧的或者大改小的——因为在过去,那是常见现象,一家生个五、六个,七、八个,都是拖着拉着拽着过来的,都是将老大的衣裤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下往小的改,是饿着打着骂着长大的。为此,就环境二言,穷人(兄弟姐妹多)的孩子早当家,独生子女嫩崴崴。

人们常言“多子多福”,可我就从不相信:你想想现在,除非你不生养孩子,否则,孩子一落地,许多事情也就接踵而至,尤其是当今,孩子大学毕业二十二、三岁(读研还不算在内),就业工作的同时恋爱找朋友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孩子们没多少钱拿回家,这阶段工资本身也不高),接着孩子们都已经二十六、七便是买房子结婚(光靠孩子工资是到老都难买上房子的,即使三亲六故,七拼八凑加按接,孩子从此也就当上了房奴)。届时做父母的早老矣,零部件坏光了,想吃什么牙口不好;出门坐车吧,又晕车;打点小牌呢,坐不下来,不是颈椎疼痛就是下肢浮肿……“多子多福”从何而来,一个都已够呛,还谈什么两个孩子。做父母的啊唯有为儿女做牛做马的份。每当夜深人静我时常生发出早知今日,真不该多生之叹息。

独生子女们倘若人到中年,其苦衷与忧虑更甚,原因主要来自于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夫妻上班工作,孩子们上高中或大学,爷爷奶奶年龄应都在七老八十。老人们的身体是每况日下,活一天是一天,不少人都是在医院病床或家庭靠椅、床铺上度日,如果遇到一个瘫痪在床,这个家庭就会乱了套,就会唱空城计:一个得在医院服侍,没人去给他换班;一个要留守于家照料孩子,陪孩子在家睡觉,送饭送水往医院;两人同时还须隔三岔五地到单位上班出勤。那个累呀烦哪就没得讲,父母老了,做儿女的理当侍奉他们,独生子女更是不可推卸,没有皮球可踢地对二老双亲一肩挑。儿女众多、人丁兴旺之家遇到此类事情,还可以来个轮流换班——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遇到不肖子孙,人再多也是枉然,弄不好,反而会吵闹不休,搞得老死不相往来——独生子女们没皮扯,是福是祸躲不过,喜乐是你,苦累是你,你义不容辞!倘若有人不这样,那社会舆论就会谴责你,就会有人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戳你的脊梁骨,人言可畏之下,你也不得不就范,融入中国几千年儒家传统礼教氛围之中。

有时我在想,解放初,我们的国家倘若能按马寅初老先生的理论办事,恐怕就可以避免后来的诸多政策(计划生育实施初的一蛮三分理和目前的独生子女补助补偿)弯路,经济建设的进程也会缩短许多,我们的人口压力(就业、下岗等)不会如此之大…… 世界上的事,很多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儿女多有多的好处,少也有少的好处,但我至今仍然赞同周恩来总理的话: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以上嘛有点过了,两个,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利无害。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后遗症已经开始在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了。

*来源:民族复兴网


相关内容

  • 一个中国独生子女的自白
  • 小学二年级时班级里来了一个转校生,她的长相太不斯文,个子很矮,嘴巴很大,眉毛旁有块疤,说起话来嗓门奇大,声音嘶赖,头发帘油腻腻地塌在脑门上,衣服总像没洗一般,常拖着两条鼻涕,拖久了就擦在袖口上. 孩子简直是世上最邪恶的生物. 我们都觉得她脏,迅速和她划清了界限,恶作剧的时候想着她,玩游戏的时候绕过她 ...

  • 让我们能欢庆青春不再
  •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    中青报系 事件观 让我们能欢庆青春不再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15日   09 版) 高考又引发了一次集体怀旧.这几乎是社交网络的日常了. 在当事人忙于应考时,过来人仿佛过上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节&q ...

  • 一个独生子女的自白
  • 人人都说独生子女:比较懒,而且爱占便宜,多事,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别人.心眼多,而且心胸狭窄,可是谁有明白独生子女的想法,身为一个独生子女,有谁知道,他/她要承受的苦有多少,总有人说: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哪里会受什么苦,可他们不知道,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从出生起,父母就寄予了最大的希望,然而他 ...

  • 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 第一课 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运用的主要材料,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通过研究标题.抓住主旨句等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珍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关注自己 ...

  •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 红色故事演讲稿 --赣州市文清小学环城校区 江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刘胡兰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刘胡兰牺牲67周年纪念日,我们 ...

  • 我的自白阅读答案
  • 课外阅读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 ...

  • 红色经典诗歌大全 附"红色经典"讲解
  • 红色经典诗歌大全 附"红色经典"讲解 所谓经典就是很具有代表性,说到红色经典诗歌,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很多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的坚持!下面起名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红色经典诗歌大全,给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感 ...

  • [红岩革命烈士诗抄](选)
  • 时间:2014-04-04 23:00<参阅文章> 作者:西山 无数的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身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文.我们在此收集的几篇红岩革命先烈的诗文,音节铿锵,语词激昂,其内容使人精神振奋,动人心弦,堪称千 ...

  •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教案
  • 教 案 首 页 教 案 内 容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革命烈士的姓名和事迹. 2.感受革命烈士的高尚精神和英雄气概. 3.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影视让学生懂得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坚定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革命者英雄气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