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内容: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目标:

1、在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搜集身边的矩形(提前布置)。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 动:各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应用的各种矩形图形。

准备好数学常用的度量工具:直尺、量角器、圆规。

二、情境引入

展示学生的成果,包括图片以及实物等各种学生能得到的“图形”。并让学生利用适当的度量工具,对搜集到的图形素材进行度量或者对素材进行适当的操作,并记录、整理数据。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示范性的数据整理模式(如下表),但不要强求。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对其得到的的数据或是操作得到的结论进行交流。

①引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②通过数据的交流自然的回答了“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1)正方形是菱形吗?(2)你认为正方形有哪些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矩形、菱形的性质、“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得出关于正方形的两个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

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议一议,让学生解决“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性质应用

①引用课本例1:如图1-18,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

上一点,F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与DF之间又怎

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选用课本议一议进行阶段小结“平行四边形、菱形、矩

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

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五、练习提高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

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对角

线AC上一点,连接BF,D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

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六、课堂小结

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包括其边角关系以及对称性。其次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适合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内化为自己数学品质的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1.课本 P22

2.基础训练册 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1.要智慧的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亲自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学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思维误区以及学生的发展就近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它们充分交流的自由、争论,因为这样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的重建,才有可能碰撞出灵感产生新的问题,毕竟源自于自身思考的问题才是带领学生更深入思考的利器。其次学生主导不要忽略教师应有的必要引领与指导才能使学习更具实效性。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内容: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目标:

1、在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搜集身边的矩形(提前布置)。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 动:各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应用的各种矩形图形。

准备好数学常用的度量工具:直尺、量角器、圆规。

二、情境引入

展示学生的成果,包括图片以及实物等各种学生能得到的“图形”。并让学生利用适当的度量工具,对搜集到的图形素材进行度量或者对素材进行适当的操作,并记录、整理数据。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示范性的数据整理模式(如下表),但不要强求。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对其得到的的数据或是操作得到的结论进行交流。

①引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②通过数据的交流自然的回答了“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1)正方形是菱形吗?(2)你认为正方形有哪些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矩形、菱形的性质、“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得出关于正方形的两个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

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议一议,让学生解决“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性质应用

①引用课本例1:如图1-18,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

上一点,F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与DF之间又怎

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选用课本议一议进行阶段小结“平行四边形、菱形、矩

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

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五、练习提高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

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对角

线AC上一点,连接BF,D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

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六、课堂小结

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包括其边角关系以及对称性。其次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适合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内化为自己数学品质的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1.课本 P22

2.基础训练册 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1.要智慧的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亲自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学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思维误区以及学生的发展就近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它们充分交流的自由、争论,因为这样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的重建,才有可能碰撞出灵感产生新的问题,毕竟源自于自身思考的问题才是带领学生更深入思考的利器。其次学生主导不要忽略教师应有的必要引领与指导才能使学习更具实效性。


相关内容

  •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材分析
  •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教材分析 (一)本章知识解读. 一.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前面学段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 ...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 一.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 ...

  • 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 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学与教方案书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2. 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一.复习练习 1. 有一个角是 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 ...

  • 各章节课时安排
  • 适合对象::①更适合能够主动学习.上进心强的学生: ②普通中等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前预习学习. 辅导目的:以自主的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代讲,吃透重要基础知识,训练中等难度题的解题思维. 辅导过程: 示 例:梯形辅助线练习 某初二学生作业批改 北京西城某学生一模试卷分析 2009年北京西城初二期末试卷批改阅 ...

  •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说课稿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 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马 玲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l ...

  •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 浙教版初学数学知识体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分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1课时 1.3 数轴 1课时 1.4 绝对值 1课时 1.5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 ...

  •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一.学生基本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学习心理)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57.83分,最高分95,最低分8分,有29人几格,及格率为50%,全乡前10名有4人:全乡11-20名有3人:21-30名有2人:31-40名有5人:41-50有5人:51-60有5人,总体来看,成绩一 ...

  • 菱形的判定(说课
  • 菱形的判定(说课稿) 临西县第三初级中学 潘自清 各位专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菱形的判定".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 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及编排 菱形的判定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第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的是菱形定义和性质.而菱 ...

  • 北师九上3.2.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教案(中点四边形)
  • 第六课时 课 题 § 3.2.3 特殊平行四边形(三) 一. 教材与课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 解它们之间 的关系. 2.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系和四边形是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借助折纸.画图.测量等活动直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