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前教育考察报告

2000年11月5日至21日,上海市“赴美学前教育代表团”一行15人,应世界学前教育协会香港分会的邀请,参加了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幼儿教育研讨会,并对美国华盛顿、纽约、亚特兰大、洛杉矶、奥兰多等六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任团长,翁亦诗处长任副团长。成员中有市教委领导、华师大教授、区县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及市教研室教研员等。
  在美期间,代表团参加了在佐治亚洲亚特兰大举行的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参与的美国幼儿教育周年研讨会。1000多个专题讲座和1000多个展览室,展现了当代早期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与教材、教玩具的技术。研讨会上夏秀蓉主任作了“上海学前教育发展动态”报告,朱家雄教授作了“当代中国幼儿教育发展概况”报告,孔美琪校长作了“香港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的报告。与会者(特别是外国人和境外华人)对中国幼教发展的现状表现出十分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中国幼教世界在改革中前进,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东、西方学前教育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是大会的宗旨之一。
  在美期间,代表团深入美国12个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与考察。有瑞吉欧学校、high-scope学校、蒙台梭利学校、bank-street学校等,对当今在世界学前教育界颇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类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较深入地学习。
  学习与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记得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发表这样疑惑:“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了美国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那么,学前教育呢,中美之间到底有没有差异?处在世纪之交,正在建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的上海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在美国教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为此,我们将赴美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见闻与思考做一概要的报告。

一 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

  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幼儿教育周年研讨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热点,便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90年代初曾被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之一)。会议期间,我们有幸观摩了瑞吉欧《儿童一百种语言展览》(《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exhibit》)。丰富的图象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瑞吉欧的教育信念。

  --“会活动的影子”,孩子自主地探索光源、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仲夏夜的梦”,用各种色彩去表达孩子对一个事物的理解。

  --“脚的故事”,幼儿以两只小脚的动态表达,编织了一个有趣的“独幕话剧”。

  --“猫和雨”,反映了两个2岁半儿童用游戏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

  瑞吉欧认为,儿童可用一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东西,表达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的感受。包括用真正的语言符号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诸如身体、叶子、鸡毛、笔头、叉子等各种替代物。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现自我。也许,这就是学前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洛杉矶“evergreen community college leb school”,这是一所专门实验“瑞吉欧教学法”的幼儿园。园长近十年来,四次赴意大利学习、研究瑞吉欧教育系统,并在自己幼儿园内成功地演绎了瑞吉欧教育思想。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以玩沙与水为主题的“方案”。活动中,孩子们以各自极富个性的“语言”,去探索沙、水及物体坡度之间关系。他们的行为与表现是如此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了一个个真实的自我。

 儿童是用一百种抑或更多种“语言”来表达、表现的。这也许是儿童的天性。学前教育的价值究意是什么,是支持儿童的表达,让其在表达中探索、在表达中发展呢?还是用成人的东西去灌输经验、规范行为,以至于幼儿从小班进来时是“一百种语言”,到大班毕业时只剩“一种语言”呢?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取向与教育效果。瑞吉欧教育系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二 谁是第一位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以幼儿利益为先,以儿童发展为本,已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究竟以谁为先、为本,谁是真正的第一位,这次美国之行,让我们又获得了许多感慨。

  在纽约“bank-street”幼儿园,一进门,园长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观摩幼儿活动的规则:每班只能进两位老师观摩活动;在教室里观摩者必须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走动影响孩子;孩子活动时不能拍照,不能议论等等。孩子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美期间,我们共考察了12所幼儿园。所到之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所幼儿园,接待来访者的“会议室”、“接待室”都是那么简陋。没有沙发,更没有豪华的装修与装饰,有的幼儿园甚至连专用的大人会议室也没有。而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的玩具材料、幼儿的作品物品等,却能不惜一切代价以追求最好的。在“high scope”课程实验基地,我们看到了幼儿园花了不少钱对孩子们那极不“显眼”的绘画作品进行“烧铸”,使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信,一种被重视的满足。在“bank street”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感恩节”的快乐,幼儿园发动全体教师、家长为孩子制作丰富的食品和有趣的礼物。在洛杉矶长青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能更自主地探索、学习,幼儿园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架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仿佛是一个个专业的小商店:“五金店”、“颜料店”、“书店”、“钮扣店”、“布料店”等,应有尽有。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快乐地、自由地活动着、成长着,他们享受着真实的“第一位”的待遇。

三 创造力能教吗

  在美国考察,所到的几个城市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城市一种风格:华盛顿的肃穆、纽约的繁华,迪斯尼之乡奥兰多的童趣,以及好莱坞之都洛杉矶的风情等等,每个城市都透着个性,蕴含着创造的魅力。

  城市建设需要创造,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人的培养呢,更需要有创造力的素质。那么,创造力能教吗?
  创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营造了良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幼儿创造力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会开花结果。在美国的幼儿园中,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

  纽约的“master school”,是一所为4-18岁学童而设的私立的好学校,它是美国东部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着重艺术教育。在那儿,我们看到儿童各种艺术作品,有绘画、泥塑、剪贴、纸制品等。儿童的作品,没有范例,没有“象不象”的标准,每个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涂鸦、怎样随意。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还看到了幼儿在积极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功能,探索不同国籍的特点。用图画、表格、照片、文字等来大胆地表达与表现。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幼儿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儿的表征更是大胆的、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

  在纽约一所享有培育“天才”美誉的幼稚园中,园长介绍了他们实施课程目标的“三步曲”:学习→应用→创造。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他们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

  在瑞吉欧《儿童一百种语言》展览厅里,我们看到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登峰造极”的表现。幼儿画的嘴巴千姿百态:唱歌的嘴、说话的嘴、接吻的嘴、说疯话的嘴、愤怒的嘴、打架时的嘴、争论时的嘴、能发出高兴声音的嘴……;幼儿画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时的眼睛、柔和微笑时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梦见好东西时的眼睛、爸爸愤怒时的眼睛……。

  我想,当一个民族在思考它未来命运时,不能不把培养一代人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来履行。同样,学前教育也应当承担起这样一种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回首美国之行,在报告所见所闻之余,仍留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关于多元化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学前教育中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幼儿园办园类型多元化,有民办的、私立的、政府资助的、也有各种类型合资办园的等等。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多元化的情况,有奉行行为主义理论的课程模式,也有尊从人本主义观点的课程模式;有实施瑞吉欧教育方案,也有推行"bank street"教育方案、"high scope"教育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等等;有以语言教育为重的幼儿园,也有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适合各种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多元化的趋势,在学习中发展,在借鉴中完善,使多元化与本土化相得益彰。

  第二、关于学具与材料的开发问题,曾经多次向美国幼儿园教师请教“你们幼儿园用什么教材?"美国的同行在一脸惊讶之余,认真地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水平就是教材,幼儿园的环境与材料就是教材。由此我们理解了为什么美国幼儿园如此重视幼儿操作的材料,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在我国,在上海,开发幼儿的学具、玩具和操作材料是大有作为的。各级政府,各方面力量应形成合力,做好开发学前教育资源这篇大文章。让我们的孩子在与丰富的学具、材料及环境互动中,更健康地成长。

  第三、关于教育策略的问题。未去美国之前,总以为西方的幼儿教育是“放羊式"的,或者说是只重过程,不要结果的。这次美国之行,让我们对美国的教育有所了解:美国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有时,通过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来实现预定目标(如,长青幼儿园老师每天早上要化1小时左右时间在幼儿来园前为孩子们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有时通过语言点拨来指导,也有时通过并行活动等来体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只是这种"指导"更隐性、更自然、更体现尊重孩子的特点。当前,我们上海学前教育界,正在新"纲要"

2000年11月5日至21日,上海市“赴美学前教育代表团”一行15人,应世界学前教育协会香港分会的邀请,参加了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幼儿教育研讨会,并对美国华盛顿、纽约、亚特兰大、洛杉矶、奥兰多等六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任团长,翁亦诗处长任副团长。成员中有市教委领导、华师大教授、区县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及市教研室教研员等。
  在美期间,代表团参加了在佐治亚洲亚特兰大举行的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参与的美国幼儿教育周年研讨会。1000多个专题讲座和1000多个展览室,展现了当代早期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与教材、教玩具的技术。研讨会上夏秀蓉主任作了“上海学前教育发展动态”报告,朱家雄教授作了“当代中国幼儿教育发展概况”报告,孔美琪校长作了“香港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的报告。与会者(特别是外国人和境外华人)对中国幼教发展的现状表现出十分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中国幼教世界在改革中前进,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东、西方学前教育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是大会的宗旨之一。
  在美期间,代表团深入美国12个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与考察。有瑞吉欧学校、high-scope学校、蒙台梭利学校、bank-street学校等,对当今在世界学前教育界颇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类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较深入地学习。
  学习与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记得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发表这样疑惑:“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了美国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那么,学前教育呢,中美之间到底有没有差异?处在世纪之交,正在建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的上海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在美国教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为此,我们将赴美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见闻与思考做一概要的报告。

一 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

  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幼儿教育周年研讨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热点,便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90年代初曾被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之一)。会议期间,我们有幸观摩了瑞吉欧《儿童一百种语言展览》(《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exhibit》)。丰富的图象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瑞吉欧的教育信念。

  --“会活动的影子”,孩子自主地探索光源、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仲夏夜的梦”,用各种色彩去表达孩子对一个事物的理解。

  --“脚的故事”,幼儿以两只小脚的动态表达,编织了一个有趣的“独幕话剧”。

  --“猫和雨”,反映了两个2岁半儿童用游戏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

  瑞吉欧认为,儿童可用一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东西,表达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的感受。包括用真正的语言符号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诸如身体、叶子、鸡毛、笔头、叉子等各种替代物。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现自我。也许,这就是学前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洛杉矶“evergreen community college leb school”,这是一所专门实验“瑞吉欧教学法”的幼儿园。园长近十年来,四次赴意大利学习、研究瑞吉欧教育系统,并在自己幼儿园内成功地演绎了瑞吉欧教育思想。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以玩沙与水为主题的“方案”。活动中,孩子们以各自极富个性的“语言”,去探索沙、水及物体坡度之间关系。他们的行为与表现是如此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了一个个真实的自我。

 儿童是用一百种抑或更多种“语言”来表达、表现的。这也许是儿童的天性。学前教育的价值究意是什么,是支持儿童的表达,让其在表达中探索、在表达中发展呢?还是用成人的东西去灌输经验、规范行为,以至于幼儿从小班进来时是“一百种语言”,到大班毕业时只剩“一种语言”呢?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取向与教育效果。瑞吉欧教育系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二 谁是第一位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以幼儿利益为先,以儿童发展为本,已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究竟以谁为先、为本,谁是真正的第一位,这次美国之行,让我们又获得了许多感慨。

  在纽约“bank-street”幼儿园,一进门,园长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观摩幼儿活动的规则:每班只能进两位老师观摩活动;在教室里观摩者必须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走动影响孩子;孩子活动时不能拍照,不能议论等等。孩子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美期间,我们共考察了12所幼儿园。所到之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所幼儿园,接待来访者的“会议室”、“接待室”都是那么简陋。没有沙发,更没有豪华的装修与装饰,有的幼儿园甚至连专用的大人会议室也没有。而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的玩具材料、幼儿的作品物品等,却能不惜一切代价以追求最好的。在“high scope”课程实验基地,我们看到了幼儿园花了不少钱对孩子们那极不“显眼”的绘画作品进行“烧铸”,使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信,一种被重视的满足。在“bank street”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感恩节”的快乐,幼儿园发动全体教师、家长为孩子制作丰富的食品和有趣的礼物。在洛杉矶长青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能更自主地探索、学习,幼儿园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架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仿佛是一个个专业的小商店:“五金店”、“颜料店”、“书店”、“钮扣店”、“布料店”等,应有尽有。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快乐地、自由地活动着、成长着,他们享受着真实的“第一位”的待遇。

三 创造力能教吗

  在美国考察,所到的几个城市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城市一种风格:华盛顿的肃穆、纽约的繁华,迪斯尼之乡奥兰多的童趣,以及好莱坞之都洛杉矶的风情等等,每个城市都透着个性,蕴含着创造的魅力。

  城市建设需要创造,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人的培养呢,更需要有创造力的素质。那么,创造力能教吗?
  创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营造了良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幼儿创造力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会开花结果。在美国的幼儿园中,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

  纽约的“master school”,是一所为4-18岁学童而设的私立的好学校,它是美国东部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着重艺术教育。在那儿,我们看到儿童各种艺术作品,有绘画、泥塑、剪贴、纸制品等。儿童的作品,没有范例,没有“象不象”的标准,每个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涂鸦、怎样随意。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还看到了幼儿在积极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功能,探索不同国籍的特点。用图画、表格、照片、文字等来大胆地表达与表现。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幼儿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儿的表征更是大胆的、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

  在纽约一所享有培育“天才”美誉的幼稚园中,园长介绍了他们实施课程目标的“三步曲”:学习→应用→创造。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他们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

  在瑞吉欧《儿童一百种语言》展览厅里,我们看到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登峰造极”的表现。幼儿画的嘴巴千姿百态:唱歌的嘴、说话的嘴、接吻的嘴、说疯话的嘴、愤怒的嘴、打架时的嘴、争论时的嘴、能发出高兴声音的嘴……;幼儿画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时的眼睛、柔和微笑时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梦见好东西时的眼睛、爸爸愤怒时的眼睛……。

  我想,当一个民族在思考它未来命运时,不能不把培养一代人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来履行。同样,学前教育也应当承担起这样一种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回首美国之行,在报告所见所闻之余,仍留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关于多元化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学前教育中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幼儿园办园类型多元化,有民办的、私立的、政府资助的、也有各种类型合资办园的等等。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多元化的情况,有奉行行为主义理论的课程模式,也有尊从人本主义观点的课程模式;有实施瑞吉欧教育方案,也有推行"bank street"教育方案、"high scope"教育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等等;有以语言教育为重的幼儿园,也有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适合各种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多元化的趋势,在学习中发展,在借鉴中完善,使多元化与本土化相得益彰。

  第二、关于学具与材料的开发问题,曾经多次向美国幼儿园教师请教“你们幼儿园用什么教材?"美国的同行在一脸惊讶之余,认真地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水平就是教材,幼儿园的环境与材料就是教材。由此我们理解了为什么美国幼儿园如此重视幼儿操作的材料,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在我国,在上海,开发幼儿的学具、玩具和操作材料是大有作为的。各级政府,各方面力量应形成合力,做好开发学前教育资源这篇大文章。让我们的孩子在与丰富的学具、材料及环境互动中,更健康地成长。

  第三、关于教育策略的问题。未去美国之前,总以为西方的幼儿教育是“放羊式"的,或者说是只重过程,不要结果的。这次美国之行,让我们对美国的教育有所了解:美国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有时,通过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来实现预定目标(如,长青幼儿园老师每天早上要化1小时左右时间在幼儿来园前为孩子们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有时通过语言点拨来指导,也有时通过并行活动等来体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只是这种"指导"更隐性、更自然、更体现尊重孩子的特点。当前,我们上海学前教育界,正在新"纲要"


相关内容

  •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赴美考察团于2000年10月16日-10月31日对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18人组成,分别来自我国电教馆.广播电视大学及高校电教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团成员 ...

  • 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
  • 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 应美国21世纪学会邀请,湖北省教育厅组派基础教育考察团,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对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聘用与管理.教学管理等进行考察,实地访问了芝加哥市沃特-培藤高级中学.瑞博市第31学区田园初中和小学,并与州教育官员.学区学监.学校校长及部分教职人员广泛座谈交流, ...

  • 赴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参观考察报告
  • 赴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参观考察报告 编者按:2005年10月3日至10月23日,省局组织了"赴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参观考察团",该团一行9人,在外停留21天,与美国政府相关单位就食品质量安全法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及食品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以 ...

  •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温仲端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14日,中央电大组织财经教学培训团,到美国参观.访问.学习.考察.除了了解美国经济社会现状.学习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经验以外,我们还把了解美国高校和行业协会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美国远程高等教育概况 在被访问的5所高校 ...

  • 美国私立教育考察报告
  • 美国私立教育考察报告 中国民办教育美国考察团 2002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国民办教育美国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了12天的考察访问.考察团在美国期间先后到了洛杉矶.华盛顿.波士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拜会了联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办公室.纽约州和加州教育厅私立教育办公室:与全国私立高 ...

  • 赴美农技推广培训考察情况报告
  • 赴美农技推广培训考察情况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技推广的经验,提高我国农技干部业务水平,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四川.江西.福建.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江苏.新疆.上海等11个省.市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20人组成赴美农技培训考察团,于1996年10月8日至29日在 ...

  • 美国科技场馆考察报告
  • 美国科技场馆考察报告 山东省科协赴美国科技场馆考察团 为认真做好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省科技馆新馆建馆理念研究和建设方案研究论证,2009年2月23日至27日,山东省科协组成赴美考察团,对美国部分科技场馆进行考察. 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美国科技场馆现状.建设理念.展示内容 ...

  •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2005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校党委副书记牟思伦带领党办主任甘建青.组织部长姜少华.宣传部长马可.统战部长李恒进.工会副主席兼妇委会主任许艳雯.后勤处党总支书记张务华.财金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昱慧.统计与数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香.燕山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常森.对外 ...

  •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2005年12月初,由我国北京.成都.深圳三地专业人士所组成的中国社区教育考察团,在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fa)亚洲理事,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的带领下,历时12天时间,横跨美国东部和西部,分别到了纽约城市大学毕业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