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旅游多个方面的冲击,形成

了具有不同于传统地区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语言、宗教、传统习俗及道德等几个方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旅游者就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装、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虽然对于个体旅游者而言,他只不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停留、游览、观光,但当大量旅游者持续不断地来到旅游地时,他们对目的地的影响就不可忽视了。这种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地域文化的碰撞即旅游地和客源地文化相遇的结果。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研究是对旅游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发展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及其所处的阶段有关。对此有些学者曾把这种态度划分为5种不同的程度:(1)欣快的程度:旅游发展之始,当地居民十分积极,他们满怀善意地接待旅游者,双方都感到很满意。(2)冷漠的程度: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变得以盈利为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形式化起来。(3)愤怒的程度:当发生瓶颈效应或饱和现象,或者当本地发生已不能单独解决的旅游问题时,愤怒情绪也就出现了。(4)对立的程度:愤怒越来越公开,旅游成了当地发展带来的所有弊端的替罪羊,旅游遭到坚决否定。(5)最终的程度:当某些人谈论他们所失去的天堂时。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也是一种失真的高消费,这是当地居民所未料到的。由此也引起了寻求较高生活质量的旅游地居民的国内或国际迁移,这给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结构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示范效应还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素质有积极作用。落后地区的居民通过模仿和学习,其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以交换而生产,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可能。

2. 对当地语言的影响

旅游是人与人、人与地之间交流的过程,而国际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必然会引起语言和文字的渐趋改观。旅游者以能学会几句他乡方言而自豪,当地居民和服务人员以通晓外语为己任。目前桂林、西安等地的旅游服务人员都能操简单的外语,大部分人会说普通话,可与外地旅游者自由交流。旅游虽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大有贡献,但却不利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舶来品过多,会冲淡本土语言的纯洁性和严密性。

可通过经济变化、示范效应和直接的社会交往来使语言发生变化。人们学英语的愿望从“洋人街”辐射到远方居民,并没有像出现规律那样发生距离衰减,反而变得更强烈了。这说明当地居民不但懂得如何从旅游中获益,而且懂得如何为将来铺路。这无疑使本民族语言更衰弱,从而也使本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进一步动摇。

3. 对当地宗教的影响

宗教是地区文化的主导成分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宗教地区的文化表象—— 从宗教圣地到宗教建筑、祠殿,从人的行为到服饰、饮食习惯等。宗教一方面会成为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它会对异教徒有强烈的排他性,因而宗教地区对旅游本应持否定态度。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宗教地区大兴旅游业,使宗教的排他性降低,严格的宗教意义出现松懈。许多旅游者去宗教圣地旅游,并不是为了精神上的需求,而纯粹是宗教向往和好奇心使然,他们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经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严重不满。

同时,宗教活动的商业化也很严重,宗教在旅游者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中已成了商品化的产物,旅游已成为教堂收入之源,而且通过教堂中的节庆大事来吸引旅游者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是有益的。

4.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旅游能促使传统的或民间的舞蹈变成粗俗的肚皮舞,并使其丧失神圣性和象征性。它还使礼拜的场所非神圣化,使宗教仪式变质,使圣物受到亵渎。那些传统的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在许多旅游地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使得旅游者在当地逗留的时间越短,对当地的扭曲越大。而且由旅游地居民表演的扭曲的本土文化现象,并非发展中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的旅游胜地也不乏类似的文化商品化现象。众多案例表明,文化形式经过修饰去为旅游服务,就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

5. 对传统工艺品的影响

旅游者对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可以导敛当地工艺品的新生。在进行了古董、古老的首饰、地毯、小雕像和面具的最初拍卖后,这种现象便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为,旅游商品的大批生产没有必要导致其纪念意义和

可信度的下降。

国内研究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人类学家认为,工艺品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1)失去其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特别是那些有深刻宗教含义和神话意义的工艺品;(2)代之而起的是能成批生产的退化而简单的工艺品;(3)随后而来的是技术水准很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的复兴。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到当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冲击以前,旅游地的工艺美术形式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6. 道德的退化

旅游使人感到有助于犯罪率的增加,特别是偷盗现象的增加。研究表明旅游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决定因素旅游者的闲逛,正是反对发展的宣传。卖淫、酗酒和抢劫行为并非完全因为旅游而产生,但不可否认,旅游对这些现象是有影响的,并且导致了它们的扩展。找工作的困难和“现代”消费方式的诱惑,致使许多人沦落下去。

旅游和社会道德关系方面可以包括色情、犯罪与赌博三方面。他们认为旅游为卖淫创造了3个良好的条件:(1)旅游业的发展为娼妓及其“顾客”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与环境;(2)旅游可以摆脱日常生活的清规戒律,到没有熟人的远离自己住地的地方尽情花钱,此种观念对卖淫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利;(3)旅游给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促进其思想的解放。自然风景的险、幽、野、旷以及旅游者的流动和彼此的陌生,都为罪犯掩盖罪行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自然风景区内的犯罪类型,除了卖淫和赌博外,主要是偷盗、抢劫、贪污、受贿和黑市交易。旅游地的社会道德感虽然下降了,但却很少有威胁本地居民自身安全的行为发生。

7. 其他方面的影响

旅游一方面使当地收到了社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当地人对旅游的依赖性及其社会差异性增强了。旅游地存在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太拥挤。不断紧张的社会压力使企业家或政府工作人员为了缓和这一压力而采取政策性的内部变化,旅游给社会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变化。

从单个的旅游目的地或国家来看,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有利的,如不断增加的收入、教育、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服务;还有一些是不利的,如对社会和家庭价值的挑战、新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和迎合旅游需求的文化活动的频繁等。还有对旅游地居民健康的影响、通货膨胀给居民带来的不便等。

8. 小结

由于人们所从事的旅游活动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向服务化过渡的进程的结果,加之旅游效应遍及和社会体系的复杂,不可能把旅游的社会效应与这些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割裂开来,所以要想一无遗漏地列一个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清单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3)

[2]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J].旅游学刊,1998(1)

[3] 全华.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区的区域社会效应[J].经济地理,1994,

14(4)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旅游多个方面的冲击,形成

了具有不同于传统地区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语言、宗教、传统习俗及道德等几个方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旅游者就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装、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虽然对于个体旅游者而言,他只不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停留、游览、观光,但当大量旅游者持续不断地来到旅游地时,他们对目的地的影响就不可忽视了。这种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地域文化的碰撞即旅游地和客源地文化相遇的结果。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研究是对旅游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发展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及其所处的阶段有关。对此有些学者曾把这种态度划分为5种不同的程度:(1)欣快的程度:旅游发展之始,当地居民十分积极,他们满怀善意地接待旅游者,双方都感到很满意。(2)冷漠的程度: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变得以盈利为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形式化起来。(3)愤怒的程度:当发生瓶颈效应或饱和现象,或者当本地发生已不能单独解决的旅游问题时,愤怒情绪也就出现了。(4)对立的程度:愤怒越来越公开,旅游成了当地发展带来的所有弊端的替罪羊,旅游遭到坚决否定。(5)最终的程度:当某些人谈论他们所失去的天堂时。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也是一种失真的高消费,这是当地居民所未料到的。由此也引起了寻求较高生活质量的旅游地居民的国内或国际迁移,这给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结构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示范效应还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素质有积极作用。落后地区的居民通过模仿和学习,其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以交换而生产,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可能。

2. 对当地语言的影响

旅游是人与人、人与地之间交流的过程,而国际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必然会引起语言和文字的渐趋改观。旅游者以能学会几句他乡方言而自豪,当地居民和服务人员以通晓外语为己任。目前桂林、西安等地的旅游服务人员都能操简单的外语,大部分人会说普通话,可与外地旅游者自由交流。旅游虽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大有贡献,但却不利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舶来品过多,会冲淡本土语言的纯洁性和严密性。

可通过经济变化、示范效应和直接的社会交往来使语言发生变化。人们学英语的愿望从“洋人街”辐射到远方居民,并没有像出现规律那样发生距离衰减,反而变得更强烈了。这说明当地居民不但懂得如何从旅游中获益,而且懂得如何为将来铺路。这无疑使本民族语言更衰弱,从而也使本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进一步动摇。

3. 对当地宗教的影响

宗教是地区文化的主导成分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宗教地区的文化表象—— 从宗教圣地到宗教建筑、祠殿,从人的行为到服饰、饮食习惯等。宗教一方面会成为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它会对异教徒有强烈的排他性,因而宗教地区对旅游本应持否定态度。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宗教地区大兴旅游业,使宗教的排他性降低,严格的宗教意义出现松懈。许多旅游者去宗教圣地旅游,并不是为了精神上的需求,而纯粹是宗教向往和好奇心使然,他们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经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严重不满。

同时,宗教活动的商业化也很严重,宗教在旅游者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中已成了商品化的产物,旅游已成为教堂收入之源,而且通过教堂中的节庆大事来吸引旅游者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是有益的。

4.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旅游能促使传统的或民间的舞蹈变成粗俗的肚皮舞,并使其丧失神圣性和象征性。它还使礼拜的场所非神圣化,使宗教仪式变质,使圣物受到亵渎。那些传统的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在许多旅游地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使得旅游者在当地逗留的时间越短,对当地的扭曲越大。而且由旅游地居民表演的扭曲的本土文化现象,并非发展中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的旅游胜地也不乏类似的文化商品化现象。众多案例表明,文化形式经过修饰去为旅游服务,就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

5. 对传统工艺品的影响

旅游者对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可以导敛当地工艺品的新生。在进行了古董、古老的首饰、地毯、小雕像和面具的最初拍卖后,这种现象便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为,旅游商品的大批生产没有必要导致其纪念意义和

可信度的下降。

国内研究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人类学家认为,工艺品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1)失去其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特别是那些有深刻宗教含义和神话意义的工艺品;(2)代之而起的是能成批生产的退化而简单的工艺品;(3)随后而来的是技术水准很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的复兴。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到当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冲击以前,旅游地的工艺美术形式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6. 道德的退化

旅游使人感到有助于犯罪率的增加,特别是偷盗现象的增加。研究表明旅游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决定因素旅游者的闲逛,正是反对发展的宣传。卖淫、酗酒和抢劫行为并非完全因为旅游而产生,但不可否认,旅游对这些现象是有影响的,并且导致了它们的扩展。找工作的困难和“现代”消费方式的诱惑,致使许多人沦落下去。

旅游和社会道德关系方面可以包括色情、犯罪与赌博三方面。他们认为旅游为卖淫创造了3个良好的条件:(1)旅游业的发展为娼妓及其“顾客”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与环境;(2)旅游可以摆脱日常生活的清规戒律,到没有熟人的远离自己住地的地方尽情花钱,此种观念对卖淫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利;(3)旅游给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促进其思想的解放。自然风景的险、幽、野、旷以及旅游者的流动和彼此的陌生,都为罪犯掩盖罪行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自然风景区内的犯罪类型,除了卖淫和赌博外,主要是偷盗、抢劫、贪污、受贿和黑市交易。旅游地的社会道德感虽然下降了,但却很少有威胁本地居民自身安全的行为发生。

7. 其他方面的影响

旅游一方面使当地收到了社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当地人对旅游的依赖性及其社会差异性增强了。旅游地存在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太拥挤。不断紧张的社会压力使企业家或政府工作人员为了缓和这一压力而采取政策性的内部变化,旅游给社会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变化。

从单个的旅游目的地或国家来看,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有利的,如不断增加的收入、教育、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服务;还有一些是不利的,如对社会和家庭价值的挑战、新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和迎合旅游需求的文化活动的频繁等。还有对旅游地居民健康的影响、通货膨胀给居民带来的不便等。

8. 小结

由于人们所从事的旅游活动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向服务化过渡的进程的结果,加之旅游效应遍及和社会体系的复杂,不可能把旅游的社会效应与这些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割裂开来,所以要想一无遗漏地列一个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清单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3)

[2]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J].旅游学刊,1998(1)

[3] 全华.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区的区域社会效应[J].经济地理,1994,

14(4)


相关内容

  • 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 第24卷第3期经 济 地 理Vol.24,No.3 2004年5月ECONOMICGEOGRAPHYMay.,2004 文章编号:1000-8462(2004)03-0412-04 ① 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潘秋玲 1,2 ,李文生 3 (1.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中国 ...

  • 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游客满意研究
  • 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以重庆入境旅游市场为例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洲际之间的游客流动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世界大范围的经济复苏醒使的洲际旅游出现了大众化.长距离.日常 ...

  • 旅游学概论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案 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系 2005年9月 第1章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学科体系 教学目的: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初步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学科体系. 教学重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学科体系. 教学难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课时计划:3课时. 讲授提 ...

  • 大都市边缘区的旅游区位及发展战略
  • 2011年3月 (第3期,总第167期) [旅游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D£NTIST Mar.,2011 (No.3,GeneralNo.167) 大都市边缘区的旅游区位及发展战略 吴丽云l'2,董锁成z (1.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220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

  •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综述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 2006年第9期 (总第139期)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综述 马进甫 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法律与产业规划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4) 摘 要:本文以旅游购物研究中形成的逻辑基点为纲,从"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行为".&q ...

  • 旅游地理学__保继刚_楚义芳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 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 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 ...

  • 旅游地理学讲义
  •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旅游的内涵和特点 一.什么是旅游? 1. 旅游的内涵和形式 观光.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探险.疗养.度假.修学.商务.会展.购物.美食.体育. 军事.祭祖.产业 (工业和农业).宗教.校园旅游„„ 2. 旅游的定义 (1)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人类社 ...

  • 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娱乐休闲.养生度假.康疗保健等需求的日渐增加,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性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温泉不仅具有独特的疗养.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替代性弱.重游率高.经济效益可观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发商不惜投入巨资开发温泉资 ...

  • 湖南省公务员带薪假期旅游行为研究
  •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省公务员带薪假期旅游行为研究 姓名:邓美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郑焱 20091101 摘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发新的旅游消费群体已经成为旅游界人士关注的重点.公务员旅游群体因其具有一定的规模.稳定的收 ...

  • 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研究_肖佑兴
  • 第13卷第10期2014年10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13No.10 Oct.2014 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研究 肖佑兴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