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书法教案1word

引言 永字八法

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唐代僧智永提出)

侧,点为侧,如鸟翩然侧下

勒,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努,竖为努,用力也

趯,趯为跃,貌与跳跃同

策,左上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掠,左下为掠,如篦之掠发

啄,右上为啄如鸟之啄物

磔,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一、 横的写法

1、长横

⏹ 1、逆锋起笔

⏹ 2、向下顿笔

⏹ 3、提笔右上行

⏹ 4、中锋行笔

⏹ 5、稍向上提笔

⏹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提笔折锋向右

⏹ 4、蓄势后向右行笔

⏹ 5、提笔向右下顿笔

⏹ 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

⏹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 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 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 1、顺锋起笔

⏹ 2、力量逐渐增大,向

右中锋行笔

⏹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

⏹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 1、逆锋向左起笔

⏹ 2、折锋向右下顿笔

⏹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

提边行笔

7、横钩

⏹ 1、向左逆锋起笔

⏹ 2、折锋右下顿笔

⏹ 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

⏹ 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

⏹ 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

向左下出钩

二、竖

1、垂露竖

金羊镇九年制学校少年宫活动教案 [键入文字]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

⏹ 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

⏹ 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

⏹ 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3、右弧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转笔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

⏹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键入文字]

5、细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行

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

⏹ 5、向右下稍顿笔

⏹ 6、回锋向上收笔 ⏹

6、粗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

⏹ 5、向右下顿笔

⏹ 6、回锋向上收笔 ⏹

7、上尖竖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转笔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

⏹ 5、向右下轻顿

⏹ 6、回锋向上收笔 ⏹

8、竖弯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5、底端处向右圆转 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

回锋收笔 ⏹

三、点

1、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稍顿

⏹ 3、转笔向左下顿笔

⏹ 4、提笔回锋收笔

2、下点(杏仁点)

⏹ 1、逆锋向上起笔

⏹ 2、折笔向左下稍顿

⏹ 3、转笔向右下稍驻

⏹ 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

⏹ 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

⏹ 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

⏹ 5、向右上出锋

4、右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作顿

⏹ 3、转笔向右下行笔

⏹ 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5、右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6、左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作顿

⏹ 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

⏹ 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 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左下顿笔

⏹ 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

⏹ 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

8、右下点

⏹ 1、顺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

⏹ 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四、撇

1、竖弧撇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

笔后再向左下方写

弧状的撇,力至笔端。

2、细腰撇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 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3、兰叶撇

⏹ 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

⏹ 2、边行笔边按笔

⏹ 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

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

4、弯头撇

⏹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

折笔向右下方顿笔

⏹ 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5、弧钩撇

⏹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 ⏹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

笔蓄势向左上出钩

6、长曲撇

⏹ 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 2、起笔写横

⏹ 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 ⏹ 4、然后行笔写长斜撇

7、短曲撇

⏹ 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 2、起笔写短横

⏹ 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 ⏹ 4、然后行笔写撇

五、捺

柳公权的笔法

欧阳询的笔法

金羊镇九年制学校少年宫活动教案 1、直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向右顿笔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2、弧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顿笔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3、方头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向右顿笔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4、长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向右顿笔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

5、尖头捺

⏹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6、短捺

⏹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7、反捺

⏹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 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 ⏹ 4、提笔回锋收笔

8、曲反捺

⏹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 ⏹ 2、先逆锋写撇

⏹ 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 ⏹ 4、角度应大于90度

六、钩

1、竖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 ⏹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

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2、弯弧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

⏹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3、横折钩

⏹ 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再转笔蓄势写竖钩

⏹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4、横折弯钩

⏹ 1、横折弯钩是由横和弯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再转笔蓄势写弯钩

⏹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5、横折斜钩

⏹ 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 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

6、竖钩(向右)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 ⏹ 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

⏹ 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

7、弧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 ⏹ 4、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

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8、浮鹅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 4、转笔写弯弧,出锋处挫笔转笔蓄势向上出锋

9、卧钩

⏹ 1、自左上方顺锋起笔

⏹ 2、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

按写弧

⏹ 3、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 左上出锋

10、右弯弧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 ⏹ 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

七、挑

1、右向挑

⏹ 1、左下方逆锋起笔 ⏹ 2、右下顿笔

⏹ 3、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

⏹ 4、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

2、上向挑

⏹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折笔向下偏右顿笔 ⏹ 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

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力至笔端

八、折

⏹ 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

⏹ 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日”字外形方正,右

竖微弯,短横粗壮。“自”字,窄长,两竖微弯成“()”形。

1、横折斜

⏹ 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 ⏹ 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 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

斜,力至笔端

2、横折折撇

⏹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 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 ⏹ 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

3、横折撇弯钩

⏹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 ⏹ 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 ⏹ 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

4、撇折提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 ⏹ 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

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

笔画的应用

⏹ 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组成。在字中,由于笔画之间相互搭配的

需要,尤其是在字中所处的位置和主次的不同,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 一字之中,不同的笔画其轻重、长短不同,同一笔画在字中所处

位置不同,其轻重也不一样。同时,笔画在搭配时,应分清主次,有长短、有伸缩。

⏹ 若是相同的笔画在字中同时出现时,就更应该强调其变化,有的

甚至其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以避免重复而显得呆板。当然,这些变化,以突出主笔为原则。

⏹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轻重搭配;主

次分明。以下分别说明。

一、轻重搭配

⏹ 1、横轻竖重

⏹ 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被包围部分的横画宜轻。 ⏹ 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折中的竖画要重。如“寸”、

“寺”。

21

⏹ 2、撇轻捺重

⏹ 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

重,这一般是指长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来”、“史”。

⏹ 3、短重长轻

⏹ 一字之中,长笔画宜轻,短笔画宜重,不论笔画是否同一类型,

都如此。“土”、“者”二字中,长横、长撇都轻,短横、短撇都重。

22

4、左轻右重

⏹ 左轻右重是指在同一字中,左右相对的两竖,左边的竖要轻,有

边的竖要重,以分清主次。如“田”、“甫”二字它们各自左右两竖在写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 5、内轻外重

⏹ 一字之中,处于字的中间部分的笔画,因其多而密集,宜轻。处

于字的四周,特别是上下两端的笔画,因其空疏,则宜重。如“尊”、“尘”。

23

⏹ 6、多轻少重

⏹ 合体字中,字中各部分的笔画多少不等时,笔画多的部分,笔画

宜轻;笔画少的部分,笔画宜重。如“且”、“殿”。

二、主次分明

⏹ 1、主笔宜长

⏹ 一字之中,笔画因其位置以及在整个字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主

次之分。对字的结构形态有重大影响的笔画为主笔。如“”重、“年”的主笔为长横、中竖。

⏹ “丈”字的主笔是撇、捺

⏹ “或”字的主笔是斜钩

24

⏹ 2、同画求变 ⏹ 一字之中,连续出现同一笔画时,其笔画应该有长短、轻重、正

斜、曲斜、方圆等的不同变化。“事”字六横,“而”字四竖则各不相同。

⏹ “为”字三个 横折,上面两

折,形方外突,

竖部内斜,下

折外形圆转,

竖部正而微曲。

⏹ “承”字三撇

则曲直、长短、

轻重各不一样。

25

引言 永字八法

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唐代僧智永提出)

侧,点为侧,如鸟翩然侧下

勒,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努,竖为努,用力也

趯,趯为跃,貌与跳跃同

策,左上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掠,左下为掠,如篦之掠发

啄,右上为啄如鸟之啄物

磔,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一、 横的写法

1、长横

⏹ 1、逆锋起笔

⏹ 2、向下顿笔

⏹ 3、提笔右上行

⏹ 4、中锋行笔

⏹ 5、稍向上提笔

⏹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提笔折锋向右

⏹ 4、蓄势后向右行笔

⏹ 5、提笔向右下顿笔

⏹ 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

⏹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 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 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 1、顺锋起笔

⏹ 2、力量逐渐增大,向

右中锋行笔

⏹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

⏹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 1、逆锋向左起笔

⏹ 2、折锋向右下顿笔

⏹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

提边行笔

7、横钩

⏹ 1、向左逆锋起笔

⏹ 2、折锋右下顿笔

⏹ 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

⏹ 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

⏹ 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

向左下出钩

二、竖

1、垂露竖

金羊镇九年制学校少年宫活动教案 [键入文字]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

⏹ 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

⏹ 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

⏹ 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3、右弧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转笔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

⏹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键入文字]

5、细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行笔,行

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

⏹ 5、向右下稍顿笔

⏹ 6、回锋向上收笔 ⏹

6、粗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

⏹ 5、向右下顿笔

⏹ 6、回锋向上收笔 ⏹

7、上尖竖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转笔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

⏹ 5、向右下轻顿

⏹ 6、回锋向上收笔 ⏹

8、竖弯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5、底端处向右圆转 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

回锋收笔 ⏹

三、点

1、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稍顿

⏹ 3、转笔向左下顿笔

⏹ 4、提笔回锋收笔

2、下点(杏仁点)

⏹ 1、逆锋向上起笔

⏹ 2、折笔向左下稍顿

⏹ 3、转笔向右下稍驻

⏹ 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

⏹ 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

⏹ 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

⏹ 5、向右上出锋

4、右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作顿

⏹ 3、转笔向右下行笔

⏹ 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5、右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6、左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右作顿

⏹ 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

⏹ 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 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

⏹ 2、折笔向左下顿笔

⏹ 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

⏹ 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

8、右下点

⏹ 1、顺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

⏹ 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四、撇

1、竖弧撇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

笔后再向左下方写

弧状的撇,力至笔端。

2、细腰撇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 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3、兰叶撇

⏹ 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

⏹ 2、边行笔边按笔

⏹ 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

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

4、弯头撇

⏹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

折笔向右下方顿笔

⏹ 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5、弧钩撇

⏹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 ⏹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

笔蓄势向左上出钩

6、长曲撇

⏹ 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 2、起笔写横

⏹ 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 ⏹ 4、然后行笔写长斜撇

7、短曲撇

⏹ 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 2、起笔写短横

⏹ 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 ⏹ 4、然后行笔写撇

五、捺

柳公权的笔法

欧阳询的笔法

金羊镇九年制学校少年宫活动教案 1、直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向右顿笔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2、弧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顿笔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3、方头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向右顿笔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4、长捺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向右顿笔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

5、尖头捺

⏹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6、短捺

⏹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7、反捺

⏹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 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 ⏹ 4、提笔回锋收笔

8、曲反捺

⏹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 ⏹ 2、先逆锋写撇

⏹ 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 ⏹ 4、角度应大于90度

六、钩

1、竖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 ⏹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

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2、弯弧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

⏹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3、横折钩

⏹ 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再转笔蓄势写竖钩

⏹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4、横折弯钩

⏹ 1、横折弯钩是由横和弯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再转笔蓄势写弯钩

⏹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5、横折斜钩

⏹ 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 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

6、竖钩(向右)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 ⏹ 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

⏹ 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

7、弧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 ⏹ 4、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

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8、浮鹅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 4、转笔写弯弧,出锋处挫笔转笔蓄势向上出锋

9、卧钩

⏹ 1、自左上方顺锋起笔

⏹ 2、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

按写弧

⏹ 3、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 左上出锋

10、右弯弧钩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 ⏹ 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

七、挑

1、右向挑

⏹ 1、左下方逆锋起笔 ⏹ 2、右下顿笔

⏹ 3、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

⏹ 4、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

2、上向挑

⏹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折笔向下偏右顿笔 ⏹ 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

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力至笔端

八、折

⏹ 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

⏹ 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日”字外形方正,右

竖微弯,短横粗壮。“自”字,窄长,两竖微弯成“()”形。

1、横折斜

⏹ 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 ⏹ 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 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

斜,力至笔端

2、横折折撇

⏹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 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 ⏹ 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

3、横折撇弯钩

⏹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 ⏹ 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 ⏹ 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

4、撇折提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 ⏹ 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

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

笔画的应用

⏹ 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组成。在字中,由于笔画之间相互搭配的

需要,尤其是在字中所处的位置和主次的不同,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 一字之中,不同的笔画其轻重、长短不同,同一笔画在字中所处

位置不同,其轻重也不一样。同时,笔画在搭配时,应分清主次,有长短、有伸缩。

⏹ 若是相同的笔画在字中同时出现时,就更应该强调其变化,有的

甚至其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以避免重复而显得呆板。当然,这些变化,以突出主笔为原则。

⏹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轻重搭配;主

次分明。以下分别说明。

一、轻重搭配

⏹ 1、横轻竖重

⏹ 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被包围部分的横画宜轻。 ⏹ 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折中的竖画要重。如“寸”、

“寺”。

21

⏹ 2、撇轻捺重

⏹ 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

重,这一般是指长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来”、“史”。

⏹ 3、短重长轻

⏹ 一字之中,长笔画宜轻,短笔画宜重,不论笔画是否同一类型,

都如此。“土”、“者”二字中,长横、长撇都轻,短横、短撇都重。

22

4、左轻右重

⏹ 左轻右重是指在同一字中,左右相对的两竖,左边的竖要轻,有

边的竖要重,以分清主次。如“田”、“甫”二字它们各自左右两竖在写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 5、内轻外重

⏹ 一字之中,处于字的中间部分的笔画,因其多而密集,宜轻。处

于字的四周,特别是上下两端的笔画,因其空疏,则宜重。如“尊”、“尘”。

23

⏹ 6、多轻少重

⏹ 合体字中,字中各部分的笔画多少不等时,笔画多的部分,笔画

宜轻;笔画少的部分,笔画宜重。如“且”、“殿”。

二、主次分明

⏹ 1、主笔宜长

⏹ 一字之中,笔画因其位置以及在整个字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主

次之分。对字的结构形态有重大影响的笔画为主笔。如“”重、“年”的主笔为长横、中竖。

⏹ “丈”字的主笔是撇、捺

⏹ “或”字的主笔是斜钩

24

⏹ 2、同画求变 ⏹ 一字之中,连续出现同一笔画时,其笔画应该有长短、轻重、正

斜、曲斜、方圆等的不同变化。“事”字六横,“而”字四竖则各不相同。

⏹ “为”字三个 横折,上面两

折,形方外突,

竖部内斜,下

折外形圆转,

竖部正而微曲。

⏹ “承”字三撇

则曲直、长短、

轻重各不一样。

25


相关内容

  • [首发]吉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语文1Word版含答案]
  • 高二寒假作业 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星宿/宿舍 角色/角逐 蔓延/顺蔓摸瓜 拓印/落拓不羁 ........ B.雾霾/埋怨 着想/着迷 泥淖/泥古不化 装载/载歌载舞 ........ C.复辟 ...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 课 题 1.废墟上崛起汽车城 活动目标 1.了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3.能采用多种形式探究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4.感受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国产汽车的图片的文字资料以及新中国建设 ...

  • 三年级书法教案
  •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硬笔书法通过硬笔书法课程学习,以及对基本笔画的学写及训练,能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

  • 新镇一中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活动方案
  • 新镇一中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 工作及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发挥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满足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 ...

  •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案
  • 第 周第 课时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在青少年中悄然兴起了一股追求"时尚热",如穿"韩服",参加"选美",争做"网虫"等.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青少年追求时尚是一种高雅情趣,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积极 ...

  • 2015年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计划
  • 芝阳学校2016年下半年少年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校实际,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满足未成年人课外生活需求,努力为全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使"乡村学校少年宫"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文体活动等方面发挥 ...

  • 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实施方案
  • 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实施方案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育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作用,根据上级政府和市文明办.教育局.财政局的有关要求,我校按照高标准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的目标,有序.高效地推进此项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 ...

  • [我爱你,中国]教案
  • <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在听歌曲和观看图片的基础上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初步明白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 尊重 ...

  • [难忘的一天]教案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拔萃双语学校 李彩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及新词,学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