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俗话说,“骏马不等鞭”,“响鼓不重锤”。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不应该总依赖外力的督促,应该自己对自己“加鞭”和“敲打”。我认为记日记就是对自己“加鞭”和“敲打”的好方法。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复活》中,借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口说,写日记“并不是什么孩子气的事,而是跟自己的我,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的、真正的、神圣的我谈话”。日记中的“我”,的确是一位最忠实、最坦白、最理想的朋友了。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一种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犹如在心灵的“镜子”上“自鉴”。本世纪初,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杨杏佛先生说:“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追省一日所为,无异衡其功过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在写日记时,“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在镜子上能照得清清楚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饱一倒”的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像,就不会再心安理得地躺下;“一时清楚,一时糊涂”的人,在镜子前打个“照面”,就很可能不再糊涂下去;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在镜子面前就可能低下了头,羞红了脸;尤其是那些不被人察觉的事情,更应该在镜子面前有个交待……日记中的“我”是清醒的、严肃的。如果在上床睡觉之前,清夜人静之际,打开日记本,握笔凝神,打理一下思想,看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要求,提醒一个自己,督促一下自己,鞭打一下自己,那么,今天日记中的“我”,将给明天生活的“我”提供很好的借鉴。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在心灵的“天平”上“自鉴”。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说过:“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不会前进……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么就采取措施。”心灵上的天平能称出学习的进取、工作的责任心和生活的事业心。人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能不断回头看路,就能早知早觉,事情就会较快地重新好起来。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利用心灵的“空调”来“自控”。人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环境总是变化的,学习的方式和工作的岗位可能变化;更多的是许许多活动着人和事,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一个人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摆布,那就真成“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了。遇到高兴的事,便兴奋不已;遇到怄气的事,便茶饭不进,这显然不可取。宋代思想家范仲淹勉励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聪明的人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写日记也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好方法。这种自控的能力,谁也代替不了,只有日记中的“我”能帮你解决。过分兴奋了,它会帮助你“降温”;陷入愁苦的困境,它又能领着你一步步超脱。坚持写日记的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可能有一时半时的停滞,甚至做出些荒唐的事。但一般来说,他们能很快“刹车”,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你把自我融化在环境里的时候,你的日记就成了生活经历的写照。这种日记有助于不断地完善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写日记并不意味着成天做检讨,和心灵上的“我”交谈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推心置腹的谈话中,有时好像总和自己“过不去”,实际上,正是那个高大的“我”在鼓励你。自己骂自己,什么话都能接受;自己“敲打”自己,自己给自己“加鞭”,再疼也口服心服。“自鉴”、“自控”的结果,带来的会是“自励”。如果说,每个坚持写日记的人,将来都大有作为,这话太绝对了,那么,可以这样说:坚持写日记,大大有利于一个人“有所作为”!

  俗话说,“骏马不等鞭”,“响鼓不重锤”。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不应该总依赖外力的督促,应该自己对自己“加鞭”和“敲打”。我认为记日记就是对自己“加鞭”和“敲打”的好方法。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复活》中,借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口说,写日记“并不是什么孩子气的事,而是跟自己的我,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的、真正的、神圣的我谈话”。日记中的“我”,的确是一位最忠实、最坦白、最理想的朋友了。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一种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犹如在心灵的“镜子”上“自鉴”。本世纪初,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杨杏佛先生说:“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追省一日所为,无异衡其功过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在写日记时,“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在镜子上能照得清清楚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饱一倒”的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像,就不会再心安理得地躺下;“一时清楚,一时糊涂”的人,在镜子前打个“照面”,就很可能不再糊涂下去;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在镜子面前就可能低下了头,羞红了脸;尤其是那些不被人察觉的事情,更应该在镜子面前有个交待……日记中的“我”是清醒的、严肃的。如果在上床睡觉之前,清夜人静之际,打开日记本,握笔凝神,打理一下思想,看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要求,提醒一个自己,督促一下自己,鞭打一下自己,那么,今天日记中的“我”,将给明天生活的“我”提供很好的借鉴。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在心灵的“天平”上“自鉴”。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说过:“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不会前进……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么就采取措施。”心灵上的天平能称出学习的进取、工作的责任心和生活的事业心。人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能不断回头看路,就能早知早觉,事情就会较快地重新好起来。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利用心灵的“空调”来“自控”。人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环境总是变化的,学习的方式和工作的岗位可能变化;更多的是许许多活动着人和事,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一个人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摆布,那就真成“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了。遇到高兴的事,便兴奋不已;遇到怄气的事,便茶饭不进,这显然不可取。宋代思想家范仲淹勉励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聪明的人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写日记也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好方法。这种自控的能力,谁也代替不了,只有日记中的“我”能帮你解决。过分兴奋了,它会帮助你“降温”;陷入愁苦的困境,它又能领着你一步步超脱。坚持写日记的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可能有一时半时的停滞,甚至做出些荒唐的事。但一般来说,他们能很快“刹车”,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你把自我融化在环境里的时候,你的日记就成了生活经历的写照。这种日记有助于不断地完善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写日记并不意味着成天做检讨,和心灵上的“我”交谈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推心置腹的谈话中,有时好像总和自己“过不去”,实际上,正是那个高大的“我”在鼓励你。自己骂自己,什么话都能接受;自己“敲打”自己,自己给自己“加鞭”,再疼也口服心服。“自鉴”、“自控”的结果,带来的会是“自励”。如果说,每个坚持写日记的人,将来都大有作为,这话太绝对了,那么,可以这样说:坚持写日记,大大有利于一个人“有所作为”!


相关内容

  • 煲好孩子的"心灵鸡汤"
  • 煲好孩子的"心灵鸡汤" --我的班级特色教育 天全县城区一小 孙学琼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 ...

  • 日记:是"道德长跑",还是"心灵独白"
  • 日记:是"道德长跑",还是"心灵独白" 如果试图避免人性中的错误和失败,我们就远离了灵魂. 标准划一的体验中没有灵魂. --托马斯·摩尔 自从魏书生将"写日记"称为"道德长跑" ,并将他的成功经验公布于世之后," ...

  • 怎样快速写好作文的方法
  • 怎样写好作文的方法: 第一步:勤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 第二步:加强练笔.练笔,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 轻诉于日记本中,日积月累,我们日记的篇幅变长了,文字表达变巧妙了,对生活的观察力和适应力也增强了.养兵千日--写日记,用兵一时--写作文 ...

  • 拓展阅读空间__提高语文素养
  • 拓展阅读空间 提高语文素养 民权县褚庙乡张小楼小学 张自玉 摘要: 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建立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让阅读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 ...

  • 低年级教学反思
  • 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点滴做法 "语文课标"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和感受.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话开始,让他们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逐渐地,对写话产生兴趣后,可结合生活实际,用学到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样坚持着,对以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

  • 让作文评语充满"人情味"
  • 摘 要:受这个苹果商的启发,我的作文评语也充满了"人情味":点拨式评语.谈话时评语.情感式评语.交心式评语等,我也因此尝到了不少甜头. 关键词:作文评语:人情味:点拨式:谈话式:情感式:交心式:心灵对话 一个苹果供应商为了在市场上独占鳌头,想了一个绝招――当苹果还长在树上的时候, ...

  • 2010年新学期学校工作汇报
  • 一. 基本情况 逸夫小学始建于1943年,原名¥¥¥,于1996年更名为逸夫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867人,在园幼儿212人,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大专学历67人.本科学历5人,学历达标率100%.有中学 ...

  • 2011年新学期学校工作汇报
  • 一. 基本情况 逸夫小学始建于1943年,原名¥¥¥,于1996年更名为逸夫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867人,在园幼儿212人,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大专学历67人.本科学历5人,学历达标率100%.有中学

  • 亲爱的汉修先生
  • <亲爱的汉修先生>阅读指导课 内容简介 这本书完全可以换一个名字──<大作家和小读者的对话>.鲍雷伊是一个父母离婚的小学生,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给自己喜欢的一位作家写信.鲍雷伊为了完成作业,很不情愿地给作家汉修写了一封信.鲍雷伊后来又写了一封信给汉修先生,请教提高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