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

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心理学试题全国联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l0分;将代表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种做法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2 下列能力中,( )能力是一般能力。

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

3 神经元具有( )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4 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是( )感觉。

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

5 工作记忆的3个组成成分是( )。

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6 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即为( )。

A日常概念 B.变式 C下定义 D 概念获得

7 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 )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8 “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单趋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

A安全 B爱与归属 C自我实现 D尊重

10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是由( )决定的。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研究学生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系和 因素与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

2 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没有这个前提,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 3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 与激奋水平的关系。

4 凡是新活动和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 迁移。 5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划分为 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l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似动知觉

2 认识过程

3 言语

4 智力技能

5 思维的批判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固素。

2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3 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索。

4 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

5 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6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五、论述题(每小题1 5分,本大题共45分;将答案写在答案纸指定的位置上。) 1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2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3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

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l D 2 D 3A 4 C 5 A 6 B 7.D 8 C 9 C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心理 2 遗传素质 3 作业效率 4 负 5 常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指两个静态的物体,接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的现象。 2 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3 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4 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5 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l (1) 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2分)

(2) 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1分)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1分)

(3) 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1分)

2(1) 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儿童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分)

(2) 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注重教学决定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2分)

(3) 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注重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1分) 3(1) 指人在知觉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懈。(1分)

(2) 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1分)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1分)

(3) 语词有着重要影响,语词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2分)

4 (1)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分)

(2)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l分)

(3) 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1分)

(4) 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1分)

5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1分)

(2) 人的智力在1 8-25岁之间达到顶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1分)

(3) 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进入成年期液态能力发展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发展逐渐趋于平缓。(1分)

(4) 成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1分)

(5) 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1分)

6 (1) 因素源,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2分)

(2) 稳定性,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分)

(3) 可控性,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I5分,共45分)

1 (1) 遗忘的概念。(2分)

(2) 衰退理论。(4分)

(3) 干扰理论。(4分)

(4) 用干扰理论解释此现象。(5分)

2 (1) 过去经验。(2分)

(2) 变式。(2分)

(3) 词语的运用。(2分)

(4) 定义。(2分)

(5) 结台实际论述。(7分)

3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1分)

(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1分)

(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1分)

(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1分)

(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1分)

(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分)

(7) 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论述。(9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听觉中枢位于(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3.( )提出了关于心理发展原理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5.人的大脑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这是指思维的( )

A广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6.眼望天山的白云自然而然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是(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学生临场考试的怯场属于( )

A心境 B理智感 C激情 D应激

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等的强度的注意在( )分钟以上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5分钟

9.优势心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 )

A阿特鑫特 B培因 C埃森克 D卡特尔

10.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是( )

A评定法 B墨渍测验 C问卷法 D主题统觉测验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可以从(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环境和( )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 ·

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 )( ) ( )。

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 )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5.意志最重要的特征是( )。

三、名词解释

1.突触

2.第二信号系统

3.概念

4.随意运动

5.成分性智力

四、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思维的品质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5.简述注意的功能

6.简述能力结构理论类型

五、论述题

1.论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3.通过实例论证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的联系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 )把意识分为感觉、意向和情感

A詹姆 B冯特 C华生 D马斯洛

2.脑属于( )

A中枢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植物神经系统 D脑神经

3.内脏痛觉属于( )

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

4.贾维克和( )所做的白鼠跳灯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反向回路说

A埃斯曼 B潘菲尔德 C海登 D巴甫洛夫

5.人的大脑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这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敏捷性 C批判性 D深刻性

6.绝望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感

7.动机的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麦孤独 B武德沃思 C赫尔 D班杜拉

8.打字员的十指能在打字时充分发挥作用,这叫注意的( )

A分配 B稳定性 C集中 D转移

9.性格特质理论的人格因素说的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 B培因 C埃森克 D卡特尔

10.性格的三维度学说的提出者是( )

A荣格 B威特金 C埃森科 D谢尔顿

二、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奈塞1967年写的写的第一本(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2.华生在儿童情绪发展方向上认为婴儿具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既怕、怒( )。

3、形象记忆是一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他的显著特点是

( )

4.分类必须确定,( )和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5.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的( )的兴趣。

三、名词解释

1.分化

2.最近发展区

3.教师的感染力

4.诱因

5.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

1.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主要品质有哪些

3.常用的比较方式

4.简述教师感染力的作用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6.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五、论述题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联系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机能,心理学的代表是( )

A杜威 B桑代克 C安吉尔 D冯特

2.对英语发音的细微区别是通过( )

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3.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

A嗅觉 B皮肤觉 C触压觉 D痛觉

4.巴甫洛夫在记忆的生理机制的贡献和主张( )

A定位说 B条件反射理论 C反向回路说 D化学分子说

5.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的图像属于( )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6.友谊感属于( )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

7.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任性 B优柔寡断 C动摇性 D盲从

8、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目视黑板,做端正,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9、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 )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0、主要用于精神异常者诊断的性格测量和方法是( )

A评定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墨渍测验 D问卷法

二、填空题

1.神经元是由细胞体轴突和( )构成。

2.人的心理的基本特点有( )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3.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相似律、( )、多因律、强因律、近因律。

4.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 )、流畅性。

5.对话语言的特点有情境性,( )、反应性。

三、名称解释

1.超限抑制

2.本受感觉

3.动机

4.技能的迁移,

5.个别特质。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2.简要说明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能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条件

4.简述意志的品质

5.简述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性格的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2、论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因素。

3.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践谈谈如何培养。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是( )

A桑代克 B冯特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2.枪声响起引起注意是( )

A超限抑制B外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

3.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

A嗅觉B皮肤觉C触压觉D痛觉

4.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还将( )扩张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5.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A语言B概念C抽象D具体化

6.詹姆士一朗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 )

A刺激B刺激情境C身体反应D情绪经验

7.与意志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任性B优柔寡断C动摇性D盲从

8.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金纳B班杜拉C卡特尔D克瑞其米尔

9.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

A灵活性B深刻性C批判性D广阔性

二、填空题

1.( )是人脑的最高级部位。

2.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 )

3.记忆的品质一般包括记忆的持久性,敏捷性( )和准备性。

4.教师在培养学生( )时,特别是要注意情绪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

5.性格的特征有完整性( )复杂性和可塑性

三、名词解释,

1.动力定型

2.情景记忆

3.目的

4.技能的迁移

5.气质

四、简答题

1.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2.简述联想的规律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5.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五、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思维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3.联系实际谈谈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

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即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的特点的方法称之为( )法。

A问卷 B产品分析 C谈话 D个案

2.额外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 )

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知觉。

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

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A再现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看到天上的白云,将他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 )想象

A有意 B再造 C创造 D无意想象

6.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

A盲目性 B散漫性 C顽固性 D果断性

7.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8.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 )的变化。 A灵活性 B自动化 C,准确性 D熟练化

9.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 )能力。

A晶体 B流体 C模仿 D创造 ,

10.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 ’

二、填空题

1.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 )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 )

3.情绪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 )

5.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为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 )、胆汁质、 抑郁质。

三、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信号性反应

3.遗忘

4.应激

5.差别感受性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3.简述注意的功能

4.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5.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3.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成为思维的( ) 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

3.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 )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

4.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现象,

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 D视觉障碍

5.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它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 )A分

类 B概括 C抽象D比较

6.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分为( )

A独立-顺从型 B文化-社会型C内倾型外倾型 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7.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 80 B 100 C 120 D 125

8.懒惰是属于人的( )特征。

A能力 B气质 C情感 D性格

9.与人的责任心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热情

10.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的需要。,

A安全 B爱与归属、C启我实现 D尊重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

1.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内容一和产品三个维度。

3.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

4.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自身和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感应性

2.第二信号系统

3.言语

4.感觉适应

5.性格

四、简答题 ·

1.什么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有哪两种主要类型

2.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

3.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6.简述艾森克的性格三维度学说。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2.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即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3.阐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的基本内容。

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1、A2、C3、A4、B5、A6、B7、D8、B9、A10、D

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2、教育3、精细性客观性敏锐性

三、名词解释

1、突触:是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就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

2、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3、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使用一定的词来标识和记载的。

4、随意运动:是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包括三种智力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

四、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答:经典性条件反射c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

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形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他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实践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理解,人的知觉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词语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韵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

3、简述思维的品质

答:思维的品质主要由(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不仅考虑整体还考虑细节,不仅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3)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广阔性为基础。两个极端:自以为是、人云亦云。(4)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是以批判性为前提,丢掉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保留符合实际的假设。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1)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2)在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3)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5、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的功能,继时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映,他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6、简述能力结构理论类型

答:因素构成理论:可分为二因素说和群因素说。二因素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C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作业所必须的。活动中包含的C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包含的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它们分别是:词的理解力、语言流畅性、数字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

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学说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蕴含(应用)。

层次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侬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是一般因素(C);第二层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该层次称作大因素群;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信息加工理论,也叫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设想:人的智力是由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而成的智力统一体,它的三种成分分别是: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情景性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按照加德纳的观点,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七种智力。

五、论述题

1、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答: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联系的:抑制过程则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兴奋和抑制虽然作用相反,但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一)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使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二)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扩散和集中:再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他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第二、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成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作用:第一,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第三,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2)情绪与学习效率:进行较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适应中;进行简单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高;进行高度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低。

(3)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识别和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一)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标准:第一,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第三,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第四,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第二,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A 5、B 6、B 7、A 8、A 9、D 10、C

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2、爱3、直观形象性4、方向5、本身

三、名词解释

1、分化: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2、最近发展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把这两张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3、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

4、诱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

5、比率智商: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来代表的智商就叫做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

1、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答: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主要品质有哪些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的品质主要有(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细性(3)观察的客观性(4)观察的敏锐性。

3、常用的比较方式

4、简述教师感染力的作用

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作用:第一,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第三,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答:(1)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烈的刺激作用。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新异突出。(2)主观条件 即人本身的状态,当时的需要,当时的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

6、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答:能力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受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动性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1)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人能力发展的潜力。是人们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素质就成为人们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人能力发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对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个人直接积累的直接经验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主观能动性,人是自身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他追求得目标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也会相应的获得越大,越多。

五、论述题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知觉,的选择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是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对象当作知觉背景,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的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

育,教育效果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1、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正确.2、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同时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或缺陷,是人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完整。(3) 知觉的整体性及特点: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应,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想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知觉时,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对象中强的成分决定着直觉整体性的特点,而弱的部分常常被掩盖.(4)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直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视觉恒常性有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量度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

2、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答: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其中应注意:(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2)当学生在活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3、联系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答:首先了解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①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②根据目前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就达到了顶峰:③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平稳上升的。④成年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文帝稳定的时期;⑤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则智力迟滞。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上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3) 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能力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也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模拟试卷三

—、选择题1、D 2、D 3、A 4、B 5、D 6、A 7、C 8、C 9、D 10、C

二、填空题1、树突2、概括性3、类似律4、独特性5、简略性

三、名称解释 , ‘

6、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7、本受感觉:本受感觉是指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他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8、动机: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9、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学习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5、个别特质。个别特质是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个体互相区别的主要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扩散和集中:再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他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第二、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过程,这种现象成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2、简要说明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3)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3、能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条件

答: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人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态度要积极,,并对活动持肯定态度,则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就会发会得越充分,也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第二,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人,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人发现问题的内在力量,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第三,人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看到事物的复杂性,从而有利于发现问题,反之则不善于发现问题。

4、简述意志的品质

答:(1)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4)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自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品质。

4、简述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第二,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直觉任务分不开;第三,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

5、简述性格的特征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对社会、集体、他人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二, 与对劳动和劳动产品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三,与对自己的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2) 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品质是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力、勇敢、沉着或相反的盲目性、依赖性、软弱、冲动等,都属于这类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影响人的活动的情绪倾向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波动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以及主体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等方面。

(4) 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如感知倾向、思维倾向和想象特征等方面的不同。

五、论述题

1、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答:1、识记过程(1)识记的定义: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第一,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了目的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采取有效方法,因而识记效果好;第二,活动的内容与性质,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效果就好;第三,识记方法,一般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理解其意义,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识记效果就好;第四,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又一个环节;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应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保持中的信息加工:保持是主动的、动态的,不是简单的印留,而是复杂的加工。遗忘曲线: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有意义的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则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百分之五十的材料容易记忆。

3、回忆和再认过程,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再现出来: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在一次出现是能够识别出来: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影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影响、观念的心理过程,其遵循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多音律、强因律,近因律。

2、论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第二,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第三,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它有三个条件:第一,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第三,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注意的转移:把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叫作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第二,各项活动的目的性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三,原来注意的紧张度;第四,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践谈谈如何培养。

答:(1)遗传的有限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的性格的形成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家长能自觉的按社会要求来要求孩子,反之,则会起相反的作用,同时,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和睦和家庭冷漠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儿童处在学习生涯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认识活动的主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对性格气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模拟试卷四

—、选择题1、D 2、B 3、C 4、C 5、B 6、C 7、B 8、B 9、C

二、填空题1、大脑皮层2、真动知觉和似动直觉3、正确性4、健康心理5、稳定性

三、名词解释

1、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作动力定型

2、情绪记忆:是对以前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的特点。

3、目的性;目的性是概括性的必然结果。目的性是当事物没有出现前,就有所预见,按预见行动,他是区分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4、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学习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5、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影响。它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一贯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动力特点

四、简答题

l、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答: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第一,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第二,反对体罚儿童;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第四,对幼儿养护的要求;第五,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简述联想的规律

答;接近律多因律强因律 类似律 近因律 对比律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c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答: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其特点主要有: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2、随意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答: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1)在同时进行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必给予太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另一种活动中,(2)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与太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中,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以熟练,各种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以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形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答:(1)遗传的有限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的性格的形成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家长能自觉的按社会要求来要求孩子,反之,则会起相反的作用,同时,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和睦和家庭冷漠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儿童处在学习生涯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

掌握,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认识活动的主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对性格气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思维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答,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其特点:首先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新异或独特性;第二,发散式思维与聚合使思维的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第三,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第四,是一种联系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如何培养(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它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沟系,提出新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课堂中和活动中注意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和科技活动进行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各科的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答;乔姆斯基首先区分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结构是对认识内容的表述,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而这个转化不是通过学习,而是人先天就具备的这种转化的本领,其证据是第一、不同民族的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但他们掌握发音、句法结构的次序是一样的,第二、不同民族的人,其认识常有共同之处,即语言的深层结构一样,但各民族的表达方式则明显不同,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不同,第三、语言发展的阶段和动作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动作发展到什么水平,语言也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哪个民族是一样的,即语言和动作发展是平行的。第四、儿童学习说话,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学习语言就很困难。

3、联系实际谈谈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模拟题5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D 7、A 8、C 9、B 10、C

二、填空题

1、差异性2、语言3、需要4、执行决定5、粘液质,

三、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指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搭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2、信号性反应 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当一个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我们就说它不仅具有生命,

3、遗忘 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现和识记。

4、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5、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四、简答题

1、答:感觉对比是指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与即是对比两种。同时对十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比较明显,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想象就叫继时对比,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为明显,。

2、答: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记忆的品质主要有(1)识记的敏捷性

(2)保持的持久性,(3)记忆的正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3、答;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是(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的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根据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意志品质教育应针对意志品质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的功能,继时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映,他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5、答: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要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的水平,需要创设应用这种技能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第一、识别课题的类型。在解答课题时,学生若能识别课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就能运用相应的智力技能进行解答, 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同,解题的智力技能也各不相同。第二、把握住全部情况,要洞察客体的本质形式,不能植株株个别因素,而要整个的把握全部情况,第三、摆脱旧经验的影响,借已有的经验去去把握客体的本质或关系。

6、答:能力测验的信度,效度与常模,能力测验的优劣,主要是以信度和效度两项指标来衡量的,信度是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也成为可靠度,用前后两次测验的分之间的相关来确定的信度角再测信度,另一种确定信度的方法是将测验题目按奇偶次序分为两套,分别实测同一群体,然后计算两套题的得分,叫拆半测验,或分半测验,效度是指测验所测得的 结果是不是所要测的东西的,如果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正确验证了编制测验的理论构想,即有较高的构想效度。能力测验的得分通常用常模相比较来确定的分的意义,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他是依据测验使用对象总体水平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

五、论述题

1、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它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沟系,提出新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课堂中和活动中注意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并通过做文绘画和科技活动进行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各科的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点,对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对教育的个性化的实现,都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类的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多血质的人感情丰富,待人热情, 但又易轻浮,易变,精力分散的不足,所以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的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但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逐渐开始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进行人才选拔,另一方面,个人也越来越多的考虑自己的特点及职业要求,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就成了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不利一面的影响,

(3)气质特征是教育{作的依据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气质是可塑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如帮助抑郁之的学生提高白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提高反应速度,等等,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其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3、答: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会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性质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有利于实践中,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1)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人们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素质就成为人们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人能力发 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多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个人直接积累的直接经验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主观能动性,人自身识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他准求得目标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也会相应的获得越大,越多。

样题答案

一、1、D 2、B 3、B 4、B 5、C 6、C 7、D 8、D 9、A 10、C

二、1、认识过程 2、操作3、高原现象4、道德标准5、再造想象。

三、1、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用于此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3、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的而又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四、1、答、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他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的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发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活经典性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映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映形式。

2、答:观察时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的知觉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的,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为了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观察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 主要的观察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的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的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3、答: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他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所制约,具体来说,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第一, 加深对H韵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 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它就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的完成任务,读书时作笔记,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结合起来,又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第三, 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是人长久的从事这种活动,直到完成任务, 第四, 排除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4、答: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种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比如,在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在紧张度方面,又紧张和轻松之分,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于不快之分,在复杂度方面,37-简单和复杂之分,此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体验,如果外界的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否则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否定的态度和

引起不满意、烦闷,厌恶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增力性表现为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的应激作用,是人和动物能够应付环境的紧急变化,这就是情绪的增力性作用,情绪和情感的键力性作用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有时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忧愁、悲伤,等。

5、答: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品质。

能力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并且有其规律性,如能力在量上的差异遵循正态分布,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结构的不同,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则智力滞后。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气完成,

(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就构成能力结构的差异,这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6、答: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可以从内外倾,稳定性和求实性三个维度来考察性格的差异,爱森克根据这三个维度,将人的性格分为八种类型。把三个维度定为坐标构成立体坐标系,形成性格的三维度量表,每个人的性格一起在三个维度上的坐标值定位。

五、论述题

1、答,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编码在识记中要起决定的作用,所谓编码,就是那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的加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处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和模,从而妥贴的加入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因此复习的作用就是给信息加工捉供机会,就所学的材料不断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应性,多复习一次就是多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增进加工深度,记得更好。

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得到同等的良好的效果,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1)正确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的遗忘的较快,以后逐渐渐渐慢,这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进行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的中间有休息)越时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

(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那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一部分时间去进新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下一次复习更有效果,(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势,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的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的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联系实际(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给分)

2、答:(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的强度对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向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

(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它又必须接受其一,向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字歧义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一

方面恶而避之,向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4)联系实际正确提出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联系实际(正确指出属于哪种动机冲突,针对不同的动机冲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给分)

3、答:(1)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特征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2)高级神经活动酌四种类型,不可遏止型(强、不平衡)。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弱型{弱} 四种不同类型的动物的活动特点是:强而不平衡型的动物易激动,不易约束,强而平衡且灵活性的动物易兴奋,较灵活,强而平衡且不灵活型的动物难于兴奋,迟钝而不灵活,弱型的动物难于形成条件反射,容易疲劳。

(3)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不可遏止型一一胆汁质

活泼型一一多血质

安静型一一粘液质

弱型一一抑郁质

31

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心理学试题全国联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l0分;将代表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种做法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2 下列能力中,( )能力是一般能力。

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

3 神经元具有( )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4 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是( )感觉。

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

5 工作记忆的3个组成成分是( )。

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6 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即为( )。

A日常概念 B.变式 C下定义 D 概念获得

7 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 )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8 “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单趋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

A安全 B爱与归属 C自我实现 D尊重

10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是由( )决定的。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研究学生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系和 因素与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

2 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没有这个前提,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 3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 与激奋水平的关系。

4 凡是新活动和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 迁移。 5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划分为 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l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似动知觉

2 认识过程

3 言语

4 智力技能

5 思维的批判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 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固素。

2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3 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索。

4 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

5 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6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五、论述题(每小题1 5分,本大题共45分;将答案写在答案纸指定的位置上。) 1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2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3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

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l D 2 D 3A 4 C 5 A 6 B 7.D 8 C 9 C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心理 2 遗传素质 3 作业效率 4 负 5 常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指两个静态的物体,接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的现象。 2 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3 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4 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5 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l (1) 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2分)

(2) 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1分)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1分)

(3) 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1分)

2(1) 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儿童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分)

(2) 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注重教学决定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2分)

(3) 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注重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1分) 3(1) 指人在知觉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懈。(1分)

(2) 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1分)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1分)

(3) 语词有着重要影响,语词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2分)

4 (1)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分)

(2)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l分)

(3) 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1分)

(4) 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1分)

5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1分)

(2) 人的智力在1 8-25岁之间达到顶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1分)

(3) 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进入成年期液态能力发展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发展逐渐趋于平缓。(1分)

(4) 成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1分)

(5) 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1分)

6 (1) 因素源,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2分)

(2) 稳定性,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分)

(3) 可控性,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I5分,共45分)

1 (1) 遗忘的概念。(2分)

(2) 衰退理论。(4分)

(3) 干扰理论。(4分)

(4) 用干扰理论解释此现象。(5分)

2 (1) 过去经验。(2分)

(2) 变式。(2分)

(3) 词语的运用。(2分)

(4) 定义。(2分)

(5) 结台实际论述。(7分)

3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1分)

(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1分)

(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1分)

(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1分)

(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1分)

(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分)

(7) 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论述。(9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听觉中枢位于(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3.( )提出了关于心理发展原理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5.人的大脑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这是指思维的( )

A广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6.眼望天山的白云自然而然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是(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学生临场考试的怯场属于( )

A心境 B理智感 C激情 D应激

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等的强度的注意在( )分钟以上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5分钟

9.优势心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 )

A阿特鑫特 B培因 C埃森克 D卡特尔

10.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是( )

A评定法 B墨渍测验 C问卷法 D主题统觉测验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可以从(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环境和( )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 ·

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 )( ) ( )。

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 )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5.意志最重要的特征是( )。

三、名词解释

1.突触

2.第二信号系统

3.概念

4.随意运动

5.成分性智力

四、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思维的品质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5.简述注意的功能

6.简述能力结构理论类型

五、论述题

1.论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3.通过实例论证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的联系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 )把意识分为感觉、意向和情感

A詹姆 B冯特 C华生 D马斯洛

2.脑属于( )

A中枢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植物神经系统 D脑神经

3.内脏痛觉属于( )

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

4.贾维克和( )所做的白鼠跳灯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反向回路说

A埃斯曼 B潘菲尔德 C海登 D巴甫洛夫

5.人的大脑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这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敏捷性 C批判性 D深刻性

6.绝望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感

7.动机的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麦孤独 B武德沃思 C赫尔 D班杜拉

8.打字员的十指能在打字时充分发挥作用,这叫注意的( )

A分配 B稳定性 C集中 D转移

9.性格特质理论的人格因素说的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 B培因 C埃森克 D卡特尔

10.性格的三维度学说的提出者是( )

A荣格 B威特金 C埃森科 D谢尔顿

二、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奈塞1967年写的写的第一本(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2.华生在儿童情绪发展方向上认为婴儿具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既怕、怒( )。

3、形象记忆是一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他的显著特点是

( )

4.分类必须确定,( )和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5.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的( )的兴趣。

三、名词解释

1.分化

2.最近发展区

3.教师的感染力

4.诱因

5.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

1.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主要品质有哪些

3.常用的比较方式

4.简述教师感染力的作用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6.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五、论述题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联系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机能,心理学的代表是( )

A杜威 B桑代克 C安吉尔 D冯特

2.对英语发音的细微区别是通过( )

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3.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

A嗅觉 B皮肤觉 C触压觉 D痛觉

4.巴甫洛夫在记忆的生理机制的贡献和主张( )

A定位说 B条件反射理论 C反向回路说 D化学分子说

5.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的图像属于( )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6.友谊感属于( )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

7.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任性 B优柔寡断 C动摇性 D盲从

8、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目视黑板,做端正,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9、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 )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0、主要用于精神异常者诊断的性格测量和方法是( )

A评定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墨渍测验 D问卷法

二、填空题

1.神经元是由细胞体轴突和( )构成。

2.人的心理的基本特点有( )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3.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相似律、( )、多因律、强因律、近因律。

4.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 )、流畅性。

5.对话语言的特点有情境性,( )、反应性。

三、名称解释

1.超限抑制

2.本受感觉

3.动机

4.技能的迁移,

5.个别特质。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2.简要说明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能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条件

4.简述意志的品质

5.简述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性格的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2、论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因素。

3.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践谈谈如何培养。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是( )

A桑代克 B冯特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2.枪声响起引起注意是( )

A超限抑制B外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

3.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

A嗅觉B皮肤觉C触压觉D痛觉

4.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还将( )扩张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5.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A语言B概念C抽象D具体化

6.詹姆士一朗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 )

A刺激B刺激情境C身体反应D情绪经验

7.与意志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任性B优柔寡断C动摇性D盲从

8.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金纳B班杜拉C卡特尔D克瑞其米尔

9.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

A灵活性B深刻性C批判性D广阔性

二、填空题

1.( )是人脑的最高级部位。

2.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 )

3.记忆的品质一般包括记忆的持久性,敏捷性( )和准备性。

4.教师在培养学生( )时,特别是要注意情绪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

5.性格的特征有完整性( )复杂性和可塑性

三、名词解释,

1.动力定型

2.情景记忆

3.目的

4.技能的迁移

5.气质

四、简答题

1.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2.简述联想的规律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5.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五、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思维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3.联系实际谈谈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

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即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的特点的方法称之为( )法。

A问卷 B产品分析 C谈话 D个案

2.额外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 )

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知觉。

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

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A再现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看到天上的白云,将他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 )想象

A有意 B再造 C创造 D无意想象

6.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

A盲目性 B散漫性 C顽固性 D果断性

7.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8.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 )的变化。 A灵活性 B自动化 C,准确性 D熟练化

9.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 )能力。

A晶体 B流体 C模仿 D创造 ,

10.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 ’

二、填空题

1.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 )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 )

3.情绪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 )

5.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为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 )、胆汁质、 抑郁质。

三、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信号性反应

3.遗忘

4.应激

5.差别感受性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3.简述注意的功能

4.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5.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3.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成为思维的( ) 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

3.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 )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

4.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现象,

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 D视觉障碍

5.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它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 )A分

类 B概括 C抽象D比较

6.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分为( )

A独立-顺从型 B文化-社会型C内倾型外倾型 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7.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 80 B 100 C 120 D 125

8.懒惰是属于人的( )特征。

A能力 B气质 C情感 D性格

9.与人的责任心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热情

10.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的需要。,

A安全 B爱与归属、C启我实现 D尊重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

1.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内容一和产品三个维度。

3.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

4.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自身和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感应性

2.第二信号系统

3.言语

4.感觉适应

5.性格

四、简答题 ·

1.什么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有哪两种主要类型

2.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

3.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6.简述艾森克的性格三维度学说。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2.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即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3.阐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的基本内容。

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1、A2、C3、A4、B5、A6、B7、D8、B9、A10、D

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2、教育3、精细性客观性敏锐性

三、名词解释

1、突触:是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就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

2、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3、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使用一定的词来标识和记载的。

4、随意运动:是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包括三种智力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

四、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答:经典性条件反射c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

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形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他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实践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理解,人的知觉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词语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韵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

3、简述思维的品质

答:思维的品质主要由(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不仅考虑整体还考虑细节,不仅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3)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广阔性为基础。两个极端:自以为是、人云亦云。(4)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是以批判性为前提,丢掉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保留符合实际的假设。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1)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2)在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3)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5、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的功能,继时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映,他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6、简述能力结构理论类型

答:因素构成理论:可分为二因素说和群因素说。二因素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C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作业所必须的。活动中包含的C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包含的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它们分别是:词的理解力、语言流畅性、数字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

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学说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蕴含(应用)。

层次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侬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是一般因素(C);第二层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该层次称作大因素群;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信息加工理论,也叫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设想:人的智力是由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而成的智力统一体,它的三种成分分别是: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情景性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按照加德纳的观点,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七种智力。

五、论述题

1、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答: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联系的:抑制过程则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兴奋和抑制虽然作用相反,但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一)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使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二)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扩散和集中:再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他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第二、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成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作用:第一,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第三,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2)情绪与学习效率:进行较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适应中;进行简单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高;进行高度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低。

(3)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识别和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一)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标准:第一,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第三,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第四,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第二,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A 5、B 6、B 7、A 8、A 9、D 10、C

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2、爱3、直观形象性4、方向5、本身

三、名词解释

1、分化: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2、最近发展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把这两张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3、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

4、诱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

5、比率智商: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来代表的智商就叫做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

1、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答: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主要品质有哪些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的品质主要有(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细性(3)观察的客观性(4)观察的敏锐性。

3、常用的比较方式

4、简述教师感染力的作用

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作用:第一,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第三,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答:(1)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烈的刺激作用。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新异突出。(2)主观条件 即人本身的状态,当时的需要,当时的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

6、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答:能力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受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动性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1)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人能力发展的潜力。是人们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素质就成为人们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人能力发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对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个人直接积累的直接经验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主观能动性,人是自身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他追求得目标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也会相应的获得越大,越多。

五、论述题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知觉,的选择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是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对象当作知觉背景,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的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

育,教育效果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1、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正确.2、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同时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或缺陷,是人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完整。(3) 知觉的整体性及特点: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应,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想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知觉时,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对象中强的成分决定着直觉整体性的特点,而弱的部分常常被掩盖.(4)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直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视觉恒常性有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量度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

2、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答: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其中应注意:(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2)当学生在活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3、联系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答:首先了解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①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②根据目前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就达到了顶峰:③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平稳上升的。④成年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文帝稳定的时期;⑤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则智力迟滞。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上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3) 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能力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也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模拟试卷三

—、选择题1、D 2、D 3、A 4、B 5、D 6、A 7、C 8、C 9、D 10、C

二、填空题1、树突2、概括性3、类似律4、独特性5、简略性

三、名称解释 , ‘

6、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7、本受感觉:本受感觉是指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他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8、动机: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9、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学习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5、个别特质。个别特质是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个体互相区别的主要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扩散和集中:再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他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第二、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过程,这种现象成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2、简要说明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3)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3、能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条件

答: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人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态度要积极,,并对活动持肯定态度,则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就会发会得越充分,也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第二,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人,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人发现问题的内在力量,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第三,人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看到事物的复杂性,从而有利于发现问题,反之则不善于发现问题。

4、简述意志的品质

答:(1)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4)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自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品质。

4、简述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第二,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直觉任务分不开;第三,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

5、简述性格的特征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对社会、集体、他人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二, 与对劳动和劳动产品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三,与对自己的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2) 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品质是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力、勇敢、沉着或相反的盲目性、依赖性、软弱、冲动等,都属于这类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影响人的活动的情绪倾向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波动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以及主体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等方面。

(4) 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如感知倾向、思维倾向和想象特征等方面的不同。

五、论述题

1、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答:1、识记过程(1)识记的定义: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第一,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了目的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采取有效方法,因而识记效果好;第二,活动的内容与性质,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效果就好;第三,识记方法,一般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理解其意义,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识记效果就好;第四,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又一个环节;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应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保持中的信息加工:保持是主动的、动态的,不是简单的印留,而是复杂的加工。遗忘曲线: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有意义的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则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百分之五十的材料容易记忆。

3、回忆和再认过程,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再现出来: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在一次出现是能够识别出来: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影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影响、观念的心理过程,其遵循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多音律、强因律,近因律。

2、论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第二,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第三,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它有三个条件:第一,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第三,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注意的转移:把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叫作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第二,各项活动的目的性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三,原来注意的紧张度;第四,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践谈谈如何培养。

答:(1)遗传的有限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的性格的形成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家长能自觉的按社会要求来要求孩子,反之,则会起相反的作用,同时,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和睦和家庭冷漠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儿童处在学习生涯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认识活动的主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对性格气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模拟试卷四

—、选择题1、D 2、B 3、C 4、C 5、B 6、C 7、B 8、B 9、C

二、填空题1、大脑皮层2、真动知觉和似动直觉3、正确性4、健康心理5、稳定性

三、名词解释

1、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作动力定型

2、情绪记忆:是对以前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的特点。

3、目的性;目的性是概括性的必然结果。目的性是当事物没有出现前,就有所预见,按预见行动,他是区分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4、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学习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5、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影响。它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一贯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动力特点

四、简答题

l、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答: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第一,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第二,反对体罚儿童;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第四,对幼儿养护的要求;第五,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简述联想的规律

答;接近律多因律强因律 类似律 近因律 对比律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c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答: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其特点主要有: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2、随意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答: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1)在同时进行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必给予太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另一种活动中,(2)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与太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中,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以熟练,各种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以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形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答:(1)遗传的有限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的性格的形成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家长能自觉的按社会要求来要求孩子,反之,则会起相反的作用,同时,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和睦和家庭冷漠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儿童处在学习生涯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

掌握,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认识活动的主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对性格气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思维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答,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其特点:首先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新异或独特性;第二,发散式思维与聚合使思维的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第三,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第四,是一种联系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如何培养(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它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沟系,提出新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课堂中和活动中注意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和科技活动进行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各科的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答;乔姆斯基首先区分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结构是对认识内容的表述,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而这个转化不是通过学习,而是人先天就具备的这种转化的本领,其证据是第一、不同民族的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但他们掌握发音、句法结构的次序是一样的,第二、不同民族的人,其认识常有共同之处,即语言的深层结构一样,但各民族的表达方式则明显不同,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不同,第三、语言发展的阶段和动作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动作发展到什么水平,语言也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哪个民族是一样的,即语言和动作发展是平行的。第四、儿童学习说话,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学习语言就很困难。

3、联系实际谈谈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模拟题5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D 7、A 8、C 9、B 10、C

二、填空题

1、差异性2、语言3、需要4、执行决定5、粘液质,

三、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指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搭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2、信号性反应 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当一个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我们就说它不仅具有生命,

3、遗忘 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现和识记。

4、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5、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四、简答题

1、答:感觉对比是指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与即是对比两种。同时对十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比较明显,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想象就叫继时对比,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为明显,。

2、答: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记忆的品质主要有(1)识记的敏捷性

(2)保持的持久性,(3)记忆的正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3、答;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是(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的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根据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意志品质教育应针对意志品质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的功能,继时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映,他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5、答: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要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的水平,需要创设应用这种技能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第一、识别课题的类型。在解答课题时,学生若能识别课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就能运用相应的智力技能进行解答, 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同,解题的智力技能也各不相同。第二、把握住全部情况,要洞察客体的本质形式,不能植株株个别因素,而要整个的把握全部情况,第三、摆脱旧经验的影响,借已有的经验去去把握客体的本质或关系。

6、答:能力测验的信度,效度与常模,能力测验的优劣,主要是以信度和效度两项指标来衡量的,信度是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也成为可靠度,用前后两次测验的分之间的相关来确定的信度角再测信度,另一种确定信度的方法是将测验题目按奇偶次序分为两套,分别实测同一群体,然后计算两套题的得分,叫拆半测验,或分半测验,效度是指测验所测得的 结果是不是所要测的东西的,如果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正确验证了编制测验的理论构想,即有较高的构想效度。能力测验的得分通常用常模相比较来确定的分的意义,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他是依据测验使用对象总体水平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

五、论述题

1、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它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沟系,提出新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课堂中和活动中注意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并通过做文绘画和科技活动进行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各科的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点,对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对教育的个性化的实现,都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类的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多血质的人感情丰富,待人热情, 但又易轻浮,易变,精力分散的不足,所以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的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但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逐渐开始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进行人才选拔,另一方面,个人也越来越多的考虑自己的特点及职业要求,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就成了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不利一面的影响,

(3)气质特征是教育{作的依据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气质是可塑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如帮助抑郁之的学生提高白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提高反应速度,等等,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其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3、答: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会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性质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有利于实践中,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1)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人们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素质就成为人们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人能力发 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多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个人直接积累的直接经验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主观能动性,人自身识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他准求得目标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也会相应的获得越大,越多。

样题答案

一、1、D 2、B 3、B 4、B 5、C 6、C 7、D 8、D 9、A 10、C

二、1、认识过程 2、操作3、高原现象4、道德标准5、再造想象。

三、1、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用于此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3、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的而又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四、1、答、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他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的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发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活经典性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映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映形式。

2、答:观察时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的知觉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的,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为了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观察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 主要的观察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的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的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3、答: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他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所制约,具体来说,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第一, 加深对H韵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 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它就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的完成任务,读书时作笔记,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结合起来,又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第三, 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是人长久的从事这种活动,直到完成任务, 第四, 排除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4、答: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种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比如,在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在紧张度方面,又紧张和轻松之分,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于不快之分,在复杂度方面,37-简单和复杂之分,此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体验,如果外界的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否则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否定的态度和

引起不满意、烦闷,厌恶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增力性表现为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的应激作用,是人和动物能够应付环境的紧急变化,这就是情绪的增力性作用,情绪和情感的键力性作用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有时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忧愁、悲伤,等。

5、答: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品质。

能力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并且有其规律性,如能力在量上的差异遵循正态分布,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结构的不同,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则智力滞后。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气完成,

(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就构成能力结构的差异,这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6、答: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可以从内外倾,稳定性和求实性三个维度来考察性格的差异,爱森克根据这三个维度,将人的性格分为八种类型。把三个维度定为坐标构成立体坐标系,形成性格的三维度量表,每个人的性格一起在三个维度上的坐标值定位。

五、论述题

1、答,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编码在识记中要起决定的作用,所谓编码,就是那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的加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处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和模,从而妥贴的加入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因此复习的作用就是给信息加工捉供机会,就所学的材料不断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应性,多复习一次就是多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增进加工深度,记得更好。

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得到同等的良好的效果,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1)正确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的遗忘的较快,以后逐渐渐渐慢,这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进行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的中间有休息)越时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

(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那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一部分时间去进新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下一次复习更有效果,(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势,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的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的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联系实际(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给分)

2、答:(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的强度对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向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

(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它又必须接受其一,向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字歧义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一

方面恶而避之,向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4)联系实际正确提出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联系实际(正确指出属于哪种动机冲突,针对不同的动机冲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给分)

3、答:(1)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特征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2)高级神经活动酌四种类型,不可遏止型(强、不平衡)。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弱型{弱} 四种不同类型的动物的活动特点是:强而不平衡型的动物易激动,不易约束,强而平衡且灵活性的动物易兴奋,较灵活,强而平衡且不灵活型的动物难于兴奋,迟钝而不灵活,弱型的动物难于形成条件反射,容易疲劳。

(3)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不可遏止型一一胆汁质

活泼型一一多血质

安静型一一粘液质

弱型一一抑郁质

31


相关内容

  • 华中科技大学
  • 附件一 华中科技大学 2007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目录 一.法律硕士(J.M) (一)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3年以上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法系统考生,持经本单位同意和 ...

  • 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全解析
  • 在我们日常的招生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对专业硕士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大家总是弄混.那么今天呢小编要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一下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专业硕士的概念: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之前规定的是应届毕业生不能考,只有工作两年之后 ...

  • 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201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在工业工程等18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考与录取按下述规定进行: 一.报考条件 在职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 ...

  • 青岛在职研究生
  • 青岛在职研究生,大家了解有多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行和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于在职人员在学历和能力上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包括大家对自身的学识能力人脉各方面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强,那么在职研究生相信是大家的最优选择,尤其从11年以来,参与学习的人数在逐年增多,虽然在近两年在职研究生也是非常受大家的欢迎,但是 ...

  • 深度: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改天换日"?
  • 深度: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改天换日"? 3年前,只有本科学历的侯楠(化名)报考了北京某高校的在职研究生.3年来,由于"琐事"太多,加上工作繁忙,侯楠的在职研究生课程依然没有学完,但他并不太在意,有时候忙起来,他甚至忘了自己还有一份额外的"功课&quo ...

  • 2011年10月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串讲资料精华版
  • 2011年10月在职攻读法律硕士(JM)串讲资料精华 版 内容主要包括: 1.2010年10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2009年10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3.2008年10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试 ...

  • 南开大学2014招收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简章
  •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4年 招收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章 南开大学法学院恢复重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年开始招生.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56人,教授20人,副教授 22 人,讲师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教师总数的94.8%,其中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 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工程硕士招生简章_重庆交通大学考研
  • 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专业学位代码:085200) 重庆交通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具有"材料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管理&qu ...

  •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www.borenedu.cn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师范大学招收心理学学硕和心理学专硕.教育学学硕和教育学专硕.历史学.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博仁教育老师为备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同学整理院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备考华东师范大学2 ...

  • 辽宁省2011年GCT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工作安排通知
  • 辽宁省2011年GCT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工作安排通知2011-07-06 17:57:16 www.gct-online.com 在线咨询 我省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开始一.报名方式与报名时间本次考试报名采取全国统一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我省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1日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