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判断题及答案

判断题方面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1.×。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参考答案:

1.×。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 ×。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7.×。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8.√。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9.√。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

2.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 5.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参考答案:

1.×。第Ⅱ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2.√。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Ⅰ象限反映的,所以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Ⅱ象限的主栏与第Ⅰ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3.√。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它们也会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 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5.×。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

2.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3.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第二步,该项核算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加值中各项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 参考答案:

1.×。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没有花在最终消费货物与服务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2.×。经常转移包括收入税收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经常转移三大类内容。该题中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是作为负生产税处理,而生产税不属于收入税范畴,因而它不是经常转移;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在我国归为财政经常性拨款,此项内容属于其它经常转移类。

3.√。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

4.×。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产。

2.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3.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根据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的定义和各自所包括的内容,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产而非生产资产;围海造田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结果,是对自然资产的改善属于生产资产。 2.×。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

3.×。金融交易核算中,通货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存款者的资产,保险准备金是投保人的资产,以上几项都是金融机构的负债。而贷款是贷款者的负债,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是发行者(通常是政府和企业)的负债。

4.×。资本形成核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产出作为资本品被配置在各部门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另一种是原有资产的交易。第一种情况会对一国资产总量产生影响,第二种交易只是使原有资产在各部门重新配置,不影响一国资产总量。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同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相比,新SNA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

2.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相互转化。

3.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4.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 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

6.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核算中,对于由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一般不予以核算,因为价格变动不属于经济交易活动。 参考答案:

1.√。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以便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成果及其变现能力;新SNA资产负债分类着眼于资产性质,以便掌握国家(或部门)拥有各类资产负债的水平。

2.×。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分别得到两类总量指标。存量的内容包括资产与负债、财富与资源等方面,流量则包括投入与产出、收入与支出、消费与积累、进口与出口等方面。各种经济流量的沉淀就形成存量;而存量的变动本身又是流量。这表明存量与流量彼此又是相互转化的,它们的联系可以表示为: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 3.√。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4.√。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5.√。因:(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净值

则非金融资产=净值+负债-金融资产=2500+7000-6000=3500亿元

6.×。价格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也属于经济交易活动,也要进行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过重估价来核算。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1.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2.无偿捐赠应该记录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

3.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4.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5.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本位币。 参考答案:

1.×。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不是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变更。

2.√。经常转移,记录的是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各种单方面转让的收支。判断经常转移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非资本转移”,二是“单方面转让”。题目中的无偿捐赠符合这两个标准。

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而非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4.×。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不是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变更。

5.×。对外经济核算中的国外账户的记账单位必须是本国货币,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既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只要在表中的所有记账都折合成同一种货币就可以。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完全一致。

2.参考答案:

1.×。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国民(或称常住单位)所分配生产收入的核算,它与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只是核算的主体对象不同,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对外经常交易账户的部分内容。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将收入形成账户中劳动报酬支出(使用栏)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来源栏)之间的核算关系联系起来。所以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

2.×。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加减国内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初次 收入分配收支流量而形成的。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1.社会劳动者是指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参考答案:

1.×。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指社会劳动力资源。而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社会劳动者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 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2.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4)出口1400亿元; (5)进口1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8)生产税500亿元;

(9)生产补贴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5、 已知某地区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统计数据如下(亿元)

要求:((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2、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 –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 =79(亿元) 4、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400=46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1400-1800-5000-(500-40)=4140(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5、(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

农业:2300×34%=782(亿元); 工业:9221×75%=6915.75(亿元); 建筑业:1005×70%=703.5(亿元);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300+9221+1005+540+3270-(782+6915.75+703.5+270+817.5)

=6847.25(亿元)

(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6847.2/16336=41.9%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2.三次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亿元):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第二产业增加值。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参考答案:

1.解:aij=

xijx

j

(i,j=1,2,3)

⎡0.05⎢0.175⎢⎢⎣0.025

0.10.40.1

0.1⎤

⎥ 0.1⎥⎦

0.3

2.解:(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9085+42262+9853-(950+1950+441+4068+23140+3480+120+2100+931)

=24020(亿元)

(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a12=

x12X

2

=

406842262

=0.0963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

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

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2、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

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

融投资。

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

消耗200亿元;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

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

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4.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

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

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

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

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

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5、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

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要求:(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

率和储蓄率;(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30%,

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且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

费支出如下表,单位:元

要求计算我国农村居民2001年的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参考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6350-60=2629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折旧=26290-2800=23490(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

元)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4000-11000-30=

2970 (亿元)

3、解:(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 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产使

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

=10-35+200-5-800-8-15=-653(亿元)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 =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

第二步:将已知和计算的有关资料编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4.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

(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5、(1)消费率=58.8%; 储蓄率=41.2%

(2)消费率=53%。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

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6、(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741.09元

(2)消费率73.6%

(3)恩格尔系数47.7%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

(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2、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

元,银行存款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60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

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3、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

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

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资本

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70.4。

要求:(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

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

的资金流量帐户。

4、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

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

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

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

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5、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

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

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

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

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6、已知某国一时期的资本帐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2)已知这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为1850亿元,计算该国的投资率。

参考答案:

1、解:

(1)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

库存

贵重物品 总 额形成总额变化净 获 得 =814.5 + (17.6-32)+0 =800.1(万元)

(2)资本账户

资 本 账 户 单位:万元

2、解:(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5000-2000=300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3000-2000=

100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

=(800+700+600)-1000=1100亿元

(4)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帐户 单位:亿元

居民部门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居 民 金 融 帐 户 单位:亿元

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3.(1)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支出

=180-(60+9.8)+1.3-

20=91.5

初次分配帐户

(2)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1.5+0+35.1 =56.4

(3)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总储蓄,本部门没有消费,故部门总储蓄就等于可支配收入56.4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

4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5.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值=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6260+430=6690(万元)

6.(1)在帐户的来源方,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支出=-30+45=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10-30=780(亿元)

在帐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有使用方的合计为780亿元,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780-0-20=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760-120=640(亿元)

完整的资本帐户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2、已知某机构部门2003年某核算期的有关资产负债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

固定资产 600

存货 500

其他非金融资产 300

现金和存款 200

证 券 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 300

其他金融资产 100

长期贷款 40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2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300

金融投资

其中:现金和存款 1500

证券 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 300

其他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长期贷款 1300

其他负债 450

(3)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50

证券 50

其他金融资产 50

根据上述资料:

(1)编制该部门2003年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2)计算该部门期末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债务资产比率。

1、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2、(1)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2)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金融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600+350)/4850=63.9%

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4850=44.3%

债务资产比率=金融负债/资产总额=(1700+600+650)/4850=60.8%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已知A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1)原始总收入4272.3亿元;原始净收入3742.2亿元;

(2)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386.1亿元,此项支出为385.2亿元;

(3)社会缴款收入963亿元,该项支出为956.7亿元;

(4)现金社会福利收入为738.9亿元,支出为792.9亿元;

(5)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490.5亿元,支出487.8亿元。

根据以上核算资料:

(1)计算A国某年的国民可支配收入;

(2)编制A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账户。

2.某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 总产出800亿美元,中间消耗500亿美元;

(2) 付劳动报酬200亿美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美元;

(3) 财产收入6亿美元,财产支出1亿美元;

(4) 经常转移收入3亿美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美元;

(5) 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

(6) 资本转移净额10亿美元;

(7) 资本形成总额50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1)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

(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短缺,数额是多少?

(3)计算该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3.有关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

有关收入分配、支出资料: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800亿元,其中支付劳动报酬300亿元,上缴生产税10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10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50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40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8亿元,支援灾区捐款5亿元,上缴所得税40亿元。

资料二:

有关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资料:资本形成总额38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亿元。

要求:

(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2)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账户。

(3)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参考答案:

1.解: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其他经常转移支出)

= 4272.3+386.1-385.2+(963+783.9+490.5)-(956.7+792.9+487.8)= 4273.2(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 4273.2-(4272.3-3742.2)= 3743.1(亿元)

(2)A国某年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

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国民总收入 4272.3

其他经常转移支出固定资本消耗 530.1

社会缴款支出国民净收入 3742.2

现金社会福利支出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 386.1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2237.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社会缴款 963.0

固定资本消耗现金社会福利收入 783.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 490.5

合 计合 计 6895.8

2.(1)账户如下:(单位:亿美元)

生产账户

收入形成账户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收入再分配账户

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使用帐户

总储蓄

资本账户

资金余缺=总储蓄+ 资金短缺4亿美元。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50/36=138.9%

3.解:

(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800-300-(100-10)= 41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10+(40—50)= 400(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00+(0-8-5-40)=347(亿元) 收入分配账户如下:

收入再分配账户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 = 380—(—10)= 390(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贵重物品净获得

=(347-200)+3—(380 200+0) = —30(亿元)

该地区资本账户

(3)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 380/347=109.51%

21

判断题方面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1.×。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参考答案:

1.×。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 ×。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7.×。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8.√。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9.√。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

2.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 5.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参考答案:

1.×。第Ⅱ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2.√。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Ⅰ象限反映的,所以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Ⅱ象限的主栏与第Ⅰ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3.√。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它们也会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 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5.×。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

2.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3.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第二步,该项核算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加值中各项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 参考答案:

1.×。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没有花在最终消费货物与服务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2.×。经常转移包括收入税收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经常转移三大类内容。该题中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是作为负生产税处理,而生产税不属于收入税范畴,因而它不是经常转移;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在我国归为财政经常性拨款,此项内容属于其它经常转移类。

3.√。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

4.×。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产。

2.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3.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根据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的定义和各自所包括的内容,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产而非生产资产;围海造田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结果,是对自然资产的改善属于生产资产。 2.×。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

3.×。金融交易核算中,通货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存款者的资产,保险准备金是投保人的资产,以上几项都是金融机构的负债。而贷款是贷款者的负债,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是发行者(通常是政府和企业)的负债。

4.×。资本形成核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产出作为资本品被配置在各部门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另一种是原有资产的交易。第一种情况会对一国资产总量产生影响,第二种交易只是使原有资产在各部门重新配置,不影响一国资产总量。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同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相比,新SNA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

2.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相互转化。

3.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4.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 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

6.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核算中,对于由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一般不予以核算,因为价格变动不属于经济交易活动。 参考答案:

1.√。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以便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成果及其变现能力;新SNA资产负债分类着眼于资产性质,以便掌握国家(或部门)拥有各类资产负债的水平。

2.×。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分别得到两类总量指标。存量的内容包括资产与负债、财富与资源等方面,流量则包括投入与产出、收入与支出、消费与积累、进口与出口等方面。各种经济流量的沉淀就形成存量;而存量的变动本身又是流量。这表明存量与流量彼此又是相互转化的,它们的联系可以表示为: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 3.√。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4.√。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5.√。因:(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净值

则非金融资产=净值+负债-金融资产=2500+7000-6000=3500亿元

6.×。价格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也属于经济交易活动,也要进行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过重估价来核算。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1.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2.无偿捐赠应该记录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

3.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4.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5.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本位币。 参考答案:

1.×。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不是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变更。

2.√。经常转移,记录的是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各种单方面转让的收支。判断经常转移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非资本转移”,二是“单方面转让”。题目中的无偿捐赠符合这两个标准。

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而非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4.×。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不是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变更。

5.×。对外经济核算中的国外账户的记账单位必须是本国货币,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既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只要在表中的所有记账都折合成同一种货币就可以。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完全一致。

2.参考答案:

1.×。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国民(或称常住单位)所分配生产收入的核算,它与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只是核算的主体对象不同,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对外经常交易账户的部分内容。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将收入形成账户中劳动报酬支出(使用栏)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来源栏)之间的核算关系联系起来。所以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

2.×。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加减国内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初次 收入分配收支流量而形成的。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1.社会劳动者是指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参考答案:

1.×。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指社会劳动力资源。而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社会劳动者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 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2.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4)出口1400亿元; (5)进口1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8)生产税500亿元;

(9)生产补贴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5、 已知某地区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统计数据如下(亿元)

要求:((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2、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 –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 =79(亿元) 4、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400=46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1400-1800-5000-(500-40)=4140(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5、(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

农业:2300×34%=782(亿元); 工业:9221×75%=6915.75(亿元); 建筑业:1005×70%=703.5(亿元);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300+9221+1005+540+3270-(782+6915.75+703.5+270+817.5)

=6847.25(亿元)

(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6847.2/16336=41.9%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2.三次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亿元):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第二产业增加值。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参考答案:

1.解:aij=

xijx

j

(i,j=1,2,3)

⎡0.05⎢0.175⎢⎢⎣0.025

0.10.40.1

0.1⎤

⎥ 0.1⎥⎦

0.3

2.解:(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9085+42262+9853-(950+1950+441+4068+23140+3480+120+2100+931)

=24020(亿元)

(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a12=

x12X

2

=

406842262

=0.0963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

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

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2、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

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

融投资。

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

消耗200亿元;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

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

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4.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

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

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

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

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

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5、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

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要求:(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

率和储蓄率;(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30%,

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且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

费支出如下表,单位:元

要求计算我国农村居民2001年的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参考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6350-60=2629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折旧=26290-2800=23490(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

元)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4000-11000-30=

2970 (亿元)

3、解:(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 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产使

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

=10-35+200-5-800-8-15=-653(亿元)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 =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

第二步:将已知和计算的有关资料编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4.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

(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5、(1)消费率=58.8%; 储蓄率=41.2%

(2)消费率=53%。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

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6、(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741.09元

(2)消费率73.6%

(3)恩格尔系数47.7%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

(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2、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

元,银行存款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60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

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3、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

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

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资本

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70.4。

要求:(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

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

的资金流量帐户。

4、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

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

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

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

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5、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

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

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

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

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6、已知某国一时期的资本帐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2)已知这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为1850亿元,计算该国的投资率。

参考答案:

1、解:

(1)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

库存

贵重物品 总 额形成总额变化净 获 得 =814.5 + (17.6-32)+0 =800.1(万元)

(2)资本账户

资 本 账 户 单位:万元

2、解:(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5000-2000=300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3000-2000=

100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

=(800+700+600)-1000=1100亿元

(4)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帐户 单位:亿元

居民部门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居 民 金 融 帐 户 单位:亿元

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3.(1)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支出

=180-(60+9.8)+1.3-

20=91.5

初次分配帐户

(2)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1.5+0+35.1 =56.4

(3)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总储蓄,本部门没有消费,故部门总储蓄就等于可支配收入56.4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

4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5.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值=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6260+430=6690(万元)

6.(1)在帐户的来源方,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支出=-30+45=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10-30=780(亿元)

在帐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有使用方的合计为780亿元,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780-0-20=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760-120=640(亿元)

完整的资本帐户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2、已知某机构部门2003年某核算期的有关资产负债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

固定资产 600

存货 500

其他非金融资产 300

现金和存款 200

证 券 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 300

其他金融资产 100

长期贷款 40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2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300

金融投资

其中:现金和存款 1500

证券 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 300

其他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长期贷款 1300

其他负债 450

(3)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50

证券 50

其他金融资产 50

根据上述资料:

(1)编制该部门2003年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2)计算该部门期末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债务资产比率。

1、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2、(1)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2)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金融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600+350)/4850=63.9%

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4850=44.3%

债务资产比率=金融负债/资产总额=(1700+600+650)/4850=60.8%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已知A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1)原始总收入4272.3亿元;原始净收入3742.2亿元;

(2)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386.1亿元,此项支出为385.2亿元;

(3)社会缴款收入963亿元,该项支出为956.7亿元;

(4)现金社会福利收入为738.9亿元,支出为792.9亿元;

(5)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490.5亿元,支出487.8亿元。

根据以上核算资料:

(1)计算A国某年的国民可支配收入;

(2)编制A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账户。

2.某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 总产出800亿美元,中间消耗500亿美元;

(2) 付劳动报酬200亿美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美元;

(3) 财产收入6亿美元,财产支出1亿美元;

(4) 经常转移收入3亿美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美元;

(5) 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

(6) 资本转移净额10亿美元;

(7) 资本形成总额50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1)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

(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短缺,数额是多少?

(3)计算该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3.有关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

有关收入分配、支出资料: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800亿元,其中支付劳动报酬300亿元,上缴生产税10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10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50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40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8亿元,支援灾区捐款5亿元,上缴所得税40亿元。

资料二:

有关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资料:资本形成总额38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亿元。

要求:

(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2)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账户。

(3)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参考答案:

1.解: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其他经常转移支出)

= 4272.3+386.1-385.2+(963+783.9+490.5)-(956.7+792.9+487.8)= 4273.2(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 4273.2-(4272.3-3742.2)= 3743.1(亿元)

(2)A国某年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

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国民总收入 4272.3

其他经常转移支出固定资本消耗 530.1

社会缴款支出国民净收入 3742.2

现金社会福利支出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 386.1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2237.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社会缴款 963.0

固定资本消耗现金社会福利收入 783.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 490.5

合 计合 计 6895.8

2.(1)账户如下:(单位:亿美元)

生产账户

收入形成账户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收入再分配账户

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使用帐户

总储蓄

资本账户

资金余缺=总储蓄+ 资金短缺4亿美元。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50/36=138.9%

3.解:

(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800-300-(100-10)= 41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10+(40—50)= 400(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00+(0-8-5-40)=347(亿元) 收入分配账户如下:

收入再分配账户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 = 380—(—10)= 390(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贵重物品净获得

=(347-200)+3—(380 200+0) = —30(亿元)

该地区资本账户

(3)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 380/347=109.51%

21


相关内容

  • 2010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
  • 2010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5-15 21:15 中华会计网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欢迎广大热心学员积极提供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题信息,我们将根据大家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并及时提供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 ...

  • CPA会计会计政策变更
  • 第三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分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由按购买价款计量改为按购买价款现值计量 B.商品流通企业的采购费用由计入营业费用改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C.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改为符合规定 ...

  • 会计从业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A.确认 B.记录 C.报告 D.报账 2.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三项工作的是(). A.记账 B.算账 C.报账 D.查账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A.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 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 C.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D.会计计划与 ...

  • 初级会计练习题
  • 第 1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企业本月生产A产品耗用机器工时120小时,生产B产品耗用机器工时180小时.本月发生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产品生产人员工资30万元.该企业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本月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万元. A.1.2 B.1. ...

  • 2011年[初级会计实务]答案
  • 1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B.支付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入管理费用.C.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计入销售费用.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产品成本"知识点.该知识点与财考网2011年开通的模拟试卷四多选题第8题考点类似. 2 [参考答案] ...

  • 2010年山西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试题和答案
  • 时代学习社区(http://bbs.nowxue.com/) 是一个专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医学类等教育信息服务的教育学习交流社区.希望大家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态度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分享学习,共同成长 ,为广大学者创造一个和谐干净.积极向上和有素养的学习交 ...

  •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学辅导资料
  •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学辅导资料 第一章 会计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题型覆盖了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全部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8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 ...

  • 14年[初级会计实务]高频机考题库
  • 2014年<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练习 第一章 资产 1.多项选择题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下列未到账项中,会导致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小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有( ). A.企业开出支票,银行尚未支付 B.企业送存支票,银行尚未入账 C.银行代收款项,企业尚未接到收款通知 D.银 ...

  • 2012高级会计师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12全国高级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 (1)人事部认为企业文件无法量化,已经制定<企业员工守则>,证明企业文化控制和运行有效 (2)赞助商2000万,扶贫500万,销售部认为赞助北京奥运是公益活动,有利无弊,不需要评估,财务部认为扶贫是履行社会责任,无需评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