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应热△H单位意义的教学处置

对反应热△H单位kJ/mol意义的教学处置

李哉平 成世钢

现行新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三册(人教社2003版,下称新版教科书)中引入了△H(反应热),以致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高中化学中所用的反应热△rHm 的数据,一般是指101 kPa和298.15 K时的数据;同时也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故新版教科书将△rHm义”以及教学处置。

对于“反应热△H的单位”,由过去教科书中的“kJ”,改为新版教科书中的“kJ/mol”,并强调“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H要与之相对应”。但新版教科书中对“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未作任何解释。其中缘由,教师自然理解,而学生却感到茫然。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合编的《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版)第253页上指出:这里的反应热△H就是摩尔焓变(298.15 K、101kPa时),表示某反应按给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1mol反应,即ξ=1mol时的焓变。因反应进度ξ的量纲是mol,故△H的单位是kJ/mol。

与新版教科书配套的人教社版教师教学参考书(第三册)第40页上的解释是:△H的单位用kJ/mol。焓是容量性质,△H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在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时须注意焓变值应该与一定的反应式相对应(如在298.15K)。

H2(g) + 1/2 O2 (g) ═ H2O(l) △H= -286 kJ/mol

而 2 H2(g) + O2 (g) ═ 2H2O(l) △H= -572 kJ/mol

在此mol -1 已不是指1 mol H2或1mol O2 ,而是指“1mol反应”。所谓1mol反应可以是1 mol H2和1/2 mol O2起反应,也可以是2 mol H2和1mol O2起反应,前者放热286 kJ,后者放热572 kJ。这种单位表示方法是1977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物理化学分会所推荐的。所以△H值应和化学方程式相对应,以使“1mol反应”有明确的含义,笼统地说反应热是多少kJ/mol容易引起误解。 θ(298.15K)简写为△H来表示。本文只是讨论“反应热△H单位kJ/mol的意

尽管上述对“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阐述得很清楚。但是过于抽象的概念着实让高中生摸不得其要领,难怪乎在具体运用时学生无所适从。

新版教科书中还有“燃烧热”和“中和热”两种特殊的反应热△H的概念。书中第42页上写道:燃烧热和中和热不同,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而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受此启发,教学时我们把“反应热△H概念及其单位kJ/mol的意义”变通为:在对应的化学反应中,其中的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变化量时的热量变化值。

如对于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可以有如下三种形式: ⑴ N2 (g) + 3 H2(g) ≒2 N H3(g) △H1 = -92.2 kJ/mol

⑵ 1/2 N2 (g) + 3/2 H2(g) ≒ N H3(g) △H2 = -46.1 kJ/mol

⑶ 1/3 N2 (g) + H2(g) ≒ 2/3 N H3(g) △H3 = -30.7 kJ/mol

分别可看作:⑴式的△H1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氮气可放出92.2kJ的热;⑵式的△H2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生成1 mol氨气可放出热量46.1 kJ的热;⑶式的△H3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氢气可放出30.7 kJ的热。三者的关系是△H1 = 2△H2 =3△H3 。

如此,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再是任意数比了,而是至少有一种物质(反应物或产物)前面的计量数要等于1,这时的△H (kJ/mol)才是与热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确切值。当然其余物质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整数。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理解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了。

对于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虽不要向学生过分强调和不必要的深究,但也无法回避。如能按照上述这般进行处置,既有利于高中生的知识运用,也便于后续学习的对接。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7期

对反应热△H单位kJ/mol意义的教学处置

李哉平 成世钢

现行新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三册(人教社2003版,下称新版教科书)中引入了△H(反应热),以致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高中化学中所用的反应热△rHm 的数据,一般是指101 kPa和298.15 K时的数据;同时也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故新版教科书将△rHm义”以及教学处置。

对于“反应热△H的单位”,由过去教科书中的“kJ”,改为新版教科书中的“kJ/mol”,并强调“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H要与之相对应”。但新版教科书中对“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未作任何解释。其中缘由,教师自然理解,而学生却感到茫然。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合编的《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版)第253页上指出:这里的反应热△H就是摩尔焓变(298.15 K、101kPa时),表示某反应按给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1mol反应,即ξ=1mol时的焓变。因反应进度ξ的量纲是mol,故△H的单位是kJ/mol。

与新版教科书配套的人教社版教师教学参考书(第三册)第40页上的解释是:△H的单位用kJ/mol。焓是容量性质,△H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在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时须注意焓变值应该与一定的反应式相对应(如在298.15K)。

H2(g) + 1/2 O2 (g) ═ H2O(l) △H= -286 kJ/mol

而 2 H2(g) + O2 (g) ═ 2H2O(l) △H= -572 kJ/mol

在此mol -1 已不是指1 mol H2或1mol O2 ,而是指“1mol反应”。所谓1mol反应可以是1 mol H2和1/2 mol O2起反应,也可以是2 mol H2和1mol O2起反应,前者放热286 kJ,后者放热572 kJ。这种单位表示方法是1977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物理化学分会所推荐的。所以△H值应和化学方程式相对应,以使“1mol反应”有明确的含义,笼统地说反应热是多少kJ/mol容易引起误解。 θ(298.15K)简写为△H来表示。本文只是讨论“反应热△H单位kJ/mol的意

尽管上述对“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阐述得很清楚。但是过于抽象的概念着实让高中生摸不得其要领,难怪乎在具体运用时学生无所适从。

新版教科书中还有“燃烧热”和“中和热”两种特殊的反应热△H的概念。书中第42页上写道:燃烧热和中和热不同,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而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受此启发,教学时我们把“反应热△H概念及其单位kJ/mol的意义”变通为:在对应的化学反应中,其中的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变化量时的热量变化值。

如对于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可以有如下三种形式: ⑴ N2 (g) + 3 H2(g) ≒2 N H3(g) △H1 = -92.2 kJ/mol

⑵ 1/2 N2 (g) + 3/2 H2(g) ≒ N H3(g) △H2 = -46.1 kJ/mol

⑶ 1/3 N2 (g) + H2(g) ≒ 2/3 N H3(g) △H3 = -30.7 kJ/mol

分别可看作:⑴式的△H1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氮气可放出92.2kJ的热;⑵式的△H2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生成1 mol氨气可放出热量46.1 kJ的热;⑶式的△H3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氢气可放出30.7 kJ的热。三者的关系是△H1 = 2△H2 =3△H3 。

如此,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再是任意数比了,而是至少有一种物质(反应物或产物)前面的计量数要等于1,这时的△H (kJ/mol)才是与热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确切值。当然其余物质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整数。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理解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了。

对于反应热△H的单位kJ/mol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虽不要向学生过分强调和不必要的深究,但也无法回避。如能按照上述这般进行处置,既有利于高中生的知识运用,也便于后续学习的对接。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7期


相关内容

  • 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应急预案
  • 海口市中小学教师 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省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和我市实际,为确保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实施,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在国家.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对我市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 ...

  • 教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方案
  • 教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方案 --校园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是学生校园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 ...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卷(含答案)
  • 1.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 ) A .突发性 B .不确定性 C .被动性 D .破坏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3.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 ...

  • 二级民航乘务员工作要求
  • 二级民航乘务员 第一章 服务管理 第一节 策划与开发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客舱服务计划制定及实施,客舱乘务员岗位设置.工作标准.考核方法,客舱服务质量评估方法及组织服务产品的开发. 第一单元 编写客舱服务计划方案及实施办法 计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拟订总体 ...

  • 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自查报告
  • 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自查报告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具有55年的办学历史,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曾被原国家教委授予“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等符号。学院现有占地8 ...

  • 重特大事故预案
  • 红沙梁完小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增强学校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处理学 ...

  • 小学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方案 为增强学校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确保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及时、有序、合理地 ...

  • 哈拉峻乡中心学校平安校园自查自评报告
  • 哈拉峻乡中心学校"平安校园"自查自 评报告 龙湾区教育局: 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平安校园"评估标准>,今呈上我校今年的 "平安校园"自查自评报告.报告分二部分:①学校概况:②学校自评自查情况.敬请审议. 一.学校概况 海城中学坐 ...

  •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 幸福路小学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学校突发事故的发生,提高快速反应.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学校各项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办公及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常识,提高师生.职工的配合意识. 2.建立快速反应.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