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了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作用】

马歇尔计划按原定计划于1951年如期终止。此后,因美国介入韩战并面临日益增长的军备开支,试图延续马歇尔计划的努力都未能成功。一直对该计划持反对意见的共和党在1950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保守的反对派也开始抬头,这样,马歇尔计划即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的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的经济复苏的兆头。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尽管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政权起初投向美国阵营的行为引起了该国共产党的强烈不满,不过当随后到来的马歇尔计划实施并显现出其作用之后,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便迅速衰弱,其影响力已经不可与先前相比。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

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马歇尔计划被认为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图为欧洲联盟的旗帜 马歇尔计划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战后美国和西欧的领导人普遍认为欧洲一体化可以长久地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繁荣。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马歇尔计划引导催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并未起到这一作用——事实上欧洲经济联合体(“欧洲经济联合体”(OEEC)为后来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前身)的实际活动从未有超出过经济领域。反而是欧洲煤钢联营(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虽然他没有包括当时西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的英国——最终演变成为了欧洲联盟。欧洲经济联合体最多只是为后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和运转提供了一个参考与借鉴的平台。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

虽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对于马歇尔计划正面作用不应过分夸大,但该计划的总体效果还是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人们认为通过一个类似的计划还可以帮助世界上更多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后,一些人建议通过实施“东欧的马歇尔计划”来帮助这个地区实现复苏。也有一些人建议通过和马歇尔计划类似的计划来促进非洲大陆的发展。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甚至曾提出过一个“全球性的马歇尔计划”(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用于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发展的建议一直没有间断过。举例来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和其内阁的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就将他们制订的援助非洲计划称为“非洲马歇尔计划”[1]。在冷战结束之后,也有不少人认为东欧也需要一个类似的重建计划。)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了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作用】

马歇尔计划按原定计划于1951年如期终止。此后,因美国介入韩战并面临日益增长的军备开支,试图延续马歇尔计划的努力都未能成功。一直对该计划持反对意见的共和党在1950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保守的反对派也开始抬头,这样,马歇尔计划即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的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的经济复苏的兆头。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尽管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政权起初投向美国阵营的行为引起了该国共产党的强烈不满,不过当随后到来的马歇尔计划实施并显现出其作用之后,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便迅速衰弱,其影响力已经不可与先前相比。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

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马歇尔计划被认为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图为欧洲联盟的旗帜 马歇尔计划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战后美国和西欧的领导人普遍认为欧洲一体化可以长久地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繁荣。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马歇尔计划引导催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并未起到这一作用——事实上欧洲经济联合体(“欧洲经济联合体”(OEEC)为后来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前身)的实际活动从未有超出过经济领域。反而是欧洲煤钢联营(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虽然他没有包括当时西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的英国——最终演变成为了欧洲联盟。欧洲经济联合体最多只是为后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和运转提供了一个参考与借鉴的平台。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

虽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对于马歇尔计划正面作用不应过分夸大,但该计划的总体效果还是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人们认为通过一个类似的计划还可以帮助世界上更多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后,一些人建议通过实施“东欧的马歇尔计划”来帮助这个地区实现复苏。也有一些人建议通过和马歇尔计划类似的计划来促进非洲大陆的发展。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甚至曾提出过一个“全球性的马歇尔计划”(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用于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发展的建议一直没有间断过。举例来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和其内阁的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就将他们制订的援助非洲计划称为“非洲马歇尔计划”[1]。在冷战结束之后,也有不少人认为东欧也需要一个类似的重建计划。)


相关内容

  •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 作者:金玲 国际问题研究 2015年04期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5)1期0088-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 ...

  • "马歇尔计划"的托名之误
  • "马歇尔计划"的托名之误 2014-11-19 16:46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刘淄川 导语:目前中国学者认为中国面临的情况与马歇尔计划前夕的美国有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主要是在经济层面的,国际政治层面的因素却被忽视了 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缘由 当乔治·马歇尔于1947年6月5 ...

  • 试析马歇尔计划的背景_原因及其实质
  • 2004年7月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 第4期 Vol.18,No.4 JOURNALOFXINXIANGTEACHERSCOLLEGEJULY.2004 试析马歇尔计划的背景.原因及其实质 李 莉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 摘 要: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 ...

  • 一带一路 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 "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热点辨析) 张 鑫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8日 07 版) "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qu ...

  •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 摘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统称"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许多国家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和参加"一带一路&qu ...

  •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 ...

  • 第14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 第14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及影响; 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 ...

  • 从历史的真实拷问史迪威!(3)
  • 从历史的真实拷问史迪威! 第三部分.军队整编与美援物资管理的争执:第一次撤换风波. 缅甸会战的失败,对于中国是极为严重的打击.中国唯一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了.失去了外援的正面战场物资供应极其艰难,甚至一个军补充几百支步枪都要军政部长亲自签批,中国军队已经无力对日军正面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攻势,仅能以保卫要 ...

  • 销售人员管理和激励员工成功的哲理小故事
  • 销售人员管理和激励员工成功的哲理小故事 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故事却在我们的生活体现了一种管理的哲学,也反应出了许多经典而有用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些经典的帮事和其中让人感悟的人生进步哲理吧! 1.楚王脱帽--对别人宽容.给自己机会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曼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