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 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 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 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 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 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 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 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 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 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 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 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 、

8、屈光不正包括、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 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 显斜与隐斜 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 同侧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 内隐斜 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 基外 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 ,表明患者有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 基内 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 小于 辐辏,远视眼的调节 大于 辐辏。

13、通常在验配中,要保留患者最大调节力的才能保证患者用眼的舒适。

14、在进行调节近点的测试时,通常以视标变准。而辐辏近点的测定,则以视标变 复视 作为结束标准。

15、患者的全远视度包括显性远视和,其中显性远视又包括 能动性远视 和 绝对性远视 。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A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8分)

1)梯度法:患者观察远距离物像测定其隐斜度,然后观察距离不变,但需加用负镜片来实现调节的改变,再测定调节改变后的隐斜度。根据两次的结果计算AC/A=(隐斜1-隐斜2)/镜度

2)隐斜法:即患者分别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分别测定其隐斜度,然后具AC/A=PD+(隐斜近-隐斜远)/D

临床意义:

1)特别是对调节性内斜视及间歇性外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2)为验配做指导

2、简述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的原理(4分)

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眼,患者由于视远视近均无法看清物体,所以依靠物像的移近来增加眼底物像的放大率,从而增加分辨率。

3、眼的屈光介质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光学性能?(8分)

眼的屈光介质主要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角膜:n=1.376;D=43.05;r前=7.7mm;r 后=6.7mm

房水:n=1.336

玻璃体:n=1.336

晶状体:n=1.402;D=19.11;r 前=10mm;r后=-6mm

四、计算题(40分)

1、Amp=1/近点-1/远点=1/近点+屈光不正度数

①10cm :1/10cm+屈光不正度数=7

D=7-10=-3.0D

②14cm :1/14cm+屈光不正度数=7

D=7-7=0D

③20cm :1/20cm+屈光不正度数=7

D=7-5=2D

2、调节范围=近点~远点

调节力=1/近点+屈光不正度数

远点=1/屈光度

①正视眼:4.50D=1/近点+0(D )

近点=0.22m

远点=无穷远处

调节范围为0.22m 至无穷远处

②近视眼:4.50D=1/近点+(-3.0D )

近点=0.13m

远点=0.33m

调节范围为眼前0.13m~0.33m

③远视眼:4.50D=1/近点+(+2.0D)

近点=0.40m

远点=-0.50m

调节范围为眼前0.40m 至眼后1.0m

3、绝对调节力:调节幅度:1/近点+屈光不正度=1/10cm+2.0D=12.0D 显性调节力:1/50cm+2.0D=4.0D

隐性调节力:12.0D-4.0D=8.0D

4、D 1=(n 角-n 空气)/r角前=(1.376-1)/7.7mm=48.8D

D 2=(n 房水-n 角)/r角后=(1.336-1.376)/6.8=-5.8D

D=D1+D2-d*D1*D2/n角

=48.8D-5.8D-0.5*48.8*(-5.8)/1.376D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 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 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 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 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 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 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 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 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 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 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 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 、

8、屈光不正包括、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 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 显斜与隐斜 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 同侧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 内隐斜 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 基外 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 ,表明患者有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 基内 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 小于 辐辏,远视眼的调节 大于 辐辏。

13、通常在验配中,要保留患者最大调节力的才能保证患者用眼的舒适。

14、在进行调节近点的测试时,通常以视标变准。而辐辏近点的测定,则以视标变 复视 作为结束标准。

15、患者的全远视度包括显性远视和,其中显性远视又包括 能动性远视 和 绝对性远视 。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A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8分)

1)梯度法:患者观察远距离物像测定其隐斜度,然后观察距离不变,但需加用负镜片来实现调节的改变,再测定调节改变后的隐斜度。根据两次的结果计算AC/A=(隐斜1-隐斜2)/镜度

2)隐斜法:即患者分别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分别测定其隐斜度,然后具AC/A=PD+(隐斜近-隐斜远)/D

临床意义:

1)特别是对调节性内斜视及间歇性外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2)为验配做指导

2、简述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的原理(4分)

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眼,患者由于视远视近均无法看清物体,所以依靠物像的移近来增加眼底物像的放大率,从而增加分辨率。

3、眼的屈光介质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光学性能?(8分)

眼的屈光介质主要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角膜:n=1.376;D=43.05;r前=7.7mm;r 后=6.7mm

房水:n=1.336

玻璃体:n=1.336

晶状体:n=1.402;D=19.11;r 前=10mm;r后=-6mm

四、计算题(40分)

1、Amp=1/近点-1/远点=1/近点+屈光不正度数

①10cm :1/10cm+屈光不正度数=7

D=7-10=-3.0D

②14cm :1/14cm+屈光不正度数=7

D=7-7=0D

③20cm :1/20cm+屈光不正度数=7

D=7-5=2D

2、调节范围=近点~远点

调节力=1/近点+屈光不正度数

远点=1/屈光度

①正视眼:4.50D=1/近点+0(D )

近点=0.22m

远点=无穷远处

调节范围为0.22m 至无穷远处

②近视眼:4.50D=1/近点+(-3.0D )

近点=0.13m

远点=0.33m

调节范围为眼前0.13m~0.33m

③远视眼:4.50D=1/近点+(+2.0D)

近点=0.40m

远点=-0.50m

调节范围为眼前0.40m 至眼后1.0m

3、绝对调节力:调节幅度:1/近点+屈光不正度=1/10cm+2.0D=12.0D 显性调节力:1/50cm+2.0D=4.0D

隐性调节力:12.0D-4.0D=8.0D

4、D 1=(n 角-n 空气)/r角前=(1.376-1)/7.7mm=48.8D

D 2=(n 房水-n 角)/r角后=(1.336-1.376)/6.8=-5.8D

D=D1+D2-d*D1*D2/n角

=48.8D-5.8D-0.5*48.8*(-5.8)/1.376D


相关内容

  • 眼屈光样题2答案
  • 眼屈光样题2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 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 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3.AC/A:即每动用1D 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

  • 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知识竞赛题目答案
  • 一.单选题 1 ( )是视觉器官对周围物体远近.深浅.高低三维空间位置的分辨感知能力. A 同时视 B 融合视 C 主导视 D 立体视 2 充足的睡眠可消除视疲劳,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 )小时. A7 B8 C9 D10 3 ( )是近视眼的快速突增期. A3-6岁 B7-9岁 C10-13岁 ...

  • 眼视光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 眼视光技术专业试题--选择题 A1型题(1-112题):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远视力检查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一般单眼进行 B. 从下到上进行测量 C. 辨别时间不能超过3秒 D. 被测者 ...

  • 五官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 五官科出科考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3题:共30分) 3.角膜葡萄肿: 4.老视: 5.交感性眼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0.屈光不正的矫治方法有 . . . 11.眼的附属器官包括眼眶. . . . . 12.视路由视神经. . . . 和 组成. ...

  • 频闪光诱导豚鼠近视与焦虑样行为变化的观察
  • 289 ・基础研究・ 频闪光诱导豚鼠近视与焦虑样行为变化的观察△ 李炳邸悦+李涛+周晓东+ [摘要] 目的探讨频闪光诱导的近视豚鼠所表现出的焦虑样行为的变化.方法3周龄短毛三色种豚 Hz,0-600 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为正常光照组,模型组给予0.5 lux亮度的频闪光 照, ...

  • 国家考证试题
  • 眼镜验光员高级理论知识复习题和答案 1.( )当量氯化钠是泪液的渗透压的正常值. A .0.09%~1.02% B .0.09%~1.20% D .0.09%~1.20% 2.房水具有的作用中不包括( ). A .维持眼内组织代谢 B.调节眼 C.调节 D.屈光介质 3.检影时发现映光中央有一些漂浮 ...

  • 近视的调节方法
  •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球会被眼周肌肉拉长(不是睫状肌拉长的,睫状肌只能纵向调节晶状体).导致视远时,晶状体的屈光的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但通过练习,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眼周肌肉压缩眼球(主要依据是可以让眼前有一段清晰地时间,也是实现可控的唯一方法).在掌握技巧之后,逐步降低眼镜的度数,最后能将眼球压 ...

  • 导致发生屈光不正疾病的主要原因
  • 导致发生屈光不正疾病的主要原因 眼科的疾病中,屈光不正就是属于其中之一.当患上了屈光不正之后,视力多少都是会出现下降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诱发屈光不正的原因是什么吧. 1. 饮食因素是导致屈光不正的原因之一,精细饮食和偏食.挑食所带来的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眼部缺少某些微量元素也是导致部分学生 ...

  • 眼科题库3
  • 第一章:解剖生理: A1 1. 视觉器官包括: ( A) 1.11 A. 眼球.眼附属器 B. 眼球泪器.眼外肌 C. 眼球.眼附属器.视路和视中枢 D. 眼球.角膜.晶状体 E. 眼球.血管.眼神经系统 2. 眼球向前方平视时测两眼球突出度正常人两眼间相差不超过:(A) A. 2mm B. 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