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思品六课单.多选选择题及答案

六、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 单项选择题

某地13名初中生的父母为了眼前的利益,让他们在一乡镇企业报名打工。13名学生联名状告父母,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部门对13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他们送子女继续上学。据此回答1-3题。

1、这段材料主要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具有 ( )

A、公益性 B 、 强制性 C、统一性 D 、平等性、

2、假如你是上题所述的材料中学生之一,那么你状告父母的主要理由是( ) A、乡镇企业的工作条件太差 B、父母侵犯了自己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乡镇企业付的工资太少 D、父母侵犯了自己的人身自由 3、13名学生状告自己的父母,最有力的法律保障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目前,我国已免除了30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这体现了 ( ) A统一性 B强制性 C公益性 D自愿性

5、2011年10月,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168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共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这一措施 ( ) A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B体现了国家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帮助 C表明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情,与家庭和个人无关 D表明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6、“上学是我的权利,不上学是我的自由。”七年级小张同学的这一想法错在没有正确认识到 ( )

①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②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特征③受教育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④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7、对唐代诗人孟郊“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的诗句理解错误的是 ( ) A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B从学习的作用上劝人勤学 C 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 D受教育具有强制性

8、陈章良教授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靠着学校的生活补助和减免学杂费读完了小学

和中学。凭着刻苦和勤奋考入大学,又考取了美国某所大学的研究生。学成归国后,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这说明 ( ) ①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 ③ 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 发展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C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D 发展教育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中心

10、“教育赋予个人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下列选项表明教育赋予社会进步力量的是 ( )

A教育是每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B 教育使人分享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武装自己 C教育能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 D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二、 多项选择题

11、农民工王某小学毕业后学一门手艺,后来南下深圳打工,曾做过建筑工地机械操作员,商场领班,工厂车间的领班,在打工生涯中,他深感没有文化知识实在行不通,便萌发了重进学堂的念头,如今他回到家乡镇中,当起了一名七年级的学生。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B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C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D教育使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使人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

12、调查资料表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致富程度同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无门或或致富较慢。这反映出( )

A 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致富紧密联系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致富的唯一决定因素 C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有赖于教育的发展 D受教育是公民致富的有利条件,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接受教育不仅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B 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C 受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必要准备,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D 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4、受教育之所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 ( )

A受教育是公民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B受教育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从而享受现代文明 C受教育,掌握科学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D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15、对右图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B有利于减轻农民家庭负担 C公民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D表明国家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16、“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青少年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国家应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D国家应重点发展成人教育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人要学会雕刻玉器的技巧 B人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

C一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学会做人的道理D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一事无成 18、受教育包括两层含义,即 ( )

A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B接受教育就有获得毕业证的机会 C 获得受教于物质帮助的权利 D公民是否接受教育由自己决定,别人无权干涉

19、2012年7月,绥化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 ( )A 促进了教育公平 B保障了受教育的权利

C 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D 体现了以发展教育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 )

A教育使人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 B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C教育使人获取知识和文化 D 教育能使每个人取得成功 第二节珍惜学习机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中学生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中学生守则》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一切文化传统D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2012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为此举办了以“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该主题启示我们要 ( )

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履行受教育义务 ④ 阅读所有书籍杂志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3、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有 ( )

①母亲要求小梅退学在家干活 ② 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课,带领学生深入社区 ③某校为了创新,定期让学生到工厂打工 ④ 某企业为帮助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给予了无私的帮助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4、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此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 ( ) A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把自己培养成高精尖人才 B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尽量少参与社会活动 D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等走上社会后再认真学习

5、2012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各地参照执行。这一政策的出台 ( ) ①彻底改变了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 ②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④ 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统一的义务教育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6、在古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终身学习”的思想。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流动儿童少年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开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义务教育具有特殊性这一显著特征B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 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 D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保障

8、某校14岁的八年级学生小颖家在农村,当她看到同村的同龄人都外出打工赚钱时,十分羡慕,于是八年级下学期她也外出打工了,这表明小颖没有履行 ( ) A接受高等教育的义务 B按时入学的义务C尊敬师长的义务D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 9、小明能够每天按时上学,但是他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课后抄别人的作业应付老师,对待老师的批评是左耳进右耳出,小明的做法( )

A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但没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B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但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既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又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既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10、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广东4500万网民中,未成年人占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占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而且有部分人浏览黄色网站。针对上述现象,作为未成年人,应该 ( )

A坚决远离网络 B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只依赖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D 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

11、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地,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取消了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户口限制,这种做法 ( )

A保障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B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C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D是确保公民受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1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 ) A 用非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B用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C 一切顺其自然,能上就上,不能上就不上 D一哭二闹三上吊,或是离家出走

13、八年级学生刘某,见村里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没分配工作,都到沿海一些城市打工去了,便认为读书无用,于是也背着行李准备外出打工。对刘某的这一做法认识正确的有 ( )

A刘某是未成年人,放弃义务教育是他的自由 B刘某违反了我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C刘某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D刘某不懂得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的道理

14、“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 ( )

A积极展开自主学习 B 学会与他人合作 C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 提高学习能力

15、某校八年级学生孙某不认真学习,经常破坏班级和学校的教育秩序,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一气之下辍学回家,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多次劝其返校继续读书,都遭到拒绝。对这位同学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既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他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C他放弃初中教育的权利,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D 上不上学时孙某的个人私事,与法律无关

6、公民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 一些家长目光短浅,让子女退学参加生产劳动或经商 B一些家庭困难户,再穷也让孩子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 C个别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逃学、弃学

D 得到希望工程救助的王某,自觉守纪,学习刻苦,门门功课都是优

7、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

A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B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D 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8、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生活告诉我们 ( ) A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B要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C只要学习课本知识就可以了D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9、八年级小李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他常说:“我想上学就上学,我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小李的言行 ( ) A是违反教育法的表现 B是不珍惜权利的表现

C表明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D表明公民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10、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神圣之地,歌舞之乡等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是发展的西藏,美丽的西藏,幸福的西藏。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建立以免

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率先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实行 ( )

①保障了西藏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 ②提高了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 ③ 消除了西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④ 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

A ① ②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三、实践探究题

升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不能跟上学习步伐,学习慢慢掉队,开始厌学,旷课甚至逃学、辍学。 为引导同学们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某校八年级三班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学习榜样,做学习的主人,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列举我国古代三个勤奋好学先贤的事迹。

2、请你对那些厌学,旷课甚至逃学、辍学的学生的行为进行简要分析。

3、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应该怎么办?

四、实践探究题、

2012年,广东4名打工女深感没有文化谋生艰难,回到家乡中学重新读书,成为学习尤为勤奋的“大学生”

1、四名打工女重返学校读书说明了什么?

2、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人们有何重要意义?

3、我们正值接受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接受义务教育时,应履行好哪些义务呢?

六、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 单项选择题

某地13名初中生的父母为了眼前的利益,让他们在一乡镇企业报名打工。13名学生联名状告父母,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部门对13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他们送子女继续上学。据此回答1-3题。

1、这段材料主要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具有 ( )

A、公益性 B 、 强制性 C、统一性 D 、平等性、

2、假如你是上题所述的材料中学生之一,那么你状告父母的主要理由是( ) A、乡镇企业的工作条件太差 B、父母侵犯了自己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乡镇企业付的工资太少 D、父母侵犯了自己的人身自由 3、13名学生状告自己的父母,最有力的法律保障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目前,我国已免除了30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这体现了 ( ) A统一性 B强制性 C公益性 D自愿性

5、2011年10月,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168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共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这一措施 ( ) A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B体现了国家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帮助 C表明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情,与家庭和个人无关 D表明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6、“上学是我的权利,不上学是我的自由。”七年级小张同学的这一想法错在没有正确认识到 ( )

①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②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特征③受教育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④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7、对唐代诗人孟郊“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的诗句理解错误的是 ( ) A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B从学习的作用上劝人勤学 C 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 D受教育具有强制性

8、陈章良教授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靠着学校的生活补助和减免学杂费读完了小学

和中学。凭着刻苦和勤奋考入大学,又考取了美国某所大学的研究生。学成归国后,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这说明 ( ) ①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 ③ 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 发展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C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D 发展教育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中心

10、“教育赋予个人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下列选项表明教育赋予社会进步力量的是 ( )

A教育是每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B 教育使人分享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武装自己 C教育能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 D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二、 多项选择题

11、农民工王某小学毕业后学一门手艺,后来南下深圳打工,曾做过建筑工地机械操作员,商场领班,工厂车间的领班,在打工生涯中,他深感没有文化知识实在行不通,便萌发了重进学堂的念头,如今他回到家乡镇中,当起了一名七年级的学生。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B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C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D教育使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使人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

12、调查资料表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致富程度同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无门或或致富较慢。这反映出( )

A 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致富紧密联系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致富的唯一决定因素 C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有赖于教育的发展 D受教育是公民致富的有利条件,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接受教育不仅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B 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C 受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必要准备,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D 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4、受教育之所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 ( )

A受教育是公民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B受教育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从而享受现代文明 C受教育,掌握科学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D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15、对右图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B有利于减轻农民家庭负担 C公民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D表明国家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16、“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青少年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国家应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D国家应重点发展成人教育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人要学会雕刻玉器的技巧 B人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

C一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学会做人的道理D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一事无成 18、受教育包括两层含义,即 ( )

A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B接受教育就有获得毕业证的机会 C 获得受教于物质帮助的权利 D公民是否接受教育由自己决定,别人无权干涉

19、2012年7月,绥化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 ( )A 促进了教育公平 B保障了受教育的权利

C 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D 体现了以发展教育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 )

A教育使人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 B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C教育使人获取知识和文化 D 教育能使每个人取得成功 第二节珍惜学习机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中学生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中学生守则》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一切文化传统D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2012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为此举办了以“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该主题启示我们要 ( )

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履行受教育义务 ④ 阅读所有书籍杂志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3、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有 ( )

①母亲要求小梅退学在家干活 ② 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课,带领学生深入社区 ③某校为了创新,定期让学生到工厂打工 ④ 某企业为帮助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给予了无私的帮助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4、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此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 ( ) A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把自己培养成高精尖人才 B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尽量少参与社会活动 D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等走上社会后再认真学习

5、2012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各地参照执行。这一政策的出台 ( ) ①彻底改变了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 ②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④ 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统一的义务教育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6、在古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终身学习”的思想。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流动儿童少年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开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义务教育具有特殊性这一显著特征B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 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 D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保障

8、某校14岁的八年级学生小颖家在农村,当她看到同村的同龄人都外出打工赚钱时,十分羡慕,于是八年级下学期她也外出打工了,这表明小颖没有履行 ( ) A接受高等教育的义务 B按时入学的义务C尊敬师长的义务D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 9、小明能够每天按时上学,但是他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课后抄别人的作业应付老师,对待老师的批评是左耳进右耳出,小明的做法( )

A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但没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B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但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既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又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既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10、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广东4500万网民中,未成年人占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占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而且有部分人浏览黄色网站。针对上述现象,作为未成年人,应该 ( )

A坚决远离网络 B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只依赖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D 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

11、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地,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取消了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户口限制,这种做法 ( )

A保障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B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C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D是确保公民受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1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 ) A 用非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B用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C 一切顺其自然,能上就上,不能上就不上 D一哭二闹三上吊,或是离家出走

13、八年级学生刘某,见村里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没分配工作,都到沿海一些城市打工去了,便认为读书无用,于是也背着行李准备外出打工。对刘某的这一做法认识正确的有 ( )

A刘某是未成年人,放弃义务教育是他的自由 B刘某违反了我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C刘某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D刘某不懂得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的道理

14、“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 ( )

A积极展开自主学习 B 学会与他人合作 C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 提高学习能力

15、某校八年级学生孙某不认真学习,经常破坏班级和学校的教育秩序,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一气之下辍学回家,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多次劝其返校继续读书,都遭到拒绝。对这位同学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既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他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C他放弃初中教育的权利,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D 上不上学时孙某的个人私事,与法律无关

6、公民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 一些家长目光短浅,让子女退学参加生产劳动或经商 B一些家庭困难户,再穷也让孩子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 C个别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逃学、弃学

D 得到希望工程救助的王某,自觉守纪,学习刻苦,门门功课都是优

7、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

A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B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D 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8、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生活告诉我们 ( ) A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B要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C只要学习课本知识就可以了D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9、八年级小李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他常说:“我想上学就上学,我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小李的言行 ( ) A是违反教育法的表现 B是不珍惜权利的表现

C表明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D表明公民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10、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神圣之地,歌舞之乡等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是发展的西藏,美丽的西藏,幸福的西藏。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建立以免

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率先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实行 ( )

①保障了西藏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 ②提高了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 ③ 消除了西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④ 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

A ① ②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三、实践探究题

升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不能跟上学习步伐,学习慢慢掉队,开始厌学,旷课甚至逃学、辍学。 为引导同学们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某校八年级三班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学习榜样,做学习的主人,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列举我国古代三个勤奋好学先贤的事迹。

2、请你对那些厌学,旷课甚至逃学、辍学的学生的行为进行简要分析。

3、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应该怎么办?

四、实践探究题、

2012年,广东4名打工女深感没有文化谋生艰难,回到家乡中学重新读书,成为学习尤为勤奋的“大学生”

1、四名打工女重返学校读书说明了什么?

2、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人们有何重要意义?

3、我们正值接受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接受义务教育时,应履行好哪些义务呢?


相关内容

  • [一本通]八下参考答案
  • 第十一单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BCC 6--10 BDACA 11--15 AADBD 二.非选择题 16.(1)1946年,解放战争.(2)1919-194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青少年要懂得,中国人民 ...

  • 八下数学练闯考答案
  • 八下数学练闯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为( ) , , , , , ( ≥0),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下列图案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3.计算 的结果是( ) A.-4 B.4 C. ±4 D.2 4.关于 的方程 ...

  • [答案八上.八下地理导学练答案]
  • 地理八上.八下导学练答案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 一.选择题1.C 2.A 3.B 4.B 5.D 6.C 7.D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D 15.C 二.综合题: 1.(1)略 东半球.北半球(2)略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热带,北回归线 广,大,农业(3)亚 ...

  • 八下地理基训答案
  • 第一节农业 第1课时 1.D 2.A 3.D 4.C 5.B 6.A 7.B 8.C 9.D 10.略 第2课时 1.A 2.B 3.D 4.D 5.A 6.C 7.C 8.D 9.C 10.A 11.⑴干旱 半干旱 高原 ⑵湿润 半湿润 平原 ⑶400 ⑷C ⑸降水 秦岭-淮河 旱地 小麦 水田 ...

  • 福清市初中协作校八下期末英语答案
  • 福清市初中协作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英语标准答案 听力 1-5. CACCB 6-10.BBACB 11-15.AABBC 16-20.ACCBB I.选择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21-25.CABCB 26-30.ACACC II.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全 ...

  • 八下资评答案
  •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 降低 海南岛 长冬短夏 2. 少 湿润 干旱 3. 阶梯状 升高 青藏高原 长江三角洲 4. 牧 耕 稻 麦 5. 低于0 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800mm 无 6. 北方地 南方地 西北地 青藏地 (或经济 自然 文化 行政) 7. 大兴安岭 阴山 ...

  • 八下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 一. 填空. 1.十八亿三千零四万零九十,写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取近似值是 ( ). 2.5.07吨=( )千克,2.8升=( )毫升. 3.5/9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4.在6/7,0.8,83%和0.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 八下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
  •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学习目标: 了解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了解逐渐壮大的外向型经济. [预习提示]1.什么是"珠三角"?2.你知道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吗?3.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是怎样的?4.你知道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产业吗? 学习新课 一.优越 ...

  • 八下生物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一棵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等不同品种的苹果,采用的处理技术是(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播种 2.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个 ...

  • 历年地理会考试题
  • 14.(现教材删除内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是: 2004年玉林市初中地理统一考试试题(旧教材人教版) A 天津.深圳 B 北京.上海 C 武汉.广州 D 重庆.南京 1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八上P16) A 分布均匀 B 东部人口稀疏,西部人口稠密 C 东南多,西北少 D 东南少,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