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

  [摘要] 目的 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月~2009年12月随访和统计592例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中药组352例和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患者须于术后1年内开始服用“乳癌术后方”,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患者自乳腺癌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服用“乳癌术后方”。 结果 中药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S:92.3% vs 87.1%,P = 0.009;OS:96.9% vs 89.6%,P 

  [关键词] 乳腺癌;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中药复方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20-0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率为10%~15%[1],而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3]。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中医药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正逐步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访2000年1月~2008年12月行乳腺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乳腺癌)[2]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术后均作标准化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将所选患者分为中药组352例和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术后1年内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服用“乳癌术后方”为基础方的中药,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为同期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且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服用以“乳癌术后方”为基础方的中药。中位随访时间为60.10个月。中药组平均于术后4.8个月开始服药(1~12个月);平均服药时间为3.97年(1~10年)。中药组患者平均年龄(54.54±10.01)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5.87±11.8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特征、治疗方法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标准化治疗 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1.2.2 治疗组 标准治疗基础上,术后1年内采用中药“乳癌术后方”治疗,由曙光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贴,常规煎煮为300 mL,每次150 mL,每日两次口服,治疗时间超过1年。

  1.2.3 对照组 仅采用标准治疗,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采用“乳癌术后方”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无病生存期即以原发乳腺肿瘤手术时间为起始时间,以有临床证据证实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第二原发肿瘤的诊断时间或死亡时间为终点时间[4]。本研究中局部复发均经病理学证实。骨转移经影像学证实。肝转移经由B超发现,CT扫描证实。其余部位的转移灶或原发灶均经CT扫描或核磁共振影像学证实。

  1.3.2 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总生存期是以原发乳腺肿瘤手术时间为起始时间,以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时间为终点时间[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一般情况中年龄采用Willcoxon秩检验,其他一般情况均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相对危险度(hazard ratio,H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以P   2 结果

  2.1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DFS、OS的影响

  中药组出现复发转移27例(7.7%),死亡11例(3.1%),其无病生存率为92.3%,总生存率为96.9%;对照组中复发转移31例(12.9%),死亡25例(10.4%),其无病生存率为87.1%,总生存率为89.6%。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S:92.3% vs 87.1%,P = 0.009;OS:96.9% vs 89.6%,P   2.2 “乳癌术后方”对不同特征乳腺癌患者DFS、OS影响的分层分析(表2)

  2.2.1 年龄 年龄≥50岁的患者中,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S:92.9% vs 84.5%,P = 0.01;OS:97.1% vs 87.0%,P   2.2.2 病理类型 本研究中浸润性癌患者共544例,其中中药组323例,对照组221例,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S:92.3% vs 87.8%,P = 0.021;OS:96.6% vs 90.0%,P   2.2.4 肿瘤大小 本研究中,共有411例患者有肿瘤大小的数据,根据肿瘤直径分为  2.2.5 激素受体水平 本研究将激素受体状态分为激素受体阳性(ER或PR阳性)以及激素受体阴性(ER和PR阴性)两个水平。结果表明,无论在受体阳性及阴性组中,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均无显著提高(阴性组:90.8% vs 82.1%,P = 0.063;阳性组:92.7% vs 89.1%,P = 0.055);而中药组的总生存率相较于对照组却有明显提高(阴性组:93.9% vs 82.1%,P =0.009;阳性组:98% vs 92.7%,P = 0.003)。

  2.2.6 Her2表达水平 中药治疗能显著提高Her2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46.7%的复发转移风险以及8.8%的死亡风险(DFS:93.5% vs 89.1%,P = 0.022;OS:98.9% vs 91.3%,P   3 讨论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与健康。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多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进的综合治疗模式。局部治疗模式包括手术与放射治疗,全身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药治疗[7]。然而,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导致无病生存期降低,是目前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现代中医学者多[8-9]认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不足,邪毒留滞。《灵枢·百病始生》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溢,不可胜论。”指出了肿瘤转移的病机是正气不足,转移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向远处转移。《瘟疫论》云:“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可见肿瘤复发的病机是正虚邪实。乳腺癌患者虽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但癌毒其性顽劣,余毒终不能尽除,潜伏体内,且放射线、化疗药物均为热毒之邪,当机体正气亏虚时,易为残邪余毒乘虚而入造成一系列毒聚、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而导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即所谓“正气虚而后邪气踞之”。所以,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首要大法,所谓“养正积自除”[10]。

  “乳癌术后方”为上海市名老中医陆德铭教授的临床常用经典方,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仙灵脾、肉苁蓉、山萸肉益肾,达到调补先天和后天以扶助正气;佐以莪术、三棱、石见穿等活血解毒而祛邪,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效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分层分析显示“乳癌术后方”对于年龄≥50岁、肿瘤大小介于2~5 cm、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有提高,并降低淋巴结≥4个转移患者的复发转移,延长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中药可以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中药的标准化治疗目前仍难以实现,中药治疗究竟该于术后多久开始,治疗应维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最大生存获益,对于不同肿瘤特征的患者,中药治疗该有何异同,中药抗肿瘤的作用靶点究竟是什么,其对于哪种转移最有效,这一系列的问题仍有待于今后更大样本量、设计更完善、统计更科学的临床试验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Chow LW,Loo WT.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yclophosphamide, epirubicin and 52 fluorouracil on apoptotic marker (CPP232), proapoptotic protein (p21 (WAF21) and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 in breast cancer cells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3,80(3):239-244.

  [2] 陈竞,高砚春.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8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20-121.

  [3] 刘承兵.乳腺癌外周血转移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18.

  [4] 中国癌症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3-24.

  [5]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

  [6] 崔光,李实.老年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705-1706.

  [7]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6):448-473.

  [8] 陆德铭.益气养阴法为主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1-3.

  [9] 唐汉钧等.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288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3):23-25.

  [10] 万华,吴雪卿,陆德铭.扶正祛邪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30-31.

  (收稿日期:2012-09-06 本文编辑:冯 婕)

  [摘要] 目的 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月~2009年12月随访和统计592例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中药组352例和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患者须于术后1年内开始服用“乳癌术后方”,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患者自乳腺癌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服用“乳癌术后方”。 结果 中药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S:92.3% vs 87.1%,P = 0.009;OS:96.9% vs 89.6%,P 

  [关键词] 乳腺癌;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中药复方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20-0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率为10%~15%[1],而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3]。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中医药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正逐步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访2000年1月~2008年12月行乳腺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乳腺癌)[2]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术后均作标准化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将所选患者分为中药组352例和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术后1年内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服用“乳癌术后方”为基础方的中药,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为同期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且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服用以“乳癌术后方”为基础方的中药。中位随访时间为60.10个月。中药组平均于术后4.8个月开始服药(1~12个月);平均服药时间为3.97年(1~10年)。中药组患者平均年龄(54.54±10.01)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5.87±11.8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特征、治疗方法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标准化治疗 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1.2.2 治疗组 标准治疗基础上,术后1年内采用中药“乳癌术后方”治疗,由曙光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贴,常规煎煮为300 mL,每次150 mL,每日两次口服,治疗时间超过1年。

  1.2.3 对照组 仅采用标准治疗,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采用“乳癌术后方”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无病生存期即以原发乳腺肿瘤手术时间为起始时间,以有临床证据证实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第二原发肿瘤的诊断时间或死亡时间为终点时间[4]。本研究中局部复发均经病理学证实。骨转移经影像学证实。肝转移经由B超发现,CT扫描证实。其余部位的转移灶或原发灶均经CT扫描或核磁共振影像学证实。

  1.3.2 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总生存期是以原发乳腺肿瘤手术时间为起始时间,以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时间为终点时间[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一般情况中年龄采用Willcoxon秩检验,其他一般情况均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相对危险度(hazard ratio,H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以P   2 结果

  2.1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DFS、OS的影响

  中药组出现复发转移27例(7.7%),死亡11例(3.1%),其无病生存率为92.3%,总生存率为96.9%;对照组中复发转移31例(12.9%),死亡25例(10.4%),其无病生存率为87.1%,总生存率为89.6%。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S:92.3% vs 87.1%,P = 0.009;OS:96.9% vs 89.6%,P   2.2 “乳癌术后方”对不同特征乳腺癌患者DFS、OS影响的分层分析(表2)

  2.2.1 年龄 年龄≥50岁的患者中,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S:92.9% vs 84.5%,P = 0.01;OS:97.1% vs 87.0%,P   2.2.2 病理类型 本研究中浸润性癌患者共544例,其中中药组323例,对照组221例,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S:92.3% vs 87.8%,P = 0.021;OS:96.6% vs 90.0%,P   2.2.4 肿瘤大小 本研究中,共有411例患者有肿瘤大小的数据,根据肿瘤直径分为  2.2.5 激素受体水平 本研究将激素受体状态分为激素受体阳性(ER或PR阳性)以及激素受体阴性(ER和PR阴性)两个水平。结果表明,无论在受体阳性及阴性组中,中药组的无病生存率均无显著提高(阴性组:90.8% vs 82.1%,P = 0.063;阳性组:92.7% vs 89.1%,P = 0.055);而中药组的总生存率相较于对照组却有明显提高(阴性组:93.9% vs 82.1%,P =0.009;阳性组:98% vs 92.7%,P = 0.003)。

  2.2.6 Her2表达水平 中药治疗能显著提高Her2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46.7%的复发转移风险以及8.8%的死亡风险(DFS:93.5% vs 89.1%,P = 0.022;OS:98.9% vs 91.3%,P   3 讨论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与健康。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多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进的综合治疗模式。局部治疗模式包括手术与放射治疗,全身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药治疗[7]。然而,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导致无病生存期降低,是目前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现代中医学者多[8-9]认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不足,邪毒留滞。《灵枢·百病始生》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溢,不可胜论。”指出了肿瘤转移的病机是正气不足,转移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向远处转移。《瘟疫论》云:“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可见肿瘤复发的病机是正虚邪实。乳腺癌患者虽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但癌毒其性顽劣,余毒终不能尽除,潜伏体内,且放射线、化疗药物均为热毒之邪,当机体正气亏虚时,易为残邪余毒乘虚而入造成一系列毒聚、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而导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即所谓“正气虚而后邪气踞之”。所以,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首要大法,所谓“养正积自除”[10]。

  “乳癌术后方”为上海市名老中医陆德铭教授的临床常用经典方,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仙灵脾、肉苁蓉、山萸肉益肾,达到调补先天和后天以扶助正气;佐以莪术、三棱、石见穿等活血解毒而祛邪,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效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分层分析显示“乳癌术后方”对于年龄≥50岁、肿瘤大小介于2~5 cm、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有提高,并降低淋巴结≥4个转移患者的复发转移,延长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中药可以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中药的标准化治疗目前仍难以实现,中药治疗究竟该于术后多久开始,治疗应维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最大生存获益,对于不同肿瘤特征的患者,中药治疗该有何异同,中药抗肿瘤的作用靶点究竟是什么,其对于哪种转移最有效,这一系列的问题仍有待于今后更大样本量、设计更完善、统计更科学的临床试验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Chow LW,Loo WT.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yclophosphamide, epirubicin and 52 fluorouracil on apoptotic marker (CPP232), proapoptotic protein (p21 (WAF21) and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 in breast cancer cells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3,80(3):239-244.

  [2] 陈竞,高砚春.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8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20-121.

  [3] 刘承兵.乳腺癌外周血转移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18.

  [4] 中国癌症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3-24.

  [5]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

  [6] 崔光,李实.老年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705-1706.

  [7]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6):448-473.

  [8] 陆德铭.益气养阴法为主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1-3.

  [9] 唐汉钧等.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288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3):23-25.

  [10] 万华,吴雪卿,陆德铭.扶正祛邪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30-31.

  (收稿日期:2012-09-06 本文编辑:冯 婕)


相关内容

  •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_李果
  • ·46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C JITWM , M ay 2007, Vol . 21, No . 5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 李 果1.2 肖小河 金 城1 李祖伦2 罗 云1, 2 摘要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病理表现的关系, 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调节相关疾病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优势
  •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但这些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带来的毒副反应也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之 ...

  • 肿瘤科中医诊疗常规
  • 肿瘤科 第一节 胃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 ...

  •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方法,是世界医 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中药是祖国医学用来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 无论是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是在与放化疗配合, 增效减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 ...

  • 中药抗肿瘤研究的评析与前景
  • 国际中西医肿瘤研究论坛论文专辑(2008) 中药抗肿瘤研究的评析与前景 广州中医药大学周岱翰 在科技发展日新异的今天,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仍未被有效控制.中药治癌有悠久的历史,从成书于二千余年前的中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开始,历代本草专著浩如烟海,记载和论著了治疗徵瘕积聚.恶疮毒瘤 ...

  • 四大肿瘤医院院长防癌寄语
  • 癌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 ,不能手术 的胰 腺癌平均寿命 只有数 月. 早期胰腺癌切除后 ,年生存率可超过 9%, 5 0 而中晚期胰腺癌 5年生存率很难接近 5 %. 在不少人的理解中,得了癌症就等于 宣判了死刑 ,但在每天都要面对癌症患者 的肿瘤医院里 , 专家们却并不这样认为 , 四 位国内知名的 ...

  • 抗体蛋白芯片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2009年6月第29卷第3期June.2009Vol.29No.3 JournalofTCMUniv.ofHunan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文献综述· 抗体蛋白芯片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田浩梅 1 指导易受乡 2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班,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 ...

  • 恶性肿瘤的中成药治疗_孙韬
  • ・44・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年3月,14(2) 综述・・ 恶性肿瘤的中成药治疗 孙韬 胡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078)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成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73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逐年明显增加 ...

  • 肿瘤科 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 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 胰腺癌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推荐细胞学/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胰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 剖腹探查.腹腔镜探查.胰腺穿刺采得胰腺活检组织标本,大网膜.肝等部位转移灶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胰腺癌者. 淋巴结.腹壁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