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散文欣赏]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28:13)

世人要得上帝的怜恤,条件是很简单,很公道,很合理。上帝没有叫我们作什么难事,才肯赦免我们的罪。我们不必撇家离国,行走远路,或刻苦身体,才可亲近天上的上帝,将功补过;只要认罪悔改,弃绝罪愆,就可得蒙怜恤。

使徒雅各说:“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5:16)我们当在上帝面前认罪,只有祂能赦罪;同时也当彼此承认所有的过失。如果得罪了朋友,或邻舍,就当向他们认错,他们的本份就是欣然饶恕我们。此后我们还得祈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因为我们所伤的弟兄,是属乎上帝的,伤了他们,就是得罪了造他们及救赎他们的主。这件案子于是就呈到独一的真中保,我们的大祭司面前;“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祂又能“体恤我们的软弱”,能洗去我们一切的罪污。(来4:15)

人未曾在上帝面前自卑认罪,就是没有实行蒙上帝悦纳的第一步。我们若没有经验过那种“没有后悔”的懊悔,没有以真正诚实自卑的态度和忧伤的心承认罪孽,憎恶自己的过犯,这就是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求饶赦,既没有求,当然就得不到上帝的真平安。人先时所犯之罪未蒙宽容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不愿存谦卑的心,遵行真道的条件。关于这一点,我们已有很明确的教训。认罪不论公私,应当出于至诚,自然的表明出来,不是勉强的。认罪之时,不可游离其辞,或轻忽从事;我们也不要强使未曾觉悟罪恶真相的人出来认罪。只有从心底发出的认罪,才能达到怜悯无限的上帝那里。诗人大卫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

诚实的认罪,必定是确切的,必是承认一种指定的罪。所犯的罪,或只须向上帝承认就可以了;或是须在受损的人面前承认的;有的是开罪于大众,应当在大众面前承认的。但无论如何,认罪时务要确实指定所犯之罪为何,爽直的承认出来。

在撒母耳的时代,以色列人远离上帝,就受罪的恶报。他们对上帝失了信仰,无从察觉上帝有治国的权能与智慧,不信服祂有保卫他们,替他们伸冤除害之力。他们背离了掌管宇宙的大主宰,反求像当时四周的异邦一样,受人君的治理。后来他们确实地认罪说,“我们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撒上 12:19)这才得到安康。他们那已经被定的罪必须承认。他们忘恩负义的罪,重重地压着他们,使他们与上帝分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认罪若无诚恳懊悔改过之心,就不能得上帝的悦纳。我们的行为须有根本的改变,一切冒犯上帝的事须得完全除净,这才是真心为罪忧伤的结果。我们本身方面所当尽的本分,圣经已明明的列出了:“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辩屈。”(赛1:16,17)恶人“若转离他的罪,行正直与合理的事,还人的当头和所抢夺的,遵行生命的律例,不作罪孽,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结33:14,15)保罗论到悔改的事说:“你看,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林后7:11)

当罪恶泯灭了道德知觉之时,犯罪的人便看不出自己品行的缺憾,不觉所犯之罪的重大;除非顺服圣灵使他有知罪的能力,他的心眼就会长此偏盲,看不见自己的罪恶。他纵然认罪,也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每次认罪,总是加以推诿,说,若不是因为某种环境所迫,他必不致做出这件或那件可责备的事来。

始祖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以后,就深觉惭愧惶恐,他们最先唯一的心理,就是要设法推诿自己的罪恶,逃避可怕的死刑。主审问他们的罪时,亚当就将自己的罪一部分加在上帝身上,一部分推到妻子身上。他对主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女人则将这罪推到蛇身上,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2,13)这就是说你为什么造蛇?又为什么准蛇进伊甸园里来呢?这种推诿的话中,实含有诘问上帝的意思,要将犯罪的责任诿诸上帝。自称为义的心,发源于谎言之父。此后亚当的后裔,也都表现这种性格。这样的认罪,不是受圣灵的感动而来的,不能得上帝的悦纳。真实的悔改,必使人自担己罪,一直承认出来,不掩遮,不虚饰。他必如那可怜的,连眼睛都不敢举起望天的税吏说道,“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这样认罪的人,必得称义,因为基督必用祂的宝血,代替真正悔改的人恳求。

圣经记载真悔改,真谦卑的模范,都显明认罪不可推诿,不可自称为义。保罗不但不敢为自己掩饰,反将他的罪从那最黑暗的一面描写出来,不想丝毫减轻。他说:“我在耶路撒冷也曾这样行了。既从祭司长得了权柄,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徒26:10,11)他毫不迟延的宣布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

谦卑伤心的人,为真正悔改的精神所降服,对于上帝的爱,与十字架上所付的代价,就会有相当的认识。凡真正悔改的人,必会在上帝面前,认自己所有的罪,正如儿子向慈父认罪一样,圣经上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

喜乐的泉源 测验四

1.我该向谁认罪?(雅5:16)

2.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一个人如何才能“出诸至诚,直认不讳”的认罪?

3.当我犯罪伤害了朋友时,我该怎么办?

4.真实的认罪具有两种什么性质?

5.我可能会作不蒙上帝悦纳的哪一种认罪?

留归你用!

背诵、约壹1:9节,并告诉你的一个朋友。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28:13)

世人要得上帝的怜恤,条件是很简单,很公道,很合理。上帝没有叫我们作什么难事,才肯赦免我们的罪。我们不必撇家离国,行走远路,或刻苦身体,才可亲近天上的上帝,将功补过;只要认罪悔改,弃绝罪愆,就可得蒙怜恤。

使徒雅各说:“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5:16)我们当在上帝面前认罪,只有祂能赦罪;同时也当彼此承认所有的过失。如果得罪了朋友,或邻舍,就当向他们认错,他们的本份就是欣然饶恕我们。此后我们还得祈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因为我们所伤的弟兄,是属乎上帝的,伤了他们,就是得罪了造他们及救赎他们的主。这件案子于是就呈到独一的真中保,我们的大祭司面前;“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祂又能“体恤我们的软弱”,能洗去我们一切的罪污。(来4:15)

人未曾在上帝面前自卑认罪,就是没有实行蒙上帝悦纳的第一步。我们若没有经验过那种“没有后悔”的懊悔,没有以真正诚实自卑的态度和忧伤的心承认罪孽,憎恶自己的过犯,这就是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求饶赦,既没有求,当然就得不到上帝的真平安。人先时所犯之罪未蒙宽容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不愿存谦卑的心,遵行真道的条件。关于这一点,我们已有很明确的教训。认罪不论公私,应当出于至诚,自然的表明出来,不是勉强的。认罪之时,不可游离其辞,或轻忽从事;我们也不要强使未曾觉悟罪恶真相的人出来认罪。只有从心底发出的认罪,才能达到怜悯无限的上帝那里。诗人大卫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

诚实的认罪,必定是确切的,必是承认一种指定的罪。所犯的罪,或只须向上帝承认就可以了;或是须在受损的人面前承认的;有的是开罪于大众,应当在大众面前承认的。但无论如何,认罪时务要确实指定所犯之罪为何,爽直的承认出来。

在撒母耳的时代,以色列人远离上帝,就受罪的恶报。他们对上帝失了信仰,无从察觉上帝有治国的权能与智慧,不信服祂有保卫他们,替他们伸冤除害之力。他们背离了掌管宇宙的大主宰,反求像当时四周的异邦一样,受人君的治理。后来他们确实地认罪说,“我们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撒上 12:19)这才得到安康。他们那已经被定的罪必须承认。他们忘恩负义的罪,重重地压着他们,使他们与上帝分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认罪若无诚恳懊悔改过之心,就不能得上帝的悦纳。我们的行为须有根本的改变,一切冒犯上帝的事须得完全除净,这才是真心为罪忧伤的结果。我们本身方面所当尽的本分,圣经已明明的列出了:“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辩屈。”(赛1:16,17)恶人“若转离他的罪,行正直与合理的事,还人的当头和所抢夺的,遵行生命的律例,不作罪孽,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结33:14,15)保罗论到悔改的事说:“你看,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林后7:11)

当罪恶泯灭了道德知觉之时,犯罪的人便看不出自己品行的缺憾,不觉所犯之罪的重大;除非顺服圣灵使他有知罪的能力,他的心眼就会长此偏盲,看不见自己的罪恶。他纵然认罪,也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每次认罪,总是加以推诿,说,若不是因为某种环境所迫,他必不致做出这件或那件可责备的事来。

始祖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以后,就深觉惭愧惶恐,他们最先唯一的心理,就是要设法推诿自己的罪恶,逃避可怕的死刑。主审问他们的罪时,亚当就将自己的罪一部分加在上帝身上,一部分推到妻子身上。他对主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女人则将这罪推到蛇身上,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2,13)这就是说你为什么造蛇?又为什么准蛇进伊甸园里来呢?这种推诿的话中,实含有诘问上帝的意思,要将犯罪的责任诿诸上帝。自称为义的心,发源于谎言之父。此后亚当的后裔,也都表现这种性格。这样的认罪,不是受圣灵的感动而来的,不能得上帝的悦纳。真实的悔改,必使人自担己罪,一直承认出来,不掩遮,不虚饰。他必如那可怜的,连眼睛都不敢举起望天的税吏说道,“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这样认罪的人,必得称义,因为基督必用祂的宝血,代替真正悔改的人恳求。

圣经记载真悔改,真谦卑的模范,都显明认罪不可推诿,不可自称为义。保罗不但不敢为自己掩饰,反将他的罪从那最黑暗的一面描写出来,不想丝毫减轻。他说:“我在耶路撒冷也曾这样行了。既从祭司长得了权柄,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徒26:10,11)他毫不迟延的宣布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

谦卑伤心的人,为真正悔改的精神所降服,对于上帝的爱,与十字架上所付的代价,就会有相当的认识。凡真正悔改的人,必会在上帝面前,认自己所有的罪,正如儿子向慈父认罪一样,圣经上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

喜乐的泉源 测验四

1.我该向谁认罪?(雅5:16)

2.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一个人如何才能“出诸至诚,直认不讳”的认罪?

3.当我犯罪伤害了朋友时,我该怎么办?

4.真实的认罪具有两种什么性质?

5.我可能会作不蒙上帝悦纳的哪一种认罪?

留归你用!

背诵、约壹1:9节,并告诉你的一个朋友。


相关内容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背景下的认罪轻案程序试点
  • [摘 要]近年来,我国犯罪率一直呈增长趋势,轻罪案件所占比例甚高,案件积累过多,办案人员负担过重,是目前司法机关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2008年8月1日起,中国检察官协会研究的认罪轻案程序课题在全国8个基层检察院开始试点,对符合一定条件.认罪态度较好的轻案犯罪嫌疑人将采取从轻量刑.减少羁押和快速办理等 ...

  • 对我国坦白从宽政策法律化的思考
  • 坦白从宽,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所坚持实行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刑事政策的重要内 容,对我国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刑事司法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无论是我国1979 年所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还是1996年所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1997年所修订的刑法, 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坦白从宽这一刑事政策的 ...

  •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2010年2月23日 [2010]高检诉发21号 为积极推进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的量刑建议工作,促进量刑的公开.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量刑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被告 ...

  • 老婆老婆我爱你[散文欣赏]
  • 我老婆是我强行娶回来的. 说是强行,实际上我老婆是同意的,只是她家里不同意,而且是坚决.彻底.干净地不同意的那种. 我不知道她家的姿态为什么这么强硬,其实我是一个挺优秀的人.我会做很多的事: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切菜炒菜,杀鸭拔毛:上山能打柴,下河能摸鱼:我还会种田,什么犁地耙田,插秧割禾,一点也不含 ...

  • 论_认罪态度_在量刑情节中的定位
  • 法学论坛 论"认罪态度"在量刑情节中的定位 □ 喻福东 岳阳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414006) 摘要:传统刑法和司法实践将"认罪态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节,由于立法的模糊性和司法人员的认识差异, "立功"和"坦白"的逐 ...

  • 论犯罪情节--[基础正义]
  • 黄石勇 已阅4751次 查看此书介绍或购买此书 论犯罪情节 按语: 这篇论文与前面的<犯罪情节与刑法中的情节>都是我大学毕业 论文的组成部分,本文曾投稿给我母校当年的学报<法学季刊>(现为 <现代法学>),编辑部曾经答复我将择期刊用,但后来始终没能发表. 大约一年 ...

  • 解读犯罪情节中积极赔偿损失与取得谅解
  • 解读犯罪情节中的积极赔偿损失与取得谅解 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与取得被害人谅解是共同存在的,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是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前提,取得被害人谅解是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结果. 一.积极赔偿损失与取得谅解情节 刑法第36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 ...

  • 囚徒困境的均衡辨析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2期 囚徒困境的均衡辨析 郭洪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传统的<博弈论>分析最终结果是两个囚徒均会坦白,但这并不是两个囚徒的最好结局,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结 局?本文从懈弈动中"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对传统的(坦 ...

  • 最高院关于减刑假释的规定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11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3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法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