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试题(全国卷)

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

试题(全国卷)—生物

本卷共38题,三种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和选考题部分。选择题20小题,非选择题12小题,选考部分包括2个专题,6个小题。

一、选择题(20小题)

1.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属于RNA 病毒,乙肝病毒为DNA 病毒。寨卡病毒由蚊虫传播,通过血液感染,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寨卡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C .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寨卡病毒感染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乙肝病毒相同

【答案】B

【解析】病毒不含有核糖体,A 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代谢需依赖宿主细胞,核酸复制所需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B 正确;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而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 错误;寨卡病毒是RNA 病毒,而乙肝病毒是DNA 病毒,故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不相同,D 错误。

2.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 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答案】D

【解析】甲图中①可表示蛋白质,②可表示糖类或脂肪,③可表示DNA 、RNA 、ATP 、磷脂等,④可表示叶绿素。“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暗示该物质为脂肪;④为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乙图中单体若是氨基酸,则该四肽彻底水解时,肽键断裂,需要消耗3分子水,则水解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产物。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 一定有氢键,单链RNA 一定没有氢键

B.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应该是圆粒豌豆

C.麦芽糖水解一定产生葡萄糖,mRNA 的合成不一定在细胞核中进行

D.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

【答案】A

【解析】双链DNA 一定会有氢键,单链RNA 在局部区域会形成双链,也有氢键,故A 错误;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是圆粒豌豆,因为皱粒豌豆缺少淀粉分支酶,吸水能力差,故B 正确;麦芽糖水解一定会产生其基本单位葡萄糖,mRNA 的合成也会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进行,故C 正确;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产生较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故D 正确。

4.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 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 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两种细胞吸收Q 均取决于浓度差

B.两种细胞吸收Q 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胚胎干细胞吸收Q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成熟红细胞吸收Q 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与未通入空气组相比,通入空气组胚胎干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使细胞吸收Q 的速率明显增加,说明胚胎干细胞吸收Q 的方式与能量的多少有关,则应为主动运输故

A 、B 均错误,C 正确;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通入空气后其吸收Q 的速率不变,其吸收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D 错误。

5.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 、Ⅱ、Ⅲ、Ⅳ为色素条带)。据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

C.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D.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答案】C

【解析】I 是胡萝卜素、Ⅱ是叶黄素,Ⅲ是叶绿素a ,Ⅳ是叶绿素b 。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下的幼苗颜色要黄,A 错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 >Ⅱ>Ⅲ>Ⅳ,B 错误;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于层析液中,不会得到色素带,D 错误。

6.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 2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 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 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 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B

【解析】根据装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氧气传感器监测到的O 2浓度越高,则该颜色的光越有利于光合作用,A 正确;加入NaHCO 3溶液的目的是维持装置内CO 2浓度不变,B 错误;若拆去滤光片,则自然光更有利于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 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 2浓度,C 正确;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 正确。

7.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 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 ,吡唑醚菌酯可抑制细胞呼吸第三阶段,进而抑制ATP 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 正确;吡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 正确;厌氧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属于无氧呼吸,无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三阶段,故吡唑醚菌酯不能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 错误。

8.科学研究发现: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该成果可对癌变前衰老的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停止,多种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

C.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不会积累

D.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降低

【答案】B

【解析】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没有停止,A 错误;由题意可知,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说明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引起免疫应答,B 正确;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因为不能被清除而积累,C 错误;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增强,D 错误。

9.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 B.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 D.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主动免疫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青蒿素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所以当青蒿素进入人患者体内后阻止了疟原虫对机体的损害,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故B 正确;青蒿素不会和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故A 错误;自然条件下变异是不定向的,C 错误;青蒿素治疗疟疾不属于免疫,D 错误。

10.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 .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 .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 .“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C

【解析】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不一定会降低出生率,A 错误;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可通过增加死亡率来实现,但人口数量的减少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实现,B 错误;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代表的是幼年个体数,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个体数越来越少,故底部面积所占比例减少,C 正确;政府推出“二孩政策”是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出台的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或者规定提高或者降低,D 错误。

11.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 .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答案】A

【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群落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的总量也增加,A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节资源的能力,B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可能高于该蜘蛛同化量的20%,C 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D 错误。

12.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答案】A

【解析】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 错误;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利用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B 正确;苦楝散发气味去除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C 正确;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利用种间制约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D 正确。

13.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B .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 .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A 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B 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C 正确;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免疫调节,D 错误。

14.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 .该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

D .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答案】C

【解析】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故A 正确;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会被灭活,所以血压能恢复正常,故B 正确;该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故C 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故D 正确。

15.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 上的基因控制

B .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 .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 .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 细胞

【答案】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A 错误;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

其抗原决定簇,因此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B 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因此破坏吞噬细胞后,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C 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 细胞,D 正确。

16.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供体) 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1A .浓度高于1μmo l ·L 的ACC 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1B .浓度高于50μmol ·L 的IAA 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 .ACC 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D .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答案】B

-1【解析】由图可知,ACC 浓度高于1μmol ·L 时插条不定根数比对照组少,说明浓度高于1

-1-1μmol ·L 的ACC 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故A 正确;当IAA 浓度高于50μmol ·L 时

插条生根数比对照组多,说明仍然是促进作用,故B 错误;ACC 对插条生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说明具有两重性,故C 正确;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生根数不为0,主要是自身也会产生内源性的激素,故D 正确。

17.下列关于白化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化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B.双亲表现型正常能生出患病的女儿

C .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在患者家系开展

【答案】B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两者遗传方式不相同,A 错误;双亲表现型正常能生出患白化病的女儿,B 正确;人白化病患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进而出现白化的症状,C 错误;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 错误。

18.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突变性状由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 .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 .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 .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答案】C

【解答】根据II-3与II-4正常,子代Ⅲ-8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可推知该突变性状由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 项正确;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说明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一种含Y 染色体的精子,即含X 染色体的精子都不含隐性突变基因,所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图中Ⅲ-11的突变基因只能来自于II-7,B 项正确,C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每一代都会有一部分含突变基因的个体被淘汰,造成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 项正确。

19.下列有关实验或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类比推理法

B .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D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答案】D

【解析】萨顿提出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假说演绎法,A 错误;赫尔希等人用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但没有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C 错误;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D 正确。

20.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 .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B .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C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根据是否产生CO 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B

【解析】质壁分离复原后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所以不能用来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变化,A 错误;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进行饥饿处理后,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B 正确;先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 2判断,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 2,D 错误。

二、非选择题(12小题)

21.水杨酸(SA )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

(1)实验中A 组为____________组,B 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2)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 3的____________过程。

(3)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________ 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

(1)对照 (等量)H 2O 诱导气孔开放

(2)还原

(3)①明显降低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 ②促进

(4)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

(1)本实验探究的是水杨酸(SA )的作用,而A 组喷洒的是水,为对照组。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B 、C 两组的条件相同,C 组喷洒的是水杨酸(SA ),则B 组应该喷洒水作为对照。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加速喷洒的水或水杨酸(SA )的进入,以便结果更科学准确。

(2)根据题意分析,G 基因的表达产生的酶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而[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说明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 3的还原过程。

(3)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22.下图是采摘后的几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果实呼吸速率的变化是用单位时间内 的数值来表示。

(2)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

同趋势是 。

(3)已知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着果实开始

衰老,不耐贮藏,则图中最不耐贮藏的果实是 。

为了延长摘后果实的贮藏时间,可采用的措施

有 (答出两点)。

(4)已知果实中含有淀粉等贮藏物质,摘后10天,由

于 ,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引起香蕉果实呼吸速率急剧上升。

(5)研究发现,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是因为脱落酸的积累诱发了 的生成,进 而使呼吸速率加快,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由此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 。

【答案】

(1)CO 2释放量/CO2释放/CO2产生量(答CO 2浓度不给分)

(2)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表述不完整不给分)

(3)鳄梨(错别字不给分) 降低氧气浓度、适当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如避免机械损伤、调节贮藏湿度、激素处理、应用植物杀菌素等)(答出一点给1分)

(4)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淀粉酶含量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没有加速、增强等词不给分)

(5)乙烯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解析】

(1)观察曲线图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测量了单位时间CO 2的产生量来定量表示呼吸速率。

(2)观察图中曲线的走势可知,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同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3)由于呼吸高峰出现就标志果实开始衰老不耐贮藏,从图中可知鳄梨达到呼吸高峰的时间最短,所以鳄梨最不耐贮藏。为了延长贮藏时间就要减慢呼吸速率,从而延长达到呼吸高峰所需要的时间。所以相关措施主要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有助于果实保鲜的措施也正确。

(4)本小题强调摘后10天香蕉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是与10天前对比分析,所以强调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

(5)由于空后方提示该物质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而且还提到多种激素,所以此空应该就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乙烯。

23.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这项研究对因年老或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研究发现,禁食2-4天就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 (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肝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 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 (填写“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

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各种免疫细胞。机体通

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 (填写“体液或“细胞”)免疫。免疫系统通过它的 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脂肪

(2)细胞凋亡

(3)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细胞 防卫、监控和清除

【解析】

(1)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上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时补充血糖,后续的可以通过非糖物质的转化,由题意可知消耗脂肪,所以是脂肪细胞进行转化补充血糖。

(2)受损细胞被更换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表达,属于细胞凋亡。

(3)形成各种免疫细胞的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将癌细胞杀死主要是效应T 细胞将其裂解掉,所以主要是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24.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 ,判断依据是 。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 ,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的方法是 。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 。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 •a )。

2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 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

1.6×10kJ ,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 ,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 。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 中的含碳量。

【答案】

(1)次生演替 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2

(3)标志重捕法 大

(4)2.48×10kJ 15% 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

【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

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因此该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判断依据是在

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

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假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 ,其中标志总数为M ,重捕总数为n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

体数为m ,则N/M=n/m,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m 减少,测得N 偏大。

(4)第6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6200kg ,转化为葡萄糖的量为:6200×

2.5=15500kg,所以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葡萄糖的总能量

=15500×1.6×10×100=2.48×10kJ 。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

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植食动物同化量/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制造量

×100%=930/6200×100%=15% 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

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

25.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 、P 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

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41010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

指 。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说

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3)湖泊中绿藻和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其中鱼类由于食物种

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

(4)从乙图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 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

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 ,则最少需要藻类 kJ。

(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

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 ,理

由 。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 ,理由是此

时 。

【答案】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 、H 、O 、N 、P 、S 等元素) 直接

(2)微生物的分解 负反馈调节 (3)生产者 垂直 (4)240

(5)①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 、H 、O 、N 、P 、S 等)不断从无机

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从生物

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直接价值。

(2)消除污染物的方法常见的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是自我

调节能力的基础。

(3)绿藻和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在群落中垂直方向上分布不

同的生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据乙图知,鲤鱼体长在4.2cm 时,其肉食性比例为0.25,植食性比例为0.75;“最少

需要”说明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据题意绘出以下食物网:

鲤鱼通过小虾需要的藻类为:24kJ ×0.25÷20%÷20%=150kJ;

鲤鱼直接利用的藻类为:24kJ ×0.75÷20%=90kJ;

合计:240kJ 。

(5)据甲图知,在pH >8时,即碱性水体中,蓝藻的藻毒素含量太高,不宜采用;鲤鱼体

长4.2cm 时,植食性比例较高,能快速去除藻类。

26.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 、B 、C 、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

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

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 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 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

的 (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 ,用于自身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 ,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

(3)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

在于 。

(4)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 。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 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是 。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 1/K2/0),

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

长,若a 点变化为干旱,则a 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用图中标号Ⅰ、

Ⅱ、Ⅲ表示)。

【答案】(1)CO 2 B 、D (2)N+R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K2 Ⅰ

【解析】

(1)图甲中①过程是CO 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③过程是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CO 2,因此在①③过程中碳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

应图甲中B 、D 。

(2)植食性动物(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R 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N 。

(3)生态系统中信息交流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对物种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

为维持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在最低水平。丝状菌造成蝗虫患病,干旱

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因此a 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曲线I 。

27.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 ,h )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

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 射线照射紫株A 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

732株、绿株2株(绿株B )。为研究绿株B 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 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 杂

交得到F 1,F 1再严格自交得到F 2,观察F 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 射线照射紫株A 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 。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 1的基因型为 ;F 1自交得到的F 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

(2)假设二:X 射线照射紫株A 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 的片段缺失(注:一

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

设正确,则绿株B 能产生 种配子,F 1的表现型为 ;F 1自交得到的F 2中,紫株

所占比例应为 。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 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 植株,

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

【答案】(1)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Hh 3/4

(2)2 全部为紫株 6/7 (3)基因的分离

(4)绿株B 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

构的改变。如果假设一正确,绿株B 的基因型为hh ,紫株的基因型为HH ,则F 1的基因型为

Hh ;F 1自交得到的F 2中,紫株(HH 、Hh ):绿株(hh )=3:1,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3/4。

(2)如果假设二正确,则绿株B 能产生2种配子,即一种配子含有基因h ,另一种配子6

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H 基因的片段(-),因此F 1有两种基因型:Hh 和H-(且各占1/2),

表现型均为紫株。F 1中由1/2Hh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HH 、Hh ):绿株(hh )

=3:1,由1/2H-中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HH 、H-):致死株(--)=3:1,则

F 2中紫株共计1/2×3/4+1/2×3/4=6/8,致死株为1/2×1/4=1/8,则F 2

中(除去死亡个体)

紫株占6/8÷(1-1/8)=6/7。

(3)本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绿色B 植株,在

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

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28.某种鸟的毛色有4种。下图是该种鸟毛色的形成过程,其中酶A 由基因A 控制合成,酶

B 由基因B 控制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毛色性状

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的。

(2)现有两只亲本绿色鸟交配,并产下6只小鸟,其中有1只白色,5只绿色。据此性状分

离比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鸟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

因是 。

(3)为了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取上述亲本绿色雄鸟与多只白色雌鸟

测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后代小鸟若绿色:黄色:蓝色:白色= ,则这

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黄色鸟的基因型是 。现让这4

种颜色后代小鸟自由交配,则他们的下一代绿色:黄色:蓝色:白色= 。

【答案】(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不能 后代数量过少不能形成正常的分离比(答出数量少给分)

(3)1:1:1:1 Aabb 49:63:63:81

【解析】(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常见有两种: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②基因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据题意可知,鸟毛色的形成过程属于后者。

(2)遗传定律建立统计学基础上,数量太少无法判断。

(3)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信息可以判定:白色aabb ,黄色A_bb、蓝色aaB_、绿

色A_B_;根据题(2)信息可以写出以下遗传图解:A_B_(绿)×A_B_(绿)→1aabb(白)、

5A_B_(绿),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 ;亲本测交可表示为:AaBb ×aabb →1AaBb (绿):1Aabb

(黄):1aaBb(蓝):1aabb(白);若让这4种颜色的小鸟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首先分析Aa ,可以推断测交后代1/2Aa、1/2aa;自由交配推断出,后代7/16A_、9/16aa;

同理分析Bb ,后代为7/16B_、9/16bb;Aa 、Bb 随机结合,则有:49/256绿色:63/256黄

色:63/256蓝色:81/256白色=49:63:63:81。

2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

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

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另一方面,T 淋巴细胞活

性下降还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

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 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

效应T 细胞内表达,Fas 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

精神因素引起T 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 细胞分化为效应T 细胞过程中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 刚进人体内感染T

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而在被HIV 感染的T 细胞中 基

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 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 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

部免疫力。

(3)图丙表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射弧中的一个突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

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膜两侧

离子移动情况是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

个实验: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

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 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

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 ,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缺一不可) 防卫、监控、清除 淋巴因子

(2)FasL 第一、二(或第二) Fas

(3)钠离子内流

(4)①突触小泡 ②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析】(1)观察图甲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会作为信号分子影响或改变免疫细胞的生理活动,说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所以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

(2)根据图乙分析可知,精神因素引起T 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 细胞分化为效应T 细胞过程中FasL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 刚进人体内感染T 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而在被HIV 感染的T 细胞中Fas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 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 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

(3)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①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 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1N1甲流病毒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为 ,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 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

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1N1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 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21天后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 ,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 。

②实验数据显示,G 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 ,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 ,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 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 。

【答案】(1)抗原 (2)记忆细胞 浆细胞 细胞免疫

(3)①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 0%

②低 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

③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解析】(1)H1N1甲流疫苗中的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人体接种过H1N1甲流疫苗后,B 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一旦H1N1甲流病毒侵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对于侥幸侵入机体细胞的病毒,机体可依靠细胞免疫(效应T 细胞)将被感染细胞清除。

(3)①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0%。

②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

③比较分析表中有关数据可知,免疫小鼠的IgG 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推测C48/80

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31.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B 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下图表示B 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 呈

现 色,主要吸收 。请指出该结

果的错误之处 。

(3)C 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 。

(4)做D 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__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B 时期染色体的特点 。

【答案】(1)D (2)CaCO 3 蓝绿色 红光和蓝紫光 色素带b 的位置应当右移

(3)砖红色 蓝色 (4)正方 ADBC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解析】(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 。

(2)B 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 3。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其中色素带c 是叶绿素a ,呈现蓝绿色。相邻两色素的距离

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距离最远,故色素带b 的位置应当右移。

(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硫酸铜的颜色,故呈蓝色。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较小,呈正方形;据图示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有丝分裂后期,C 为有丝分裂末期,D 为有丝分裂中期,故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DBC 。B 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32. 水杨酸(SA )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是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 组为________组,B 组幼苗叶面应喷洒__ 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 (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作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光合作用中C 3的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______ __的影响。

②G 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④ (2)对照 (等量)H2O 诱导气孔开放 (3)还原(4)①明显降低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②促进

(5)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所以本实验所选幼苗长势相同、幼苗进行随机分组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 组用清水处理属于对照组。B 组是C 组的对照,所以叶面应喷洒等量清水。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过程。

(4)①根据柱形图可知,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②G 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水杨酸,且条件是低温和弱光,检测的指标是光合作用,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选考部分(6小题)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33.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其分生孢子寄生在林不害虫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使害虫死亡。回答下面问题:

(1)微生物培养技术可以从自然菌群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菌种。一般步骤为:采集菌样→富集培养→ →性能测定。培养的白僵菌的菌样最好从 中采集。

(2)用于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应选用 (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配置的白僵菌培养基一定含有水、无机盐及 和 。

(3)分离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都要进行 处理。

(4)白僵菌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答案】(1)纯种培养 感染白僵菌的虫体 (2)固体 碳源 氮源

(3)灭菌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白僵菌主要在虫体中生长繁殖,因此菌样应从感病昆虫中采集。

(2)获得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的必备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3)灭菌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分离和纯化都需要灭菌。

(4)微生物接种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4.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 )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

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1)土壤有 之称,该类微生物应取自 的土壤。

(2)用于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 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

(3)接种后,必须密封培养,其原因是 。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降油圈 的菌落作为高效菌株。

(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 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 个/mL。该统计结果 (低于/高于)实际值。

【答案】(1)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长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

(2)选择 高压蒸汽灭菌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型微生物 最大 (4)1000 低于

【解析】(1)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筛选的目的菌是能降解石油的,所以应取自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

(2)应选用选择培养基,即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要密封培养说明该生物是厌氧型生物,能分解石油会形成透明圈,应选择透明圈大的菌落作为高效菌株。

(4)因为统计的是菌落,所以统计的结果会低于实际值。

35.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1)根锯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能/不能),原因是 ,不能选择出只分解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3)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

是 ,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 。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 培养基上,等长成 菌落后放在4℃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 的方法。

【答案】(1)不能 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2)灭菌 无菌

(3)菌液浓度过高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

(4)固体斜面 甘油管藏

【解析】(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含有N 元素,尿素不是唯一氮源,所以不能分离出尿素分解菌。

(2)接种前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培养过程要进行无菌操作。

(3)纯化细菌时,如菌液浓度过高,则培养基中菌落可能连成一片,需要将菌液加大稀释倍数以避免此种现象出现。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6.材料一:人类可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 片段,拼接而成,并且在胰岛素﹣COOH 端加上KDEL 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将该基因置于果实专一性启动子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

材料二:T 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 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 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 4溶菌酶的耐热性。

(1)材料一中基因工程操作是采用 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不同,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这是因为密码子具有 。要想在体外获得大量该目的基因的片段,可以采用 技术。

(2)根据上述描述,转基因操作时所用的载体是 ,载体上的 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

(3)材料二属于 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 的技术。

【答案】(1)人工合成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PCR

(2)农杆菌的Ti 质粒 T﹣DNA

(3)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一中基因工程操作是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虽然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不同,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一种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基因序列不同,蛋白质可以相同,所以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目的基因可以采用PCR 技术扩增产生大量的目的基因。

(2)根据“将该基因置于果实专一性启动子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可知该过程的载体是农杆菌的Ti 质粒,质粒上的T ﹣DNA 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

(3)材料二中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

37.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控制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了获取更多的青蒿素,科学家采用多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18条),通过传统的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方法二: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酵母菌细胞合成青蒿素(如图所示)

(1)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可将青蒿素细胞经培养获得的 细胞置于发酵罐中培养,经 方式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并产生大量的青蒿素。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菌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

(3)图中①②过程无论发生在青蒿素细胞中,还是发生在酵母细胞中,都能产生相同的物质FPP ,原因是 、 。(写出2点)

(4)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愈伤组织 有丝分裂

(2)ADS 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 DNA分子杂交

(3)都具有FPP 合成酶基因,FPP 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

(4)酵母细胞中部分FPP 用于合成固醇

【解析】(1)要获得细胞产物可以先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应将青蒿素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置于发酵罐中。愈伤组织通过进行有丝分裂得到大量细胞进而获得更多的细胞产物。

(2)由图可知要产生青蒿素还必须有ADS 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所以应导入这两个基因。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到受体细胞可以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

(3)两种细胞中都含有FPP ,由图可知FPP 需要FPP 酶参与,说明这两种细胞都有FPP 合成酶基因,FPP 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并且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 等。

(4)由图可知FPP 后的代谢途径可以分为两种,如果青蒿素产量低,可能是FPP 在ERG9酶的作用下合成了固醇。可以通过降低该酶的活性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38.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这再次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 ,具体实施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答两点)。

(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 。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

(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1)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人工制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

(2)物质循环再生 环境容纳量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3)物种多样性

(4)已破坏的生态系统

(5)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1)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制备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具体措施有: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

(2)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环境容纳量(K 值)。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3)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4)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签发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名师点睛】1、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2)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

试题(全国卷)—生物

本卷共38题,三种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和选考题部分。选择题20小题,非选择题12小题,选考部分包括2个专题,6个小题。

一、选择题(20小题)

1.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属于RNA 病毒,乙肝病毒为DNA 病毒。寨卡病毒由蚊虫传播,通过血液感染,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寨卡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C .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寨卡病毒感染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乙肝病毒相同

【答案】B

【解析】病毒不含有核糖体,A 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代谢需依赖宿主细胞,核酸复制所需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B 正确;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而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 错误;寨卡病毒是RNA 病毒,而乙肝病毒是DNA 病毒,故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不相同,D 错误。

2.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 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答案】D

【解析】甲图中①可表示蛋白质,②可表示糖类或脂肪,③可表示DNA 、RNA 、ATP 、磷脂等,④可表示叶绿素。“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暗示该物质为脂肪;④为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乙图中单体若是氨基酸,则该四肽彻底水解时,肽键断裂,需要消耗3分子水,则水解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产物。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 一定有氢键,单链RNA 一定没有氢键

B.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应该是圆粒豌豆

C.麦芽糖水解一定产生葡萄糖,mRNA 的合成不一定在细胞核中进行

D.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

【答案】A

【解析】双链DNA 一定会有氢键,单链RNA 在局部区域会形成双链,也有氢键,故A 错误;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是圆粒豌豆,因为皱粒豌豆缺少淀粉分支酶,吸水能力差,故B 正确;麦芽糖水解一定会产生其基本单位葡萄糖,mRNA 的合成也会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进行,故C 正确;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产生较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故D 正确。

4.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 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 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两种细胞吸收Q 均取决于浓度差

B.两种细胞吸收Q 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胚胎干细胞吸收Q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成熟红细胞吸收Q 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与未通入空气组相比,通入空气组胚胎干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使细胞吸收Q 的速率明显增加,说明胚胎干细胞吸收Q 的方式与能量的多少有关,则应为主动运输故

A 、B 均错误,C 正确;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通入空气后其吸收Q 的速率不变,其吸收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D 错误。

5.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 、Ⅱ、Ⅲ、Ⅳ为色素条带)。据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

C.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D.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答案】C

【解析】I 是胡萝卜素、Ⅱ是叶黄素,Ⅲ是叶绿素a ,Ⅳ是叶绿素b 。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下的幼苗颜色要黄,A 错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 >Ⅱ>Ⅲ>Ⅳ,B 错误;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于层析液中,不会得到色素带,D 错误。

6.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 2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 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 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 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B

【解析】根据装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氧气传感器监测到的O 2浓度越高,则该颜色的光越有利于光合作用,A 正确;加入NaHCO 3溶液的目的是维持装置内CO 2浓度不变,B 错误;若拆去滤光片,则自然光更有利于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 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 2浓度,C 正确;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 正确。

7.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 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 ,吡唑醚菌酯可抑制细胞呼吸第三阶段,进而抑制ATP 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 正确;吡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 正确;厌氧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属于无氧呼吸,无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三阶段,故吡唑醚菌酯不能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 错误。

8.科学研究发现: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该成果可对癌变前衰老的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停止,多种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

C.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不会积累

D.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降低

【答案】B

【解析】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没有停止,A 错误;由题意可知,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说明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引起免疫应答,B 正确;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因为不能被清除而积累,C 错误;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增强,D 错误。

9.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 B.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 D.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主动免疫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青蒿素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所以当青蒿素进入人患者体内后阻止了疟原虫对机体的损害,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故B 正确;青蒿素不会和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故A 错误;自然条件下变异是不定向的,C 错误;青蒿素治疗疟疾不属于免疫,D 错误。

10.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 .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 .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 .“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C

【解析】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不一定会降低出生率,A 错误;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可通过增加死亡率来实现,但人口数量的减少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实现,B 错误;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代表的是幼年个体数,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个体数越来越少,故底部面积所占比例减少,C 正确;政府推出“二孩政策”是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出台的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或者规定提高或者降低,D 错误。

11.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 .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答案】A

【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群落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的总量也增加,A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节资源的能力,B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可能高于该蜘蛛同化量的20%,C 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D 错误。

12.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答案】A

【解析】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 错误;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利用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B 正确;苦楝散发气味去除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C 正确;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利用种间制约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D 正确。

13.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B .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 .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A 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B 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C 正确;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免疫调节,D 错误。

14.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 .该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

D .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答案】C

【解析】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故A 正确;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会被灭活,所以血压能恢复正常,故B 正确;该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故C 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故D 正确。

15.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 上的基因控制

B .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 .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 .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 细胞

【答案】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A 错误;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

其抗原决定簇,因此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B 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因此破坏吞噬细胞后,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C 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 细胞,D 正确。

16.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供体) 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1A .浓度高于1μmo l ·L 的ACC 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1B .浓度高于50μmol ·L 的IAA 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 .ACC 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D .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答案】B

-1【解析】由图可知,ACC 浓度高于1μmol ·L 时插条不定根数比对照组少,说明浓度高于1

-1-1μmol ·L 的ACC 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故A 正确;当IAA 浓度高于50μmol ·L 时

插条生根数比对照组多,说明仍然是促进作用,故B 错误;ACC 对插条生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说明具有两重性,故C 正确;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生根数不为0,主要是自身也会产生内源性的激素,故D 正确。

17.下列关于白化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化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B.双亲表现型正常能生出患病的女儿

C .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在患者家系开展

【答案】B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两者遗传方式不相同,A 错误;双亲表现型正常能生出患白化病的女儿,B 正确;人白化病患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进而出现白化的症状,C 错误;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 错误。

18.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突变性状由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 .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 .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 .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答案】C

【解答】根据II-3与II-4正常,子代Ⅲ-8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可推知该突变性状由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 项正确;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说明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一种含Y 染色体的精子,即含X 染色体的精子都不含隐性突变基因,所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图中Ⅲ-11的突变基因只能来自于II-7,B 项正确,C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每一代都会有一部分含突变基因的个体被淘汰,造成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 项正确。

19.下列有关实验或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类比推理法

B .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D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答案】D

【解析】萨顿提出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假说演绎法,A 错误;赫尔希等人用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但没有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C 错误;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D 正确。

20.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 .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B .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C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根据是否产生CO 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B

【解析】质壁分离复原后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所以不能用来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变化,A 错误;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进行饥饿处理后,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B 正确;先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 2判断,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 2,D 错误。

二、非选择题(12小题)

21.水杨酸(SA )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

(1)实验中A 组为____________组,B 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2)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 3的____________过程。

(3)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________ 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

(1)对照 (等量)H 2O 诱导气孔开放

(2)还原

(3)①明显降低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 ②促进

(4)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

(1)本实验探究的是水杨酸(SA )的作用,而A 组喷洒的是水,为对照组。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B 、C 两组的条件相同,C 组喷洒的是水杨酸(SA ),则B 组应该喷洒水作为对照。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加速喷洒的水或水杨酸(SA )的进入,以便结果更科学准确。

(2)根据题意分析,G 基因的表达产生的酶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而[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说明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 3的还原过程。

(3)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22.下图是采摘后的几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果实呼吸速率的变化是用单位时间内 的数值来表示。

(2)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

同趋势是 。

(3)已知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着果实开始

衰老,不耐贮藏,则图中最不耐贮藏的果实是 。

为了延长摘后果实的贮藏时间,可采用的措施

有 (答出两点)。

(4)已知果实中含有淀粉等贮藏物质,摘后10天,由

于 ,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引起香蕉果实呼吸速率急剧上升。

(5)研究发现,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是因为脱落酸的积累诱发了 的生成,进 而使呼吸速率加快,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由此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 。

【答案】

(1)CO 2释放量/CO2释放/CO2产生量(答CO 2浓度不给分)

(2)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表述不完整不给分)

(3)鳄梨(错别字不给分) 降低氧气浓度、适当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如避免机械损伤、调节贮藏湿度、激素处理、应用植物杀菌素等)(答出一点给1分)

(4)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淀粉酶含量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没有加速、增强等词不给分)

(5)乙烯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解析】

(1)观察曲线图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测量了单位时间CO 2的产生量来定量表示呼吸速率。

(2)观察图中曲线的走势可知,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同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3)由于呼吸高峰出现就标志果实开始衰老不耐贮藏,从图中可知鳄梨达到呼吸高峰的时间最短,所以鳄梨最不耐贮藏。为了延长贮藏时间就要减慢呼吸速率,从而延长达到呼吸高峰所需要的时间。所以相关措施主要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有助于果实保鲜的措施也正确。

(4)本小题强调摘后10天香蕉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是与10天前对比分析,所以强调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

(5)由于空后方提示该物质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而且还提到多种激素,所以此空应该就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乙烯。

23.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这项研究对因年老或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研究发现,禁食2-4天就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 (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肝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 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 (填写“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

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各种免疫细胞。机体通

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 (填写“体液或“细胞”)免疫。免疫系统通过它的 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脂肪

(2)细胞凋亡

(3)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细胞 防卫、监控和清除

【解析】

(1)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上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时补充血糖,后续的可以通过非糖物质的转化,由题意可知消耗脂肪,所以是脂肪细胞进行转化补充血糖。

(2)受损细胞被更换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表达,属于细胞凋亡。

(3)形成各种免疫细胞的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将癌细胞杀死主要是效应T 细胞将其裂解掉,所以主要是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24.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 ,判断依据是 。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 ,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的方法是 。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 。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 •a )。

2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 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

1.6×10kJ ,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 ,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 。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 中的含碳量。

【答案】

(1)次生演替 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2

(3)标志重捕法 大

(4)2.48×10kJ 15% 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

【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

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因此该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判断依据是在

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

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假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 ,其中标志总数为M ,重捕总数为n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

体数为m ,则N/M=n/m,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m 减少,测得N 偏大。

(4)第6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6200kg ,转化为葡萄糖的量为:6200×

2.5=15500kg,所以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葡萄糖的总能量

=15500×1.6×10×100=2.48×10kJ 。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

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植食动物同化量/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制造量

×100%=930/6200×100%=15% 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

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

25.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 、P 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

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41010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

指 。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说

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3)湖泊中绿藻和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其中鱼类由于食物种

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

(4)从乙图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 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

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 ,则最少需要藻类 kJ。

(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

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 ,理

由 。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 ,理由是此

时 。

【答案】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 、H 、O 、N 、P 、S 等元素) 直接

(2)微生物的分解 负反馈调节 (3)生产者 垂直 (4)240

(5)①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 、H 、O 、N 、P 、S 等)不断从无机

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从生物

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直接价值。

(2)消除污染物的方法常见的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是自我

调节能力的基础。

(3)绿藻和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在群落中垂直方向上分布不

同的生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据乙图知,鲤鱼体长在4.2cm 时,其肉食性比例为0.25,植食性比例为0.75;“最少

需要”说明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据题意绘出以下食物网:

鲤鱼通过小虾需要的藻类为:24kJ ×0.25÷20%÷20%=150kJ;

鲤鱼直接利用的藻类为:24kJ ×0.75÷20%=90kJ;

合计:240kJ 。

(5)据甲图知,在pH >8时,即碱性水体中,蓝藻的藻毒素含量太高,不宜采用;鲤鱼体

长4.2cm 时,植食性比例较高,能快速去除藻类。

26.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 、B 、C 、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

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

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 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 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

的 (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 ,用于自身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 ,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

(3)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

在于 。

(4)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 。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 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是 。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 1/K2/0),

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

长,若a 点变化为干旱,则a 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用图中标号Ⅰ、

Ⅱ、Ⅲ表示)。

【答案】(1)CO 2 B 、D (2)N+R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K2 Ⅰ

【解析】

(1)图甲中①过程是CO 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③过程是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CO 2,因此在①③过程中碳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

应图甲中B 、D 。

(2)植食性动物(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R 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N 。

(3)生态系统中信息交流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对物种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

为维持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在最低水平。丝状菌造成蝗虫患病,干旱

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因此a 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曲线I 。

27.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 ,h )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

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 射线照射紫株A 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

732株、绿株2株(绿株B )。为研究绿株B 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 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 杂

交得到F 1,F 1再严格自交得到F 2,观察F 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 射线照射紫株A 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 。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 1的基因型为 ;F 1自交得到的F 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

(2)假设二:X 射线照射紫株A 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 的片段缺失(注:一

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

设正确,则绿株B 能产生 种配子,F 1的表现型为 ;F 1自交得到的F 2中,紫株

所占比例应为 。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 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 植株,

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

【答案】(1)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Hh 3/4

(2)2 全部为紫株 6/7 (3)基因的分离

(4)绿株B 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

构的改变。如果假设一正确,绿株B 的基因型为hh ,紫株的基因型为HH ,则F 1的基因型为

Hh ;F 1自交得到的F 2中,紫株(HH 、Hh ):绿株(hh )=3:1,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3/4。

(2)如果假设二正确,则绿株B 能产生2种配子,即一种配子含有基因h ,另一种配子6

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H 基因的片段(-),因此F 1有两种基因型:Hh 和H-(且各占1/2),

表现型均为紫株。F 1中由1/2Hh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HH 、Hh ):绿株(hh )

=3:1,由1/2H-中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HH 、H-):致死株(--)=3:1,则

F 2中紫株共计1/2×3/4+1/2×3/4=6/8,致死株为1/2×1/4=1/8,则F 2

中(除去死亡个体)

紫株占6/8÷(1-1/8)=6/7。

(3)本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绿色B 植株,在

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

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28.某种鸟的毛色有4种。下图是该种鸟毛色的形成过程,其中酶A 由基因A 控制合成,酶

B 由基因B 控制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毛色性状

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的。

(2)现有两只亲本绿色鸟交配,并产下6只小鸟,其中有1只白色,5只绿色。据此性状分

离比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鸟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

因是 。

(3)为了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取上述亲本绿色雄鸟与多只白色雌鸟

测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后代小鸟若绿色:黄色:蓝色:白色= ,则这

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黄色鸟的基因型是 。现让这4

种颜色后代小鸟自由交配,则他们的下一代绿色:黄色:蓝色:白色= 。

【答案】(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不能 后代数量过少不能形成正常的分离比(答出数量少给分)

(3)1:1:1:1 Aabb 49:63:63:81

【解析】(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常见有两种: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②基因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据题意可知,鸟毛色的形成过程属于后者。

(2)遗传定律建立统计学基础上,数量太少无法判断。

(3)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信息可以判定:白色aabb ,黄色A_bb、蓝色aaB_、绿

色A_B_;根据题(2)信息可以写出以下遗传图解:A_B_(绿)×A_B_(绿)→1aabb(白)、

5A_B_(绿),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 ;亲本测交可表示为:AaBb ×aabb →1AaBb (绿):1Aabb

(黄):1aaBb(蓝):1aabb(白);若让这4种颜色的小鸟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首先分析Aa ,可以推断测交后代1/2Aa、1/2aa;自由交配推断出,后代7/16A_、9/16aa;

同理分析Bb ,后代为7/16B_、9/16bb;Aa 、Bb 随机结合,则有:49/256绿色:63/256黄

色:63/256蓝色:81/256白色=49:63:63:81。

2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

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

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另一方面,T 淋巴细胞活

性下降还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

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 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

效应T 细胞内表达,Fas 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

精神因素引起T 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 细胞分化为效应T 细胞过程中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 刚进人体内感染T

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而在被HIV 感染的T 细胞中 基

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 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 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

部免疫力。

(3)图丙表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射弧中的一个突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

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膜两侧

离子移动情况是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

个实验: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

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 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

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 ,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缺一不可) 防卫、监控、清除 淋巴因子

(2)FasL 第一、二(或第二) Fas

(3)钠离子内流

(4)①突触小泡 ②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析】(1)观察图甲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会作为信号分子影响或改变免疫细胞的生理活动,说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所以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

(2)根据图乙分析可知,精神因素引起T 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 细胞分化为效应T 细胞过程中FasL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 刚进人体内感染T 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而在被HIV 感染的T 细胞中Fas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 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 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

(3)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①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 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1N1甲流病毒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为 ,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 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

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1N1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 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21天后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 ,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 。

②实验数据显示,G 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 ,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 ,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 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 。

【答案】(1)抗原 (2)记忆细胞 浆细胞 细胞免疫

(3)①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 0%

②低 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

③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解析】(1)H1N1甲流疫苗中的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人体接种过H1N1甲流疫苗后,B 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一旦H1N1甲流病毒侵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对于侥幸侵入机体细胞的病毒,机体可依靠细胞免疫(效应T 细胞)将被感染细胞清除。

(3)①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0%。

②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

③比较分析表中有关数据可知,免疫小鼠的IgG 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推测C48/80

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31.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B 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下图表示B 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 呈

现 色,主要吸收 。请指出该结

果的错误之处 。

(3)C 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 。

(4)做D 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__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B 时期染色体的特点 。

【答案】(1)D (2)CaCO 3 蓝绿色 红光和蓝紫光 色素带b 的位置应当右移

(3)砖红色 蓝色 (4)正方 ADBC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解析】(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 。

(2)B 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 3。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其中色素带c 是叶绿素a ,呈现蓝绿色。相邻两色素的距离

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距离最远,故色素带b 的位置应当右移。

(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硫酸铜的颜色,故呈蓝色。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较小,呈正方形;据图示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有丝分裂后期,C 为有丝分裂末期,D 为有丝分裂中期,故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DBC 。B 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32. 水杨酸(SA )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是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 组为________组,B 组幼苗叶面应喷洒__ 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 (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作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光合作用中C 3的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______ __的影响。

②G 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④ (2)对照 (等量)H2O 诱导气孔开放 (3)还原(4)①明显降低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②促进

(5)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所以本实验所选幼苗长势相同、幼苗进行随机分组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 组用清水处理属于对照组。B 组是C 组的对照,所以叶面应喷洒等量清水。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过程。

(4)①根据柱形图可知,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 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②G 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水杨酸,且条件是低温和弱光,检测的指标是光合作用,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选考部分(6小题)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33.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其分生孢子寄生在林不害虫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使害虫死亡。回答下面问题:

(1)微生物培养技术可以从自然菌群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菌种。一般步骤为:采集菌样→富集培养→ →性能测定。培养的白僵菌的菌样最好从 中采集。

(2)用于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应选用 (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配置的白僵菌培养基一定含有水、无机盐及 和 。

(3)分离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都要进行 处理。

(4)白僵菌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答案】(1)纯种培养 感染白僵菌的虫体 (2)固体 碳源 氮源

(3)灭菌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白僵菌主要在虫体中生长繁殖,因此菌样应从感病昆虫中采集。

(2)获得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的必备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3)灭菌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分离和纯化都需要灭菌。

(4)微生物接种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4.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 )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

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1)土壤有 之称,该类微生物应取自 的土壤。

(2)用于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 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

(3)接种后,必须密封培养,其原因是 。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降油圈 的菌落作为高效菌株。

(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 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 个/mL。该统计结果 (低于/高于)实际值。

【答案】(1)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长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

(2)选择 高压蒸汽灭菌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型微生物 最大 (4)1000 低于

【解析】(1)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筛选的目的菌是能降解石油的,所以应取自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

(2)应选用选择培养基,即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要密封培养说明该生物是厌氧型生物,能分解石油会形成透明圈,应选择透明圈大的菌落作为高效菌株。

(4)因为统计的是菌落,所以统计的结果会低于实际值。

35.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1)根锯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能/不能),原因是 ,不能选择出只分解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3)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

是 ,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 。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 培养基上,等长成 菌落后放在4℃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 的方法。

【答案】(1)不能 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2)灭菌 无菌

(3)菌液浓度过高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

(4)固体斜面 甘油管藏

【解析】(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含有N 元素,尿素不是唯一氮源,所以不能分离出尿素分解菌。

(2)接种前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培养过程要进行无菌操作。

(3)纯化细菌时,如菌液浓度过高,则培养基中菌落可能连成一片,需要将菌液加大稀释倍数以避免此种现象出现。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6.材料一:人类可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 片段,拼接而成,并且在胰岛素﹣COOH 端加上KDEL 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将该基因置于果实专一性启动子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

材料二:T 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 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 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 4溶菌酶的耐热性。

(1)材料一中基因工程操作是采用 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不同,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这是因为密码子具有 。要想在体外获得大量该目的基因的片段,可以采用 技术。

(2)根据上述描述,转基因操作时所用的载体是 ,载体上的 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

(3)材料二属于 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 的技术。

【答案】(1)人工合成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PCR

(2)农杆菌的Ti 质粒 T﹣DNA

(3)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一中基因工程操作是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虽然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不同,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一种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基因序列不同,蛋白质可以相同,所以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目的基因可以采用PCR 技术扩增产生大量的目的基因。

(2)根据“将该基因置于果实专一性启动子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可知该过程的载体是农杆菌的Ti 质粒,质粒上的T ﹣DNA 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

(3)材料二中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

37.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控制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了获取更多的青蒿素,科学家采用多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18条),通过传统的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方法二: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酵母菌细胞合成青蒿素(如图所示)

(1)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可将青蒿素细胞经培养获得的 细胞置于发酵罐中培养,经 方式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并产生大量的青蒿素。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菌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

(3)图中①②过程无论发生在青蒿素细胞中,还是发生在酵母细胞中,都能产生相同的物质FPP ,原因是 、 。(写出2点)

(4)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愈伤组织 有丝分裂

(2)ADS 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 DNA分子杂交

(3)都具有FPP 合成酶基因,FPP 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

(4)酵母细胞中部分FPP 用于合成固醇

【解析】(1)要获得细胞产物可以先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应将青蒿素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置于发酵罐中。愈伤组织通过进行有丝分裂得到大量细胞进而获得更多的细胞产物。

(2)由图可知要产生青蒿素还必须有ADS 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所以应导入这两个基因。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到受体细胞可以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

(3)两种细胞中都含有FPP ,由图可知FPP 需要FPP 酶参与,说明这两种细胞都有FPP 合成酶基因,FPP 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并且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 等。

(4)由图可知FPP 后的代谢途径可以分为两种,如果青蒿素产量低,可能是FPP 在ERG9酶的作用下合成了固醇。可以通过降低该酶的活性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38.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这再次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 ,具体实施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答两点)。

(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 。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

(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1)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人工制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

(2)物质循环再生 环境容纳量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3)物种多样性

(4)已破坏的生态系统

(5)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1)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制备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具体措施有: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

(2)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环境容纳量(K 值)。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3)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4)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签发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名师点睛】1、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2)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相关内容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 近三年云南使用的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一.2014-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 2014-2015年,云南使用全国卷Ⅱ: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共三套[全国卷I (乙卷).全国卷Ⅱ(甲卷).全国卷III (丙卷)],其中,使用全国卷III 的省区有:广西.贵州.云南等,全国卷 ...

  • 2016-2017学年高三生物复习备考计划
  • 高三生物复习备考计划 一.高三生物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考试大纲为依据,充分挖掘生物教学层面的教学潜力和知识点的融合.提高学生能力为复习思路,以充分挖掘本届高三学生的学习潜力,大面积提高生物科学习成绩为目标,争取在2007年的高考中勇创辉煌,为进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高考命题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各科试题
  • 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详解-- 高考作文题传递怎样的教改信号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刘博智 凌馨 董鲁皖龙 "看到漫画作文题我有点傻眼""农村娃没见过VR (虚拟现实),恐怕作文不知道从哪里动笔"„„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试题依然成为街谈巷 ...

  • 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 A.合伙制 B.公司制 C.个体户制 D.股份公司制 2.市场经济指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 ) A.市场配置 B.计划配置 C.政府配置 D.领导配置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2017年高考试卷类型公布
  • 2017年高考试卷类型公布 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 2017年高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浙江.上海两地将迎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的首次高考, ...

  • 2015甘肃高考各科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详细介绍了2015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甘肃省作为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省份仍采用这一考纲,其中,数学理.数学文.语文.生物.地理.政治科目的<考试大纲>与2014年相比较基 ...

  • ★2011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全国卷)-高考试题真题
  • ★2011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全国卷)-高考试题真题 用户名 密码 加入VIP 会员好评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全部考试 中国高考门户网站 报名时间-成绩查询-培训课程 高考 报名查分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考试辅导 保过培训 网址大全 高考热点: 2011高考报名 | 高考志愿填报 | ...

  • 从倒数第三到考上北大高考生分享成长心得
  • 从倒数第三到考上北大 高考生分享成长心得 长郡中学高三0601班被称为"史上最牛班",全班54人全部上一本分数线,30人成绩达600分以上.昨日,由"史上最牛班"家长委员会发起的"侯家塘„美国小学‟„美国幼儿园‟家长教育论坛"最后一期讲座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