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信息

太极图的信息

今天我们认识阴阳的内涵,可以直观一点的就是从北宋大儒周敦颐所传的太极双鱼图入手,据传太极图原为道教陈抟祖师所绘传于弟子,最后由周释义传世。

我们看陈抟老祖所绘的《无极图》和我们今天流传的《太极图》有多少联系呢,陈抟所传的无极图,更多带有道教修炼的色彩,最直观的就是我们道家修行者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它的核心立论是“逆以成丹”,什么叫“逆以成丹”,我们都知道道家的讲无为清净,顺从自然,然而很多人就此直观以为信道教就两脚一伸,什么事情也不干,反正无为嘛,其实中国古代的道教有其严谨严密的修炼方法,以丹道和医术为代表。道教的修炼不是我们认为的顺其自然嘛,一天养点花,种点草,溜溜鸟,再鼓捣鼓捣丹药,就可以养生长命。我这里再提一点,就是佛教讲修证,而道教讲修炼这两个词经常被以为是近义词而混用,如果严谨一点说这两个词不可以乱搬,而修行是可以通用的,所以经常有人讲佛教修行,道教修行是可以的,如果讲佛教修炼,道教修证,就不是那么妥当了,我们看佛教修行,最核心我们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戒定慧”一切法门最终都不离这三个字,因戒生定,从定中得慧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过程。但是佛教的修行过多注重精神的修行,意识的解脱,因此他觉悟的层次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证的分别。道教不一样的是,道教很重视物质和身体本身对于修行的帮助,道教的修炼更多可以看做一种生命科学。道教的丹药我们历史上很多人诟病说是迷信,引证很多皇帝服食丹药而死亡的例子,这个怎么讲呢,这个还是对历史的无知,我们对于丹药了解还是不够,抛开丹药与中医发展的关系不谈,我们忽略了皇帝服食的丹药来源多是一些伪道的蒙蔽和欺骗,还有就是皇帝服食丹药无外乎两个目的,一个是求长生,一个是求壮阳,而丹药本身并没有长生不老的功效,丹药的作用是服务于真实道教的修炼,对身体的修炼,这个前提本身就是要修炼到一定层次而且是要节欲禁欲达到炼精化气的基础然后再用丹药来激发身体的能量,从而帮助修炼更上一个层次。而非皇室壮阳恣欲之药,如若以丹药来壮阳,只会加速身体损耗,按现在的说法,讲重金属中毒。因此中国很多皇帝就上了这个当。

我们再回到“逆以成丹”,这个丹是什么丹,这个丹就是我们经常气功里也讲的身体的内丹,为什么是“逆以成丹”呢?我们讲道教的修持是反着来的,我们看陈抟祖师的图也是要从下向上看的,我们道教修炼最终气脉也是要向上走的,我们武侠小说里面经常可以听到“三花聚顶”的说法,这个三花在道教里是哪三花,其实是“精气神”三华,聚顶最是聚到脑门内部的那个窍来达到色身质的变化。这个是修炼。这个逆不仅是气脉修炼的功夫,还是讲的一个生命的返璞归真,我们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人体的色身最终归还是一个平常的物,道教的修持是从物到三再到二,再归一返道,这个是逆。

所以陈抟的无极图为什么叫无极,其实并不是说这个图所表示的是无极的境界现象,你如果这样讲,这样理解那你真的就是欺师灭祖了,这个无极图所讲的是追求无极境界的修持图。什么是无极境界,这个就接近佛教讲的空的境界,真实涅槃的清净境界,我们说无极生太极,无极是生命的原始,宇宙的起点,我们还是回到那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陈抟祖师所传的无极图我们讲了很多,我们看周敦颐的太极图,他这个为什么不能叫做无极图,太极图所表示的到底是一还是道,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有人断章取义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说法,讲太极图一阴一阳就是表示无极的道,这个要重视,周易里那句话是讲理上的道,和老子讲的“本体的道”是有区别的,再通俗一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已经说明白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的一切语言定义去阐述这个道本身就是一种错误,道不可道,更何况一个图像呢,把理上的道和本体的道分开,是研究中国学问的重要点。因此太极图仍然是在讲理上的道,讲一个规律。

这里我们又用周敦颐的太极图来对比,说太极图遵循了“顺以生人”的规则,这个顺是什么,是遵循化生的规律,求一个生生不息。这点也很有意思,我们晓得儒家是入世的,讲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讲出世,讲顺其自然,在社会治国理念处世理念里面,道是顺的,儒是逆的。而在对于修持上,儒学讲究顺从天道,道学里就强调人的逆向修持。所以顺逆在中国儒道里也是统一的,儒的制而用是在顺的框架下的,道学的顺也是在逆的修持中得到。

周的太极图有几个信息呢?我们看第一点是讲“曲线构图的恒动观”,这讲了阴阳的动的平衡,也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一个至高境界,引用佛教一个词叫“圆满”,圆满这个词很殊胜,真正做人做事能做到圆满之境界的很少,我们看念念无滞为圆,身心无碍为满。弘一大师临终前赠别好友那一句“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就是这样的境界。曲线构图是什么,完全的曲线构图决定了其运动的阻力最小,其运动的灵活性也最大,从而达到一种常化恒动的一个状态。

第二点是“生生不息的变化观”消长规律,生化规律,佛家说是诸无常,略微我们一般人理解起来消极一点。而中国传统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讲求和合生物,因为其常动不息,生命才足以循环更新,所以佛道在宋元以后的互补是济世情怀和出世精神的完美结合。中国学问看问题一定是讲变化的,我们现在强调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是讲的这个道理,中医治病讲“上工治未病”,尤其要注重病气的传导,比如我们讲子病治母,治肝实脾都是这个原理。懂得变化和辩证是医家的核心。

第三点是阴阳互根的辨证整体观,消长是最直观的变化,但互根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我们经常用水火来譬喻阴阳,表现其对立的一面,但是我们中国文化里除了对立,还讲阴阳互根,阴和阳是统一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依据,而在中医里我们看治疗虚寒阳虚证后面不能只用点火温阳的热药,否则就犯了火起锅干的大忌,一般阳虚到后期是阴阳俱损,生气不足,我们一般有经验的中医尤其注意要用补阴的药物来托起来,中医里有这样一句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智慧是于医道体现,也于文化彰显。这种辨证统一整体观将中国辩证法很早就推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第四点是升降浮沉的圆运动观,中国文化我们前面讲到生生不息这个词,如何生生不息。我们看易经里有一个卦叫泰卦,泰卦我们又叫地天泰,泰卦的卦象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叫地天泰,我们看泰卦是上面三条阴爻,下面三条阳爻,这是一个阴上阳下,地上天下的卦象,我们知道泰卦是主吉利亨通的,为什么这个象我们说是吉利亨通的,这个答案在它的彖辞里“天地交,万物通”,因为我们知道阴气是主下的,阳气是上趋的,这个卦象反映的就是阴阳相交的生命最本质的道理。然而天地否卦就成了阳上阴下的阴阳离绝卦。但是我们说泰卦的卦象还是不能看出,中国文化里的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卦象里的信息仍然是二维的,如果你说阴阳相交就产生生命,未免过于笼统,如果阴阳一个直直地趋下,一个直直地向上,就成了孤阴孤阳的一个碰撞,不能体现出生的过程。我们还是回到太极双鱼图里面,这个图揭示的奥秘就是“升降浮沉”四个字,看似两个近义词的叠放,升和浮近义,沉和降也近义,那么可不可以简化为沉浮或者升降呢?绝对不可以,这四个字少一个都不能成立,升降沉浮反映的就是四象,升浮降沉是一个顺时针的浑圆运动,升是阴消阳长的少阳之象,浮是阳极的太阳之象,降是阳消阴长的少阴之象,沉是阴极的太阴之象。我们听过一句话,两仪生四象,阴阳的相交生出的四象,四象的运动其实就是“三生万物”的过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讲这个道理讲得比较通俗,它里面以医家的角度,说这么一个浑圆的运动则生 中

气,这个中气是生之本也。我们学中医的都接受了阴阳生物的观念,但是这个怎么生物,“两精相搏谓之神”,这个神怎么产生,就是升降浮沉浑圆运动。这个也是太极图揭示的信息。

所以全球有华人的地方一定有太极双鱼图,因为这个图揭示的信息就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太极图的信息

今天我们认识阴阳的内涵,可以直观一点的就是从北宋大儒周敦颐所传的太极双鱼图入手,据传太极图原为道教陈抟祖师所绘传于弟子,最后由周释义传世。

我们看陈抟老祖所绘的《无极图》和我们今天流传的《太极图》有多少联系呢,陈抟所传的无极图,更多带有道教修炼的色彩,最直观的就是我们道家修行者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它的核心立论是“逆以成丹”,什么叫“逆以成丹”,我们都知道道家的讲无为清净,顺从自然,然而很多人就此直观以为信道教就两脚一伸,什么事情也不干,反正无为嘛,其实中国古代的道教有其严谨严密的修炼方法,以丹道和医术为代表。道教的修炼不是我们认为的顺其自然嘛,一天养点花,种点草,溜溜鸟,再鼓捣鼓捣丹药,就可以养生长命。我这里再提一点,就是佛教讲修证,而道教讲修炼这两个词经常被以为是近义词而混用,如果严谨一点说这两个词不可以乱搬,而修行是可以通用的,所以经常有人讲佛教修行,道教修行是可以的,如果讲佛教修炼,道教修证,就不是那么妥当了,我们看佛教修行,最核心我们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戒定慧”一切法门最终都不离这三个字,因戒生定,从定中得慧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过程。但是佛教的修行过多注重精神的修行,意识的解脱,因此他觉悟的层次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证的分别。道教不一样的是,道教很重视物质和身体本身对于修行的帮助,道教的修炼更多可以看做一种生命科学。道教的丹药我们历史上很多人诟病说是迷信,引证很多皇帝服食丹药而死亡的例子,这个怎么讲呢,这个还是对历史的无知,我们对于丹药了解还是不够,抛开丹药与中医发展的关系不谈,我们忽略了皇帝服食的丹药来源多是一些伪道的蒙蔽和欺骗,还有就是皇帝服食丹药无外乎两个目的,一个是求长生,一个是求壮阳,而丹药本身并没有长生不老的功效,丹药的作用是服务于真实道教的修炼,对身体的修炼,这个前提本身就是要修炼到一定层次而且是要节欲禁欲达到炼精化气的基础然后再用丹药来激发身体的能量,从而帮助修炼更上一个层次。而非皇室壮阳恣欲之药,如若以丹药来壮阳,只会加速身体损耗,按现在的说法,讲重金属中毒。因此中国很多皇帝就上了这个当。

我们再回到“逆以成丹”,这个丹是什么丹,这个丹就是我们经常气功里也讲的身体的内丹,为什么是“逆以成丹”呢?我们讲道教的修持是反着来的,我们看陈抟祖师的图也是要从下向上看的,我们道教修炼最终气脉也是要向上走的,我们武侠小说里面经常可以听到“三花聚顶”的说法,这个三花在道教里是哪三花,其实是“精气神”三华,聚顶最是聚到脑门内部的那个窍来达到色身质的变化。这个是修炼。这个逆不仅是气脉修炼的功夫,还是讲的一个生命的返璞归真,我们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人体的色身最终归还是一个平常的物,道教的修持是从物到三再到二,再归一返道,这个是逆。

所以陈抟的无极图为什么叫无极,其实并不是说这个图所表示的是无极的境界现象,你如果这样讲,这样理解那你真的就是欺师灭祖了,这个无极图所讲的是追求无极境界的修持图。什么是无极境界,这个就接近佛教讲的空的境界,真实涅槃的清净境界,我们说无极生太极,无极是生命的原始,宇宙的起点,我们还是回到那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陈抟祖师所传的无极图我们讲了很多,我们看周敦颐的太极图,他这个为什么不能叫做无极图,太极图所表示的到底是一还是道,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有人断章取义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说法,讲太极图一阴一阳就是表示无极的道,这个要重视,周易里那句话是讲理上的道,和老子讲的“本体的道”是有区别的,再通俗一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已经说明白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的一切语言定义去阐述这个道本身就是一种错误,道不可道,更何况一个图像呢,把理上的道和本体的道分开,是研究中国学问的重要点。因此太极图仍然是在讲理上的道,讲一个规律。

这里我们又用周敦颐的太极图来对比,说太极图遵循了“顺以生人”的规则,这个顺是什么,是遵循化生的规律,求一个生生不息。这点也很有意思,我们晓得儒家是入世的,讲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讲出世,讲顺其自然,在社会治国理念处世理念里面,道是顺的,儒是逆的。而在对于修持上,儒学讲究顺从天道,道学里就强调人的逆向修持。所以顺逆在中国儒道里也是统一的,儒的制而用是在顺的框架下的,道学的顺也是在逆的修持中得到。

周的太极图有几个信息呢?我们看第一点是讲“曲线构图的恒动观”,这讲了阴阳的动的平衡,也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一个至高境界,引用佛教一个词叫“圆满”,圆满这个词很殊胜,真正做人做事能做到圆满之境界的很少,我们看念念无滞为圆,身心无碍为满。弘一大师临终前赠别好友那一句“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就是这样的境界。曲线构图是什么,完全的曲线构图决定了其运动的阻力最小,其运动的灵活性也最大,从而达到一种常化恒动的一个状态。

第二点是“生生不息的变化观”消长规律,生化规律,佛家说是诸无常,略微我们一般人理解起来消极一点。而中国传统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讲求和合生物,因为其常动不息,生命才足以循环更新,所以佛道在宋元以后的互补是济世情怀和出世精神的完美结合。中国学问看问题一定是讲变化的,我们现在强调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是讲的这个道理,中医治病讲“上工治未病”,尤其要注重病气的传导,比如我们讲子病治母,治肝实脾都是这个原理。懂得变化和辩证是医家的核心。

第三点是阴阳互根的辨证整体观,消长是最直观的变化,但互根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我们经常用水火来譬喻阴阳,表现其对立的一面,但是我们中国文化里除了对立,还讲阴阳互根,阴和阳是统一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依据,而在中医里我们看治疗虚寒阳虚证后面不能只用点火温阳的热药,否则就犯了火起锅干的大忌,一般阳虚到后期是阴阳俱损,生气不足,我们一般有经验的中医尤其注意要用补阴的药物来托起来,中医里有这样一句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智慧是于医道体现,也于文化彰显。这种辨证统一整体观将中国辩证法很早就推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第四点是升降浮沉的圆运动观,中国文化我们前面讲到生生不息这个词,如何生生不息。我们看易经里有一个卦叫泰卦,泰卦我们又叫地天泰,泰卦的卦象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叫地天泰,我们看泰卦是上面三条阴爻,下面三条阳爻,这是一个阴上阳下,地上天下的卦象,我们知道泰卦是主吉利亨通的,为什么这个象我们说是吉利亨通的,这个答案在它的彖辞里“天地交,万物通”,因为我们知道阴气是主下的,阳气是上趋的,这个卦象反映的就是阴阳相交的生命最本质的道理。然而天地否卦就成了阳上阴下的阴阳离绝卦。但是我们说泰卦的卦象还是不能看出,中国文化里的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卦象里的信息仍然是二维的,如果你说阴阳相交就产生生命,未免过于笼统,如果阴阳一个直直地趋下,一个直直地向上,就成了孤阴孤阳的一个碰撞,不能体现出生的过程。我们还是回到太极双鱼图里面,这个图揭示的奥秘就是“升降浮沉”四个字,看似两个近义词的叠放,升和浮近义,沉和降也近义,那么可不可以简化为沉浮或者升降呢?绝对不可以,这四个字少一个都不能成立,升降沉浮反映的就是四象,升浮降沉是一个顺时针的浑圆运动,升是阴消阳长的少阳之象,浮是阳极的太阳之象,降是阳消阴长的少阴之象,沉是阴极的太阴之象。我们听过一句话,两仪生四象,阴阳的相交生出的四象,四象的运动其实就是“三生万物”的过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讲这个道理讲得比较通俗,它里面以医家的角度,说这么一个浑圆的运动则生 中

气,这个中气是生之本也。我们学中医的都接受了阴阳生物的观念,但是这个怎么生物,“两精相搏谓之神”,这个神怎么产生,就是升降浮沉浑圆运动。这个也是太极图揭示的信息。

所以全球有华人的地方一定有太极双鱼图,因为这个图揭示的信息就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相关内容

  • 属龙人2013年运势
  • 作者 : 发布日期 : 2012-12-29 浏览人气 : 36 出生年份: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 属龙人2013年整体运势 生肖龙人去年因受"值太岁"的影响,其运势较为艰辛动荡,进入2013年,其命星受到流年太岁&qu ...

  • 论太极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 论太极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张政权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太极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太极哲学中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宇宙观,阴阳平衡.阴阳和合.五行生克制化."太极和"理论,"心物一元"论的三元哲学思想等都闪耀着东方 ...

  • 太极拳养生
  •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与养生效果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体验和印证,深受群众喜爱.不仅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如今的太极拳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显示出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 太极拳本来是一种传统武术,其首要功能就是技击实战.但 ...

  •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九)
  • 视频: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九) 体育频道 > 体育列表 > 武术 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 视频信息 太极小小草 发表于11个月前 关注视频更新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九) 全部视频信息 标签: 太极拳 >> 大家都在看 0 ...

  •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三)
  • 视频: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三) 体育频道 > 体育列表 > 武术 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 视频信息 太极小小草 发表于11个月前 关注视频更新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三) 全部视频信息 标签: 太极拳 >> 大家都在看 0 ...

  •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五)
  • 视频: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五) 体育频道 > 体育列表 > 武术 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 视频信息 太极小小草 发表于11个月前 关注视频更新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功教学(五) 全部视频信息 标签: 太极拳 >> 大家都在看 0 ...

  • 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测试题
  •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D.康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建立. [解答]清朝,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1616年建 ...

  • 初学者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 初学者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要想练好陈式样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陈式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难于登峰造极的.太极拳属内家 ...

  • 浅谈初学者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 浅谈初学者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要想练好陈式样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因为陈式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 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 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 只求形式是难于登峰造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