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耳和听觉__

第1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听觉感受器位于 ( D )

A.鼓室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 D ) 2.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A.声波→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前庭和半规管→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耳蜗→三块听小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解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D。

3.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 A ) ①迅速张口 ②迅速闭嘴 ③张口,同时双手堵耳 ④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A.①④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此题考查耳的保护,题干所讲的情况下,大气压上升,高于鼓室内的气压,可能会使鼓膜受损。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压力相等,就能保护鼓膜。

4.[2011·兰州]如果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的作用是

( C ) A.产生声波 C.收集声波 B.传递声波 D.感受声波

【解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外耳道的作用是将声波传到中耳;鼓膜的

作用是传导声波;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耳蜗的作用是感受外界刺激,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头部运动的方向。故选C。

5.人的听觉产生于

A.听觉感受器

C.听觉中枢 ( C ) B.耳蜗 D.鼓膜

( B ) 6.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7.下列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

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

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

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

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

8.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B ) ( C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9.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耳蜗

B.前庭、半规管

C.鼓膜、鼓室、听小骨

D.耳蜗、鼓膜

【解析】 在前庭和半规管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接受头部位置 ( B )

变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由位听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形成感觉。当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时,或长时间受到刺激时,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反应。

10.[2011·金平]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

C.鼓膜被震破 B.听觉神经损坏 D.以上都不对

( D ) ( C ) 11.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12.属于神经性耳聋的是

A.耳蜗损伤

C.听小骨损伤 ( A ) B.耳廓损伤 D.鼓膜损伤

13.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解析】 声波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传递到耳蜗的感受器。人在打呵欠时,咽鼓管开放,使耳内气压增高,鼓膜外凸,引起听小骨与鼓膜之间传导声波出现障碍,所以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还有在人的咽部与中耳之间有条小管叫咽鼓管,它能保持中耳内的空气和外界空气的气压平衡,使鼓膜正常振动。人在打呵欠时,往往先深吸气,然后猛烈呼气,此时中耳内气流会发生强烈变化,使鼓膜变形,不能正常振动,咽鼓管失去调节平衡作用,所以耳朵也就听不清声音了。 ( A )

14.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时,有可能戳破__,影响听觉,或损伤外耳道引起细菌感染。当鼻、咽、喉受到感染时,病菌可通过__咽鼓管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15.我们用两只耳朵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_,来辨别声源的__方向__和__大小__。

16.图2-3-1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图2-3-1

(1)①是__;④是____;⑤是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

(2)⑦内有__感受器,⑧内有__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__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咽鼓管__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7.[2013·扬州]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图2-3-2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__半规管__和[7]__前庭_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_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__。

(2)李晨同学首次乘飞机。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__鼓膜__向__外__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此时,乘务员叫他嚼口香糖,使[8]__咽鼓管__张开,从而使[3]__鼓膜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耳疼、耳鸣则消失。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6__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9__(填数码)。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而眼花则是因为__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__。

(5)明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答案】 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鼻咽部的病菌可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__或____并同时双手__,前者的原因是使[8]__咽鼓管__张开,使[3]__鼓膜__内外的__大气压力__保持__平衡__,以免震破[3]__鼓膜__而失去听觉。

(7)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____传到[3]____,其振动通过[4]__听小骨__传到__内耳__,刺激了[6]__耳蜗__内对声波__敏感的感觉细胞_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_听觉神经__传给__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__,人就产生了听觉。

18.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问题时,小晨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猜想,请你根据猜想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

【答案】 实验方案一:(1)一个人闭上眼站着不动,另一个人在相同距离内无声地站到闭眼者的前面、后面、左边和右边,手里拿着钟或表。当到达闭眼者的前后左右面时,让钟的“滴答” 声传出(转换地点时一定要把钟捂住,不能发出声音),让闭眼者用双耳判断声源的位置。(2)捂住左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右耳判断;捂住右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左耳判断。记录在各个不同位置时单耳和双耳判断的结果,并进行比较。若实验结果不同,证明用双耳听与判断声源的位置有关,否则无关。

实验方案二:(1)先将收音机打开,然后将右耳面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右耳,让左耳来听,如果左耳听得见收音机的声音,证明左耳听左边的声音是错误的。若不能听到声音,则说明该假设成立。(2)让实验者左耳面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左耳,用右耳来听,进行同样的实验。若右耳听得见收音机的声音,证明右耳听右边的声音是错误的。若不能听到声音,则说明该假设成立。 实验方案三:(1)先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然后测试另一只耳朵的听力距离(先靠近一只滴答响的闹钟,然后往后走,一直到听不见的地方为止,然后做个记号)。(2)再试一次,此时用两只耳朵来听,记下正好听不到闹钟声音的距离。

(3)多做几次实验,并对比实验结果,如果用两只耳朵听的距离较远,就说明两只耳朵听收集到的音量更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耳和听觉__

第1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听觉感受器位于 ( D )

A.鼓室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 D ) 2.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A.声波→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前庭和半规管→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耳蜗→三块听小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解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D。

3.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 A ) ①迅速张口 ②迅速闭嘴 ③张口,同时双手堵耳 ④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A.①④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此题考查耳的保护,题干所讲的情况下,大气压上升,高于鼓室内的气压,可能会使鼓膜受损。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压力相等,就能保护鼓膜。

4.[2011·兰州]如果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的作用是

( C ) A.产生声波 C.收集声波 B.传递声波 D.感受声波

【解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外耳道的作用是将声波传到中耳;鼓膜的

作用是传导声波;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耳蜗的作用是感受外界刺激,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头部运动的方向。故选C。

5.人的听觉产生于

A.听觉感受器

C.听觉中枢 ( C ) B.耳蜗 D.鼓膜

( B ) 6.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7.下列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

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

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

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

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

8.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B ) ( C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9.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耳蜗

B.前庭、半规管

C.鼓膜、鼓室、听小骨

D.耳蜗、鼓膜

【解析】 在前庭和半规管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接受头部位置 ( B )

变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由位听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形成感觉。当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时,或长时间受到刺激时,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反应。

10.[2011·金平]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

C.鼓膜被震破 B.听觉神经损坏 D.以上都不对

( D ) ( C ) 11.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12.属于神经性耳聋的是

A.耳蜗损伤

C.听小骨损伤 ( A ) B.耳廓损伤 D.鼓膜损伤

13.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解析】 声波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传递到耳蜗的感受器。人在打呵欠时,咽鼓管开放,使耳内气压增高,鼓膜外凸,引起听小骨与鼓膜之间传导声波出现障碍,所以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还有在人的咽部与中耳之间有条小管叫咽鼓管,它能保持中耳内的空气和外界空气的气压平衡,使鼓膜正常振动。人在打呵欠时,往往先深吸气,然后猛烈呼气,此时中耳内气流会发生强烈变化,使鼓膜变形,不能正常振动,咽鼓管失去调节平衡作用,所以耳朵也就听不清声音了。 ( A )

14.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时,有可能戳破__,影响听觉,或损伤外耳道引起细菌感染。当鼻、咽、喉受到感染时,病菌可通过__咽鼓管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15.我们用两只耳朵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_,来辨别声源的__方向__和__大小__。

16.图2-3-1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图2-3-1

(1)①是__;④是____;⑤是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

(2)⑦内有__感受器,⑧内有__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__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咽鼓管__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7.[2013·扬州]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图2-3-2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__半规管__和[7]__前庭_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_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__。

(2)李晨同学首次乘飞机。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__鼓膜__向__外__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此时,乘务员叫他嚼口香糖,使[8]__咽鼓管__张开,从而使[3]__鼓膜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耳疼、耳鸣则消失。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6__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9__(填数码)。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而眼花则是因为__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__。

(5)明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答案】 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鼻咽部的病菌可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__或____并同时双手__,前者的原因是使[8]__咽鼓管__张开,使[3]__鼓膜__内外的__大气压力__保持__平衡__,以免震破[3]__鼓膜__而失去听觉。

(7)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____传到[3]____,其振动通过[4]__听小骨__传到__内耳__,刺激了[6]__耳蜗__内对声波__敏感的感觉细胞_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_听觉神经__传给__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__,人就产生了听觉。

18.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问题时,小晨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猜想,请你根据猜想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

【答案】 实验方案一:(1)一个人闭上眼站着不动,另一个人在相同距离内无声地站到闭眼者的前面、后面、左边和右边,手里拿着钟或表。当到达闭眼者的前后左右面时,让钟的“滴答” 声传出(转换地点时一定要把钟捂住,不能发出声音),让闭眼者用双耳判断声源的位置。(2)捂住左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右耳判断;捂住右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左耳判断。记录在各个不同位置时单耳和双耳判断的结果,并进行比较。若实验结果不同,证明用双耳听与判断声源的位置有关,否则无关。

实验方案二:(1)先将收音机打开,然后将右耳面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右耳,让左耳来听,如果左耳听得见收音机的声音,证明左耳听左边的声音是错误的。若不能听到声音,则说明该假设成立。(2)让实验者左耳面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左耳,用右耳来听,进行同样的实验。若右耳听得见收音机的声音,证明右耳听右边的声音是错误的。若不能听到声音,则说明该假设成立。 实验方案三:(1)先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然后测试另一只耳朵的听力距离(先靠近一只滴答响的闹钟,然后往后走,一直到听不见的地方为止,然后做个记号)。(2)再试一次,此时用两只耳朵来听,记下正好听不到闹钟声音的距离。

(3)多做几次实验,并对比实验结果,如果用两只耳朵听的距离较远,就说明两只耳朵听收集到的音量更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相关内容

  • 第3课时耳和听觉(1)
  • 第3课时 耳和听觉(一) 姓名 课型:新授 主备: 审核: 时间:2012年2月 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耳的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 2.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课堂导学]: 1.耳的结构 (1)耳的结构:人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其 ...

  • 1.3耳和听觉教案
  • 课题:1.3耳和听觉 课时:2 课型:新知识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 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实验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1.结 ...

  •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 鬻麟lll鬻嚣鬻麟戮缀麟鬻l粼缀缀鬻燃攀㈥麟麟㈧瀚戮l㈧鬻湖黼黼㈧鬻瀚燃糊燃瀚嬲黼瀚穗鳓缴 曼蠹州熬直至QQ里:2疆■囊圈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徐丙容(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听觉的形成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 ...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
  • 柳树0中学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王艳丽 审核人 李汉满 课时设置 一课时 学科 生物 使用时间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1.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了解近视的成因及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 学习 2.掌握耳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 ...

  •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
  • 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科 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3课时) 设计者:张艳花 简秀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总结概述哺乳动物的主 ...

  • 江苏融合教育网络考试必过关答案90分以上
  • 用这些答案我考了98分欢迎下载 第四章视觉障碍学生 1.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现实生活中大约有1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 2. 约占人口总数1%的盲与低视力人群,严重的视觉障碍会给他们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造成 很多的困难. 3. 视力是眼睛在一定距离内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它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 ...

  • 长江三峡3课时教案
  • 教学课题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长 江 三 峡 课 时 3 课时 授 课 人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什么是人类的祖先",能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通过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讨论"资料分析"能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 ...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案例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案例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由于眼和耳是人体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所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