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森林的作用

  [摘 要] 本文从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从森林与生态、森林与各个行业,森林与经济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对森林的依赖,及保护森林使其充分发挥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关键词] 森林 生态 气候变暖

  绿色是生命的源泉,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地球多一片森林,人类与大自然就会多一份和谐。保护森林,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的号召,并在全党上下、全国各地形成了重视绿化事业的大气候。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一、森林与生态

  当森林出现于地球上时,便与诸多物质构成了庞大的自然界,且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高,具有多功能、多价植的生态系统类型。它不只是树木的集合体,而且还包括各种乔灌木、草本植物及蕨类、苔藓、地衣、鸟类、兽类、昆虫各微生物,于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世界。森林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许多林副业产品,还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地球上约有500-3000万种生物,半数以上在各类森林中栖息繁衍。

  森林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世界上没有一种自然资源像森林那样在人类早期文明生活里具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森林成为人类繁衍进化的发源地。在人类脱离森林后的社会中,森林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4000多年前,我国已学会种桑养蚕,古代以竹筒、木记事,到南北朝用树皮造纸,继而唐宋以桑皮、青檀皮和工艺较难的竹类造纸;我国华南、华北是世界上最早的三大水果发源地;西汉时期就有了烹茶、卖茶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约有7类180种药用木本植物;染料的发明与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和聪明才智;还有古代的建筑、机械、车辆、船舶、战舰等,无不以木材为材料。森林的作用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森林与各个行业

  当森林成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时,应该说林业便应运而生了。林业是人类历史产生最早的行业。在原始社会,猿人就开始利用石器和木棒去采集果实、狩猪,尽管这些工具看起来十分粗笨,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先制造出来的工具。它标志着林业劳动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木产品生产出来了,劳动工具的生产和应用,促进了原始林业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林业的发展,又为农、牧、渔业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只有当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林业的组成和结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变化着,且以森林为依托的工业及其它产业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三、森林与经济

  林业发展到今天是人类反复实践的结果,虽然其中经历过许多波折和教训,但最终还是延续和增加了森林资源,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类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培育和发展着森林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1.我国的森林资源.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其中吉林省林业用地总面积928.6万公顷,林地面积820.9万公顷,现有活立木总蓄量91387万立方米,居全国第6位。搜登站镇林业用地面积5808公顷,森林面积6942公顷,森林蓄积253884立方米。可以说,这些可在生资源已成为我们创造财富的一大宝库,也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2.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生物学与生态学的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是人类实践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森林认识深化的必然,更是生态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我们首先对自然林区进行合理采伐并及时进行更新;其次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疏林地进行封山育林;还应加强对次生林抚育改造;还要重视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2森林是全球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也是产生林产品、食物、水源、药材的母体,更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森林生态系统是多种自然资源相互结合的整体,也是自然、人工资源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它是以乔木或其他木本植物(含竹类)为主所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这个生态系统内除大量的木本植物外,尚生活着众多的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乔木和其他植物之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转化,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变化着的整体。如浙江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是中亚热带森林常绿阔叶林与北部亚热带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

  2.3自然界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并不是一堆积木的重复组合,每一种森林类型甚至说每一种动植物都是一个特定的小生境。每一个独特的小生境都会构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有多少个生境就有多少种生态系统。这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这些特定的小生境中,历经长期的、特定的适应和遗传变化,还会塑造出新的特有物种。从这一意义上讲,森林不仅仅是千百万生命的保护伞,而且还是生命的摇篮,它时刻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物种、新的基因产生;它不仅蕴藏着数万种生物宝贵的遗传基因的基因库,而且是个庞大的工厂,古代人类就是在森林环境中繁育、成长而生存。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是养育人类和支撑人类文明的基础。   2.4森林的空间优势,除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外,还表现在森林群落的高度。森林群落的高度形成了森林群落的多层结构和林内生态环境的梯度变化,极有利于不同生活型的种群的生活、繁衍、发展,并在一个空间内协调地生存。所以具有最大的光合面和最高的生产力。以时间优势而言,森林虽然不像农作物那样每年收获产品,但森林却长期地覆被地面,默默地起着改善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农业收获的功能。所以,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时间与空间优势来看,森林对环境的影响面大,持续期长,因此,森林的防护效益特别显著。

  森林每公顷的生物量平均在100~400吨之间,相当于相同面积农田或草原生物量的20~100倍,也是全球所有生物最大的食品厂和原料仓库。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和生产力高(关键是有很高的生产力),所以在整个生物圈中是生物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能量、物质贮存库。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保证了其他生物(含人类)能得到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原料。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用独特,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贮存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森林中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植被和森林土壤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成固定贮存下来,这一过程称为森林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植物的碳含量约占其生物量干重的50%。

  保护森林植被和湿地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森林和湿地是气候调节器,是控制地球变暖的重要缓冲器,对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用明显。

  2.5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所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流动量的90%,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60%的氧气;我国湿地保存的淡水资源的96%。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

  四、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十大生态危机,其中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正是基于这些危机的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赋于林业以重要地位,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 合的国土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说: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更重要了。

  森林在地理、历史和生长、繁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它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产和能够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只要人类热爱森林、合理利用森林,并严加管理和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礼先、张志强、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15):454-459.

  [2]于志民、王礼先,水源涵养林效益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3]马雪华、森林水文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4]万维英、浅淡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15期.

  作者简介:李德辉(1974-)、男、汉族、现任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林业站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摘 要] 本文从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从森林与生态、森林与各个行业,森林与经济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对森林的依赖,及保护森林使其充分发挥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关键词] 森林 生态 气候变暖

  绿色是生命的源泉,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地球多一片森林,人类与大自然就会多一份和谐。保护森林,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的号召,并在全党上下、全国各地形成了重视绿化事业的大气候。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一、森林与生态

  当森林出现于地球上时,便与诸多物质构成了庞大的自然界,且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高,具有多功能、多价植的生态系统类型。它不只是树木的集合体,而且还包括各种乔灌木、草本植物及蕨类、苔藓、地衣、鸟类、兽类、昆虫各微生物,于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世界。森林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许多林副业产品,还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地球上约有500-3000万种生物,半数以上在各类森林中栖息繁衍。

  森林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世界上没有一种自然资源像森林那样在人类早期文明生活里具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森林成为人类繁衍进化的发源地。在人类脱离森林后的社会中,森林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4000多年前,我国已学会种桑养蚕,古代以竹筒、木记事,到南北朝用树皮造纸,继而唐宋以桑皮、青檀皮和工艺较难的竹类造纸;我国华南、华北是世界上最早的三大水果发源地;西汉时期就有了烹茶、卖茶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约有7类180种药用木本植物;染料的发明与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和聪明才智;还有古代的建筑、机械、车辆、船舶、战舰等,无不以木材为材料。森林的作用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森林与各个行业

  当森林成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时,应该说林业便应运而生了。林业是人类历史产生最早的行业。在原始社会,猿人就开始利用石器和木棒去采集果实、狩猪,尽管这些工具看起来十分粗笨,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先制造出来的工具。它标志着林业劳动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木产品生产出来了,劳动工具的生产和应用,促进了原始林业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林业的发展,又为农、牧、渔业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只有当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林业的组成和结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变化着,且以森林为依托的工业及其它产业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三、森林与经济

  林业发展到今天是人类反复实践的结果,虽然其中经历过许多波折和教训,但最终还是延续和增加了森林资源,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类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培育和发展着森林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1.我国的森林资源.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其中吉林省林业用地总面积928.6万公顷,林地面积820.9万公顷,现有活立木总蓄量91387万立方米,居全国第6位。搜登站镇林业用地面积5808公顷,森林面积6942公顷,森林蓄积253884立方米。可以说,这些可在生资源已成为我们创造财富的一大宝库,也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2.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生物学与生态学的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是人类实践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森林认识深化的必然,更是生态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我们首先对自然林区进行合理采伐并及时进行更新;其次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疏林地进行封山育林;还应加强对次生林抚育改造;还要重视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2森林是全球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也是产生林产品、食物、水源、药材的母体,更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森林生态系统是多种自然资源相互结合的整体,也是自然、人工资源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它是以乔木或其他木本植物(含竹类)为主所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这个生态系统内除大量的木本植物外,尚生活着众多的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乔木和其他植物之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转化,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变化着的整体。如浙江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是中亚热带森林常绿阔叶林与北部亚热带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

  2.3自然界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并不是一堆积木的重复组合,每一种森林类型甚至说每一种动植物都是一个特定的小生境。每一个独特的小生境都会构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有多少个生境就有多少种生态系统。这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这些特定的小生境中,历经长期的、特定的适应和遗传变化,还会塑造出新的特有物种。从这一意义上讲,森林不仅仅是千百万生命的保护伞,而且还是生命的摇篮,它时刻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物种、新的基因产生;它不仅蕴藏着数万种生物宝贵的遗传基因的基因库,而且是个庞大的工厂,古代人类就是在森林环境中繁育、成长而生存。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是养育人类和支撑人类文明的基础。   2.4森林的空间优势,除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外,还表现在森林群落的高度。森林群落的高度形成了森林群落的多层结构和林内生态环境的梯度变化,极有利于不同生活型的种群的生活、繁衍、发展,并在一个空间内协调地生存。所以具有最大的光合面和最高的生产力。以时间优势而言,森林虽然不像农作物那样每年收获产品,但森林却长期地覆被地面,默默地起着改善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农业收获的功能。所以,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时间与空间优势来看,森林对环境的影响面大,持续期长,因此,森林的防护效益特别显著。

  森林每公顷的生物量平均在100~400吨之间,相当于相同面积农田或草原生物量的20~100倍,也是全球所有生物最大的食品厂和原料仓库。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和生产力高(关键是有很高的生产力),所以在整个生物圈中是生物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能量、物质贮存库。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保证了其他生物(含人类)能得到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原料。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用独特,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贮存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森林中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植被和森林土壤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成固定贮存下来,这一过程称为森林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植物的碳含量约占其生物量干重的50%。

  保护森林植被和湿地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森林和湿地是气候调节器,是控制地球变暖的重要缓冲器,对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用明显。

  2.5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所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流动量的90%,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60%的氧气;我国湿地保存的淡水资源的96%。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

  四、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十大生态危机,其中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正是基于这些危机的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赋于林业以重要地位,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 合的国土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说: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更重要了。

  森林在地理、历史和生长、繁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它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产和能够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只要人类热爱森林、合理利用森林,并严加管理和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礼先、张志强、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15):454-459.

  [2]于志民、王礼先,水源涵养林效益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3]马雪华、森林水文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4]万维英、浅淡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15期.

  作者简介:李德辉(1974-)、男、汉族、现任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林业站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相关内容

  • 浅析森林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 浅析森林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摘要 森林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在提供资源.保护环境.消除贫困.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人类加快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是关系到森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人类能否生存的大事.只有人类 ...

  •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 农业生态经济学论文 森林生态系统对涵养水土和 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姓名: 王峥 学院: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年级: 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学号: [**************] 任课教师: 杨瑞吉 森林生态系统对涵养水土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王峥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2010级 区域发展一班 学 ...

  • 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再生资源,对于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国家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注重加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当下,注重科学的衡量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森林利用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此,就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中 ...

  •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 ...

  • 森林对人类的健康作用
  • 森林对人类的健康作用 "如果没有健康,知识无法利用,文化无从施展,智慧不能表现,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的确,健康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源泉. 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因 ...

  • 森林土壤及其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 森林土壤及其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 阐述了森林土壤的作用, 介绍了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森林土壤属性, 并从造林.森林经营等方面总结了森林土壤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土壤 作用 土壤属性 林业发展 应用 一.森林土壤的作用 森林土壤是发展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林木生物积 ...

  • 地球.森林.人类
  • 地球·森林·人类 作为一个在哈尔滨求学了三年,甚至可能还会继续在这里生活三年的我来说,大一那年的初秋,第一次来到这儿就已经喜欢上了她的美丽与纯净.那样蓝的天空,那样白的云彩,好像是幅美丽的风景画.然而,当我已经适应了她的清新时,冬天的她似乎是变了一个世界:干燥寒冷的冬天,由于寒冷不得不开始供暖,从此 ...

  • 森林环境重点
  • 第一单元 森林植物概述 名词解释 林层(林相):是指乔木树冠的垂直配置所构成的层次. 郁闭度:是指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一片森林中林冠彼此衔接的程度或是林冠遮盖地面的程度. 立地质量(立地条件):是对影响森林生产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

  • 我国森林法修改的研究
  • 我国森林法修改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森林法>不足的基础上,认为森林法的修改应从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宗旨.重视科学技术.打包立法.科学管理.分类经营.加入绿色GDP定位.完善公众参与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森林法:修改:建议 [正文] 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