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盐溶液的酸碱性1

7.3 盐类水解(共一课时)

[设计思想]

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本节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水的电离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实验测定盐溶液pH 出发,与已有知识形成认知矛盾,进而深入探究。因此教学流程的安排分三大块: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应用提升,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着重强化对理论分析的严谨推进,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初步掌握对科学理论的基本学习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盐类水解的概念与实质(B )

2.过程与方法

在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以及运用理论对溶液酸碱性进行解释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学习策略,体会实验论证、逻辑演绎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与理论探究过程中感悟化学理论严谨的逻辑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盐类水解概念及规律;体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

水解实质的理解及规律的应用;感悟由个别到一般,由实验到理论再到实验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用品

浓度均为0.1mol/L的CH 3COONa 、NH 4Cl 、NaCl 、Na 2SO 4、Na 2CO 3 、Al 2(SO4) 3 、KNO 3、FeCl 3、Na 2S 、Cu(NO3) 2溶液,pH 试纸,试管、胶头滴管、表面皿、玻璃棒。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用问题设置悬念,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实验I :通过实验现象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学生实验II :经历为解决问题收集材料信息的过程

学生活动I :经历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分类的过程,训练思维的有序性与收敛性。体验实

验论证的方法。由于教材P89“探究与实践”栏目的表格已经从分类的角度为学生做了一些铺垫,因此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师生讨论I :运用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揭示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

体验逻辑演绎的方法。此处对于思维的深刻性要求较高,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P89“思考与讨论”栏目的问题,从而获得思维方向的指引,顺利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II :以刚才师生讨论I 的思考方式作为指导,再次体验逻辑演绎的方法,在分析过

程中熟练逻辑演绎的技能。

师生活动II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思路,清晰表述。

学生活动III :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学习的内容,并感受盐类水解理论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

的指导作用,从理论再回到实验,深化认识。

五.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一般中学学生的学情。设计的假设依据是:学生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由此假设出发,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探究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学生实验I 、II ;学生讨论I 、II 、III 等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教师应及时给与提示,变学生活动为师生活动,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通过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过程中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而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7.3 盐类水解(共一课时)

[设计思想]

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本节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水的电离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实验测定盐溶液pH 出发,与已有知识形成认知矛盾,进而深入探究。因此教学流程的安排分三大块: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应用提升,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着重强化对理论分析的严谨推进,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初步掌握对科学理论的基本学习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盐类水解的概念与实质(B )

2.过程与方法

在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以及运用理论对溶液酸碱性进行解释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学习策略,体会实验论证、逻辑演绎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与理论探究过程中感悟化学理论严谨的逻辑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盐类水解概念及规律;体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

水解实质的理解及规律的应用;感悟由个别到一般,由实验到理论再到实验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用品

浓度均为0.1mol/L的CH 3COONa 、NH 4Cl 、NaCl 、Na 2SO 4、Na 2CO 3 、Al 2(SO4) 3 、KNO 3、FeCl 3、Na 2S 、Cu(NO3) 2溶液,pH 试纸,试管、胶头滴管、表面皿、玻璃棒。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用问题设置悬念,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实验I :通过实验现象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学生实验II :经历为解决问题收集材料信息的过程

学生活动I :经历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分类的过程,训练思维的有序性与收敛性。体验实

验论证的方法。由于教材P89“探究与实践”栏目的表格已经从分类的角度为学生做了一些铺垫,因此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师生讨论I :运用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揭示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

体验逻辑演绎的方法。此处对于思维的深刻性要求较高,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P89“思考与讨论”栏目的问题,从而获得思维方向的指引,顺利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II :以刚才师生讨论I 的思考方式作为指导,再次体验逻辑演绎的方法,在分析过

程中熟练逻辑演绎的技能。

师生活动II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思路,清晰表述。

学生活动III :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学习的内容,并感受盐类水解理论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

的指导作用,从理论再回到实验,深化认识。

五.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一般中学学生的学情。设计的假设依据是:学生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由此假设出发,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探究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学生实验I 、II ;学生讨论I 、II 、III 等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教师应及时给与提示,变学生活动为师生活动,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通过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过程中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而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相关内容

  • 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
  • 硫 (1)硫与金属反应,显弱氧化性(比氧和氯都弱),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Fe + S −−→ FeS (黑色)(不溶于水,能溶于稀酸) 2Cu + S−−→ Cu2S (黑色)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 −→ HgS (黑色) 用硫粉处理散落的汞滴 Hg + S − (2)S + O2 − ...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兰山区教研室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了<新课程下初高中化 ...

  • 高一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资料
  • 酸碱盐专题 一.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是HCl 的水溶液.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 2.浓硫酸:无色液体.无味: (1)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 ...

  • 氮的多样性---第2课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
  • 高一化学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 ) --铵盐的组成和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目标] 1.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2.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重点难点]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实验开路,多做一些实验,让实验来证明一些化学原 ...

  • 高一化学第3-4章
  • 第三.四章 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存在形式有 2.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为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 (2)根据密度分为 金属和 金属 (一)金属的性质 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 硬度相差很大. ( ...

  •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 广州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 命题人:高一化学备课组 2016.04.28 本试卷共8 页,2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 ...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1: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 1. ...

  • 化学高一必修一前两章总结
  •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酸粘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先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或 肥 ...

  • 高一化学全部知识点
  •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 ...